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1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混合运算》教案1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混合运算》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混合运算》教案1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例1:要做两种*结,第一种每个用2/5米彩绳,第二种每个用3/5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读题,独立完成。
板演。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计算顺序不同。
生:结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结:
师: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两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回答。
师:乘法分配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一种是添括号,一种是去括号。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重点说第3题:
生:将题目变成57×5/8-5/8×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7个5/8减去1个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导辨析:
这两个答案哪个正确?
小结:带分数必须是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数,不能有假分数。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结:除以一个数要先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特别强调注意:
第3题,是除以一个算式,不能先变成乘这两个数的倒数,而是要先将括号内的结果算出来,然后再乘它的倒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3/4-1/6)÷7/8的错误。
5、出示:
(1)(1/5+3/16)×15×16
试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导学生辨析两种做法。
小结:乘法分配律是要让两个加数分别与外面的数相乘,而外面的这个数是15×16的积。所以分配时,不能将这两个数分割开。
(2)出示:(1/5×3/16)×15×16
师:这个题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师:都是乘法说明是同一种运算了,可以怎么办呢?
生:换位。
学生独立完成。
(1/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较两题的不同点,说一说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巩固练习
完成75页练一练。
四、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本节课,重点是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习,在新课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辨析、比较的过程中,明确每种类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两种基本类型。不过在第一组练习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例子,丰富学生对题型的认识。
3、对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课堂中忽略了一个数除以两数之和(之差)的类型,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他们很容易受前面的影响,把除法变成乘法,但却没有分析,这里是除以一个算式,而除法的法则却是除以一个数,才能变成乘它的倒数。
4、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题目,部分学生就只会做这些类型的题目,对于稍有变化的题目,就觉得束手无策,这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生搬硬套,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例如:教材练一练第2小题,看到2/3,3/2就觉得需要用简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就随便凑数进行简算。
第2题的第(2)题,是需要先将括号内的算式先算出结果,再进行简算,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要求简算,但题目中的数据却没有简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连按部就班地去计算也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家庭作业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这一步先算出来,就可以看出简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学生就空着不写,不知道该怎么简算。
5、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其计算方法之前曾经有过渗透,但在遇到具体题目时,多数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方法将算式进行变形,达到简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总体感觉,虽然课堂上稳扎稳打,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也能较为正确地进行简算。但是整节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的不够,如果能设计一些思维发散的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更好。
例如可以给出一半的算式,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符合简算的算式有什么样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启发:
思考法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教具:
情境图 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教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 7+43
=7+12
=19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25 =19
《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
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
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习用品的标价)
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
生:53=15元,15+20=35(元)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整改情境图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二、丰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运算顺序
师:投影增添小晴来购物的动画情景。
师:小晴付50元钱买2盒水彩笔,请你帮小晴算一算她带的钱够不够?(生马上回答:够了)
师:为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结果)
师: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50-182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买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再用50去减182的积,表示应找回的钱。
师:现在老师写两个算式,你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吗?
师:18+53;182-20
(由于情境图信息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结合情境图说出每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板书上面三道算式。
师:比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尤其是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
三、抽象概括运算顺序
师:黑板上有几道两部计算的综合算式,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加(减)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四、拓展延伸
师:继续增添情境图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话》共36元。①小明买4本。②小红买2套。
师:谁能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去计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买4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红买一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师:算式3626呢?
师:你觉得乘除在一起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情境图中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师:算式3634与算式3626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乘除运算。
师:对比黑板上的几道只有乘加(减)和上面两道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乘加(减)两部计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乘除两部计算顺序,要按照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生:暂时不计算的数要把它移下来。
生:等于号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两个等于号要对齐。
师:配合学生的叙述,在算式的相应位置相机标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通过增添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为进一步拓展岸生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沟通了练习题中的题组对比题之间的联系。
五、突出重点训练
第层次:质疑运算顺序,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层次: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层次: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问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你认为两步混合运算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课后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吗?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内容:
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xx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混合运算》教案5
教材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法学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混合运算》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混合运算》教案7
教材分析:
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2.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教学流程:运算法则→混合运算→探索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生活应用引入:
从学生喜爱的“开心辞典”中王小丫做节目的图片入手引学生进入学习兴趣
[师]我们已学过哪种运算?
[生]乘方、乘、除、加、减五种;复习各种运算的法则;
例计算:
① ②(教师板书)
③ ④(学生计算)
二、混合运算举例。
1.(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1)74-22÷70=70÷70=1
(2)(-112)2-23=114 -6 = -434
(3)23-6÷3×13 =6-6÷1=0
2.计算:(学生上台做,教师讲评)
(1)(-6)2×(23 - 12)-23;(2)56 ÷23 - 13 ×(-6)2+32
解:(1)(-6)2×(23 -12)-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13 ×36+9。
=54-12+9=-74
三、合作学习1
请看实例:
如图: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
一般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四、合作学习2
例2:如图,半径是10cm,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了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20cm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cm(π取3,容器的厚度不计)?
分析:如下图所示
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π×102×30cm3,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
(π×102×30-2×π×32×6)cm3
(π×102×30-2×π×32×6)÷(50×30)
=(9000-324) ÷1500 = 8676÷1500≈6(cm)
答: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为6cm。
三、分组探索(见ppt)
下面请同学来玩“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可能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
(1)甲同学抽到了,a、8、7、3,他运用下列算式凑成24,=24。
(2)乙同学抽到了,q、q、-3、a,他能凑成24或-24吗?=24。
(3)丙同学抽到了,a、2、2、3,他能凑成24或-24吗?=24.
(4)某同学如抽到下列一组牌6、5、3、a,你帮她设计一下算式使之能凑成24或-24。或-12×3-12×(-1)=-24
(5)老师抽到下列四张牌,1、-2、2、3,你认为能凑成24或-24吗?
(6)老师抽到下列四张牌,9、2、4、10,你认为能凑成24吗?
试一试,你自编两组可凑成24或-24的牌,请邻座同学帮你设计算式。
四、作业:课本第54页,作业题。
教学反思:
对于有理数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好两点,运算次序和符号,不必让学生训练太繁琐、太复杂的计算,而多应该增加探索计算题(编不同的“二十四”点题就很好)。
《混合运算》教案8
课题名称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同级混合运算
重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掌握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同级运算的两步式算式的运算顺序的脱式计算”和“初步体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简单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乱的问题。
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发现、讨论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东风小学图书馆的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学生设问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规则。
1.尝试解题,感受规则。
(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
①出示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②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口述,板书:53-24=29(人),29+38=67(人)
学生口述,板书:53-24+38=67(人)
这一种综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这样列式吗?
(2)认识混合运算
请学生观察左边的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求出中午剩下的人数,再去加下午来的人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减法,一个加法;而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既含有减法又含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3)学习书写规范,应用运算规则。
示范:刚才这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
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边说明边板书)
指出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和上面对齐,再写出得数(板书)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谈话:对于混合运算,你能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计算的顺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小结
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收获?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同学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1.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引入课题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今天我们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跳绳和打乒乓球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跳绳和乒乓球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综合算式可以怎么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这是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样的算式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三)、展开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
是买跳绳要付的钱,“15×4”算出的是买乒乓球拍要付的钱,都要先算出来,然后把买跳绳要付的钱和买乒乓球拍要付的钱加起来,得到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
比较:他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指出:这两名同学在计算时的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不过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根据需要指名板演。
反馈:我们请这两名同学分别说说各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12×3”算出的是买跳绳要(2)反馈:我们看同学在黑板上的计算过程,与你的计算过程相同吗?能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提问:你觉得计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3.引导归纳。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再指名说一说。
(四)、练习
1.做“练一练”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要求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交流。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并改正,再组织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每道题分别错在哪里。
3.做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人均居住面积”是什么意思?知道问题要求什么了吗?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算式,(板书算式)并说说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你有哪些收获?
《混合运算》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混合运算》教案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混合运算》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板书课题:5.混合运算)
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理解的很透彻。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实,数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旧知识中发现并学到许多新知识,不信,你们看这道题(板书:7+4×3),观察一下,与上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当他们遇到一起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试着做一做。
2)读一读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吗?(想)请打开书48页,对照48页的脱式计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做对的同学就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以示鼓励。做错的同学,认真观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看书并更正)
3)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
的计算顺序)
4)做一做
我们知道了当加和乘遇到一起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当减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再试着做一做这道题。(课件显示:15-10÷5)
(学生试做)
5)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的计算顺序)
6)议一议
同学们知道了当乘加在一起时,先算乘后算加;当减除在一起时先算除后算减,那么这些算式你们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显示10道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算式,请同学们说运算顺序)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算式的运算顺序,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7)读一读
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读两遍,齐读两遍)
8)讲一讲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时提醒注意事项)
9)练一练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老师现在要考一考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显示)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你们看(课件显示)我们把昨天学的知识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如果老师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再添加一个小括号,它的计算顺序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们说,神不神奇?(神奇)其实,数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待着你们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学们。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下课!
板书设计:
5.混合运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后算加、减法
=19
《混合运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3.应用题P141、4--5其中第5题让学生知道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做了这项工程的15分之1。乙队每天做这项工程的10分之1,两队合做一天是多少?还剩几分之几?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