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案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时记趣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幼时记趣教案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ァ〉谝槐椋航淌Ψ抖痢
第二遍: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幼时记趣教案2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幼时记趣教案3
知识与技能与难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点
1. 学过的虚词的用法:之 其 而
实词:故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2.课内文言文详练
3.课外文言文拓展
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教学方法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教研组长(签字) 校长(签字)
文言文
一:常见虚词的运用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四)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课内文言文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明察秋毫( ) (2)必细察其纹理( )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私你作群鹤舞空( )
(5)项为之强( ) (6)又留蚊于素帐中( )
(7)作青云白鹤观( ) (8)果如鹤唳云端( )
(9)凹者为壑( ) (10)盖一癞蛤蟆也( )
2. 、一词多义。
(1)之:物外之趣( )(2)其:必细察其纹理( )
心之所向( ) 使其冲烟飞鸣( )
昂首观之( ) 常蹲其身 ( )
项为之强( ) 神游其中 (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3)为:项为之强( )(4)以:徐喷以烟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草为林( )
以虫蚁为兽( )
(5)而:拔山倒树而来( )(6)时:余忆童稚时(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时常有物外之趣( )
(7)察:明察秋毫( ) (8)神:神游其中( )
必细察其纹理( ) 神定( )
3、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师旷论学
晋*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本次课后作业 背诵所学知识 《幼时记趣》虚词
学生对本次课评价:
A+(105):老师备课特别充分,讲课特别生动,上课特别有效。
A(99):老师备课很充分,讲课很生动,上课很有效。
B(80):老师备课比较充分,讲课比较生动,上课比较有效。
C(50):老师备课一般,讲课一般,上课一般。
D(0):老师备课混乱,讲课水*低,上课没有效。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教师签字:
幼时记趣教案4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幼时记趣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朗读文言文。
2、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读懂全文,学习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学习文章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苏联作家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这是童年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馈赠,谁要是在成年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一馈赠,那么,他就是诗人或作家”。沈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简介沈复及《浮生六记》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
三、检查预习
指名注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凹凸(āo tū) 沟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项为之强(jiāng) 癞蛤蟆(lài)
四、朗读课文
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2、范读——跟读——自读——齐读
五、疏通第一节文意
1、生齐读第一节。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回参与。
3、学生接龙翻译,教师巧妙插话。
六、小结、巩固。
在大家的合作解读过程中,我们自己发现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注释、工具书)、换加法(换词、加字)、对照法(对照上下文进行推断)等等。可见,文言文是不难学的。现在,让我们充满自信,再读一遍课文。(生齐读)
七、作业
背诵第一节原文及字词解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疏通文意
根据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课文的2-4节
1、强调翻译的注意点:
①根据内容,调整句序。
②联系前后文,补充相应内容,保持语句流畅,句意明确。
2、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
3、指名翻译,讨论指正。
4、按组轮流翻译。
三、总结、巩固
文言现象归纳
1、一词多义。
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从(当做)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 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代自己)
神游其中(代词,代想象中的山林)
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修饰作用)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2、成语: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3、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通“僵”
4、省略句。
“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群鹤舞(于)空”,“驱之(于)别院” 省略介词。
3、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四、作业设计:
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笔记本上翻译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分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1段
①思考: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
②怎么理解“物外之趣”?
明确:“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
③作者能得到“物外之趣”的来源是什么?
明确:客观:目力好; 主观:好观察,观察细
2、浏览2-4段,说说共回忆了几件趣事?
①观蚊如鹤 ②神游山林 ③鞭打蛤蟆
3、学习第2段,分层次,讨论:
这段中“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的原因是什么?“如鹤唳云端”的原因是什么?
①“心之所向” ②“作青云白鹤观”
两个“果”的作用是什么?
强调情景的逼真,想象给人带来的乐趣。
4、第3段写了什么事?作者怡然自得的来源是什么?
神游山林
“细视” “神游” “以……为……”(①观察细 ②想象奇物)
5、第4段主要写什么事?“庞然大物”是什么?“拔山倒树”一句中“山”“树”本是什么?这样的变化得力于作者的什么能力?(想象)
6、齐读全文。
7、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幼时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把课堂上自己讲述的幼时趣事整理成文,注重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
沈复
观蚊如鹤 热爱生活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
鞭打蛤蟆 想象奇特
教后感: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阅读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1)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5篇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1
我今年任教的年级是初一,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不久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也时时注意这一点。
我在《幼时记趣》的教学中也是在尽力贯彻这一点。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则》,但篇幅较短,内容也较为浅显,因而我把它视为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幕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课文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唱歌曲《童年》,然后和他们交流了各自童年的趣事,通过师生互动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随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趣事?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来写的,需要我们来挑战一下。”随后,我让学生们在疏通文意(即常规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翻译,让他们以沈复的老师、父母、同学等身份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的趣事,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具体事情,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整体的画面感。
于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相机点拨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等,并同时穿插师生的诵读,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了学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在第一课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作为刚刚从教的教师,我的课上的`还不成熟,对有些内容把握的还不到位,今后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好每一课。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2
我今年任教的年级是初一,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不久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也时时注意这一点。
我在《幼时记趣》的教学中也是在尽力贯彻这一点。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则》,但篇幅较短,内容也较为浅显,因而我把它视为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幕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课文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唱歌曲《童年》,然后和他们交流了各自童年的趣事,通过师生互动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随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趣事?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来写的,需要我们来挑战一下。”随后,我让学生们在疏通文意(即常规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翻译,让他们以沈复的老师、父母、同学等身份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的趣事,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具体事情,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整体的画面感。
于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相机点拨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等,并同时穿插师生的诵读,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了学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在第一课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作为刚刚从教的教师,我的课上的还不成熟,对有些内容把握的还不到位,今后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好每一课。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3
《幼时记趣》作为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上肯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反思如下: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则》,但篇幅较短,内容也较为浅显,因而我把它视为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幕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课文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童年》的MTV,然后和他们交流了各自的童年趣事,通过师生互动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趣事,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文来写的`,需要我们来挑战一下。”随后我让学生们在疏通文章(即常规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翻译,让他们以沈复的老师,父母,同学等身份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的趣事,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具体事情,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一种整体的画面感。
与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相继点拨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等,并同时穿插师生的诵读,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在第一课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透彻,许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上课时懂了,可是课后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解释通假字时忘记写出本字,词类活用等。看来以后还得多加努力!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4
《幼时记趣》是七年级学生接触第一篇文言文,我在教学课文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本想利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在施教过程中却事与愿违,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枯燥乏味,现代文明使孩子们失去了更多原本属于他们的纯真童稚。
本单元是“金色年华”的主题,挖掘孩子们潜藏内心的纯真快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目的。我先是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吧,肯定有不少 让你们值得回味的事情吧。我请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依依趣事。”说到此,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致,好多同学都高高的举起了手,生怕自己不能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似地,可好多同学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所谓的趣事大多是围绕着动画片和网络游戏来谈的,自己的“快乐童 年”都虚拟得很,有说“喜洋洋”、又说qq农场、有说“蜡笔小星”、又说“cs战将”,我不禁反问自己:这难道就是现代文明给孩子们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吗?
《幼时记趣》这篇文言文文学性很强,不知学生在没有翻译的前提下粗读课文会有怎样感知。我首先做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反复诵读。第一步是由我自己范读,提示学生在 听的过程中注意语速、轻重音和停顿。接着由学生自读和齐读,让他们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乐趣。接着请学生找出文章写了哪些趣事,并且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 选择其中的一件加以品读赏析,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个别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细节,鼓励答案的多样性和感受的独特性,在学生的口述文章趣事是我注重引 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选字用词的精妙之处。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5
《幼时记趣》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文言基础知识的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在字的音形义、句式、省略等方面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同时,作者沈复通过本文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作者所选择的几个片断具有艺术家的眼光,感情真挚,充满童趣,加之古朴简洁的语言,使得文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体验古人的童趣,感受古文的文学魅力,成为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我在处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块上注重扎实开展、巧妙进行的原则,追求既实且巧的效果。首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对照课文注释排除阅读障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习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课上让同学自由发言,以问题和心得的方式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此时我的主要工作是解答疑问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有学生提出“之”字在课文中有代词和助词两种用法,我提示学生回忆“之”字的第三种用法,很快有学生回答“之”字在《郑人买履》中做动词使用。这样我就把“之”字的用法作了归纳,明确了它的三种用法。
文学性是文言文的重要属性,也是教学的重点。对《幼时记趣》这篇文言文中“文”的教学,我首先做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反复诵读。第一步是由我自己范读,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语速、轻重音和停顿。接着由学生自读和齐读,让他们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乐趣。接着请学生找出文章写了哪些趣事,并且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口味和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件加以品读赏析,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个别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细节,鼓励答案的多样性和感受的独特性。有个学生说最喜欢“蛤蟆吞虫”和“鞭打蛤蟆”的情景,作者在描写蛤蟆扑来的情景时,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来势猛,力气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我马上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文。这里视小为大,大词小用,表现了幼时所见蛤蟆捕捉小虫的情状。我接着问: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还有那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让我体会到,体味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主要是主体的活动。教师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体味,在其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2)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3篇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在了解文言文翻译方法的基础上,对照注释准确翻译全文。
4.理解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4.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并说出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请学生尝试着概括出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戒作用。(简言之: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检测预习: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明确】⑴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这些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受到秦王的重用
⑵《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2.检查字词
履(lǚ)遂(suì)先自度(duó)其足吾忘持度(dǜ)宁(nìng)信度(dǜ)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出节奏、人物的语气。)
2.学生朗读(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3.老师范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译全文。
六、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思考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提示:抓住动作和语言)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看出买鞋者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
文章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2.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巩固训练:
1.写出重要字词的意思。
履:鞋度duo,量长短置:放。之: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座位。
之:往,去。市:集市。操,拿。吾:我。反:同“返”,回去。
市罢:集市散了。遂:于是,就。宁:宁可。信度:相信量的尺码。
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⑵至之市,而忘操之。⑶吾忘持度。
⑷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⑸宁信度,无自信也。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坐通“座”)(2)反归取之(反通“返”)
4.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至之市(动词,到)(2)而忘操之(代词,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指“鞋”)
2.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
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看从中能得出什么道理。
二、检测预习
1.介绍作家作品
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2.检查字词
涉s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出节奏、人物的语气。)
2.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3.老师范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等待全班讨论。
五、思考讨论
1.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明确】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写法评析:《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刻舟求剑》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
六、巩固训练
1.理解重要字词
涉:跋涉,就是渡水的意思。自:从遽:立即,匆忙。契: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这儿。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从其所契者】从:依照,按照。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⑵遽契其舟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⑷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⑸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七、布置作业
1.熟背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 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借助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观察过蚂蚁吗?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还观察过其他的小生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清朝人写的一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会再一次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 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文章出处的相关资料。
明确:《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 解题:《幼时记趣》中 “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 交流预习导学中的字词。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鹤唳lì云端 凹凸āo tu 土砾lì 沟壑hē 怡然yí
三 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划出。老师讲解节奏划分的三条规律:
方法指导:节奏划分的三条基本规律: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如:楚人/有/涉江者。
②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如:何不试之/以足?
③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如:宁/信度,无自信也。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盖一癞蛤蟆也。
2、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操作方法之一:扩,: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
宁 信 度:宁可 相信 量好的尺码。
观:作青云鹤观( ) 昂首观之( )
察:明察秋毫( ) 必细察其纹理( )
神:定神细视( ) 神游其中( )
时:余忆童稚时(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提醒学生字词翻译的要求:精准。指导学生做到翻译精准的方法——记忆、运用、积累。
积累一词多义:
以: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
为:以丛草为林( ) 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之:昂首观之(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 。
3、掌握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①文言句的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顺畅。
例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学教案中体现,多媒体展示)
②句子翻译方法之一: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如: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
③句子翻译之二: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如:反归取之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4、赏析课文,探究趣因
①读了文章之后,大家知道全文是抓住哪四个字来写的吗?明确:物外之趣
②围绕“物外之趣”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第一自然段与后三段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关系?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总分结构。
③请大家在三件趣事中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把它读出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获得了那些乐趣。
师:观蚊如鹤的"趣体现在哪里?(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
师:神游山林作者又是怎样想象的?
(这些想象和联想,都是符合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所以这些趣事描写非常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师:癞蛤蟆只有拳头大小,作者为什么觉得它是庞然大物?
师: 课文最后一句话“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连用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房顶,随即惩罚蛤蟆,驱除残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把少儿鲜明的爱憎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
④为什么作者能产生这样的“物外之趣”?
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是描写儿童游戏的,同学有想到的吗?
明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现在我们同学的娱乐方式有哪些?体育运动,像打篮球、踢足球,打电脑等
师:和古代的娱乐游戏相比,现代人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明确:活动空间封闭,不和自然接触;缺乏想像和艺术性。
师:沈复的《幼时记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想像,有接触自然,保持童心。
师:同学们能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吗?
如:小时候用塑料袋套蜜蜂,一不留神蜜蜂跑了出来,手指被狠狠蛰了一下,肿的老高。
……
师:大家的童年也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也希望你们能够连缀成文,相信那也将会是很精彩的文章。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观 蚊 如 鹤 敏锐的观察
物外之趣 神 游 山 林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鞭 打 蛤 蟆 接触自然,保持童心
趣事 趣因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4、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自己童年趣事,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探究学习"物外之趣"。
3、认识与学会观察、想象、联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交流初学文言文的感受。
二、朗读训练。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并评价。
4、齐读课文。(要求:读难字音,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气,强调)
三、预习交流与检查:
1、小组学习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习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出示投影片]检查有关字、词的翻译:
(第一段)①:余、稚、藐、故、张目、明察秋毫
(第二段)②:私、则、强、或、以烟、作……观
(第三段)③:其身、以……为、神游、怡然自得。
(第四段)④:宠然大物、拨山、盖、尽为所吞、方
4、教师讲解省略句,并讲解省略句的翻译。[出示投影片]
例:①群鹤舞(于)空
②使(之)怡齐
③驱之(于)别院
5、用接龙方式逐段翻译课文,译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边读边想文言文语句意思。
五、布置作业:
1、通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对有关文言文的学习知识、方法应给予必要的讲解、指导。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了解三件趣事,研究"物外之趣"。
1、文章写了哪些童年生活?描绘了几幅图景?
2、小组讨论,学习"物外之趣"。
①讨论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讨论"探究、练习"一)
②讨论"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三、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简朴、自然、生动的语言特点。
四、知识拓展,比较学习
学生阅读已发材料,比较《幼时记趣》小组讨论,说说
①沈复的"物外之趣"与鲁迅的百草园乐趣有何相同之处?
②写法上有何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篇文章?
④两位作者记述几时获取乐趣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五、口语训练:"我的童年进趣事"。
你有哪些童年趣事?有类似课文中作者的经历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流利,说昨更有趣。
六、布置作业。
1、把"我的童年趣事"用笔写下来。
2、阅读自读课本《思,在百草园》。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3)
——幼时记趣教案参考3篇
幼时记趣教案参考1
教学目标: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教会文言文词的集纳梳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教会文言文词的集纳梳理
教学设计:
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方法:朗读、分析、讨论。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幼时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沈复,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领读课文;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凹凸(āo tū)
沟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项为之强(jiāng)
癞蛤蟆(lài)
⑵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⑶ 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
三、师生讨论疏通文意
1、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点拨
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指导学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字字落实,准确
1、简介文言文词语的特点:现代汉语一般用双音节词,文言文一般采用单音节词,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回忆 扩张 太阳
2、一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
补 ===增补适当的内容
调 ===调换词语的位置
省 ===省略不必要的内容
先给学生感性认识,具体做法,结合具体语句的翻译
3、学生自己试翻译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出学生翻译中的问题,教师订正。
4、学生试翻译第二段,,教师订正翻译中的错误,并且将省与调具体
幼时记趣教案参考2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幼时记趣教案参考3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幼时记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二、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今江苏苏州人,清代作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他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浮生六记》顾名思义有六记:一是《闺房记乐》;二是《闲情记趣》;三是《坎坷记愁》;四是《浪游记快》;五是《中山记历》;六是《养生记道》。
2.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沟壑(hè) 土砾(lì) 凹凸(āo tū)
怡然称快(yí) 庞然大物(páng) 项为之强(jiāng)
3.借助工具书,疏通加点词语。
张目:扩张。
必细察其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夏蚊成雷:像雷。
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
观之:观察这一景象。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观赏,看。
称快: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以丛草为林:把。“以……为……”,即“把……当作……”。
神游:精神,意识。
庞然:……的样子。
盖一癞蛤蟆: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4.把握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余]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③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则或千或百[蚊]果然鹤也。
④使与台齐。——使[之]与台齐。
⑤一日,见二虫斗草间。——一日,[余]见二虫斗[于]草间。
⑥驱之别院。——驱之[于]别院。
(2)倒装句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3)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由“为所”引导的被动句,解释为“被……”)
5.积累成语。
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后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庞然,高而大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明确:本文没有连贯的情节,以总分结构叙述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叙“物外之趣”。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记叙“物外之趣”。
2.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地说一说。
明确: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丛草、虫蚁、土砾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内容探究
1.文中表现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①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③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总结:以上都说明作者充满童趣。
2.文中表现作者观小为大的丰富想象力的句子有哪些?各出现在哪一幅画面里?
明确: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观蚊如鹤)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得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游“山林”)③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驱打蛤蟆)
四、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丛草、虫
蚁、土砾
癞蛤蟆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五、课外拓展
查找资料,积累有关鹤的成语与诗句。
示例:成语: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其一〉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4)
——童年记趣作文10篇
童年记趣作文1
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一个金色的童年。当然,其中也发生许多难忘的事。我记得,那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家还没有搬到城里来,那段时光,也许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了。依山傍水,可以这样形容我的家了。蔚蓝的天空,灌木丛生的大地。莺歌燕舞,蝴蝶蜜蜂在花间飞舞。而我,就住在一个用老砖瓦垒的小屋里。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牵着手,用最纯真的声音唱着动听的儿歌,漫步在无边无际的草地中。
我们穿过没过我们身子的野草堆,来到如琉璃般的小溪。清澈见石的溪水缓缓流淌,掀起颗颗散碎的石子,发出清洌的声响,跟树间的`鸟儿对唱。我们把鞋弃到了一边,坐在一块被太阳烤的发热的大石头上,把脚放到清凉的溪水中荡漾,挑逗起阵阵水花。凉滋滋的溪水从我的小脚心钻了过来,我的小脚痒痒的。还有那手指大小的小鱼小虾,也过来凑热闹,啃着我的脚趾,跟我玩闹。我坐在大石头上休息着,不知是谁,用水泼了我个透心凉。于是,我挽起袖子,小心翼翼的捧起凉凉的溪水,朝着在一旁睡觉的伙伴泼了过去。“哗啦”中招了!她爬起来,气哼哼的问道:“是谁……!”我尽力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可是,我还是被她那落汤鸡般的样子弄笑。接下来,一个个都想疯了一样,也不顾漂亮的衣服了,捧起水来,向对方泼去。
我们的衣服全都湿了,无一幸免。就这样,我们一直玩闹,直到日落夕阳。我们的笑声,也沉浸在无际的黄昏当中。这段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段纯洁的友谊,我难以忘怀……
童年记趣作文2
童年记趣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每一件童年往事都像珍珠,玛瑙一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们整个村,都是我儿童时代的乐园。那时候,我和村里的文文,亮亮,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春天,我们摘鲜花,做游戏;秋天,我们摘苹果,捡玉米,拾打瓜;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而夏天,就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一场大雨过后,到处一片泥泞。庄稼人最厌烦这样的天气了,可我们却喜欢这个时候,我们在河边把湿泥巴在石块上拍成泥块,中间捏成一个不透底的半圆,然后空心朝地,猛地往下一摔,只听“啪”的一声响,像放爆竹一样,泥浆溅得满身都是,一个个都想大花脸,我们叫他“土爆竹”,一边摔一边唱:“天爆竹,地爆竹,一炸一个响爆竹。”真是太快乐了。
天晴时,我们捉蝴蝶。夏天晌午是火辣辣的,人怕热,蝴蝶也怕热。每当这时候,我们就向院里的蝴蝶发动“突袭进攻”。一次,我们抓住了一只黄蝴蝶和蓝蝴蝶,我正四处张望,寻找新的目标,突然看到了一只紫蝴蝶,慢慢的移过去,一下就抓住了,它拼命的活动,企图摆脱我们的“天罗地网”,我们把三只蝴蝶放在一起打架,等到我们玩腻了,才把它们放走。
夏天的晚上,我们洗了澡,坐在树下乘凉,听老人讲故事,故事中,既有鬼,又有神,说谁也不能伤害生灵,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我们几个慌了,并且反省着自己的错误,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可笑。童年过去了,幸福的童年多么令人回味,可它却像一片片羽毛,越飘越远……
童年记趣作文3
童年,一个多么充满天真的字眼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童年都充满了快乐,我也不例外,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的姥姥家,和哥哥姐姐的阵阵笑声中度过的。清晨,吃过早饭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去小树林了。那是村前的一片杨树林,也许在别人看来它只是一片普通的树林,但在我和哥哥姐姐心中,那就是最快乐的小天地。我们从高高的土坡上滑下,一点也不用担心摔倒,因为土坡下长满了软绵绵的小草;我们坐着用树藤做的挂在枝干上的秋千,荡来荡去;我们在石头上放树干,便是简单又好玩的翘翘板。这个小天地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吃过午饭,想一想,玩了一上午,该好好睡个午觉吧,错,我和哥哥姐姐是绝对不会这样做,因为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村后是一条被杨树林荫紧紧围住的一条小河,是乘凉的圣地呢!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去捡河边的.那些漂亮的、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石头:青色的、银白色的,还有土黄色的、透明的,形状奇特,大小不一。
就是因为这样才深得我们的喜爱,每次回来定能满载而归。这个时候你会想,有了那么多的收获,这一天也不白过了,晚上早点休息吧。又错了,晚上才是我和哥哥姐姐的精彩时刻,那就是捉蛐蛐。因为蛐蛐喜欢在晚上活动,我们便拿上手电筒往墙上一照,蛐蛐就会乖乖地爬到照亮的地方去,这时只要看准了一夹,再迅速把蛐蛐扔进瓶子里,盖上盖子,嘻嘻!它就逃不出去了。
由于我和哥哥姐姐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所以每次都是把瓶子装得满满的。童年是充满快乐的,充满天真的,充满美好的,我怀念我的童年,怀念那份美好,怀念那份天真!
童年记趣作文4
人生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而童年是画中最美的地方;人生是一片精彩绝伦的文章,而童年是文章中最优美的语句;人生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电影,而童年则是电影中最回味无穷的片段……
时间开始随着记忆倒流,我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是一个炎热的星期天,妈妈特地买了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我可高兴啦!迫不及待地想吃上一口,看起来就是一个圆皮球,可内心却充满无限的激情,火红火红的西瓜冰凉冰凉,吃一口,流连忘返。当妈妈把西瓜切开后,我立刻狼吞虎咽……“糟糕!”突然,在我享受着西瓜的美味时,一不小心把籽给吞了进去。幼小的我害怕极了!连忙咳了几下,可就是出不来。
懵懂无知的我以为西瓜籽会因为我喝得水,晒得太阳而发芽、结果,后来长成一个又一个的大西瓜,便不再喝水,不再出门。妈妈见了,急忙问道:“宝贝,你怎么了?”“我要死了,因为我把西瓜籽给吞了进去。”话音刚落,妈妈哈哈大笑,说:“傻孩子,怎么会在肚子里面长大呢?”顿时,我摸起了后脑勺,害羞地笑了笑,眼睛不自觉的转了转,心中似乎干了什么坏事,“怦怦”地跳动着……感觉自己闹出了个笑话。
童年趣事有很多,它陪伴着我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童年,但都不同,可一样有趣。
童年记趣作文5
在忙而又有趣的中学生活中,偶尔也会独自一人,倚在大树阴回味童年。轻轻地,把这颗红艳的、小小的果实从树上摘下,好好地再享受一下它的甜:
“开学喽!”暑假末、开学时,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呼唤:“又可以和大家去游泳了!”
于是,我们带着焦急的心情,怂恿家长去报名注册。
那时,我们所就读的小学校中,没有操场,甚至连乒乓球台也没有。于是大家就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使生活不至于太枯燥。花样还特别多:抢红旗、打“游击战”等等。
但是,我那时最喜欢的,却是和大伙去游泳。我们那时是到一个叫潭的地方去。什么潭,现在已经忘却了。但那美丽的景色却依然留在脑海中:那里四周都是苍天古木,岸边是大块地,非常奇怪的石头。而且,那石头仿佛还带有雕塑感。看上去,很有一种古老的感觉。
那潭水深很清,清得能够看到十几米深的潭底——底下,仍然是古怪的石头。
在热天气的日子里,我们就结成一队,去那儿游泳——我就是在那儿学会游泳的。
来到岸边,往潭里一跳,哇!那种感觉科无法形容,凉爽极了。身上的疲劳似乎一下子都有被那清凉的潭水撵走了。全身上下只有清凉。
有时,我们兴致一来,便从丛林深处搬出几棵枯树。把宽经往潭中一放,人往它上边一坐。用两手在两面三刀侧不停地划水,赛起船来。就连岸上的小娃们,也喝起彩来。
有的胆大的,就爬上潭岸边的大树上的伸往潭上空的大枝上。从上面往潭中奋力一跳,这面巨大的*镜立刻被打破了,击起层层波浪。其乐无穷。
从那回来之后,我们喜欢到学校中的一棵大树下玩。遇到上面的果实成熟时,大家便上树上去摘,一串一串地摘下来。
那小果非常红艳,像一颗小火星。里面的果肉却非常多,几乎没有果核。而且,果肉中含有很多果汁,那果汁非常地浓,非常地甜。咬上那么一口,那甜香会久久不散。
童年,不正是像这小果一样吗?
童年记趣作文6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我的童年就像沙滩上数不胜数的贝壳,让我捡一颗最大最漂亮的给你看看吧!
20xx年秋天,花草树木都渐渐枯黄,但地瓜却结着硕大的果实。这天,秋高气爽。我和妹妹来到了一片空地,拿着地瓜来烤。我先命令妹妹去拾柴,我则在一旁生火。我拿着蒲扇来扇,使出吃奶的劲来。呀!我的袜子被火星烧了个大洞!站在一旁的妹妹惊慌地乱蹦。我赶忙跑过去,只看见一个只有黄豆大小的洞。我便捧腹大笑,妹妹生气地跑走了。我追着妹妹安慰了好长时间,终于把气得要哭出来的妹妹逗开心了。等到再回烤地瓜的空地是,我才猛得想起还有地瓜在火里。我急忙拿气夹子(一根用铁丝做的)夹了出来,呀,地瓜宝宝,你本来应该是我们的,可为什么现在变成黑碳了呢?我和妹妹极度伤心,但有重新振作起来,因为我们决定重新烤。这次,我们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时刻不离一步,控制火候,认真配合。最后,黑烟把我们两个小馋猫熏成了小黑猫。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股浓郁的地瓜香从火里飘了出来。我和妹妹搓了搓手,迫不及待地把地瓜夹了出来。刚烤好的地瓜黑黑的,掰开一看,瓤黄黄的,香甜可口,入口及化,真可谓人间美食。品尝完我们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每次看到大街上有卖烤地瓜的,我总会想起这件有趣的事儿。
朋友们,我的童年是不是很精彩呀?
童年记趣作文7
一个头发蓬乱的女孩,蹲在小院的一堆沙子旁,在她身边,摆放着许多漂亮的花花草草。她时而用花草摆出美丽的图案,时而轻轻抚弄怀中的玩具熊。
这个画面是我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四岁那年,妈妈去银川上学,爸爸工作又很忙,家住城郊,一道木门,隔绝了我与外人的联系。我最亲密的伙伴,就是院中那堆沙子,从小跟着我的玩具熊,还有整整一院子的杂花野草、蚂蚁、飞蛾……
每天中午,爸爸都要午休,他就拿起钟表,指着上面对我说:“等这根长针走到‘12’,短针走到‘2’,你就叫爸爸,听到没有?”我点点头。这时候,我通常玩“过家家”的游戏。在院子中摘许多自认为漂亮的花草,把它们有次序地摆在沙子的周围,这就是小熊的“家”,把小熊安顿好,我去找两根差不多长的竹竿,用小刀在竹竿上刻一个小槽,再把它们插在沙子旁的空地上,栓上自己珍藏的小花绳,一个简易的秋千就做好了。放上小熊,就推着荡。小熊荡得越高,我笑得越欢,推得越快。
突然,我像想起了什么,一溜烟跑进屋子,看一下表,又轻松地跑出来。我把沙子当作饭来假装喂小熊吃,用梳子给它梳头,还插上一朵旱莲。这时,我又连忙跑进屋里,在钟表前站了好一会儿,确信离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2’上还差些时候时,又跑出去了。
我自己动手调制了一瓶肥皂水,拿一根吸管,吹出好多个五彩缤纷的泡泡,然后抱起小熊在小院中追那些肥皂泡,它落下来,我便把头仰起来,毫不顾及强烈的阳光刺痛我的眼睛。深吸一口气,“呼”地又把肥皂泡吹得老高老高,我跟着这些泡泡狂奔,用胳膊肘把泡泡掀起来,尽量让它们在空中多停留一会儿。看着一个个飘舞在空中的泡泡反射出太阳的七色光芒,像天女散花,又似蝴蝶飞舞,我沉浸在这种乐趣中,不停的用胳膊碰着、追着,渐渐地,我觉得我也变成了一个泡泡,跟着它们在空中飞啊飞……
奇怪的是,我竟没忘了在短针到‘2’的时候,叫醒爸爸。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乐趣。虽然我的童年没有打打闹闹,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很多玩伴,但我依然觉得泡泡里有数不尽的乐趣,沙子堆里有摆不尽的大千世界!
童年记趣作文8
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一个金色的童年。当然,其中也发生许多难忘的事。我记得,那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家还没有搬到城里来,那段时光,也许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了。依山傍水,可以这样形容我的家了。蔚蓝的天空,灌木丛生的大地。莺歌燕舞,蝴蝶蜜蜂在花间飞舞。而我,就住在一个用老砖瓦垒的小屋里。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牵着手,用最纯真的声音唱着动听的儿歌,漫步在无边无际的草地中。
我们穿过没过我们身子的野草堆,来到如琉璃般的小溪。清澈见石的溪水缓缓流淌,掀起颗颗散碎的石子,发出清洌的声响,跟树间的鸟儿对唱。我们把鞋弃到了一边,坐在一块被太阳烤的发热的大石头上,把脚放到清凉的溪水中荡漾,挑逗起阵阵水花。凉滋滋的溪水从我的小脚心钻了过来,我的小脚痒痒的。还有那手指大小的小鱼小虾,也过来凑热闹,啃着我的脚趾,跟我玩闹。我坐在大石头上休息着,不知是谁,用水泼了我个透心凉。于是,我挽起袖子,小心翼翼的捧起凉凉的溪水,朝着在一旁睡觉的伙伴泼了过去。“哗啦”中招了!她爬起来,气哼哼的问道:“是谁……!”我尽力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可是,我还是被她那落汤鸡般的样子弄笑。接下来,一个个都想疯了一样,也不顾漂亮的衣服了,捧起水来,向对方泼去。
我们的衣服全都湿了,无一幸免。就这样,我们一直玩闹,直到日落夕阳。我们的笑声,也沉浸在无际的黄昏当中。这段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段纯洁的友谊,我难以忘怀……
童年记趣作文9
童年,像是一颗糖果,甜蜜无比,令人快乐。童年,好似一场美丽的梦,转眼之间,烟消云散。然而,童年也充满了许多乐趣事。
记得,那是发生在我三、四岁时候的事。那天,妈妈从菜场买回来了又大又红的樱桃,洗干净后,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啊,那个味道真叫甜啊!我不禁吃了一个又一个。
过了几天,奶奶又去菜场买了几个红通通的东西回家,我一看,这是什么呀?心想:这个东西那么红,肯定和妈妈上一次买的樱桃一样甜吧。想到这儿,我的口水就不禁流了下来。立即抓了一个最大的咬了一大口,“啊,这是什么樱桃,辣死我了!”我大叫着,眼泪也冒了出来,我哇哇大哭了起来。妈妈听到我的哭声立马赶了过来,她一看到我手里的.辣椒,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大笑起来,我哭得更厉害了。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告诉我这不是樱桃是红辣椒。随后给我倒了一杯水喝了下去,又往我嘴里塞了一块糖,这才慢慢不辣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这是我童年生活的一个乐趣事,我一直忘不掉它。
童年记趣作文10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快乐的记忆,相信,每个人都干过一些傻事吧,我也有一件令人好笑的事情,就让你们看看我这个“大头虾”干出来的好事吧。
暑假到了,我回到了老家,刚下车我就看见公公在吸着烟,我以为那是一根长长的,包着橙白相间的纸糖。我突然想拿一根来吃吃看。我等公公上山砍柴时偷偷摸摸的溜进了公公的房间,我到处翻翻找找,最后在一个窄窄的柜子里找到了一包烟,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装,抽出一支烟,放到耳朵那夹着,学着公公的样子走了起来,我又拿到鼻子里闻了闻,发现有一丝香香的纸味。
我觉得这个东西挺稀奇,就把这根拿走了,我拿到了厨房找到了打火机,心里想:公公好像就是用这个来把烟点燃的。我一打,打不着,我又再试一次,还是不行,我又想到了个主意,好像可以用煤气来燃啊,我走过去,打开了火,把烟往里一插,它着了,我拿出来,想象着爷爷抽烟的样子,一边学着,我拿了个椅子,往上一坐,“吃”起烟来,我以为这是一个糖,便吃了一口,发现咬不断,我咬啊咬,这根烟变形了,似乎像在沙漠里挣扎的小蛇,又像在土地里寻找植物的虫子。我一张开大嘴,嘴里喷出一团又一团的白烟,就像一个会喷火的龙。我被这浓浓的烟咽到了,顿时觉的晕晕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各种趣事,可能是情趣、傻趣,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记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5)
——书趣的作文5篇
书趣的作文1
好书是哲人,絮絮低语。光风霁月、清泉流水一样能鉴人身心。好书是诗人,长诵短吟,让人南山在望,清香满怀。好书是学者,博古通今,诲人不倦,让人警醒,使人自省。读书后的心,如雨洗过青山。干净、清闲且高贵,是剔除了污渍的玉石,晶莹剔透,一尘不染。
诗歌之趣
诗歌之趣在音乐之美,更在风韵之美。我爱婉约之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花影弄月,让人见凋花而伤春,望落叶而悲秋。我也爱豪放之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有“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
散文之趣
散文之趣在意境之美,也不乏思想之美。喜爱散文,因为“她的崇高磨炼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神智,她作文的神秘激发我的追求……”犹如一曲曲轻婉柔和的无标题音乐,犹如一首首凄清的民谣。从散文的韵律里,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小说之趣
小说之趣在悬念之美,富有人情之美。喜爱小说,为它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为人物的悲惨身世而哀伤,为相爱者历尽艰辛终于花好月圆而高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我感慨万千,但毕竟小说的世界里有着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心灵,拨动着我的心弦。
阅读之趣,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与书为伍,少了浮躁,多了清纯;少了庸俗,多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书趣的作文2
吾爱读书。床前有书,桌上有书。吾家书柜,书箱,一面墙之书多归吾所有。吾之书虽丰,而阅完之只达五十有五也。
吾读书之时富有,尤为假日。除外,吾每如厕前,皆从众书之间悠悠然而选其一书伴吾如厕。若急之时便随提一书,而读也津津有味。体之书中奥妙所在,会之作书之者心之,记文之写法,其精华,品之优美句式。遇之景则似身临其境,遇之乐悲则心随其乐悲,吾读书入书之义甚快别解其意。故每如厕则久之又久,多则一时而半,少则半时。固其吾母从外唤吾醒之从书,出之从厕。于时吾母温和唤,或时如雷之声,吾怯之却不敢出一言以复,常极速出之灰溜溜入吾室。
吾母训吾:“看书如厕,害其身体,故不能携书进之,否则,家法伺候。”吾常怯之吾母,知不伤之吾母之心,使吾母气之而身受其伤,故吾改其不良习惯。后速进,速出,然后即安求读书也。
卧床看之,坐以记之,站而忆之,躺而念之,乃吾看书之道。吾常记于唐人杜甫之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予亦记之:“读书,心到,眼到,口到”也。
吾爱多类书,是好书皆看,品性之书亦记之,皆因可俢吾其身,其品性。
吾爱读书,乃吾之兴趣大也。
书趣的作文3
书,是我成长道路上结识的一位最重要的“朋友”,它赋予我知识,陪伴我慢慢成长,当然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
“猫武士”的梦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做完作业,捧起我最喜爱的《猫武士》,看着看着,我简直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妈妈在一旁帮我检查数学作业。
“儿子,我问你7+19/2等于几啊?”
“等于猫武士!”我边翻动书页,不紧不慢地回答。
“啊?你怎么啦?哪里出问题了吗?”虽然没看到妈妈的表情,但我从她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诧异。
“哦,我想想,等于3吧!”我用眼睛瞥了妈妈一眼,她的问话并没有让我从书中完全“清醒”过来。
妈妈似乎心领神会,站在一旁,哭笑不得。
“乱点鸳鸯谱”
那天,爸爸带我到超市为我买了一本书,在他结账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捧着书边走边看起来。也不知怎么的,爸爸付完账自己也闲逛起来了。正好我们“各忙其事”。当快要下楼的时候,我发现身边有一个和爸爸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正准备乘电梯,我看了看他的背影,居然跟在他的身后下了楼。
突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轩哥(我的小名),爸爸叫你回家吃牛排啦!”
我扭头一看,发现爸爸正对着我笑呢!
此时的我,恍然大悟。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我和书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画上休止符,我将永远与书为伴。
书趣的作文4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妈妈做饭,爸爸架着二郎腿看电视。
厨房里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过后,飘出了缕缕饭菜香。妈妈喊爸爸端菜出来吃,这时爸爸看足球赛已经入了迷,根本听不见妈妈的话,而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实在等不及,就自己到厨房去端菜,可是妈妈不让我端,怕把我烧了。正在这时,爸爸从电视前的沙发上站起来了,我以为爸爸来端菜,没想到他是急急忙忙去上厕所。我看了真生气,就给妈妈告爸爸的状。
随着一阵冲水声,爸爸终于走出了卫生间。我说:“妈妈让你端菜。”爸爸听了不耐烦的说:“你端还不是一样,为什么一定要我端。”说着又坐到电视机前痴迷地看起来。我又饿又气,一肚子火,就又跑进去向妈妈告状。
妈妈出来说了爸爸两句,爸爸不服,还犟嘴说:“我是电视迷又怎么样,不服你也看啊!”我听了爸爸的话,就学妈妈的样,把电视一关,反驳爸爸说:“谁像你这样懒,不干活光吃饭!”爸爸听了脸变得严肃了,大声骂了我几句,还举起扇子般的手,在我的脸上扇了一巴掌。我哭了,大声地哭。妈妈听见我的哭声,就走出来和爸爸吵架,吵得很凶。
看见爸爸妈妈吵架,我害怕了,也哭得更厉害了。那天,我们家里真是吵得鸡犬不宁,哭的哭,骂的骂,吵得吵,吵骂的声音充满了屋子,传到了左邻右舍,真让人不好意思。
那天,我流的泪最多,哭得最伤心。
书趣的作文5
书带给我们的欢声笑语可真不少呢!读不同的书籍,不仅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还仿佛带我们走进了梦幻的境界里。我也喜爱阅览书籍,闲暇时,总少不了书的陪伴,我觉得书和我就是形影不离的朋友。
“呵呵,笑死我了”。从树荫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瞧!一个小女孩坐在树荫底下捧腹大笑,手里捧着一本漫画集,看得津津有味正陶醉这欢笑声中。那变会是我经常的形象。看着那一个个方块字和生动画面,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狂笑出来。
书带给我们的欢乐不仅仅是字表意思的有趣。我被书所吸引,是因为每当我轻轻翻开书页,总会被书页那迎面扑来的芳香而迷住,感受到每个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奇幻魅力,是它们勾住了我的灵魂。
书中的剧情也会使我牵肠挂肚,读了《海的女儿》,我为小人鱼付出的代价感到悲哀,被她美丽的歌喉所吸引,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旋律在荡漾。
我也常常会如醉如痴地幻想自己也能成为梦境中的主人物,常常一幻想,就会使我流连忘返,沉浸在书的梦境中。
书能使我枯燥的心情变得欢快。我经常因为心情烦恼而生闷气。但当我捧起书,它就像一把心灵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结,我完全就抛掉了烦恼,放下了压力,整个人又轻松又快乐。
一个人捧着书,漫步在树林里,享受着微风带来的清爽和书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那该会是多么的美妙,多么令人惬意。
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书伴我成长,才会给我的人生添加乐趣,给了我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世界因丰富多彩而美妙,是书给世界增添了乐趣和光彩。
幼时记趣教案5篇(扩展6)
——我的童年之趣周记
我的童年之趣周记1
转眼间,我的小学生活,溜走了;我的童年,也将消失……但,回头一想,童年是什么呢?——是春天的小草,勃勃生机;是夏天的蝉鸣,宛转悠长;是秋天的落叶,秋意深浓;是冬天的白雪,晶莹如玉……总之,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每每回想起童年时光的小小趣事,嘴角总会不经意的勾起一个甜蜜的微笑……
那是我六岁的时候,一个闷热而寂静的中午,我还在甜甜的睡梦中和周公下棋。突然,天打起了雷,我被强行从睡梦里拖了出来。原来,是有人在敲门。“这大中午的,会是谁来找我呢?”我想了很久,也不知所以。我赶紧跑到门口,想要一探究竟。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姥姥。我立刻叫了一声“姥姥好”,然后把姥姥迎了进来。一坐下,姥姥便用手摸起我的小脑袋,笑着说:“宝宝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来。看看,姥姥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一听到吃的这个字眼,我便立马睁开了原本还睡意朦胧的眼睛(在我看来,吃东西比睡觉可更重要哦)。定睛一看,原来是我最爱吃的樱桃。那樱桃,颜色红得仿佛要滴下来一样。光看着,就觉得味道一定酸甜可口。说了声“谢谢”后,我便立马夺了过来,开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一下,便吃了好几把的樱桃,连樱桃籽儿都没吐,嘴巴里连口水都流动不起来了呢。
姥姥看我吃得这般热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呢。可是,她却突然皱起了眉头,大声而吃惊的说:“孩子呀。你怎么吃得这么快呀,连……连樱桃籽儿都不吐。万一,那些樱桃籽儿在你的肚子定了‘居’,那你的肚子里就会长出一大片的樱桃树,到时候,便会结出一大堆的樱桃,那样的话……你的肚子,一定会被撑破的。”还没等姥姥说完话呢,我便立刻把嘴里所有的樱桃给吐了出来,然后大声的哭了起来,说:“完了。我吃了那么多的樱桃,有那么多的籽儿没吐,那肚子里一定会长出樱桃树,到时候,肚子里一定会塞满樱桃的。那一定会很疼的。完了,完了。”姥姥看我哭成这样,立马解释道:“放心吧,不会有事的。姥姥是骗你的。姥姥呀,是担心你吃的太快,会不小心噎着,所以呀,我才会那样说的。”我听了,半信半疑的说:“真的?我的肚子里不会长樱桃树了吗?不会疼了吗?”姥姥笑着说:“放心吧。不会了。”我听了,立马破涕为笑,继续大把大把的吃了起来(这一次,我可吐樱桃籽儿了哦)……
童年是多么地有趣啊。尽管,它像小河流水一样,急匆匆地流来,急匆匆地流去,一去,不复返……但是,童年,在我的一生中,却永远地留下了一个不可破灭的印象,永远地留下了一个甜蜜的微笑……
尽管这是一件很傻很天真也很小的事情,但他不正应景了我的童年之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