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14篇
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文章内容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14篇

2022-06-03 13:42: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14篇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2

  (一)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3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电大班集体就像一只乘风破浪的船,掌舵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电大学生的领航者,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

  (二)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电大班主任不仅是教师中的骨干,还是校长的助手。学校各项工作要得到具体落实,必须得到班主任的具体实施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工作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大量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才能有效的在电大学生中贯彻实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电大学生身上。

  (三)各方教育的联系者和协调者

  实践告诉我们,大到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小到一个班集体,形成教育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育力量有机地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力量。我们电大学生在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要发挥整体功能,发挥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班主任的联系和协调。

  (四)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师。育人先育己,敢为人师者,不可一日废学。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更新的日益加快,班主任应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这是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班主任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单纯“放电”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不断“充电”的学习者,才可能保证开放教育的高质量,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完成向“导学”教师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五)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学生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服务者。应该把学生的呼声作为工作关注的第一信号,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第一考虑对象。因此,电大班主任应牢牢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学习工作上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3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5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6

  20xx年,支部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充分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内及教职工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深入的贯彻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支部意识形态有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上半年有关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支部印发了20xx年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及师德师风工作等责任书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支部组织学习年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及师德师风等责任书,细化分解落实目标及师德师风等工作责任书的相关要求,努力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同时,结合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

  结合支部党员大会、 “主题党日”和“廉政工作日”等主题活动,认真抓好各类学习,切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抓党性教育。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全国“两会”等,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二是抓特色教育。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忠诚为要、担当为先、实干为本、奉献为源”的意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为打造教育先进学校作出积极贡献。三是抓廉政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切实,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截至目前,无违法违纪案件、无行政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现象。

  三、坚守舆论导向

  我校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对外宣传管理到位,在网络、报刊无负面新闻。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现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服务林业事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与形势发展、党的要求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些工作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仍不相适应,在复杂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的领域、新兴媒体特别是网上舆论的管理亟待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大力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有些干部职工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需要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为平昌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重点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高举旗帜,把握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围绕林业事业健康发展为中心,始终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切入点、着力点,积极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提供有力保障。

  (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坚持党性和人民相统一,把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好,把社会主流展示好,把人民心声反映好,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凝聚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和理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教育,与党史国史、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教育活动和新闻宣传、网络宣传,引导干部职工和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突出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真正用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扎实抓好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好人效应”带动社会风尚,让好人好事效应点亮人们道德光芒的正能量。二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组织宣传一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先进典型,形成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良好风尚。

  (三)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省、市、县文明单位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等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巩固创建成果。积极培育科学生活观念,反对封建迷信,革除请客送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不断增强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的行为意识。充分运用局门户网站、宣传栏、LED屏、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周大军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郭俊荣、孙培同志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考评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各支部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切实解决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完善管理体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各支部要及时向局党委上报。实行责任追究制,哪个支部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支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意识、服务群众意识。注重培养年轻干部,把具有较高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较好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选进各支部班子。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9

  为进一步抓好中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加强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

  一、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1.用主流价值观的各种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强化校园环境建设。学校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并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校园、教室、饭堂、运动场、宿舍楼宇等场所张挂,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2.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3.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教育网等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必须加强这些阵地的管理,监督,确保不发生问题。

  二、依靠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

  1.加强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要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切实增加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引导和教育学生思政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事关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做好这项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要着力培养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提高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能力。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培训,使干部队伍充分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问题表现以及政策要求,依据意识形态工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合法依规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使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

  三、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明确任务

  1.党委牵头抓总。党委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协调部署各科室、学校开展工作、统一协调配置宣传思想工作资源、检查督促考核各部门、学校任务完成情况、对日常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管理等方式。

  2.落实各部门各学校工作任务。根据教育总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使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学校的分内工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学校工作任务中去,每年检查考核各部门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四、加强意识形体工作管理

  1.加强校园管理。依托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依靠成熟的校园安全稳定巡查机制和技防手段,明确工作职责,对校门、校园公共场所等加强巡查监控,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并及时上报,有效杜绝意识形态阵地失控现象。

  2.加强业余时间课堂活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讲座报告审批制度,凡是邀请校外人员到校内举办讲座、报告等活动,学校必须按程序上报想关门领导审批后方可举办。举办过程中,主办部门须全程参加,不允许出现办而不管的现象。

  3.加强网络管理。以青年教师、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建立网上宣教队伍,针对校园网、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和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问题,开展网上宣传教育。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0

  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省、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掌握我街道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巩固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推动我街道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原则

  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领域、我街道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和党员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组及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党总支每半年、各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每年对本我街道开展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并在党内进行通报,按要求向上级主管意识形态工作部门进行汇报。(责任单位:党总支、各支部)

  (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积极发挥我街道宣传职能优势,整合现有宣传手段,加强宣传阵地管理。充分利用我街道政府网、工作简报、微信公众号、橱窗等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开展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各有关责任部门每半年就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总结并形成汇报材料报我街道党总支专题研究。(责任单位:党总支、各支部、办公室、纪检监察室)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推动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落实“讲党课”制度,党总支(支部)书记、分管领导每年至少在履职范围内讲一次党课。二是加强同我街道党员、职工的联系,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责任单位:党总支、各支部)

  (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我街道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本我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责任单位:党总支、各支部)

  (五)加强正面思想舆论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加强对市委、市、县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知晓率和认知率。对职工、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敢于触及、主动引导,及时发出权威声音,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防止负面炒作、制造事端,确保在我街道不出现与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不一致的杂音噪音。(责任单位:党总支、各支部、办公室)

  (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实和加强互联网信息工作力量。加强对互联网的论坛、微博等涉及我街道敏感信息网络舆情的发现、预警、引导、处置能力,加大对我街道网站信息发布的审核、监管力度。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旗帜鲜明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及时有效处置网上出现涉及我街道重大网络意识形态舆情。(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责任追究

  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党总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一)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重大思想舆论斗争、重要舆论引导工作、重大专项行动等组织开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处置应对我街道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不带头、不站前,未与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开展有力斗争的,或者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产生恶劣影响的;

  (三)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导致分管领域内发生问题的;

  (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对所管理的党员、干部公开发表违背宪法、党章、党的决定决议和政策的言论放任不管、处置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对我街道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问题领导和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相关要求

  (一)夯实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扛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制度方案,明确一岗双责,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二)加强学习教育。党总支(支部)要认真开展相关学习辅导和专题培训,提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

  (三)做好监督检查。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分管领域专项督导检查。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等问题的,实事求是进行处理。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1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三篇。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3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篇14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