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3篇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将进酒》教案3篇

2023-02-27 15: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将进酒》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教案3篇

《将进酒》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我安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阅读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1)

——《将进酒》教案10篇

《将进酒》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将进酒》教案2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3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4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将进酒》教案5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将进酒》教案6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

  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预习《兵车行》。

《将进酒》教案8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9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10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 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 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2)

——将进酒教案10篇

将进酒教案1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 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浪漫主义 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 “大 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9).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10)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 → 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钟鼓馔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欢谑( zì xuù )

  呼儿将出换美酒( 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 huán )。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上来,奔流/到海//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白发,朝如/青丝//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百杯。 /夫子,/丘生,/进酒,/莫停。与君//一曲,请君/为我//耳听。钟鼓/馔玉/足贵,但愿/长醉//复醒。古来/圣贤/寂寞,惟有/饮者//其名。陈王/昔时/*乐,斗酒/十千//欢谑。主人/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君酌。/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美酒,与尔/同销/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习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将进酒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要字词,进行必要的词语积累。

  2、能力目标

  声情并茂的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素养教育目标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诗词,培养学生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悲而欢而愤而狂放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步骤 自主地带 互动空间 教师站点

  导入新课

  回忆*古典咏酒诗,以酒与诗的“缘分”导入新课。

  诗歌初读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讨论并把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思想情感

  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个别诵读,可集体诵读。

  1. 校正字词。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3. 齐读。

  4. 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适当指导,各组代表各抒己见。情感脉络如下: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适当引导,并相应补正。

  诵读指导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掌握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适应着诗人情感的变化,朗诵时,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节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节奏要适当加快。师范读,生跟读。

  2、 读重音: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须重读,要读得铿锵有力。生读,师范读,生集体跟读。

  3、 读四声:例,“将进酒”,三字声调要读足,饱满,教师示范。

  4、 拖长调:例,“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节奏要加快,“与尔同销万古愁”可两字一顿,并加长音调。师范读,生自读。

  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代表展示诵读。

  根据诗人情感,点拨朗诵技巧,并示范诵读。

  课堂拓展、引申

  艺术特色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赏析诗中经典名句。

  相互讨论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于上述经典诗句,你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适当结合自己的专业)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引申发挥。

  学生思考:

  本首诗歌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言黄河源头之高。

  2、会须一饮三百杯:言饮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欢鳕:言酒价之高。

  4、与尔同销万古愁:言愁怨之深。

  师生共同赏析经典名句。

  引导、分析、补充

  小结

  号召学生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精华

  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本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的精神,写一段文字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检测题目:

  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领(jiàng) 将出(jiāng) 将进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馔玉(zhuàn) 戏谑(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三、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暂时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将进酒教案4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先自由读,再1齐读),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读后点评)。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极言人生短促。)

  开头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

  之前,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感情朗读(自己先示范,后学生齐读)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女生感情朗读。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

  男生感情朗读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体齐读。

  3、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

  4、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六)全文总结: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将进酒教案5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天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展示些什么呢?

  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

  《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高堂”一联说及人生,采用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然而,在他这欢乐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痛苦!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似,故化用曹诗,明写欢乐而暗寓愤激。

  (5)“主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全诗的高潮。

  (二)读出感情

  通观全诗,有如怒涛奔涌,其气势之壮阔,情感之激昂,风格之豪放,确是前无古人。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由此想到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的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悲意更浓。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必有用”,固然充满了对自我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材”以前是没有被用的。所以此句也道出了作者的苦衷。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富贵、豪华生活“不足贵”,诗人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希望“长醉”,不愿醒来,显见世事之混浊,诗人厌恶之深彻。诗人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酒,诗情至此,更趋豪放,直令人有“意气凌云”之感。可是,结尾的一个“愁”字,却给这豪放之中加入了一丝悲凉之意。悲凉,说明诗人并非一个忘世事的酒徒,他有着强烈的忧愤和苦闷;豪放,说明诗人胸怀极为阔大,他具有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那“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高唱中,既受到了情的感染,又受到了力的震撼。

  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比着读,看谁能读出诗原有的感情。教师充当评委,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判,标准是上面的分析。

  四、背诵:可采用比赛的形式。

  五、重点解读:

  1、具体研习,攻克重难点。

  (1)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事,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白发如丝悲何益”,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人并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再加上兴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4)如何理解诗末的“万古愁”?并试分析此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诗末“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与开篇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豪无意义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关于感情基调,本诗尽管多次出现豪情万丈,洒脱不羁的诗句,有悲、有乐、有愤、有狂,但情感的源头还在于愤激,豪放洒脱只是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之情。

  六、揣摩本诗的主旨句。

  1、本诗的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表现了李白自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情。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

  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主旨句)比较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愤激中略见昂扬,本诗中“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将进酒教案6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进酒教案(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案7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四、分析问题,鉴赏诗歌:

  刚才同学读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绎还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为我们的基本功不如他们,再就是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1、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5、名句赏析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前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一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6、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之气。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7、豪放飘逸的李白内心为何激愤?天生我材必有用与但愿长醉不愿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李白执着的两种东西是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两者相互矛盾、冲突,使他在外在社会(人类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内心世界则长期处于矛盾冲突骚动焦虑之中。这也使李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于内心世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不同情绪总是处于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变化比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结:

  ①人物:狂放不羁、豪放洒脱

  ②语言:奔放直率、浑厚雄壮

  ③艺术手法

  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喻、反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钟鼓馔玉”

  用典:陈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④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9、当堂背诵

  按情感流程分4个小节背诵。

  五、结束语: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业:

  默写这首诗。

将进酒教案8

  教学目的:

  背诵全篇,了解文意

  教学手段:

  介绍背景及相关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题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诗人李白(701-762)出生于四川,自称汉将李广之后(一说与大唐皇族同宗),继承了先祖的豪迈狂放,加上先天的聪慧(文才),以及后天的勤奋(阅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成了“诗圣”。725年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经历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宝元年赴长安求官,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再加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750漫游复漫游,南北飘流,隐居或修炼,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762太白逝世。

  书上交代,到写这首诗为止,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八年,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隐居或修炼。可最要命的是他还嗜酒,常常酩酊大醉,这说明他“有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那么他的情是什么情呢?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读全诗

  (一)朗读课文(正音)(结合课后练习一)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二)内容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台北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艺术手法

  1、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起兴(略)

  五、板书

  及时行乐,销万古愁

  欢狂

  韶光易逝,长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愤

  六、作业(背诵全诗)

将进酒教案9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掀开*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

  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斗酒十千恣欢谑(zì 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字重读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感。 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将进酒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愁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圣贤寂寞

  感情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癫狂——深愁

  教学后记: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诵读,学生表现积极大胆,在台上声情并茂,效果极好,通过老师讲解点拨,学生明白了李白嗜酒与狂放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了李白复杂思想的形成,更理解了在人生中不免有许多挫折与困难,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就一定能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3)

——将进酒优秀教案3篇

将进酒优秀教案1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将进酒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 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将进酒优秀教案3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

  ②拿

  ③扶持

  ④带兵的人

  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诗人怀着*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4)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3篇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1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4]。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乐:*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2

  《将进酒》题目的意思为“劝酒歌”,是汉乐府短箫饶歌旧题,多数写的是饮酒高歌之事,李白在此借古题“填之以申己意”。这首诗旧说是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写的,时间大概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后经今人考证,应该是开元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当时李白正和友人岑勋在嵩山颍阳隐居的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经常登山宴饮。借助酒兴和诗意,李白以奔放的激情表现了自己蔑视世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昂气概和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本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阻挡,去势不可回转。一来一回,有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下句悲叹人生短促,但诗人在写法上别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勾勒出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从而感叹时光易逝。另外,诗人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以此感叹人生的短暂。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而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纵观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衬。具体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为比意;以黄河的永恒奔腾衬托人生命的脆弱,此为反衬。从写作笔法上看,这个开篇虽悲壮,却具有震慑心魄的艺术力量。

  但下面两句却一转悲凉的情调,变得欢快起来:从“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诗人的情绪渐渐高昂起来,诗情逐渐变得豪放洒脱。诗人认为应该尽情欢乐,生命才没有遗憾。而行乐必须有酒。该句的“金樽”、“对月”虽没有直接写酒,却将饮酒诗意化。虽然没有写如何痛饮,但“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双重否定词,却使诗意更浓。从“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读者可以看出,诗人似乎主张及时行乐,但这并不代表诗人主张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透出了诗人乐观、自信的品格。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头地“烹羊宰牛”,非要喝个“三百杯”才罢休。而下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一组短句,让人如闻诗人劝酒高声的同时,也使诗歌的节奏起了变化,生动别致。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友人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何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代表。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内心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沉重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越来越狂妄,不仅要慷慨地散尽“千金”,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这里,诗人“不可一世”的情态,不仅表现出了他的“醉意”,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真率的个性及与友人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意犹未尽的诗情中又凸现诗人情感的奔流激荡。

  本诗堪称千古佳作,起伏跌宕,非大手笔无法成就。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3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5)

——《将进酒》说课3篇

《将进酒》说课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浪漫主义的诗人自屈原之后虽不能说乏善可陈,但后来的诗人也不过是天际划过的流星,到了李白才异峰突起,和屈原隔代相望,成为*诗歌史上的两颗闪耀的明星。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将《将进酒》列为讲读课文,大有深意。不仅因为它是李白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出现于李白政治上失意,内心极度苦闷的时期。可以说一个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恰恰是他创作上更臻成熟的时期,是应该是一个文学创作上的规律。历数古代有成就的诗人,概莫能外。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为“劝酒歌”,古词有所谓“将进酒,乘大白”的句子。该诗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饮,诗人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以便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一乐府诗题以新鲜而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二)教学目的:

  依据大纲要求,语文学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结合本课实际,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进而把握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诗人的精神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诗意。

  二、学生情况分析: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就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外环境的影响,往往很难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上来,尤其是古典诗歌,很少能一如过去那样亲近她,了解他,欣赏他。学生宁可在网络与游戏中忘乎所以,也不愿与古圣先贤同喜同悲,只既是语文教学的矛盾,也是语文老师每每遭逢的尴尬所在。为此,作为教师,只有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1、诵读法

  本人长期坚持示范性朗读,所以首先利用声情并茂的美读,激发兴趣,继而按照“音读,意读,情读,美读”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去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

  2、导读法

  教师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讲述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旨。重点放在诗人豪纵狂放的外在形象和忧愤郁怒的内在情感的理解上。

  3、比较法

  比较李白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通过对李白个人经历的交代,尤其是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使李白人生理想受挫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李白由对统治阶级的幻想到与统治阶级决绝的人生选择,从而增强学生对的兴趣。

  四、说学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通过课上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兴趣,进而使学生向课外延伸,自觉阅读古典诗歌,培养应有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另一位大诗人画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主人公桀骜不驯,豪放纵逸,才高八斗,一副傲视封建王侯的形象。这就是李白。然而,李白虽然看似活得潇洒,其实满心悲苦,他的“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不正是内心孤独的体现吗?尽管他纵酒高歌,但“举杯销愁愁更愁”的他,内心一直有一股抑郁不*之气,他将愁情或借酒,或托月(我寄愁心于明月),拾入诗囊,遂成为著名的《李太白集》。《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播放古琴曲《关山月》并配以相关的画面,教师朗诵全诗。

  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名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不写宴饮过程,而是陡然以黄河奔流起势,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顿起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此问意在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诗中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豺狼当道,奸臣弄权,他只有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纬地之才大有人在,请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如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人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既然古来圣贤如此之多,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记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见用于乃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此其二。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

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说明: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与他是用夸张手法不无关系,使中多处用了巨额数字以表现豪迈诗情,例如:“一饮三百杯”表现豪爽,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另外还用了想象性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词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六)拓展迁移:

诗圣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七)再次指名朗诵全诗

  说明: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形象,最后一次的朗读应是再现诗人形象最好的时机。

  六、鉴赏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阶级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附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黄河白发(起兴)悲

  金樽千金烹羊宰牛欢(乐)

  钟鼓馔玉长醉不醒愤激

  马裘美酒狂放

《将进酒》说课2

  一、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高三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弄,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仙是哪位大诗人,酒中仙又是谁的自称?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贺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说明:朗读诗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视诵读和背诵,朗读录音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明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写了一个什么阔大的场面,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设计此问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维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这是典型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是典型其二。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将进酒》说课3

  一、 说“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准确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经常性的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 说教材

  高中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诗歌、散文两部分,诗歌、散文各三个单元。诗歌部分,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把握作品主旨入手;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三个单元,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在阅读鉴赏中,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因此,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三、 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赏析指导》和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结合文本的艺术特点,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①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③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四、说教法

  1。借助《*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对作者的介绍,借助课文注释,借助《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相关链接”的“背景资料”,了解诗人特定的时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

  2。借助《赏析指导》,借助文后赏析,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长短的变化、韵脚的转换,学会进入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关键词句的揣摩、赏析、玩味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复杂情感的变化。

  4。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一同诵读,一同写作,品尝下水的快乐。

  5。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或默读、朗读、齐读、指名读、品读,或小组研讨,或课堂成果展示,或教师明确,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写作。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知人论世。

  1。导入:*古代的读书人在吟诵诗文时可以说既是歌者,又是舞者;这种独特的诵读方式,是历代文人欣赏经典诗文的一种独特手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学。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通过对《将进酒》学习,学会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品味作品音乐美、音韵美,理解作品的情感。(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③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

  3。背景预览。

  ①学生圈划教材43页注释①,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

  ②学生阅读《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相关链接”阅读圈点“背景资料”;

  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第三部分对李白的介绍:“李白并不完全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而李白却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闷愤激之词。他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轻蔑……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想像奇特,手法夸张。”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结合注释、工具书标注重点词语的读音,要读准字音,正确断句,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扫清文句障碍;

  2、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节奏、语气;

  3。同桌交流《高中课程新学案》30页“知识清单”的题目,教师巡视,纠正明确关键字音。

  4。学生朗读:学生纠正朗读错误,教师进一步明确;

  5。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易读错的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断句、停顿;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点关键词语、停顿、重音、语气,体会作者感情。

  7。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概括层次要点,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8。小组研讨、小组发言,教师点评。

  9。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桌相互检查。

  (三)涵咏品读,揣摩探究。

  1。学生研读文后赏析文字:结合最后一段的赏析说明,结合具体诗句,圈点诗中句式变化,并进一步诵读全文。

  2。学生研读文后赏析文字:结合对诗句赏析,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3。小组研讨:诵读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悲”、“欢”、“乐”、“寂寞”、“愁”),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由“悲”为“欢”,进而“欢畅”、“愤懑”,最后转为“激越”、“超脱”、“旷达”。

  4。学生齐读:巩固品读成果。

  (四)鉴赏交流,展示成果。

  1。教师赏析指导:

  《将进酒》感情色彩浓烈,行文气势恢宏。在鉴赏本文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结合《赏析示例》,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诗作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作者大笔一挥就有雷霆万钧之势,笔挟天风,墨裹海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极写自然的伟力与永恒;笔锋一转,“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慨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心中不免悲凉。但,诗人性格狂放,消沉在他心中仅是昙花一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也是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第二部分,酒香飘逸、情怀毕露,诗人举杯、豪饮、高歌,心中涌动的是感情的激流:狂放之情,愈变得愤懑、激越。

  (2)把握诗作句式长短的变化,韵脚的转换。在诵读中,准确把握声音这种变化,急缓交错,高低回环,进一步加深对诗作情感,对作者特定背景下复杂情感的理解。

  (3)诗作比、兴、对仗手法的运用,找出相关诗句,可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鉴赏。

  2。学生小组研讨:结合课文背景,讨论文中“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愁”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3。学生鉴赏成果交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有据,就应该予以肯定。

  4。创新提高: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变化,“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请写一段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作要求:应当是课文诗意的再现,可以是自己对原文个性化的解读,自我独创的发挥)

  ①学生写作,小组交流、评点,典型习作展示。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6)

——《将进酒》改写3篇

《将进酒》改写1

  金樽对月已千年,历史的尘埃早将淡淡的痕迹刻录于其上。今夜,偶然的一个机会。当杯被我再次的举起,满满漾着依旧是昔时饮者的忧愁,仿佛岁月风干的只是似水的流年,留下的却是再世的悲哀。

  酒,杯中物,每至酣处,隐藏在思想深处的那份感情便喷涌而出。我喜欢这没有任何禁锢的宣泄,仿佛此刻天地与我同歌,日月与我同舞。歌至悲壮之处,风起云飞,情难托;舞到苍凉下,满腹浩志化为仰天长啸,意难寄。细数往事中这亘古不散的豪情,笑看池中千年莲花的绽放,朝夕之间,青丝已如白雪般堆满鬓前。

  将进酒,人生不过百年,春花不过一季。天庭中的神仙此时也要羡慕我的畅快,广寒中的仙子也要羡慕我的痴情,寂寞早已被抛于九霄云外。众人眼里,我乃一介狂生,似野马一般放荡不羁。花儿蕊中,我系一滴清露,欲滋润这美丽的色彩,但终将落下。依稀间,悠悠往事已入愁肠,不复回。

  杯莫停,百盏不过博一醉。古之沙场的战歌、喧嚣仿佛又回到我的耳边,回荡在思想的深处。逝去的青春,在这一声声的呐喊中被唤醒,沸腾的血液在瞬间被点燃。本是堂堂男儿,理应挺起胸膛,让浩然正气激越在人生路上,但坎坷的旅程让我沉寂太久,这刻我终找回了自己。

  把酒试问苍天,世间的饮者真能留名于青史?乘风而去的豪杰,羽化登仙的隐者,在这千年的酒歌前显的如此的苍白。此时歌中的黄河,流淌的不再是泛黄的江水,而是滚烫的情怀。渭城外的春雨涤去的不再是别离的伤痛,而是耳畔绮靡已久的笙歌。

  醉乎?未矣,推杯换盏中歌声再起……

  一曲长歌唱罢,席间已是叹声四起。叹的是,曾经青春早已远离了我们,沧桑和辛酸布满了心中。梦终究要醒来,世间的一切仍将继续。轻轻抖落身上的黄叶,留一声无言的感叹于漫漫征程:“昨夜笑谈江湖事,今朝零落一身秋。”

《将进酒》改写2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将进酒》改写3

  黄河浩浩荡荡地从眼前流过,向天边拥涌而去。古镜昏黄,照着那细长的青丝。漆黑的月色照在木桌上。歪斜的酒瓶,我迷蒙的眼神。提着酒瓶,灌一口烈酒,闭上眼,思绪万千。

  拨开记忆中的长河,我驾着轻舟,云游于流年之中。笑那红尘中的哀哀戚戚,醉这神仙般的琼瑶仙境。清冷的月光照着我微扬的嘴角,血色的烛光印着的是我的迷梦。

  酒,荡起世间的尘埃又落下;月,惊了飘飞的思绪又回还。天际处,远山含黛,墨色长空。歌到情深处,镜花水月,梦难醒;意至苍穹下,风起云涌,醉半生。*云峰中看红尘滚滚;*菩提下待我心空空。

  将进酒,醉时一曲流觞曲水;杯莫停,醒时一段爱恨情仇。蓦然间战鼓鸣鸣,蓦然间刀光剑影。我豪饮斗酒万千,我畅怀纸迷酒醉。我痴,我狂,我醉;我笑,我默,我泪。

  端起酒杯,试问苍天我是谁。千古历史中又有哪位能永立于世。豪杰乘风而去,圣贤羽化成仙。我堂堂七尺男儿,不去为国征战,却躲在这乱世之中借酒消愁。我不甘,我不愿。

  依稀间,唯有长长独叹,悠悠往事已入愁肠,终难散。跨越千年的长歌,一切到岁月面前都如过往云烟,皆是空谈。

  醉乎?罢了,幽夜中再起思谈……

  房中酒香弥漫,愁绪翻卷。看着满地残余,免不了又是一声长叹。青春不过,梦终是要醒的。遮去白发,掩去泪水,抬头望月,浅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将进酒》的教案3篇(扩展7)

——李白的诗将进酒

李白的诗将进酒1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之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