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镇党委政府三年工作总结(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镇党委政府三年工作总结 镇党委政府三年工作总结我们**镇是“全国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和“全国重点小城镇”。
近年来, 我们**镇党委、 政府一班人,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镇四万多干群的积极参与下,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建设滨江园林城镇为发展定位、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证, 围绕创建“经济
强镇、 项目兴镇、 文明城镇、 生态美镇”的目标, 加快农村工业化、 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 努力打造和谐、 信用的“**”。
三年来, 我们通过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明确责任、转变作风, 全镇经济和社会各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 2004 年底,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2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1.8; 全口径财政收入 1210 万元, 比上年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 3680 元, 比上年增加 450 元;银行存款余额 1.2 亿元, 全镇居民手中可支配资金和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并走在襄樊市各乡镇前列。
镇党委、 政府先后荣获“中国乡 镇之星”、“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 “全国重点小城镇”等 10 多项国家级荣誉, 先后被授予“全省先进党委”、 “全省文化先进乡 镇”、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全省体育乡 镇”和连续两届荣获小城镇建设“楚天杯”等 30 多项荣誉称号。
先后获襄樊市和老河口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先进党委”、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连续五年荣获“老河口市经济、 党建、 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第一名”等 50 多项荣誉称号。
总结三年来的工作如下:
一、 围绕发展要务, 实现富民强镇目标一是大力发展民营, 推进工业化进程。
①企业全面改制。
我们按照“突出卖、 依法破、 大胆送”的改制思路, 在坚持公开、 公平、 公正、 透明度的原则下, 对镇属的仙人酒厂、 湖北爵王服饰有限公司、 毛巾厂、 汽车密封垫片厂、 商业联销公司、 塑品厂、 农工商公司等 20 多家企业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拍卖, 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 1200 多万元, 做到了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目前, 全镇企业改制面达到 100, 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 企业自主经营的目标。真正建立了政企分开、 产权明晰、 责权分明的新机制。
②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凸现。
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园区被列为省政府保留的 140 家重点工业园之一的契机, 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招商引资、 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 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克服种种困难, 坚持边开发、 边建设、 边引进、 边投产。
截止到 2004 年底, 工业园区面积达到 600 亩, 拥有企业13 家, 使工业园区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③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我们以优化环境为载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通过以情感商、 以诚招商、 以法护商、以心暖商等, 三年来全镇共引进项目 18 个, 引进资金 8000 多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 350 个。武汉红桃 K、 四川五粮液、 北京中商贝林集团、 河北华源农牧、 十堰东风神宇、 浙江鑫泰等在镇建厂落户。
二是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①组建龙头深加工企业。
以养鸡大户王兵、 王林为依托, 组建了市鹏辉禽业有限公司, 成立了襄樊市首家养鸡协会, 培植了张志军、 戴长清、 卢新年等 20 多家养鸡在万只以上的大户, 带动全镇 8000 多农户发展养鸡近40 万只。
以木材加工大户周明星为依托, 组建了市天富木业有限公司, 带动全镇发展木材深加工企业 7 家, 网络全镇 5000 多农户发展速生丰产林 1.5 万多亩。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依托, 引进了北京中商贝林集团、 河北华源农牧有限公司、 襄樊金利魔芋有限公司、 市东军木业有限公司、 市从军油厂等 8 家农业企业, 网络带动各类农户 2600 户。
②优化产业布局。三年来, 我们围绕农民增收,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 实施了“畜牧养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优质梨品改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 截止到 2004 底全镇发展养鸡 40 万只,养牛达到 2 万头, 养羊达到 4 万只, 全镇共建成了 1.6 万亩山药示范基地、 1.6 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 3 万亩优质粮种植和 1.3 万亩汉江优质果四大农业基地, 形成了沿汉江洲地 15
公里的养牛、 山药、 林果、 速生丰产林种植经济带, 沿 316 国道 15 公里的养鸡、 精细蔬菜、花卉种植经济带, 沿湖区养猪、 莲藕、 优质粮种植经济带, 沿黄楝丘岗地养羊、 烟叶、 花椒、高梁、 魔芋种植经济带, 仅此农民人均年增收在 300 元以上。
③发展庄园农业, 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三年来, 我们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 “三荒”资源以及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通过改革和运行实现了农业资产向资本的转换。
我们先后培植和引进了农业个体大户 100 多家, 吸引资金 2000 多万元。
涌现出一批像个体种植大户张展投资 60 万元承包洲地 1000 亩, 发展速生丰产林、 养牛、 种植魔芋; 个体大户刘发学承包洲地 1000 亩, 发展山药、 花生、 速生丰产林种植; 个体大户文强明承包土地 500 亩, 发展山药、 魔芋、 种植杨树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苗等专业种养殖业大户。
目前, 全镇已培植和建立的农业示范园和园田化示范区已达 126 个。
三是发展私营经济, 加大民营化比重。
①突出培育大户,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群体支柱。
我们注重私营经济大户质量的提高, 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生产、 加工型产业发展。
组织金融部门为个体私营业主提供小额贷款和信用贷款达 400 多万元, 加大了对个体私营业主的扶持力度。,
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群体支柱。
②突出改制嫁接, 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多领域拓展。
三年来, 我们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三荒”、 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卖断, 通过租赁、 出售、 联合、 承包等形式实现民营化, 盘活闲置资产, 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多元化、 多层次方向发展, 走规模化、 产业化和信息化的道路, 提高个体私营经济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机制。
③突出环境建设, 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高质量服务。
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中, 我们做到了在政治上、 生活上、 经济上关心个体私营业主,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依法保护力度,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做到了使个体私营业主放心经营、 安心经营、 大胆经营。
同时, 全程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优质的服务,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止目前, 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 800 多家。
二、 建设滨江园林城镇, 推进城镇化步伐 1、 高起点规划, 提高城镇建设品味。
我们邀请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的专家对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制订了总体建设规划。
近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 并根据时代的要求, 有计划有目标的适当修编了分区规划, 对居民区、 工业区、办公区布局, 规模进行了扩大, 道路进行了延伸, 整体建设整齐划一, 布局合理。
2、 高投入建设, 配套完善城镇设施。
我们采取政府拿一点, 部门投一点, 受益个人集一点的办法,多元化筹措资金 1800 多万元, 实施“硬化、 亮化、 绿化、 美化”等八大工程建设, 延伸自来水管网 1.2 公里, 埋设排水排污管道 8500 多米, 新架路灯 110 杆, 种植名贵风景树木 1200多棵, 建设城镇绿地区 4000 多平方米。
先后投入 60 万元资金修建了仙人广场, 投资 50 万元对水厂进行了改造, 投资 120 多万元开发建设了南岗民营经济园一期工程并进行配套完善, 投资 30 万元硬化了工业园区道路。
三年来, 先后建设了黄营、 黄庄、 南岗、 北沟、 安岗、 马岗、 粮所、 农工商等 15 个居民住宅小区, 使集镇建设人文理念得到增强、 建设品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不断配套。
3、 高标准管理,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工作中, 我们率先在全襄樊市乡镇推行了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对集镇的道路清扫权、 垃圾清运权、 路面保洁权、 广场管理权, 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拍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 我们充分发挥城管监察大队的作用, 真正做到严管重罚, 经常动员全民上阵, 整治卫生死角, 从根本上消除“十乱”现象, 做到路面与街巷一个样, 单位居民区一个样, 平时过节一个样, 检查不检查一个样。
重点狠抓了市场整治、 彻底消除占道经营、 马路市场, 实现了店堂经营, 买卖入场, 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 改变了人民不良习惯。
三、 围绕农村税费改革,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一是落实农村税费改革。
①认真执行政策。
我们严格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 认真测算出改革后的农业税总额、 2004 年农业税率下调 4 个百分点的农业税总额, 对照政策组织财政人
员进行了依法征收, 认真贯彻了 2005 年农业税全免政策。
整个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到位、 公开透明, 深受群众拥护和称赞。
②水费改革顺利完成。
严格按照市场化的通行模式, 把用水全部推向市场, 成立了马冲用水服务公司, 组建了农村用水者协会, 由公司直接同协会签订用水合同, 减轻了政府的工作压力, 通过改革, 全镇亩平用水不超过 36 元, 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③村级债务化解不断深入。
根据省委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精神, 我们推行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以点带面, 全面铺开。
通过化债, 全镇 32 个村共化解债务 800 多万元。
二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2001 年, 镇机关原有干部 116 人, 减少到 2005 年的 40 人; 原有 15 名班子成员, 精减到现在的 9 名; 原有内设机构 10 个, 精减到现在 3 个, 设党政综合办、 经济发展办和社会事务办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镇原有 18 个事业单位, 798 名干部, 只留现在财政所 1 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其它全部面向社会走市场化道路, 全镇符合条件的 138 名事业单位职工参与了社会养老保险。
原有 32 个行政村, 452 名村组干部, 精减到现在的 32 个村275 名干部。
原有 34 所中小学, 476 人名教师, 精简到现在的 1 所中学、 12 所完小、 8 所初小, 393 名教师。
三是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
2001 年, 我们**镇作为中纪委推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镇, 通过改革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受到中纪委、 省、 地、 市各级的高度称赞, 走出了一条规范干部消费行为的新路子, 并在全省推开。
通过改革, 核定的公务消费、 领导干部个人消费分别比改革前减少了 36 和 32%。
通过推行职务消费, 增强了勤俭节约意识, 减少了经费开支。
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 密切了干群关系。
规范了领导干部行为, 堵塞了职务消费漏洞。
增强了班子团结, 提高整体战斗力。
四、 “坚持两手抓”,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工作中, 我们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改造传统工业, 先后引进了 28 项工业新技术, 改造传统乡 镇企业, 汽车密封件厂引进橡胶垫片生产技术, 企业效益成倍增长, 引进人才, 全镇先后引进各类人才 56 人, 引进生产工艺17 项, 带动了全镇乡 镇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加大农村科技培训力度, 对全镇 1.5万劳力进行了全面技术培训, 举办科技培训班 150 多期(次), 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精通一门技术, 学会一门手术。
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力度, 加强优良品种改进, 发展“一优两高”农业, 推广科学养殖, 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二是加大文明城镇建设力度。
工作中,我们大力提倡**精神, 树立“行行夺冠军, 人人当标兵”的思想, 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主题, 推广文明单位, 文明班组“五星级农户”, “文明街道”、 “文明楼院”系列文明创建工作, 创办了一批“家庭文化科技大院”, 把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企业、 居民、农户, 使文明城镇建设上了新台阶。
三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2003 年我镇中考成绩位居全襄樊市乡 镇之首; 积极向上争取教育资金 20 多万元, 切实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办公楼、 危房等问题。
投入 10 多万元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有线电视安装入户率在 50 以上。
继续深化卫生领域改革, 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 全镇参保农民 2 万余人。
认真贯彻落实《人口计划生育法》、《环境保护法》 和《土地法》 等。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 加大对超生子女费的征收力度,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 能胶建立村级治保调解防组织体系, 加强“严打”斗争力度, 做到打防、 整治相结合, 初步形成了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连续三年受到上级表彰。
四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三年来, 我们先后投入 300 多万元, 为群众架设了 2 座桥, 修晴雨路 20 多公里。
先后投入资金 60 万元修建了“仙人广场”, 解决了集镇居民休闲难; 投入资金 50 万元对水厂进行了改造,解决了集镇居民吃水难; 投入资金 20 万元架设了 6.5 公里双回路线, 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 解决企业生产用电难; 多元化争取“村村通”公路资金 200 多万元, 修建了马岗、 白鹤岗、 大张营、 张家竹园、 北沟、 南岗、 黄营、 黄庄、 邓营、 李家染坊、 杜河、 王营等 12 个村 20 多公里村级道路, 解决了群众出门行路难; 投入资金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