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5篇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技巧 摘要:微课,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微课来改变传统的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技巧摘要:微课,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微课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同时是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内容之一,深受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小学数学微课作为数学智能教学系统数字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微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困惑,小学数學教师如何高效地制作微课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空中课堂
世界的开放带来知识的开放,教育的开放与之并行。教育的开放表现为资源的开放,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正以高效的时间利用率和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深受大家的欢迎。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或描述,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的发展,微课的外延在扩展,内涵在丰富,形式也越来越自由。但是他们对微课的本质认识都是相通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用简单的艺术把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用可视化的视频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借助互联网能够进行线上和线下学习。
微课对课堂的辅助效用使得教师可以缩短他们的教学时间,从而扩大课堂讨论、答疑甚至当堂练习、反馈的空间,给学生更为及时、有效的学习体验,避免拖延造成的遗忘和被动。虽然网上的微课形式多样,但能直接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得不多。对于实际教学来说,网上的微课程作品针对性不强,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生。微课是由教学者生产出来的,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交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高效地制作微课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际来谈一谈怎样制作微课比较实用。
一、找准要点精准发力
(一)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性
数学微课设计与其他课程设计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操作时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性。数学微课一定要找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技能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方面进行制作,要“剖小”、切勿“贪大”。如果知识点较多,可以做成几集微课程。例如:低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凑十’就可以做成微课程;人教版三年级“计量单位”是学生易错的知识,可以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做成类别微课程,便于学生进行比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中“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做成微课程,课前让学生在家看视频指导,自己测量出不同圆的周长,第二天课堂上直接呈现学生的测量数据来推导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从而课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汗学院的微课很值得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学习,那些吸引人的10分钟的视频课程就是可汗学院的心脏。
(二)应用场景的对比分析
从2014年7月至今,笔者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中,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的微课都大量制作并让学生学习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小学数学微课的运用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课后学习、课前预习、课中明理。究其原因,由于受教育理念、家校经济条件(以笔者所在的西部某省会城市为例)、互联网、平台系统等的影响和制约,“翻转课堂”模式至今并未在教学中真正运用,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只能借助微课进行简单的学习,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习的数据。课中有教师的讲解,微课自然运用的比较少。相比之下,小学数学微课在课后的作用就很明显。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有个别学生未能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将难点和重点做成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和学校网站,供有需要的同学回家继续、反复利用视频资料学习。针对课后作业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视频,供孩子们在家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做家庭作业不再是难事,乐于完成作业。针对测试卷子,在校没时间测试,或者在校测试了老师没时间及时批阅。我们将难以理解的题目或容易出错的题目的讲解视频做成二维码,一并打印到相应题目的旁边。供孩子们测试完成后,利用家长的手机“扫码”学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别家长不会辅导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
(三)利用好黄金时间段
从时长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微课尽可能地控制在3~5分钟以内,小学高年级的微课最好控制在5~8分钟以内。因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短暂的,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解,学生理解都有困难,让孩子在家里看着视频自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二、掌握技术选择方法
目前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大公司对教育产品的研发,制作微课程的工具和软件有很多,国内常见的方式可大致有四种:DV拍摄、录频软件录制、视频编辑软件(例如手机中的小影、乐秀等)和专业微课录制设备。从制作方式来讲,DV拍摄(包含手机拍摄)和专业微课设备录制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虽然录频软件也具有视频编辑软件的功能,但从国内选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的数据来看,一线教师选用FSCapture、“EV录屏”和“喀秋莎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Studio)”较多,所以笔者将录屏软件单列出来。当然,我们要依据所拥有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微课的制作。
三、靶向清晰解决困惑
(一)逻辑的完整性
数学微课虽“微”,却始终是一节完整的“数学课”。“完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教学设计的完整,二是外在学习系统的完整。微课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个微课通常只讲一个知识点,必须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的内容。设计过程要有导入、新授、应用和总结等环节。同时成功的微课还需顾及外在学习的系统性,若只有微视频,则学生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因此微课还需囊括一系列辅助资源,包括微学案、微练习等,使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二)情景定位的明确性
微课是为“一对一”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并非“一对多”,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自学使用,讲解时注意语气和人称代词的使用,突出“平等”和“服务”的理念。
(三)思考的独立性和交流的互动性
数学微课教学需要学生参与思考和探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微课大多应用于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不同于在实体教室内上课,有教师统一管理全班学生,及时维护课堂纪律。而在线教学是屏幕做黑板,教师学生隔空对话,小学生“空中课堂”中的微课刚开始学生、家长都觉得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奇感会逐渐下降。如何提高小学生线上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是教师授课前必须要精心准备课件、微课,让微课有丰富的内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三是要及时评价。微课是交流,而不单单是教学,所以要有恰当的提问和互动,但不宜过多。交流互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身边,使他油然产生亲近感,更主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开发的合力性
一线老师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完成大量的微课。可是一个或几个微课程作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校可以组织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合作,开发整个单元、一册书、甚至一个学段的微课程。
(五)发展的创新性
微课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微课只是一种教与学的工具,但不要为了微课而盲目铺开大搞微课程。当然,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内容是核心,内容是主体。
四、运用技巧突显美观
作为一种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课堂形态,微课的教学视听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国内的微课大多以PPT为基础,借助软件录制成视频文件。根据笔者多年的小学微课实践,建议在制作数学微课时掌握以下技巧,提高画面和声音的美感。
(一)追求形式的简洁性
可以参照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微课大赛中官方给出的微课制作要求。
(二)鼠标声音的处理
一边播放PPT一边录屏时,PPT的翻页用键盘中的“箭头”,以此避免用鼠标翻页的声音录入其中。
(三)喷麦的处理
笔记本电脑不存在这个问题,台式电脑音频输入需要借助话筒,喷麦就是录音的时候嘴离话筒太近,造成话筒被嘴里的气喷出来弄得扑扑响,影响声音效果。为保证微课的声音清晰、干净,除了调整嘴巴和麦的距离以外,还可以使用防喷罩。在没有专业防喷罩的情况下,将手帕或餐巾纸放在麦上也可以起到防喷罩的作用。
(四)录错时的处理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出现操作或者讲解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无需停止或重新录制,可以暂停3秒或者拍手掌等方式留记号(便于剪辑时查找错误之处),再将讲错的内容纠正后重新录一次。不要只录一句话或一个词,那样前后的音频差别会很大,能明显听出来是修改过的。
(五)一页多色原则
用最少的页面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或呈现内容,结合手写板的使用,就如同在黑板上或纸上给孩子讲解。
數学微课有利于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教师个体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要微课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必须要依靠团队和学校的力量。学校或区域共同体要完善资源库,加强微课开发团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甚至可以在区域内建立微课联盟,吸引高校和企业,共享优质微课资源管理平台。
技术不仅改变着生活,而且倒逼着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微课能走多远,在于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微课引领的课堂新革命,必须扎根学校,回归教育和人本身。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美]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篇二: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五下《相遇问题》微课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谈话导入,直接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微课演绎两位学生相遇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相遇问题中的几个关系:1)理解什么叫相遇;2)获得在相遇问题中涉及到的时间关系和路程关系;3)相遇地点跟速度及离出发地点路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新课教学,根据课例中的情景问题,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术法),再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以上获得的知识,分别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利用方程再次解决问题,其中需让学生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注意相关易错细节,再在此基础上对问题情景进行适当变形,让学生再次参与解决,有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题意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相遇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以及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
3.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等逻辑推理能力。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以及生活中与之类似的问题。
2.难点:能找准相遇问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关键:理解相遇问题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特点。
教学方法直观演绎法、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一、导入(时长1分)1.怎样才叫相遇?相遇过程中涉及哪几个数量?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关系?2.让我们通过两个同学的演绎,了解相遇问题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信息,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冲动。二、探究过程(时长6分)1.微课出示相遇情景演绎1(先要求学生判断怎样才叫相遇,然后要求学生跟随相遇演绎数数计时,思考时间关系。)师:在相遇过程中,相遇时间和两人各自走的时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怎么表达这种关系?生:相遇时间和他们各自走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表示为:相遇时间=甲时=乙时。2.微课出示相遇情景演绎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路程关系。)师:在相遇过程中,两人完成的总路程和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怎么表达这种关系?
生:两人完成的总路程与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和是相等的,可以表示为:甲程+乙程=两个合作完成的总路程。
3.微课出示
相遇情景演绎3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相遇地点位置与速度和路程间的关系。)
师:相遇地点的位置与什么有关?速度快的相遇地点距离其出发地的路程远还是近?如何计算路程?
生:相遇地点与速度有关,速度快的相遇地点距离其出发地的路程远,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直观演绎相遇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相遇问题中的几个关系,经历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魅力。
三、小结(时长1分)
综上所得:在相遇问题中,存在两个等量关系:相遇时间=甲时=乙时,甲程+乙程=两人合作完成的总路程。
相遇地点离速度快的出发地点远,离速度慢的出发地点近,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对相遇问题中获得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
小学数学五下《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相遇问题,那什么叫相遇?里面又涉及哪些量及它们都存在哪些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学习吧。
2.探究新知:用微课探索学习相遇问题涉及到的数量及其关系脉络。
3.解决问题:教材71面课例1两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重点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细节。
4.巩固练习:解决问题:课例2。
5拓展提高:课例3:请举出生活中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
6.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微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时长8分钟,主要通过相遇问题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概括出相遇问题中的几个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所得列方程解决相遇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或者路程的问题,微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关系等具体化、生动直观化,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不足之处: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内容安排得有点多,时间太过紧凑,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比较有限,很多都是通过老师的提示直接引出结果,知识获得的过程太过仓促。2.限于时间,本节课关于拓展方面的训练就相应少了,所以,基于目前的教学思路和模式上,后续可以继续优化,稍作调整,比如多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就拓展方面的问题多加交流举例,我想在生生互动下,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设计者何卫芳来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71—72页
设计时间2021年6月录制方式手机+白板总时长8分
设计理念
篇三: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微课大赛作品登记表》学校
执教人
联系手机
参与人员
作品名称《秋天的叶子》片长
4分28秒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美术
作品类型
微课□√微课程□(在□内打”√”)
作品简介(中文200字以内)本节微课是针对河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课程《秋天的叶子》中的内
容进行制作的。在《秋天的叶子》这一课中学生的创作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微课中我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对叶子的观察、联想到对叶子的裁减、拼贴,再到对作品的加工润色(添加绘画),给学生完整的呈现出,叶子贴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在微课最后又展示了不同的叶子作品,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热情。很好的突破为了重、难点。作品设计目的
在《秋天的叶子》这一课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把教师创作过程制成了微课,针对这一点来讲解,使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重复学习制作过程,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创新特色
本节微课的创新在于《秋天的叶子》这一课本身是一节手工课,我
把制作过程,从手工演示转变为电脑演示,把从自然界收集到的叶子用
图片的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利用课件的操作对叶子进行拼贴,把创作过
程完整的呈现给电脑前的学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教学过程1.确定策略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2.操作演示(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四、设计思路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了解钟面,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内容: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钟表。
同学们,钟表这样大家底里的成员可多了,有手表、怀表、闹
钟、挂钟、座钟等。
二.认识钟面。
除了电子表外,其它的钟表成员上都有一个画有刻度的钟面,
下面我们就先认识一下钟面吧!钟面就有12个数、12个大格、分
针、时针。
三.认识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四.记录整时。
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字后面加“时”字;另一种方法,数字
后面上下点两个小圆点,再加两个“0”。
实施思路:先让学生简单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在简单认识钟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时,然后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几种题型讲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第三、四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简单的估算。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这个时期儿童经常利用熟悉的经验进行思维运动。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分清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会进行验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设计思路与意图:本次视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归为三种类型,由易到难,分别进行讲解,并且拓展到常见题型的解答方法。特别强调学生易错以及难以理解等方面,对学习方面比较缓慢的学生尤为有效。微课使用建议:本视频课用于学生课前复习,也可用于特别学生指导,但用于最后考前复习资料效果最佳。
学生体会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
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大家乐于答题。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习,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篇四: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课
设计
毛庄镇松各庄小学
复式条形统计图
题
者
赵霞
来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设计
2017年10月
源
第一课时
时间
录制
CamtasiaStudio+PPT
时长
4分34秒
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单式设
条形统计图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在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计计理念
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空调台数的基础上,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然后通过
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
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读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
目标重
效的表示数据。
难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难点:用复式条形统
点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八、、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
解
设计意图
导
课件出示例题1中空调计划销售统计表,根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简
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以此来复习单式条形统单知识,为学习复式条形统入
计图的特点。
计图做好铺垫。
1、在以上的统计表中增加一项:空调实际
销售情况,并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
2、观察两个统计图,提出质疑:有没有更
过好的办法能清楚直观的比较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情况从而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设计方法。
程3、演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重点
突出图例正确使用及必要性。
4、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直观对比,总结两种统计图的不同。
通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
出示亮亮埋发店周理发人数统计表
,
练
习
根据统计表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一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
2、观察“某年北京市和深圳市的平均气温统
计图的绘制方法。
计图”,通过图中的信息完成练习。
篇五: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微课制作思路和课例分析郑燕君【摘要】:结合笔者在四年级数字化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的运用所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效,探讨了微课的应用方式和方法,以及应用碎片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微课;四年级数学;碎片化学习;数字化平板教学【作者】郑燕君【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六约学校,518173【正文语种】中文微课程(micro-lecture),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由美国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最先提出,是从颠倒课堂的模式衍生出来的概念。微课程的核心是紧扣短小精悍的知识点,以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为主要载体的学习方式,可以作为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加上课堂活动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笔者所在学校的四年级为AiSchool数字化教学的实验年级,学生和教师有属于自己的平板电脑和学习系统。AiSchool教学系统开发了微课板块,教师利用软件制作好微课视频,并提出思考问题,然后一并推送给学生观看,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回答。因此,学校的硬件设施需支持微课程的运用教学。
此外,笔者所在区域会不定时组织微课程制作的培训,传授小影、蓝墨云班课、喀秋莎录屏软件等微课制作技巧,并适时举办手机微课大赛,增加微课制作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本地区的微课程制作技术支持力度很大,势必会使得微课成为一个教学新趋势。笔者针对四年级6个班共300人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对微课程这一形式表示“特别喜欢”,3%的学生表不“喜欢”,认为“一般”的占2%(如图1所示)。由以上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微课程这一新的课程形式都能接受。由于教师身份的权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倾向于询问同学或求助于网络,微课程在其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离开教师指导而自主探究,同时微课程也能充实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微课可通过直观、高效的展示情境和问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组织交流互动。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微课融入数学课堂仅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方式,并不能直接代替传统授课,绝不能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环节和巩固环节,只有经过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关于微课的几点认知。所谓的微课,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仅仅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对作业、模拟题讲解的微视频。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0~15分钟,因此,高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从微课程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就需要教师精心选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微课程中为学生开阔一个更广的视角,实现“见微知著”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往往兴趣至上,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取舍。因此作为教师,
要努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提取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知识,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时可以借助微课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性思考。以四年级数学中的《密铺》一课为例,笔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片段】播放微课视频(4分钟),视频主要内容如下。师: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有一幅名画《神奇的骑士图》,你想看一看吗?师:你能说说神奇在哪里吗(停顿10秒)?教师先出示一个骑士(如图2所示),再出示大小相同,颜色不同,方向相反的骑士按顺序拼在一起(如图3所示),最后展示依次铺满整个平面的画面(如图4所示)。师:骑士与骑士之间有缝隙吗(停顿)?有重叠吗(停顿)?生活中有很多密铺现象,如地板铺砖、格子布艺装饰等(如图5所示)。大家还能再找找吗?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通过PPT的讲解也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本微课的好处在于以下三方面。(1)微课视频作为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对《密铺》的兴趣,通过大师的名画欣赏,侧面介绍了“密铺”现象的运用之广泛。(2)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和剖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知,并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给出概念,将生活数学化和理论化,完成了该课的知识学习目标。(3)通过提出价值思考问题,将“密铺”的概念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对“密铺”的认知。学习的目的是应用,4分钟的微课时间很短,但却能将密铺的概念剖析清楚,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观察和发现,从“微视角”中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这个“广世界”,是教学的本质所在。由此可见,在选题上,微课作为一些教学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系统完整地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完整地给出,并为接下来的探索提出了价值问题导向。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授予学生知识要点和技巧方法,从而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主导。不少教师接触了微课程之后,索性直接给学生观看微课程,将知识方法演示给学生看之后便开始做题巩固,看似“高效”的“授业解惑”教学,实际上却是低效的教学,学生并没有将知识内化。微课是教师的助手,但是无法取代教师的教学地位。笔者继续以四年级数学中的《密铺》一课为例,以下是该教学设计在难点突破中的微课探索。【教学片段】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对所学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研究。学生研究并讨论交流后。播放微课视频(5分钟),视频主要内容如下。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密铺,由于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任意的三角形和梯形都能密铺,也就是说,三角形和四边形都可以密铺。教师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密铺过程,并提问以下问题。(1)所有的图形都能密铺吗?请操作图7,拼一拼,看一看。(2)图形的密铺可能跟什么有关?请操作图8。(3)提示:请观察密铺后的图形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观察图9。(4)借助Aischool系统推送动画进行操作。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操作,快速方便地进行拼图,经历拼一拼的过程再观察和交流,体验能否密铺与图形的拼接点处存在的关系,假如拼在一起的内角超过360°,则导致重复,若少于360°,则出现空隙,与“密铺”的概念相对应,从而探索出密铺与角有关的结论。但是,由于各小组拼一拼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不完全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因此要让学生了解从特殊到普遍的共性,借助平板微课程
进行总结。由于经历了研究和讨论阶段,学生的精力有些分散,这时,微课视频的播放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并集中注意力,有利于难点的讨论和突破。同时,微视频最后提出的问题,将引导学生开拓思考,思考“密铺”的本质。为教师在接下来的“授业解惑”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铺垫。不少教师初尝微课带来的高效、直观、有趣的教学成效后,开始将微课融入自己的教学课堂,如果每节课都按照“观看微课视频+组织讨论交流”的模式上课,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浓度也会降低。而且,并非所有的课都能融入微课视频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筹帷幄,将所要教学的知识构建起一个体系,对知识点的教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微课,不能一成不变,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时间上是灵活的,而非随意或者死板。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微课的时间,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游刃有余。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为例,四年级的学生接触了三角形,学习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心理学认为,概念本质上是一种分类行为。通过“三角形分类”活动,不仅要识别特殊三角形的概念,理清这些概念的逻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可是,在很多传统常规课堂中,“三角形分类”课例却很少能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利用微课,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暂停视频,引导学生及时讨论,循序渐进展开有序思维的探索过程。以下是以“三角形分类”为例,运用微课的融入开展对学生有序思维的探索。【教学片段】教师出示超市拣货员在分类货品并上架的片段。师:你知道拣货员如何上架货品的吗(停顿)?是按照商品的类别进行分类的,食品上架在食品区,生活用品上架在用品区等,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他们共有的特点或属性分类。现在,在素材袋里有一些三角形(如图10所示),请思考并分类(投影展
示):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接收了“主题研讨”的推送,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观看并完成研讨任务,并记录研讨结果。师:我们把按照角进行分类,得到以下3种三角形(见表1),得出:有1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根据边进行分类,得出如表2所示的结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如图11至图15所示。由于第一课时是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不同类别的三角形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因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留待第二课时继续探究,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引入中,仍然可以继续播放这个微视频,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掌握,同时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变式题的应用训练。不少教师把微课视频作为前端学习的材料,由学生在家自行观看学习后,写下思考的思路过程,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模式将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间碎片化,这就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以及家长的高效监管力度。从实验结果看,每个班级至少有5名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还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特别指导,尽量扩大评价的范围,既要鼓励和表扬能做好前端学习的学生,多元化评价,也要鼓励少部分后进生,即肯定和评价他们的学习。在数学复习课中,往往由于复习形式和所复习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效率较低。结合平板电脑设置思维导图微课程,不仅能调动学生自己整理复习,还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做有效评价,体现了“碎片化”影响和“全面化”评价。以下以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为例进行数学复习课应用平板电脑教学的介绍。【教学片断】利用AiSchool系统备课功能罗列第五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由学生自行补充编辑
(如图16所示)。教师教通过添加附件上传学生制作的优秀思维导图作品,供其他学生参考和补充。全班一起完成知识点整理复习后,借助AiSchool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将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如图17所示)。想要让数学知识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就要让学生经历动手和组织整理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接受程度不一样,在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后,全班进行注意补充和完善,体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而教师的教学重心就在于巩固,并突破难点,设计变式类型题,逐渐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碎片化的整理和学习其实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有很大的提高,学习习惯也将往良性的方向发展。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其积极的作用,只有教师从精细选题、灵活安排、主导教学以及全面评价各方面精心备课和授课,才能发挥其最有的作用,使孩子爱上这有趣、高效的课堂。微课用其“微”视角,为学生开拓思维打开了一个新的入口,只有结合教师的“指点”,学生才能见识到数学知识和思维这一更广阔的世界。
【相关文献】
[1]肖地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及时如何有效运用微课教学:学科教育: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2]郑汛.抓住微浪潮,上好小学数学微课[J]海峡科学,2015(7):88-90.[4]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5(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