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完整)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完整)

2023-02-27 13: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完整)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经 度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赤道(0度纬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 向南、向北各分作90度

  代 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关于“地球仪”的教学建议是:建议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演示法。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作业,注意作业内容要明确、清楚,如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地球仪如何摆放?地球仪的“身子”形状如何?地球仪是否转动?如何转动?学生在观察和小范围的讨论后,教师通过提示、追问等将学生的思路明确,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回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忌教师自己讲述或将答案直接写成板书灌给学生。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地球仪比地球缩小的倍数很大,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为以后讲经线和纬线、经度的`划分打基础。为了使学生明确地轴的作用,可以先提出问题“球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用篮球演示球在地上乱转的情况,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绕地轴斜着身子转动的情形,通过演示试验使学生明确地轴在地球自转中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地球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哪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地轴、两极的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关于“经纬线”的教学建议:利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和问题解决式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叫经纬线,它们是认识地球上任一地点的方式,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成网状就是经纬网。对于经线、纬线知识,重点在于了解经纬线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4—6人一组,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征,15---20分钟之后进行小组汇报讲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同学观察经线和纬线,对照课本介绍,汇报时自己小组制定介绍经线与纬线的方法。学生充分活动、观察、介绍之后,教师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与肯定和补充,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讲解方法的优劣,介绍对比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确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引导归纳、对比总结、列出表格。归纳时重点强调:纬线是不等长的圆,经线是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它们是经纬度划分和半球划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纬线的概念,可以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认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分层次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方案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教师引导:同学想一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如果把“经”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形状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圆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东西

  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始终在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教师承转: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基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始排列的,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纬线呢?

  学生:发言等。

  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阅读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1)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3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1

  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xx、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习巩固化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结,不断地进步。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2

  一、分析教材

  《地球与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二、优点与不足

  这节课优点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

  1、由于对教材不熟,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丰富,有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2、实际教学中,我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给个别学生造成了压力。

  3、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基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教师讲解这几种方法。整个课堂就显得比单调枯燥、无味。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是被动的在学习,印象不深,甚至是在死记硬背,容易忘记。

  三、改进措施

  尽快熟悉教材,扎实备课。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要严重按照教学目标,控制好时间,放开手参脚,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给足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3

  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始。

  对于备课,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还有的教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要把一节课对付下来,每个教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很多教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决定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说——张衡的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学生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第二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因为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考让学生怎么能牢固掌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潜伏的危机。教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遗憾、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欣赏这句话。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认为教案要越详细越好,甚至连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学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后的反思也许不一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遗憾,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2)

——初中会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3篇

初中会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1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3)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必须知道排号和座号才能找到座位一样。经纬网是由纬线与经线构成的。

  (板书)四、纬线和纬度

  (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纬线的特点,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1.纬线的特点:是圆、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

  (讲述)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板书)2.纬度

  (展示经纬仪)让学生观察赤道,通过谈话得出赤道的意义。

  (板书)(1)赤道的意义: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零度纬线、北纬(N)与南纬(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结论: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在南半球。)

  (板书)(2)纬度的划分

  (黑板绘图)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出示投影片:纬线和纬度)让学生完成“想一想”。(见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纬的划分)让学生观察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提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的纬度约为32°N,它位于哪个纬度带?(结论:中纬度)进一步提问学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即:地球的*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赤道半径、极半径、*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板书】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过渡: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特殊的“装置”是什么吗?它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见识见识吧。

  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们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装备”?它们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讨论等(略)

  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看到和讨论的结论等等。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可以确定在地球仪上的这些最明显的点和线:北极点、南极点、地轴、经线和纬线等,如教材P5页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所示。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查找、记录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讨论它们是如何被确定的等等。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等。

  学生:发言、回答提问等。

  设问:实际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轴,地球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那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如何确定上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这个问题。

  活动: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表面点和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

  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分析等。

  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发言(略)。

  :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地轴北面的是北极,位于南面的.是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

  二、认识纬线

  承转:在这些点和线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经纬线了,老师这里有个有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区分一下。

  教师引导:同学想一想“经”和“纬”这两个字的拼音是什么?如果把“经”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把“纬”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么形状?

  学生:听讲、思考,分组继续观察、讨论问题。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找出经纬线和南北极点的关系,自己的结论等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领悟“经”对应的是竖的直线。“纬”对应的是横的直线(在*面简图中适用)。

  讲述:刚才的小窍门仅适用于我们在*面简图中绘制成直线的经线和纬线,实际的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认识一下。

  活动:要求学生: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每组分发一根绳子,绳子的长短稍长于地球仪周长,自己准备直尺,量算比较长度。

  3.老师要求观察地球仪时才能动,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纬线的定义,用自己的话提炼出要点。

  2.纬线的形状?

  3.纬线长度及变化?

  4.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讲述:请大家停止讨论,就这几个问题来分享讨论结果。

  提炼要点:一边听同学们的回答,一边完善附表(板书。)

  定义

  形状

  长度及变化

  指示方向

  纬线

  垂地轴,环地球

  圆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东西

  难点提示:如何演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们只沿着地球仪上的赤道,向前(后)某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始终在

  赤道上移动,没有向上(北方),也没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动的方向只是在东西方向上变化,说明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过渡:同样的学习方法,我们来看看经线的有关特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猜测地球仪和绳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仪和教材P6,思考讨论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里纬线长度的比较需要用到老师的绳子和自己的直尺

  师生互动:老师可巡视,指导学生如何用绳子和直尺对比量算纬线长度。

  学生回答:

  1.纬线定义(看书得出的结论):和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

  2.纬线是圆的。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变短。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学生:(体会感悟)沿着赤道移动,在往东或者往西走,所以纬线应该指示东西方向。

  三、认识纬度

  教师承转:现在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基本特点,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纬线有多少条吗?

  学生: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实际上,地球仪上的纬线是数不清的,有无数条,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些不同的纬线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活动来认识这个问题。

  活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纬度在地球上的划分。

  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

  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度数,看看纬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纬度的标注)。

  学生:活动、讨论等。

  学生:发言等。

  提问:俗话说,万丈高楼*地起,地球仪上的纬度起点也是从0°开始排列的,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纬线呢?

  学生:发言等。

  归纳: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如,教材P6页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活动: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变化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1.纬线的度数范围是0?-90?,赤道为0°,南北极点是90°;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最大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

  提问:从纬度的分布中我们发现,除了赤道外,其余的纬度都有两个数值,又该如何来区分呢?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等等。

  归纳: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赤道以北称为北纬,人们还利用英文“南”“北”的单词首字母“N”和“S”作为代号,分别表示北纬(度)和南纬(度)。

  练习: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纬40度,用数字和字母该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画出最长的纬线——赤道,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规律,然后补充几条纬线:南北纬23.5?,南北纬66.5?,标出南北极点的度数90?。

  学生:听讲,记录等

  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4)

——我的地球仪作文10篇

我的地球仪作文1

  我的玩具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小地球仪了。

  小地球仪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它的球体像一个小足球那么大,球面上的图形标志着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的上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下端连接着南半球底部的南极,使球体固定在轴上,安置在底座上。安上底座是为了使刁、地球仪稳稳地放在桌子上面,不会滚动。

  小地球仪的色彩也挺漂亮的:成片的绿色表示*原;窄长的表示谷底;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海洋的颜色是蓝的,蓝色越浓说明海洋越深。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邻近的国家版图又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多色彩的球体安置在乳白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和谐悦目。

  看着,看着,我感到自己忽而变成了地质学家,去勘测祖国的深山老林,沙漠盆地;忽而又变成了全球旅行家,周游了世界各地。

  我爱我的地球仪,不仅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还使我的.目光放得更远,更远……

我的地球仪作文2

  我有许多喜欢的玩具:有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爸爸在我十岁生日送给我的地球仪。

  地球仪的下面有一个黑色的大圆盘,圆盘上有一个像花盆的支柱,稳稳地托着大大的球体,地轴就像一个月牙似的环绕着地球,十分好看。

  地球仪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它告诉了我许多地理知识,比如:淡黄色的那一片是黄土高坡,蓝色的区域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和冰山,绿色的是郁郁葱葱的大草原和大森林,土黄色是一望无际的大漠。

  它告诉我经纬线是纵横交错的,经线(竖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它们指示着南北方向;纬线(横线)指示东西方向,最长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它还告诉了我地球分为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我转动着地球仪,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孤独的行者,经过美国、来到日本,横渡太*洋,穿过七大洲,一个人到到处旅游,踏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爱我的地球仪,它就是我的老师,默默无闻地传授了我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的地球仪作文3

  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个地球仪,那是六一儿童节时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它有着好似托盘一般的银灰色底座,固定在一条弧形铁圈上,中间还穿过一根铁轴和那可以转动自如的球体。远远望去,地球仪就像一个淡蓝色的球;近看就呈现了各种国家及海洋,岛屿、山脉它们有的像正在打鸣的公鸡,有的像翱翔在空中的雄鹰,有的像沙漠中的骆驼密密麻麻的文字标注着各个国家的名称和小岛,还有纵横交错的线条,使人眼花缭乱。

  每当做完作业时,我都会看着地球仪,仿佛在周游世界: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太*洋,看到了电器发达的日本,看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好客的小企鹅正在向我招手呢!我看到了北极洲的北极光,看到了波光粼粼的夏威夷群岛,看到了有着灿烂的古文化的埃及

  终于找到了!那个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公鸡”,那是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是东方的龙!是她,她给辉煌的史书增添了新的一页。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或者听到*,我们内心就会无比自豪。因为,我们是*人!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

  这个地球仪虽小,但它包含了我对祖国的热爱,让我认识了世界的大好河山!

我的地球仪作文4

  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个地球仪,那是六一儿童节时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它有着好似托盘一般的银灰色底座,固定在一条弧形铁圈上,中间还穿过一根铁轴和那可以转动自如的球体。远远望去,地球仪就像一个淡蓝色的球;近看就呈现了各种国家及海洋,岛屿、山脉它们有的像正在打鸣的公鸡,有的像翱翔在空中的雄鹰,有的像沙漠中的骆驼密密麻麻的文字标注着各个国家的名称和小岛,还有纵横交错的线条,使人眼花缭乱。

  每当做完作业时,我都会看着地球仪,仿佛在周游世界: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太*洋,看到了电器发达的日本,看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好客的小企鹅正在向我招手呢!我看到了北极洲的北极光,看到了波光粼粼的夏威夷群岛,看到了有着灿烂的古文化的埃及

  终于找到了!那个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公鸡”,那是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她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是东方的龙!是她,她给辉煌的史书增添了新的一页。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或者听到*,我们内心就会无比自豪。因为,我们是*人!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

  这个地球仪虽小,但它包含了我对祖国的热爱,让我认识了世界的大好河山!

我的地球仪作文5

  人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们无论站在那一点都无法看清地球的全貌。不知道是哪一位地理学家因此而设计了地球模型—地球仪。在我家的写字台上也摆着一个地球仪,那是我过十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爸爸希望我长大了能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增长见识,地球仪便是我的向导。我决』合不辜负爸爸对我的希望,白天,在课堂上我专心听讲,夜晚,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今日我手中拿起这用红笔打着,"100分”的试卷,望着地球仪,不禁联想翩翩。

  此时此刻自己好象坐上了我国自行生产的波音T05飞机,越过高山大海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凯旋门向我招手,赛纳河向我微笑,五光十色的景色,迷人的风光使我陶醉。又来到了日本东京这个电子工业发达的城市,电子计算机已深入每个家庭,富士山自雪皑皑,樱花相竞绽开,妇女们跳起了传统的日本舞。英国首都伦敦,这里正飘着毛毛细雨,_撒切尔夫人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越过太*洋,来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听见了里根总统的演讲。他把一年发射15颗卫星的数字提到23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啊!埃及的金字塔,在这个古老的地方,人们正在谈论着那些贵族老爷是怎样吸吮劳动人民的血和汗的。

  祖国,我回来了,回来了,你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神州大地时,大地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区深圳正在飞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农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你看,多少家庭修起了小楼房,还添制了高档家用电器。我想:我们这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应该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让我们的祖国早日腾飞于世界。爸爸叫我吃饭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深情地望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地球仪,是你使我游览了各个国家的名胜古迹,是你使我了解了各个国家的人情风俗,是你使我懂得了今后我该怎么去做。“我爱你呀!地球仪。”这是从我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呼唤。

我的地球仪作文6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我十分喜欢。我的地球仪可以720度万向旋转,上面还有灯光,亮度可以自由调节,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够使用。厉害的是下载一个AR软件,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恐龙大陆、动物世界、世界建筑,世界国家、世界名人、地球结构、地球拼图、地理问题应有尽有,想学什么都有什么。

  通过这个地球仪,我知道了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上一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还知道了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加拿大的面积第二,我们*则排在了第三。海洋的蓝色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的深度也用深浅的颜色标出来。暖流寒流也标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球仪上的经纬度,也十分清楚,一目了然。根据经纬度,在一秒钟之内我就能把地球上任意一个点找出来。总之,地球仪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让我形象地观察地球,发现地球的奥秘,探索宇宙的深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转动地球仪,我跨越海洋,翻山越岭,周游世界。虽然现在我是在地球仪上环球旅行,但在未来,我一定可以走遍世界上的每一处角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地球在手,天下我有!

我的地球仪作文7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台地球仪,我很高兴,用干净的布把它擦了又擦,然后放在了我的写字台左角。

  地球仪是由一个半圆形的支架,一个黑色的、圆圆的底座和一个像皮球一样的球体三个部分组成。球体上的颜色有蓝、绿、黄等颜色,花花绿绿的,看得我眼花缭乱。爸爸告诉我,绿色代表森林,黄色代表沙漠,蓝色代表海洋我说:爸爸,球体上蓝色代表海洋面积的部分好大啊!”爸爸说: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一,而且南极、北极和大沙漠等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们要呼吁身边所有的人来爱护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哦!”我对着爸爸连连点头。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地球仪上的*。以前我听人说,地球仪上的*,看上去像一只雄鸡。我仔细瞧了瞧,觉得是有点像,尤其是东北那块地方,很像是有鸡冠的鸡头。但我看了一会儿,发觉*更像一艘巨船,它翘起的船头面朝着太*洋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仔细看着地球仪,连声说:好!有创意!”

  每当我看着这个地球仪,就仿佛自己在周游世界:我好像看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好客的小企鹅正在列队欢迎我呢;又仿佛看到那波涛汹涌的太*洋,那是勇敢者的乐园,只有勇敢、顽强的人才能征服它。特别是当我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大字时,心里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国是那样的繁荣昌盛,她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受人敬仰!

  我喜欢这个新朋友地球仪,它给我带来无限的欢乐和遐想!

我的地球仪作文8

  爸爸妈妈去沃尔玛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哇!我大叫一声!这个地球仪真是太漂亮了!蓝色的大海,彩色的国家,各个国家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地球仪,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那么你一定会问:“一个地球仪,能帮你什么忙?”既然你这么问了,那我考考你呀!请听题,马里的首都是哪里?哈哈,让我来告诉你,马里的首都是巴马科!

  我猜,你又会问:“虽然不会,可你有了它,到底能干嘛?”好吧,告诉你,现在是记忆的“黄金期”,我每天看呀看,看呀看,慢慢都记住了,上初中,不就有一门儿省心的课了吗?

  这里面,告诉你的东西还不少呢?比如:世界的四大洋、七大洲,每个海岛的名字,未定的国家,以及山峰。在地球仪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我想,这个地球仪,真没白买呀!

  这就是我喜欢的地球仪,我的“朋友”。

我的地球仪作文9

  我喜欢的玩具有许多:精美的木制玩具,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小猪……不过,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那只在我10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地球仪了。

  我家那只地球仪的体积足足有一只足球那么大,它全身上下分为球体、地轴和底三个部分。在地球仪那圆滚滚的身体上,标着世界

  各国在地球上的位子,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等分布情况。地轴的上边拉着北极,下面顶着南极。底面把球体牢牢地立在桌面上。

  球体上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成片的绿色是草原和森林;土黄色的是茫茫的沙漠;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淡蓝色代表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彩的地球安在乌黑的底座上,显得更加和弦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冒着风险,去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我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去游览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

  我爱我的小地球仪,不仅是因为它色彩绚丽、造型别致,而是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知识,让我的目光看得更高、更远……

我的地球仪作文10

  每当我看到天上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总是十分羡慕。我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鸟儿一样能够上天飞行呢?

  今天上午,我和表妹在奶奶家的院子里玩,看见几只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我在树下拍了一下手。麻雀们就呼啦啦地扇起翅膀飞走了。我学着它们的样子,张开胳膊上下摆动,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没有用,一点也没有用,我的身子太重了,一点儿也飞不起来。突然,我想起飞机在起飞时前面的螺旋桨越转越快,然后,“呼”的一声飞机就飞上了天空。我也按照飞机上天的方法,不就也能够飞上天了吗?

  我来到一棵大树下,围着那棵大树一圈又一圈地转。越转越快,这时,我有点头昏眼花,分不清东南西北。我想可能要起飞了,得坚持住!可是,我转了半天,脚还在地上。对了,我没有松手,怎么能够起飞呢?我马上松开手,心想自己一定会立刻飞起来了。谁知我刚一松手,就“啪”地一声仰面摔在地上。我眼冒金星,疼得直叫。好半天,我才爬起来,回到家里。妈妈看见我头上起了个大青包,心疼地问我:“小杰,你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听了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5)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3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面、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

  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教学设计示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这是为什么?

  【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北京、纽约和东京分别被光源照到的时间。

  [教师说明]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间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经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时刻的计算一般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设问]1、日本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下午2点)

  2、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赛,我们应在几点钟打开电视收看直播?(15+5=20点)

  [学生填表]将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的地理现象填在表1。

  [课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的广州处于什么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

  [地动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规律,将结论填在表1

  [设问]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演示]用手电筒在黑板上演示阳光直射和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阳光直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多,斜射时单位面积得到太阳光热少)

  [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逐一讨论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的最厉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厉害)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规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广州什么季节的中午太阳照射的最厉害?什么季节最温和?为什么?(夏季中午太阳升得最高,冬季较低)

  (4)一年之中,广州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不一样,夏季白昼较长,冬季较短)

  [教师引导]综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

  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

  [演示观察](1)假设地球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那里?(赤道)

  (2)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但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有变化吗?(直射在某一纬度不变)

  (3)当地球倾斜者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CAI演示]地球的公转,显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观察二分二至日时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总结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完成下表(斜体字为填写内容)

  (表2)

  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北半球白昼时间季节(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归线接受光热多,气温高最长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过渡,温和昼夜*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归线接受光热少,气温低最短冬季(12、1、2)


《地球和地球仪》地理教案3篇(扩展6)

——我心爱的地球仪的作文 (菁选3篇)

我心爱的地球仪的作文1

  我11岁的生日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地球仪,我把它拿在手里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我转动地球仪寻找雄鸡的心脏——北京。想到北京,不由得让人想起20xx年7月13日,那是北京申办20xx年奥运会成功的日子。在20xx年,北京成为了一座国际现代化城市。

  我转动地球仪寻找雄鸡的静脉和动脉——长河与黄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用你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国人。长江,你波涛汹涌,恐怕这就是你磅礴的气势吧!

  我转动地球仪寻找雄鸡的尾巴——珠穆朗玛峰,你以那惊人的高度——8848米,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因此,吸引了很多登山爱好者。

  我转动地球仪寻找到雄鸡的两只脚——海南与台湾。海南,你是风景美丽的海滩,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台湾,你那风景如画的日月潭更是美丽动人。

  我转动地球仪,寻找到了雄鸡的鸡头——哈尔滨,想到哈尔滨,我就想起了冰雕艺术,还有冰城,你的绚丽多彩,更是让游客依依不舍。

  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转呀转,我好似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心爱的地球仪的作文2

  “它不是鸡蛋,也不是桔子,但它能带着我们去全国各地旅游”,你猜猜这个物品是什么?猜不出来吧,那我就告诉你吧,这就是我心爱的地球仪!

  小地球仪可漂亮了!它穿着一件五彩缤纷的衣服,身体圆溜溜的,下面有一个黑黑的底座来支撑它圆圆的身体,边上还有一个白色的轴,只要我轻轻碰一下,它就会不停的转动,带着我穿过海洋,走过陆地,周游全世界!

  我轻轻地拨弄着小地球仪,仿佛来到了南极,穿着防寒服,这时,我看到了硕大的溜冰场,几只企鹅向我走来,我们一起在溜冰场里尽情的玩耍。当我再次拨动它时,我看到了巴西、印度、大西洋和加拿大……

  欣赏完异国风情,我继续拨动小地球仪,一眼就看到了中国,只见它穿着黄色的衣服,和其他国家一比较,它的面积可真大呀!它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好像在说:“我们的国家真秀美啊!有像清水洗过一样的、蓝宝石一般的*天空,有杭州的西湖美景,有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

  现在,它已经带着我们环游一周了,你还想再来一圈么?

  我爱我的.小地球仪,你们喜欢吗?

我心爱的地球仪的作文3

  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个球形的、表面五颜六色的、用手一拨就会灵活地旋转起来的东西,它就是我心爱的地球仪。

  地球仪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体。底座是一个底面直径约为15厘米的黑色圆锥体,锥体的顶端牢牢地固定着一个银色半环形的固定架,固定架上面从中间向两侧分别刻着从零到九十的纬度标识,球体被旋转轴贯穿,优雅地斜卧在固定架的怀抱之中。

  地球仪的主体部分当然就是球体了,球体是一个比篮球略小一些的圆球,它的表面是一些用不同的颜色描绘出的不规则图形,大部分的蓝色表示水域,剩下小部分的绿色表示森林,黄色表示沙漠,棕色表示高原,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则用白色描绘。它的表面被一条条纵向的经线和纬线划分成一块块的区域,我们荆门所在位置大约就是东经112°,北纬31°。

  地球仪是我的好伙伴,每当我伏案苦读或是奋笔疾书时,它就静静地待在那儿陪伴着我;每当我遇到难题烦躁不安时,它就会随着我的指尖旋转起来,看着一片片蓝色的海洋,我的心绪就会慢慢地*复,思维也会慢慢地清晰,便重新拿起笔或是画图或是计算,很快难题就被我解决了。

  地球仪也是我的好老师,它教给我许多地理知识。每当地球旋转起来,我就会仿佛穿越时空般地一下子跨越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北京的雄伟长城、法国巴黎的浪漫铁塔、英国伦敦的大本钟、美国自由岛上的女神也像放电影般地在脑海里一幕幕呈现。

  我心爱的地球仪,它已陪伴我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我爱我的地球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