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4篇
位置: 首页 >工作要点 > 文章内容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4篇

2022-06-09 16:00:09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4篇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篇1

  设立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定期核查、动态清零机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2022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省委系列改革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急需和民生关切必备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集成,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推动“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1.健全扩大内需工作机制。注重需求侧改革,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健全抓重大项目激励机制,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实施新基建行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环保生态等方面“短板”。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特色商业区和夜间经济示范区,推进商圈(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精品夜市。(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重大项目共建、公共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协作、生态保护协同、社会治理联动。打造区域联动升级版,强化项目布局、要素资源市域统筹,健全跨县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探索创新跨县域联合招商、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创新平台等合作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品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3.探索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设立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定期核查、动态清零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五化”思路,力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突破x亿元。打造x区域公共品牌,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推进试点示范村和产业薄弱村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抓好农产品初加工中心、仓储保鲜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实现生态效益和村级集体增收及林农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过程托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宅基地农转用审批制度建设。探索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牵头单位: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二、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投用x国家实验室,加快x研究中心和x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健全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多元化科技创新融资体系和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企事业单位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不断健全创新人才评价、创新激励保障、创新成果分享等机制,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政策落实。(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建立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机制。实施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建立结对服务龙头企业工作机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探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效途径,全面推进“数字x”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3.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政府定价机制,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改善商贸流通设施,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4.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主动融入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政策体系,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序放宽市场准入,让民营企业易准入、快准入、真准入。完善减税降费落实工作机制,推行政策“免申即享”。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提高市场化程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联系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制度。创新有效落实“六稳”“六保”等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改善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5.建立现代地方财税金融体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与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协调衔接。稳步推进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规范零基预算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财政金融风险预警、处置、问责制度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贯彻落实中央税制改革部署,研究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规范地方金融监管系统行政行为。加强薄弱环节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三、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1.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定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生态司法+保险”修复机制落地运行。(牵头单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完善科学高效完备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依法依规加强面源污染精细管控,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x%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分别达x%以上、x%。开展“绿盈乡村”建设,实现“绿盈乡村”占比达x%以上。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打造“三沿一环”绿化彩化森林景观带。深入推进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总结提升雨污分流改造等治理经验,建立健全中心城区水系维护考核管理机制,实现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x%。(牵头单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3.建立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机制。编制x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努力探索储能上网定价新模式。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合成革等行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深化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推广实施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督促企业做好碳排放履约工作。中心城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每个县(市)至少一个乡镇(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完善塑料制品管理制度,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落实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优先购买和使用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牵头单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四、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一件事”套餐改革,健全“马上就办”常态化机制,开展“小时制”试点,实现“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提高到x%以上,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到x%以上。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在更大范围推进跨省通办、省内联办、掌上可办、一网好办。(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融入重大开放平台创新发展。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严格实行“非禁即入”。鼓励企业参与市场采购,积极推进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并购优质资产。借助港澳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贯彻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发展政策措施。密切与海外重点社团、重点侨胞、华裔新生代及港澳台同胞的联络,引导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投资兴业。(牵头单位:宁台交流和对外开放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五、加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1.深化民主法治制度建设。坚持开门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探索建立市县政协联合调研、联动协商机制。贯彻落实上级统战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健全完善我市统战工作格局。推广“生态司法+保险”修复机制,深化诉源治理,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司法办案责任制改革,建立健全检察官业绩考评制度,落实检察官退出员额制度。深化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开展律师专业水平评价试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单位: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增收计划,拓宽居民收入增收渠道。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3.深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贯彻落实省级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清单,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督导新体制。推进校际和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稳妥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改革,改革完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模式,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健全现代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快职教园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继续推动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建设。(牵头单位: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深化运行机制,完善考核指标。持续抓好媒体改革发展,推进电视台改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推进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改善提升项目。健全完善文艺精品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扶持机制,出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动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总结提升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壮大动漫游戏、短视频、影视等新业态,扩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理事制度建设和内部运行机制创新。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建立完善外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新人才文化激励机制,出台文化产业人才评选办法。(牵头单位: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5.加强平安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平安建设协调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县(市、区)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平常跟踪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和各类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强化行政调解组织培育。加强扫黑除恶长效常态机制建设,探索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全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激励约束的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持续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智慧政法”平台建设与应用,完善24小时自助司法服务区建设,深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开展“雪亮工程”建设,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建立健全经济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继续发挥金融工作议事协调和应急处置机制作用,稳妥处置非法集资。修订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健全突发事件敏感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机构。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能力建设。(牵头单位: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六、健全完善更高质量的党建制度体系

  1.完善建设干部队伍的制度机制。结合二十大召开之年,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成果,推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实战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完善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机制。(牵头单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2.健全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制度机制。深化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持续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等,在x个乡镇(街道)、x个左右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确保到2024年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建立村级组织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晋位升级”争创活动,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三年行动,力争全市x%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x万元。开展近邻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升行动,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小区党支部建设力度,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推进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建设,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党建工作,开展快递物流行业等新业态党组织覆盖。(牵头单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3.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持续创新人才政策机制,推动“人才计划”迭代升级,引进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落实海外优秀青年来x学术交流计划、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出台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支持办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办高端人才峰会,建立在外大学生联谊联络的长效机制。建立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网络主播人才等引进培养的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进人才驿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牵头单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4.完善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持续完善聚焦“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监督工作机制,一体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项监督”贯通协同,探索解决同级监督难题有效途径。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主动融入巡视巡察联动网,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及整改促进机制。强化监督推动“三农”政策落实。(牵头单位: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5.健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长效机制。建立“四风”监督举报平台应用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处理检举控告信息化水平。把基层减负工作纳入监督执纪工作体系,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建立常态化联系督导机制。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从机制上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问题,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派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工作。探索运用“制度+科技”手段,推动完善“政府投资小规模建设工程阳光平台”建设。(牵头单位: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市委深改委负责年度改革任务落实的总协调。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关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本领域年度改革任务落实。各专项工作小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成员单位细化分解年度改革任务安排,形成工作台账,每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至市委改革办。市委改革办负责牵头建立工作任务总台账,实行“一季一对账、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动态跟踪各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市委深改委报告。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深改委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贯彻执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深落细落实。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篇2

  改变观念改进作风树立形象,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一、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1.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0945万亩、总产803.8亿斤。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务实高效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闲置,确保种足种满。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专用水稻生产,推广“按图索麦(稻)”做法,推动生产订单落实。重点抓好全省268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44个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395个万亩示范片建设。调整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合理安排粮食作物茬口、适宜播期和播量,科学主动避灾减灾。建立健全督导考核制度,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制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组织开展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

  2.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2021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408万头。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强化养殖用地、环评审批、抵押贷款等政策协调落实。坚持靠前服务,帮助规模养殖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在建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形势研判和产能储备,以大市、大县和大企业为重点,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价格,增强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抓大不放小,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养猪场(户)发展。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启动外埠入皖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运输通道建设。统筹抓好牛羊和家禽业、奶业生产,努力稳家禽、增牛羊、兴奶业,多渠道增加供给。

  3.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

  4.抓好蔬菜稳产保供。稳定蔬菜面积、产量,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加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生产供应稳定、区域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一批绿色蔬菜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以长三角和中部周边省份为重点,推动蔬菜产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抓好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和产销形势分析,推进产销衔接,保障市场有效供应。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5.打好种业“翻身仗”。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打造种业强省行动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工作,扶持一批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库、圃)。组织开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生猪、家禽等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系)。加强省级公共平台体系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强化对种业企业、生产基地和市场的监督抽查,加大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查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谋划种业发展具体工作内容、实施路径等,防止“大而全”。

  6.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农田建设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今年500万亩目标任务,亩均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250元。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落实受益者管护责任,确保建后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与耕地占补平衡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大田作物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探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融资。

  7.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不少于100万千瓦。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突出对深耕整地、播种、植保、茶叶生产加工、“两利用”等农机具的补贴,进一步加大智能、绿色、高效、精准的先进适用机具示范推广应用。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加快提升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支持建设100个左右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设施农业延伸。继续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8.加快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县级全覆盖,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强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

  9.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施“数字皖农”建设工程。抓好长丰等10个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提升300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水平,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建立数字农(牧、渔)场。进一步完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好砀山、金寨、颍上3个国家试点县和15个省级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

  三、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0.强化秸秆粪污“两利用”。全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和81%以上。完善畜禽粪肥利用环节补贴,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持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继续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继续引进一批先进技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步伐。继续办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大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地。

  11.狠抓化肥农药“两减量”。全省化肥农药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全面推进农药“实名制”和试行化肥“定额制”,加强源头控制。实施绿色防控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突出抓好有机肥替代,继续引导恢复绿色种植。在乡镇建立调查点,对化肥、农药用量进行定点调查,摸准使用量。

  12.实施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两回收”。全省农膜回收率力争达到81%以上。贯彻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进一步压实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责任。加快构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安全处置体系。

  1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补短板、强监管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机制,狠抓制度落实。以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政府属地责任为切入点,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全年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国家和省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达2万家。

  14.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按照“一标一品一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规模农产品追溯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承办好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年增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农产品)基地12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系列认定农产品1000个以上。

  四、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15.完善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巩固和完善退捕渔民养老、医保、低保、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继续开展结对帮联。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渔民,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壮大“捕转养”示范基地,支持退捕渔民发展涉渔产业,拓展产业就业空间。

  16.健全禁渔执法监管体系。落实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责任制,确保“六无四清”目标不反弹。建立常态化督查暗访机制,全面开展“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对禁捕水域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电毒炸”“三无船”“绝户网”,严惩采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行为,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按照“六有”标准(有独立或相对独立机构、有专门执法人员、有专项执法经费、有专业执法装备、有协助巡护队伍、有公开举报电话),加强渔政执法机构力量,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渔政智能化系统建设,6月底前实现禁捕水域监控全覆盖。

  17.巩固长江水生生物管护。全面开展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水生生物种群规模恢复,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级。实施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大铜陵江豚保护区和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力度。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加大胭脂鱼、大鲵等珍稀、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种放流比例。

  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18.加速“三产”融合。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00个。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示范线路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19.推动“三加”递进。改变传统观念,递次推进农业初加工、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加工,把农产品“吃干榨尽”。支持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提高种养殖效益。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抓好20强县、20强园建设,梯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强化产学研合作,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科技赋能,推动资源利用、变废为宝。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20.强化“三品”联动。强化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抓住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契机,采取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措施,积极培育粮棉油、肉蛋奶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绿色皖农”品牌,遴选10个企业品牌,在央视集中宣传。

  21.持续稳定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强化特色产业长期培育。落实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六、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2.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推动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全省2021年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逐步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全省2021年新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村庄规划工作,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确定优先序。推动基本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农村路、电、网、水等建设管护。组织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加快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24.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建设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带头人、示范户,培养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以德治扬正气,通过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形式,倡导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聚焦农资生产销售、畜禽屠宰、渔业养殖捕捞、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等农业农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行业监管和线索排查,常态化机制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铲除涉农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创建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通过选树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总结好乡村治理典型范例,推广金寨振风超市等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做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办好第4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庆祝活动。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5.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部级试点,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扩大为整乡(镇)推进。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6.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推进宅基地退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有效衔接。

  27.巩固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加强“三会一章程”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运营。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健全改革机制建设,推进改革项目建设,全省2021年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的村达到70%。推深做实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省2021年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50个以上。

  28.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精准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加快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

  29.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启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整县试点,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实现稳步增长。推广XX“双培”试点经验,突出抓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增强微观主体发展活力。全省2021年家庭农场达到15万个以上,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万名。

  八、全面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30.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推动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督导体系、考核体系。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大势,按照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规划、政策、力量、考核等“四个衔接”,实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31.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计划。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选树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实施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系统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全面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32.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扎实做好农业农村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鼓励创新开发金融支农模式,扩大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用好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确保农业农村和一产投资有较大增长。

  33.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实省人大立法工作计划,做好相关领域农业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抓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换发综合执法证件,指导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统一着装,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印发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推进执法装备条件建设。推进农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计划,在宪法宣传周、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特色普法活动。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加快涉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系统建设,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谱写新时代XX“三农”发展新篇章。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篇3

  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要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度5大工作要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伟大的_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局的“225”战略目标、市局的“八项行动”和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要求,大力实施“44444”工作计划,奋力为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聚焦疫情防控,严把“四大”关口

  严把市场监管疫情防控关口。督促商超、农贸市场、药店、餐饮等经营单位常态落实“罩、温、码、距、消”等五项防控措施。针对全县XX个农贸市场实施“一场一策”,在重点时期特殊时段,统筹安排基层监管所力量定点入驻,与市场管理方组成联合管理专班,定点监督。按照实时防控指南,加强对冷链食品产品、场所环境、从业人员和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严把进口冷链食品防控关口。按照“人物并防”要求,全面压实冷链食品安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三方责任。扎实落实冷库库长制,规范运行集中监管仓,按照“核酸全检测、包装全消毒、来源全追溯”的管理要求和“预约申报、到货登记、进仓消毒、集中检测、合格上市”的监管机制,对来南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实行集中监管,确保入仓货品“来源可查、流向可溯、去向可追”。加强冷链食品监督检查,从严从快惩治储存及销售来源不明冷链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

  严把涉疫产品质量价格关口。聚焦防疫产品和生活物资质量、价格、认证认可等领域,结合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王剑行动2022,常态开展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及疫情防护用品价格监管工作,严查药械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经营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严把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关口。围绕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采购、储备、发放、调拨、管理”5个重点环节,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实时要求按需开展物资采购,有序开展物资分配和发放,全面规范物资储存管理制度,严把物资质量安全,做到账实、账务相符。

  二、聚焦服务大局,开展“四大”行动

  开展市场准入门槛再降低行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放管服、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登记五项改革,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推进常态化企业开办便利化,让市场主体登记享受改革红利,借鉴其他区县“跑团”经验,整合汇聚多方力量,探索推行“跑团”全程代帮、代办、代跑审批事项服务,继续落实企业首次开办免费刻制3枚印章等惠企政策,有序承接市局下放的《药品零售许可》现场检查环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完善差评反馈、回复机制,力争2022年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力争做到100%。

  开展小微成长底子再夯实行动。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抓实非公党建,持续巩固非公党建良好成果,发挥县民营办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优质提升服务,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和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贷款纾困平台、推出“小微纾困贷”项目,释放和兑现更多更大的减税降费红利。做好维权服务和诉求办理,推动实现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回头看”跟踪指导服务工作,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和强发展能力。

  开展质量标准品牌再提效行动。积极推进质量强县提升战略,聚焦文旅康养、种养循环产业,持续推进产业、产品、工程、环境、服务、乡村振兴“六大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月”“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为抓手,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企业瞄准同行业、同类型高端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实施标准引领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面摸排督查企业标准实施状况。强化认证认可、标准工作,鼓励企业参加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等认证。

  开展知识产权培育再加强行动。推进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创建工作,结合县“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编制下发全县2022年知识产权任务清单,计划完成商标XX件,专利申请量XX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转换和商标质押融资工作,力争分片区设立XX家具备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检验检测、计量帮扶、质量和标准化建化等多功能的服务站,近距离服务全县市场主体的品牌指导、商标培育、专利研发。持续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正常专业商标申请,强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宣传,加大对侵权大案、要案查处曝光力度。

  三、聚焦民生安全,提升“四大”水平

  提升食品安全基础治理水平。牵头谋划全县202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全面压紧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责任,持续压实地方属地、企业主体、部门监管、行业主管“四方”责任。制定发布全年监督抽检计划,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依托“周三查餐厅、周四查市场”、“三小”集中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抽检排隐除患手段,全力抓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景区食品安全、网络食品安全、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和重大活动集体用餐现场执法保障工作。

  提升药品器械风险管控水平。紧盯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中药饮片、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重点品种和药品流通重点环节,结合“小诊所”集中治理工作,开展农村地区过期药品、执业药师“挂证”、违规销售处方药等专项执法整治。强化防疫类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加大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持续做好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消除药械化领域安全隐患,牢牢守住药械化安全底线。

  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制定全县2022年度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计划,并将其录入“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平台”。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突出对燃气具、城镇燃气管道等燃气领域开展集中整治,督促公用管道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法定检验义务,力争在2022年XX月XX日前完成全县公用管道检验检测做到全覆盖,初步构建公用管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加密对县城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和节假日特殊时段的特种设备的监察频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平稳态势。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保障水平。探索建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证后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进一步补充完善重点工业产品分类监管目录,把成品油、化肥、建材、家电等特殊品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紧盯成品油市场质量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根据全市2022年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工业产品整治提升行动,以烟花爆竹、小家电、电器产品等产品为重点,开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四、聚焦市场秩序,优化“四大”环境

  优化公平竞争的大市场环境。加大反垄断、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借机商业炒作牟利和假借国家、省、市重大活动违规炒作牟利等违法行为。突出对保健品会销、传销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格规范直销经营行为,持续加强对学校教育收费、转供电环节价格、水电气暖价格检查力度,尤其是突出对互联网、医药、教育、通信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节假日等高消费重点时段的价格监管。持续坚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县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情况的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优化事后规范的大执法环境。严格执行全省“首违不罚”相关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风险系数高、危害程度大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价格、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托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巡查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整治和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网剑行动2022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一批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大案、要案、特案,全面扫清监管盲区、消除安全隐患,营造浩荡的执法声势、树立良好的执法权威、形成强大的震慑威力。

  优化智慧治理的大监管环境。实施智慧监管行动计划,有序推动除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经营单位以外的市场主体入驻XXe监管平台;加强与市局技术对接,建立多元互动交流机制,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强化年报宣传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配套完善督查、考核、通报制度,督促各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归集涉企信息并积极参与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全面形成信用为重的大的市场监管环境。

  优化安全放心的大消费环境。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市场建设,加强网络交易消费投诉处理,全面打造各类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元,抓实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与行政约谈,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12315平台在线消费纠纷解决管理规则,不断提高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的覆盖面,力争2022年消费投诉举报件按期办结率达100%、答复满意率达XX%以上。

  五、聚焦自身建设,做好“四大”工程

  做好党建领航工程。大力弘扬伟大的_精神,开展以学促行铸魂、强基固本夯基、聚焦中心杨帆三项行动,抓好党的十九大、十九大历次全会、市第XX次党代会、县第XX次党代会以及今年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加强基层所、队、中心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五好”党支部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示范工程,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使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入融合、同频共振。

  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程。开展“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行动,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支持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组各项工作。针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社会关注较为集中的基层监管履责、监管执法作风等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督、抓实日常教育,强力整治吃拿卡要、“中梗阻”、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形成震慑效应,推动正风肃纪常态化。邀请派驻纪检组纪检监察干部介入“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发挥监督执纪作用,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效应转化为治理能力。

  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全年计划招录XX名公务员(参公),充实基层执法监管力量,通过盘活用好“市场监管网院”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和继续开办12期“市场监管大讲堂”线下培训活动,提升新进年轻干部的一线执法执法水平和综合监管能力。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合法性审查、普法宣传、行政复议和执法应诉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案件线索管理、案件调查、案件移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程序,确保在执法办案中坚决不出现撤案销案、行政败诉等问题,树立良好的市场监管执法权威。

  做好考核考评工程。修订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让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切实形成精简、适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照“火线”政府的相关标准,结合平时考核要求,按照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原则,推出“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人要抓好一项业务、写好一篇材料、讲好一个故事、上好一堂课程、创新一项工作,系统上下全面“动起来、紧起来、快起来、比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并以“挂图作战”形式全力推进2022年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对继续承担的XX项市对县目标考核任务排位要力争保二争一,全面县委、县政府下达的XX项硬指标,县对局的考核要继续稳站第一梯队。

2022年残疾人事业工作要点篇4

  为进一步推进全体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月29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枫叶双语学校全体党员组织研讨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

  在此次研讨中,大家学习到了,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通过此次主题研讨活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枫叶双语学校全体党员再次感受到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纷纷表示在今后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恪守对党的承诺,积极发扬枫叶“周邓班”的精神,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