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供大家参考。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 2012 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 年, 参加了 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独立创新制作了 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 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 他先后获得 30 多项科技成果。
2012 年 5 月 4 日, 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
为了 不影响工作, 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 月 26 日, 因病情突然恶化, 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 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
“我是搞核试验的,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
林俊德住院期间, 整理移交了 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 月 31 日上午, 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 先后 9 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 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病危的林俊德, 在众人的搀抬下, 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 开始了 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 小时后, 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 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 完成了 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 林俊德交待:
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 一种在“死亡之海” 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 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
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 38 岁,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 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 年, 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 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 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 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 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 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 他说:
“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 送到养老院, 被欺负了怎么办? ” 为了 照顾妈妈, 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 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 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 骑着电动车行驶 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 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 一两天倒可以, 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 可陈斌强做到了, 一连五年, 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
晚上 9 时, 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 1时, 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 清晨 5 时, 闹钟响起, 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 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 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 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 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 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 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 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
他总说:
“我是跑着走的。
”
3、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
捐献肝肾的 12 岁女孩》
何玥, 女, 12 岁, 广西桂林人, 小学生。
2012 年 4 月, 何玥即将小学毕业, 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住院进行了 第一次手术。
9 月初, 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 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 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 月 17 日, 小何玥脑死亡, 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 何玥是个爱学习、 有爱心的孩子。
今年 4 月, 做完手术第三天, 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 。
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 之类的荣誉奖状。
08 年汶川地震时, 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 一个月的工钱。
她被查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 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 月中旬, 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 她第一句话就说:
“爸爸, 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 行不行? ” 她说, 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 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 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 月 17 日凌晨零点 10 分, 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 12 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 4点,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 181 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 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 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 , 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
4、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
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 54 岁, 男。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 积极组织家乡 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 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 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摸清农民工工作、 吃住、 工资待遇、 劳动时间等情况, 陈家顺从 2007 年 9 月起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 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 打工。
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 当过操作员、 仓库保管员, 养过猪, 干过装卸工, 当过民办学校教师。
几年来, 他“卧底” 考察了 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 为农民工提供了 18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 他总是挺身而出, 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
4 年来, 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 780 余起, 挽回损失 180 万余元。
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 伙食费、 医药费等共 7 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 赢得了 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 、 “民工局长” 。
5、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
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 56 岁, 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 4 岁那年得了类风湿, 落下了残疾。
到了 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 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
后来她发现,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 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
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 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 年 4 月, 她的“炕头课堂” 开讲了,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
5 个孩子、 4 张课桌、 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 14 年。
14 年间, 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 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 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的, 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 她一咬牙, 买了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 路上她怕颠坏了 , 就一直抱在怀里。
后来, 为了让孩子少受罪, 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 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 家里地方有限, 还债务累累, 但是“不” 字她始终说不出口。
无论多么艰难, 她总是尽最大努力, 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高淑珍家承包了 20 多亩水田, 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
但是歉收的时候, 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
为了多挣几个钱, 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 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 一骑就是 100 多里地。
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 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 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我心里头欢喜, 骑着车子都有劲。
” 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 引起强烈反响。
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 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
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三年多时间, 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 10 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事迹
《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 女, 28 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
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 2006 年, 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 年 5 月 8 日, 放学时分, 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 撞向学生, 危急时刻, 张丽莉向前一扑, 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 肉都翻卷起来, 路面满是鲜血, 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 在送医院的途中, 还对大家说:
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 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
“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
经过抢救, 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 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 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
“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 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 你们就看不到我了, 我救了 学生, 也保住了命, 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
有人问张丽莉, “你后悔吗? ” 她回答:
“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 28 岁了 , 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 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
7、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
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 男, 48 岁, 山东平度人, 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 21 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当年入伍, 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 多年来, 他先后 29 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 累计守礁 97 个月,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 140 多万组, 创造了 国内守礁次数最多、 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 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 风湿病越来越重, 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 还经常顶替战友。
除了坚守岗位, 李文波还不断创新, 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 编写教材。
他设计出了 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 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
为了 守礁, 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 5 天后回到南沙, 20 多年来, 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 3 年。
2003 年 4 月, 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 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 3年, 2005 年 9 月, 母亲病危, 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 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 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
“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 就算下辈子坐轮椅, 也没什么后悔的!
”
8、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迹
《高秉涵:
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 台湾律师, 老兵。
1936 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 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 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 13 岁已经成为“小学兵” , 在“南逃” 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 辗转抵达台湾之后, 他又成了 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
他流过浪, 做过小贩, 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 法律系, 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 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 但是没能成功, 被判处死刑。
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 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 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 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 年, 高秉涵退出军界, 成为一名挂牌律师。
1979 年, 离家 31 年后, 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 由台湾至欧洲、 经美国寄到中国, 又经北京、 广州、 辽源, 历时三个多月, 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 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 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 20 多年间, 先后抱回了 54 个老兵的骨灰罐, 帮助他们完成遗愿, 回归故乡 的怀抱。
9、 201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月华、 艾起事迹
《周月华、 艾起:
残疾乡 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 女, 43 岁,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 村医生, 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 8 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左腿残疾, 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
凭着自己的执着, 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
后来, 看到乡 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 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 200 元加上家中仅有的 600 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 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 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 年 11 月, 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 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 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 周月华说道, “住在偏远地方, 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
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 让乡 亲们少跑一点, 少花一点, 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
最开始行医时, 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 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 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 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 无论上山涉水, 刮风下雨, 只要有出诊, 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 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背你一辈子, 我无怨无悔!
” 这个男人用 20年的行动, 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