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的心得(8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惩戒的心得(8篇)

2024-08-26 11:55: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惩戒的心得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通用5篇)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篇1一个学生因为在开学典礼“微笑”了一下,就被老师当众打耳光,这事要是属实,怎么看都令人匪夷所思。这位学生的家长表示,儿子性格内向,微笑是下意识表情。退一步讲,就算是故意嬉戏,缺乏对开学典礼的尊重和敬畏,甚至是素质问题存疑,那就可以当众打耳光吗?要知道,这可是体罚行为,甚至存在当众欺辱的现实意味,这与教育无关,更不应该与“师者”这个身份产生一点关联。

  被打耳光之后,又加上的老师批评并罚站,雪上加霜,随后酿造的便是悲剧。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尊严底线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对此却没有丝毫关注,也没有相关疏解,只是一味地强压与逼迫。

  这呈现出来的是盲目且缺乏基本情感的“粗鲁教育”,其畸形状态已经舒枝散叶。粗鲁的教育思维与行为,在不断积累中,便形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就冲毁了学生心理层面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种“粗鲁式”的刺痛,也揭开了其背后的一种教育生态。

  对于那位老师的行为,该学校一位年级领导表示,他们不好评判。这种说法的态度过于模棱两可,没有一个清晰的立场,某种程度上是对体罚和伤害学生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中进行模糊化处理,当然,这可能也凸显出其潜意识中本来对这类情况的认知就是模糊的,一种现实“放纵感”便在其中了。

  其实,我们教育中的“粗鲁”基因,绝不仅限于这三个耳光和相关领导的模糊态度。其还呈现在无数学校的教育细节之中,甚至植根于很多老师多年的教育理念和行径之中。相信很多人对受教育时,老师的过分严厉都不陌生,比如体罚、语言讽刺和侮辱,呈现出来的是身体和心理层面的伤害。

  不否认,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心理层面和具体行为层面都可能出现一些超出常态的“异化”现象。这也必然要求着老师群体需要以一定的“严苛”态度或行为,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学生,如此,也是教育的现实体现。所以说,“严师出高徒”的逻辑论断是有现实支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严师出高徒”和“恨铁不成钢”等逻辑认识,就能被随意当成幌子,去做那些践踏学生基本权利,触动尊严和利益等越轨之事。在教育与受教育这一特殊的关系当中,学生自然要有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但老师也当如此,程度避免两者权利失衡的情况发生。

  这里的症结还是在于老师教育的尺度与规范问题,以及其背后对师者职责与权利的客观认识问题。所以,要改的不只是几个教师的行为,还有其背后的整体教育思维逻辑。把对学生的“严苛”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初心,进行全面严谨的结合,避免在现实中走偏,或许是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而没有情感和丧失底线的粗鲁式教育,则应受到正义的天然排斥。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篇2因教师管教、惩罚学生而酿成悲剧,近年来可谓频频发生。每次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会质疑教师的惩罚方式不当,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求严惩教师,加强师德教育;而教师群体却感慨,今后再也不要管教学生了,谁知道批评、惩罚之后会引出什么麻烦?但是,如果学校老师都不再管违纪违规的学生,学校教学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园的欺凌问题、问题少年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针对这类事件,在严肃调查追究责任的同时,必须反思怎样才能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又维护学校教学秩序,要给教师

  批评、惩戒学生以正当权利。只是概念化地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概念化地说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都无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当务之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要出台学生违规违法处理的细则,要针对十分具体的校园违规违纪(课堂教学违规、宿舍管理违规、校园公共场合违规)行为做出处理规定,即具体违规情节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谁来执行惩罚?比如,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和其他同学说话,教师在口头批评后无效,教师该怎么处理?

  在发达国家,对这类行为是可以罚站以及请出教室的。但我国现在只有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原则性意见,而对于以罚站方式处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通常会被质疑为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结果是老师干脆就不管,随便学生怎么做。在制定处罚细则后,学校要把具体处罚规定告知家长和学生,并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让学生、家长知道,如果学生违反了校规,将受到哪些处罚。不像现在,学生和家长会说不知道这类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教师也不知道处罚的尺度是什么,随意性比较大。

  另外,要明确具体处罚的程序。对于课堂教学,应给予教师处罚不遵守课堂秩序学生的权利,并明确处罚的方式。而对于学生违反校园公共秩序,则应该组建学生事务中心(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专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调查学生的违规行为,举行听证会,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在新加坡,对于未成年的男生也有鞭刑的处罚,但执行鞭刑不是当事教师拿起鞭子就打,而是要经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事先明确的处罚规定,决定打多少下、打哪个部位,并在执行时有其他教师、家长监督。这就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则、懂得违规之后受什么处罚以及怎样被处罚。

  具体到上述事件,就不应该由当事教师直接处罚,而应该交给学生事务中心进行调查、处罚。比如,在校内多次违规,根据有关规定应该给学生什么处罚,就给学生什么处罚(处罚规定事先告知学生、家长,违规之后严格按规定执行,学生、家长也很难有反对意见)。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对,放任不管也不对。怎样适当批评惩戒学生,关系到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秩序,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不能再模糊处理,必须明确体罚、变相体罚与适当批评惩戒的边界,以及适当批评教育的具体细节、程序。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篇3马上到了开学的日子,伴随着开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也将实施。过去,老师们面对顽劣的学生简直是束手无策,因为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老师对他们只能说服教育,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所以,有些孩子变得有恃无恐,对老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当一回事。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手段贫乏,或是一些家长或教育专家对孩子太理想化,所以搞得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畏手畏脚,不知所措,学生也看出了老师的短板,所以造成一些孩子公然挑战老师的底线,甚至课堂叫板老师。在家长、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的合围之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变得佛系,尤其是班主任越来越没人愿意当,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

  老师们总幻想有那么一天,可以放开手脚的管理教育孩子,能够痛痛快快地指出孩子的对错,痛痛快快地把犯错孩子教训一顿,并且教训了孩子之后,孩子家长还要向老师道谢,说声对孩子教训得好!在期盼中,老师终于等来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这份规则中明确提出教师对违纪的学生可以适当惩戒,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惩戒办法和细则,让老师操作起来更容易上手。当然本规则也给老师划了红线,有些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否则可能会丢掉工作甚至触犯刑法。

  我作为一名农村一线老师,也把《中小学教师惩戒规则(试行)》学习了几遍,总体对内容规定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以后在处理学生犯错的时候有了依据标准,不是老师在孤军奋战了。尤其规则中明确提出教育部门在处理师生矛盾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不能总把板子打到老师身上,老师无过错的,不要枉加追责,学校、单位也要合理和家长协调好关系。这些规定让老师看到了教育学生的希望,希望好的文件能够认真、合理的执行下来。

  不过,也有老师表示担忧,因为文件规定有些地方仍然模糊,令老师不好把握,尤其是一些这样的词语,如“适度惩罚”,究竟什么是适度,老师恐怕把握不准,万一把握不准有可能招致灾祸。也有老师表示,这些惩戒手段对于那些不经常违纪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震慑,但对于那些特别顽皮或思想有问题的学生来说,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有些学生就像磐石一样,无论老师你们要求什么、让他做什么,他就是不配合、也不去做、也不遵守,看你老师奈他何。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依然没有管理他的办法。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老师对他们不思想教育?我要说的是:但凡说服教育对这样的孩子起作用,老师也就没这么难当了!在本惩戒规则中也有规定,特别顽劣、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责令转学或送入工读学校,这对城里学校来说还是可以操作的,城里学校可以把这些调皮不知悔改的孩子送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学校的经教育不改的孩子又送到哪里读书呢,城里学校能接收他们吗,若他们无学可上,控辍保学还要把他们劝返回学校的。至于把他们送到工读学校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实施,因为工读学校数量实在太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篇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陶行知曾用一句话道出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对教师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教师违规的行为却频频出现。

  日前,天津一中学老师肖某某言论被指歧视攀比学生家长惹争议。网传录音中,涉事老师肖某某疑似指责学生随意说话,斥责当事学生家庭收入低、素质低。肖某某语出惊人称:“我班里的学生,家长都是当官的或者富商。你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赵某妈妈一年挣的钱,比你妈妈50年都挣得多。”

  事出当晚,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区教育局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涉事教师已被停职。教育局将根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2月27日,教育局再次发布处理情况通报称情况属实。

  其实,随着近年来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教师的违规行为频频进入大众视野。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教师李某某寒暑假期间组织所带班级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在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简单粗暴,言语失当。2020年5月,耿某在上课时间带领学生为娱乐明星应援,并录制视频在网络上传播,造成不良影响。2020年9月,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一中教师徐某某在管教学生过程中,采取不当方式,造成学生身体损伤。

  而如何管教学生、管教的尺度一直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痛点”。从3月起施行的《惩戒规则》中,明确禁止实施的七类不当教育行为,为教师行为划定了“红线”。禁止的行为主要包括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等。

  同时,《惩戒规则》也指出,当学生存在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扰乱课堂秩序;吸烟饮酒或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以及打骂同学、老师等行为时,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惩戒方式包括点名批评、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由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等方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惩戒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才合适的问题。制定《惩戒规则》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惩戒的尺度问题。《惩戒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并禁止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为教育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划定明确的界限。

  教育惩戒体会心得篇5《惩戒规则》对校园教育做出了保障,同一天开始实施的另一则刑法修正案却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范。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趋势,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的恶性犯罪案件时常见诸报端。

  2012年,湖南衡阳市一名12岁的小男孩因抵触姑妈的管教,将放学回家的表弟表妹杀害,未等离开又将刚回家的姑妈杀害,清理现场后逃离。2013年,重庆市10岁的女孩李某抱走将要被推出电梯的婴儿,在电梯内对其持续殴打5分钟后将其扔出了25楼,致被害婴儿身亡。2015年,13岁的刘某等三位未成年人对新廉小学老师李某用木棍进行殴打,并拖至卫生间用布堵住嘴巴,致其窒息死亡。

  根据此前《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此规定,十四岁是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而从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在《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按此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将由十四岁降至十二岁。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高同武律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只是针对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犯罪行为,且在结果上要求“情节恶劣”,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在程序上要求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这既针对犯罪低龄化问题回应了社会关注和现实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立法者的审慎态度,谨慎适用刑罚。

  “事先的预防好过事后的惩治,此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一味降低入刑门槛,而是对未成年人更好的保护,通过震慑预防犯罪。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完善教育机制、增强心理干预、筑牢法律底线,才能更好地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护航。”高同武补充道。

篇二:惩戒的心得

  

  惩戒的心得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Moreover,ourstoreprovides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summaryreports,comprehensiveplans,insights,surveyreports,contractagreements,documentaryevidence,planningplans,teachingmaterials,comprehensiveessays,andothersampleessays.Ifyouwouldliketolearnaboutdifferentsample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针对此类事件,一部分网友认为教师行为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应得到处罚。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适当惩罚可以接受,只要不是脚踹针扎那种泄愤行为,现在的孩子也太娇贵了,家长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心疼老师,老师也太难了,更是有人表示疑惑老师这个曾经最光辉的职业怎么现在就变得如此如履薄冰?

  新年伊始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是教育部在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后制定并颁布的,预计今年三月起试行。该文件规定了学校及教师可以在学生不听从管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教育惩戒,但应当育人为本、合法合规、措施适当。

  教育惩戒可按其程度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种,其中,一般教育惩戒针对的是违纪违规行为较轻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使其做书面检讨。较重教育惩戒针对的是违纪违规行为较重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可对此部分学生进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严重教育惩戒针对的则是违纪违规行为严重且影响恶劣的学生,可对其进行停课停学等处罚。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保证学校及教师实施正当的教育惩戒呢?这个正当应该如何把控?该文件也对此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任务必须要做的。在笔者看来,老师因课堂教学效果不良而感到愤怒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可以动手打学生的理由。视频中该老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行为不仅有违师德,也是对教育惩戒界线的漠视。

  从职业道德上来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该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拳脚相加的体罚方式明显有违教师职业道德,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从法规上看,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暴力都不能成为教育惩戒的手段。为保护学生健康成长,规范学校、老师教育教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对教师的教育惩戒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不能用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不能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该老师不仅在言语上发泄,还将自身怒气恶化为扇耳光、脚踢踹学生的暴力惩戒,严重违反了我国教育法规,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此事之所以引发热议,暴露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暴力惩戒何时休?在暴力惩戒的背后,不仅反映出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更是教育理念的偏离。如今,中小学升学压力普遍较大,在此之下,老师的教学压力也不小。希望学生成绩提升固然没错,但若过度重视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发展,甚至将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方式作为促学手段,则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爱意识。可怕的是,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受到伤害后容易形成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也许会贯穿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对其人格发展、价值观塑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少学生在遭受暴力惩戒后产生厌学、抑郁心理,甚有学生以暴制暴后铃铛入狱。

  不仅如此,教育理念的偏离则可能造成错误的教学方法,如学不会就打考不好就罚。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成绩压力,同时老师将学不会归结为学生的原因,却难以看见自身教学方法的问题,考差了便对学生泄怒,由此形成暴力惩戒的恶性循环。

  教育的初心是育人。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最高目的和唯一目的是道德教育。一个人若没有道德理念,徒有知识又如何?又何以教别人做人?应该意识到,惩戒作为教育手段应合法合规,其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非教师发泄个人情绪的途径,教育不该与暴力相伴,暴力惩戒须休矣。

  惩戒的心得篇5教育惩戒,施之有度

  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惩戒的心得篇620XX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部令的监督,让教育惩戒最终经得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检验。千万莫让重回手中的教鞭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惩戒的目的最终在于戒。惩戒是要让学生清楚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坚持效果导向,多从心灵上感化,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争取在爱的氛围中,达成惩戒的教育效果。

  城南小学德育主任:潘璠

  一直以来,随着各界对惩罚学生的关注,很多教师产生了不敢管学生的现象,学生纪律和素质在逐渐下滑。惩戒规则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现象。当有学生违规违纪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办法,而不是通过体罚和变相体罚来解决。这同时也在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我们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正面的良好的协调关系时,我们的教育才会得到发展。但是同样的教育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就体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一年级组:陈璐老师

  1月20日,二年级共同体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对《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进行了学习,虽有些许寒冷但大家聚在起的心却是暖和的。

  由于强调赏识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和教师非常无助,谈管色变,惩戒规则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了准则。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呢?大家达成了共识。

  1.教育是出自的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也不能偏离其目的。惩戒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应该与说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处理,把握分寸,不做过激行为,不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3.对学生的惩戒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惩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遵纪守纪,使其知错能改,教育时尊重孩子,防止产生逆反心理。

  4.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与惩戒教育相相合,赏识是阳光,可以让孩子自信而快乐的成长。惩戒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接受磨练承受挫折,从而超越自我。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把尺,一根标杆树在那里,使得教师能够真正正地站起管理生教育是循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惩戒权,在于实施惩戒和尺度的把握。

  二年级组:陈芳老师

  虽然《规则》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赋予了教师的惩戒权利,给予老师现代版戒尺,但其本意是为了育人,而且现代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所以建议教师还是优先以轻柔的谋引导学生,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正面管教。对于习惯比较差的同学,以情育人暂时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时,这时教师可以基于平时对学生观察用一些相对刚猛的手段惩戒学生,但也要把握好尺度,在给予孩子惩戒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甘于受戒。个别学生在惩戒后还要及时将惩戒的原因、经过,以及家长可以配合的注意事项及时和家长沟通,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年级组:宋华超老师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惩戒的心得篇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惩戒的心得7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篇三:惩戒的心得

  

  惩戒的心得体会7篇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120__年暑期,我所在小学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为期六天的暑期师德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通过与老师们的学习与讨论,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师德”对于刚踏上教师岗位两个年头的我来说其含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体会。

  在培训期间,我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区班主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区优秀导师,区德育工作者都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在座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工作态度的认识,许多真实的案例和经验之谈更是对我今后努力工作的一次触动。费敏黎老师从爱出发到班级文化、班级班干部队伍建设引领;钟雪平老师关注学生的点滴与细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陆宁华老师在管理班级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教育方式。整个互动研讨,台上的老师门都以其自身积极、热情、饱满的状态无不向我展示了优秀教师的风采,回首上学年的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更是对我今后教学表现上的一种鞭策,我想这种交流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更好的关注与了解学生,走进学生中去,学校还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们根据分配任务一家一家的进行走访,重

  点深入了解特殊或学生困难的家庭,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是我之前班上的学生,在了解过程中,让我更多角度地去认识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班里总是笑嘻嘻,经常对老师“开玩笑”的调皮小男孩,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平时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显然是不富裕,不过他在家经常帮忙照看家里的小店。在与家长的交流后,我突然对这个印象中不怎么满意的学生也产生了敬意,毕竟一个人在一个困难的环境的下能一直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是多么不容易。此次的家访让我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培训到最后环节我们还观看了区视频专题讲座,讲座中几位优秀的教师上台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配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语气讲解了作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基本素养,期间引起众多老师共鸣更是赢得了我们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教师是个好职业,是一个不朽的职业。让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行业更加有信心。教师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样也是心灵的缔造者。教师是一个自由度高、有研究性、休假较长、影响他人的职业,因此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及其重要的。是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教师也应该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不光是要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养,立德树人,做四有好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的输送

  新时代的合格的人才。

  这个暑期的师德学习,通过看视频,经验交流、走访学生家庭等,可以说我在师德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是我对爱岗敬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在即将开学的前一周,此次的师德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很好的学习礼物。当然在学习中我也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对学生学业与习惯的抱怨,常缺少耐心把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通过体验,我要提醒自己今后对学生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2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

  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3怡菲是个性格有点像男孩子的小女孩。凡是教过她的老师没有不头疼的。

  她个头不高,在班里众多高大的孩子中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却特别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钻桌子、上椅子是常事。尤其是午睡时,她不但自己不睡,还会抓抓这个,捏捏那个,弄的其他下朋友无法入睡。没办法,为了能让她安静入睡,每天我都会抓着她的小手,轻拍着她,看着她入睡,慢慢地她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坏习惯。

  渐渐地我发现怡菲虽然有些调皮,但却很聪明也很有爱心。常常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常常表扬她。每每听到我的表扬,他会更加努力地去表现自己,我很欣慰。渐渐的将目光转向其他幼儿。

  一天,班里的鞠欣诺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我将她叫到眼前,夸了她几句,顺便帮她梳理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并和她

  聊了几句。谁知这时怡菲大哭了起来,我一愣,忙走到她身边问她怎么了?她抽泣着说我不喜欢她、喜欢鞠欣诺了。我笑了,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对她说:“怎么会不喜欢呢?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呀。”听我这么一说,怡菲破涕而笑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爱,做老师的宝贝。由于怡菲的进步,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让她误以为老师不在喜欢她了。而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老师永远爱你们。”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42021年的寒假,我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从头到尾认真地读了一遍,感想颇深。《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不仅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还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根据规则依法履行教育教学义务和管理职责,同时也维护了我们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之所以称为教育惩戒规则,是指学校等教育场所,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管教、训导等让学生引以为戒,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规则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条款有很多:

  规则第七条,如果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其中第三条: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我觉得身为一名学生,不该有违反学生基本守则的行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可能还伤害了别人,百害而

  无一利。第五条: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既然是一名学生,就不该有打骂学生、老师的行为,这样不配当一名学生,我们不但不能打骂学生,还要保护比我们弱小的同学,乐于助人,这是我们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一项基本品德。

  规则第十二条,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的行为。其中第一条是“以击打、刺伤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我想说,虽然学生犯了错误,但不能对其造成身体痛苦,这样不仅会给我们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心理伤害。第五条: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我觉得成绩不代表一切,一个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品德,成绩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我排列,我一定会是品德第一,成绩第二。所以,我赞成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以上是我读了规则以后的几点的感想,我觉得规则实施以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会更加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能更好的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5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是可行的。

  罚站十分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再者,许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此外,于2022年7月,中共中央还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一定的惩戒。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

  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并且大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的谚语。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在教育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惩罚,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离不开惩罚,社会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样离不开惩罚。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离的。古时有先生可以惩罚,如今也有教师可以惩罚。例如,学开车,师傅再三教导,你却仍然一窍不通。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罚。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手机版用惩罚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因此,惩罚应是适当的。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正如教育惩戒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惩罚,至今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教育中。因此,教育离不开惩罚,有惩罚的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6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第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动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规程“所要求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寓教育于硌项活动之中。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本班有个小朋友发音清准,我益不断纠正,只要他有点进步,我们就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现在,发音有很大进步,这些赞美的高速就像一个个小光环一新,老师新手替他们带上。

  所以,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

  惩戒的心得体会篇老师,企鹅又飞上去了。

  自由活动时间无疑是孩子们的天堂,美丽可爱的抱枕几乎成了阅读前必争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开始不久,随着一阵惊呼声,我连忙向声源望去:只见那只企鹅抱枕,挂在了区角挂饰顶端的钢丝上,霖霖在一旁哭,寰寰急得赶紧伸手拿,可是怎么也

  够不着,急得满头大汗,我连忙拿了一个小凳子,帮他们拿下,区角活动似乎又进入了正轨。

  过了会儿,寰寰走过来说道:“老师,老师,企鹅又飞上去了。”我看着他眼中闪烁的狡狭,明白他是故意的,于是假装抱怨到:“这只企鹅真调皮,怎么又飞上去了。你去把它弄下来好吗?”寰寰端了一个小凳子,大步走去,爬上凳子,自信的伸出小手。够,够,再够,可是怎么也够不着。于是满脸疑惑的望着我说:“老师,为什么你刚才拿到了,我怎么拿不到呀?”我忍着笑,刚要开口,燕燕忙说道:“因为你没老师高呀!”寰寰视乎想到了什么,连忙又端来了一个小凳子重叠上,便向上爬。看着他摇摇晃晃的身影,我急忙要走去帮忙。突然有股力量阻止了我前进的步伐。侧身看去,康老师对我摇了摇头说,“没事,他们会想到办法解决的!”

  是呀,没有尝试又如何能否定。没有经过挫折又如何能真正的成长。年龄的小常常牵制了我的情感及思维,怕他们受伤,怕他们沮丧,仿佛只有一切在我的视线下,一切困难为他们解决,一切的不定因素为他们排除,才得以安心。却忘了在更早以前,那跌跌碰碰和那早以褪去的,青青紫紫的伤痕,正是有了那些摔倒,才有了今日的稳步向前;正是因为不断的重复纠正,才有了牙牙学语成就了今天的滔滔不绝。可如今,我怎能瞻前顾后的阻止,他们尝试的权利,思考,进步呢?

  望向寰寰,我静静地看着他,努力的一次次尝试着爬上,尝试着向上够。又一次一次的失败,有种似乎叫感动,又似感染的名词拨动了我的心弦。又有一群孩子去帮忙,叽叽喳喳的提出着自己的建议。霖霖说“还是不够,要再加高”;瑜瑜说“不行,不行,再高就爬不上去了。”;有人道“那怎么办呀?”;坤坤想了想说“我们再拿个抱枕,把他撞下来就可以了”燕燕疑惑道:“要是企鹅没撞下来,这个抱枕又挂上去了怎么办?”孩子们又陷入了片刻的宁静。

  看到这,我也陷入了深思:真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只要我们放手,收获的会是惊喜;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耐心,只要放手,收获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

  收理了思绪,再次望向那群不知放弃为何物的孩子。不知道他们已经尝试了多少方法,而屡败屡战的尝试着,努力着。只见寰寰找李老师借来了撑衣干,站在小凳子上,努力的够着企鹅。有的孩子扶着凳子,有的孩子在旁指挥着:“向上”,“向右点”,“对,再向右点。”,“呀,动了,再向上用点力。“飞下来了,飞下来了。”相拥,拍手,欢呼,跳跃,仿佛所有的动作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喜悦。我看到了那洋溢的自豪,那因为自信而更美丽的色彩。

  这样的故事,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尊重孩子思考的权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害怕他们受伤害;就是没有耐心等待。殊不知,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它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探究的权利,熄灭了他们创新的火花。学习,生活应该是孩子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孩子的权利,我们无权剥夺!

  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创造,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功,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没错“思维的信心来源于自身成功的内在体验”,只有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更加独立,快乐的成长!

  如果说课堂教育是你成长的阶梯,那么独立思考的空间,更是你自信、健康,成长的前提。给你独立思考空间,让你更自豪,信心。这个舞台是你的,由你做主!

篇四:惩戒的心得

  

  教育惩戒规则心得总结

  教育惩戒规则心得总结精选2篇

  (一)

  教育惩戒规则是学校管理学生行为的重要制度,通过合理、公正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行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惩戒规则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惩戒规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和行为特点来制定,不能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松。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对学生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惩戒规则。

  其次,惩戒规则的执行要公正严谨。在执行惩戒规则时,要明确乃至严格执行相应的程序,确保每一位学生受到的惩戒都是公平、公正的。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轻易偏袒某一方,否则会损害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权益。

  再次,惩戒规则的执行要有可操作性。惩戒规则的执行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包括整个过程的记录、沟通、解决等。要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和执行规则,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或不确定的情况。

  最后,惩戒规则的执行要有监督和反馈机制。惩戒规则的执行不仅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要学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参与。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反馈和评估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和调整惩戒规则的执行效果,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在实践中,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合理制定规则、公正执行、灵活操作、监督反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惩戒规则心得总结精选2篇

  (二)

  教育惩戒规则是教育工作者确保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在我看来,这些规则在维护学校秩序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感想:

  1.公平和透明是教育惩戒规则的基石。规则必须公正地适用于所有学生,不论他们的背景或能力水平如何。此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和清楚地向学生解释这些规则和相应的后果,以便学生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行为框架。

  2.教育惩戒规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他们不应该仅仅是惩罚学生,而是旨在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行为和道德价值观。因此,惩戒措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以便学生在面临后果时能够从中获得教训和启发。

  3.教育惩戒规则需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单靠惩戒本身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教育课程、个人指导和培养正面行为的方法来辅助惩戒措施。

  4.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惩戒规则。对于小学生,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并强调积极行为的价值。而对于中学生和高中生,规则可以更加详细,并包括更严厉的后果。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年龄段,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5.教育惩戒规则应该是可调整的。每个学生都是个体,他们对于惩戒方法和后果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调整惩戒方法和后果,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促进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总之,教育惩戒规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公平、有目的和适应学生需要的规则,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行为指导框架,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良好行为和道德价值观的公民。

篇五:惩戒的心得

  

  惩戒读后感心得(精品8篇)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1多少年来,教师惩罚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我们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哪一个不是从小在父母和教师的“棍棒”之下成长起来的?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长会以诚心诚意的口吻请求我的老师:“李老师啊,孩子不听话就辛苦您使劲打,要一直打到听话为止……”老师是真的听取了家长的意见。但是我很感激我的家长和我的老师,是他们精心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健康完整的我。

  后来,不知是谁提出所谓的“赏识教育”,说什么“好好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在家要父母夸、爷爷奶奶夸、姥姥姥爷夸、七大姑八大姨夸,在学校要老师夸、同学夸……我认为这些言论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但是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了。您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夸赞声音包围着,他的心智能健康地发展吗?他们得到真正的快乐吗?他们能独自承担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吗?他们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祖国栋梁之材吗?他们一旦在校遇到挫折或者被老师批评就会抑郁,就会寻死觅活,更有甚者,家长会追到学校问责教师,甚至殴打老师……这样荒唐至极的事情屡见不鲜。导致广大教师们整日“提心吊胆”,不敢充分自主管理学生,生怕给自己招来“祸患”……这一切都是不良教育风气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的教育风气呢,因为教师的手中没有

  了“戒尺”,教师说话变得不“硬气”了,教师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了。

  12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对于广大教师朋友来说,真是“教师拥有惩戒权,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针对规则的颁布,我表示赞成。这条规则让广大教师朋友在行使惩戒权时有据可依,有法可依。而且此规则所称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规则的制订是以为了“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而制定的,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是“惩戒”不等同于“惩罚”。我认为“惩戒”的重点应该落在“戒”上,是教育者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或者方式让学生引以为戒,“戒”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而“惩罚”的落脚点是在“罚”上,如体罚、变相体罚、身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惩罚等。

  规则的第十二条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等八条不当行为”。这也是在给“惩戒”与“惩罚”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我们广大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也得严格把二者区分开来,不要混淆二者。

  就算教师对规则的内容烂熟于心,那么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就不会再一次的“引火上身”了吗?是否会有家长为了护短再一次的“强词夺理”呢?比如把教师对孩子的“语言劝导”说成“当众侮辱”他的孩子,把教师让孩子做的“书面检讨”说成是对孩子的“千字文变相体罚”等。

  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在规则正式执行前还得扭转家长的.育儿观念。要让家长明白老师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这么做的,要让家长明白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要遵纪守法,孩子从小更是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自己孩子在校违反了校纪校规就要按照规定进行惩戒,孩子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应有的责任。“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不仅要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更要让它深入家长们的心中。这才是教师能够有效顺利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可靠前提。

  规则中的第四条说到“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其中“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个影视片段,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过着安静的生活,一天小和尚在水边玩耍,看到青蛙,就把一块石头绑在青蛙的身上,看到青蛙挣扎游水,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看到小鱼,又把石头拴在小鱼的背上,看到小鱼艰难地游着,小和尚开心极了;小和尚又看到一条小蛇,又把石头绑在小蛇的身上……老和尚在高处的岩石上打坐,目睹了小和尚的一切,却没有说话。

  晚上小和尚累得呼呼大睡,老和尚用一块十来斤重的石头绑在了小和尚的后背。第二天小和尚醒了,背着大石头太沉,请求老和尚把石头解开,老和尚问小和尚:“难受吗?”小和尚说:“难受。”“那青蛙、小鱼和小蛇呢?”“和我一样。”……

  老和尚命令小和尚:“背着你身上的大石头上山去解救这三只无辜的小动物,如果有一只小动物因你而死,你的心里会永远背负着一块大石头。”最后只有青蛙奄奄一息,生命尚存,小鱼和小蛇早已死去。

  小和尚因为自己的顽劣让小动物无辜送命,自己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谴责,他坐在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深思。这场深思直达他内心的裂变处。

  老和尚是多么高明的智者,他是我们教师的榜样,他在小和尚犯了错以后“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小和尚)过错程度相适应”,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这是正确有效运用教育惩戒权达到的良好效果。

  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的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是需要惩戒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教育惩戒权又是教育中尤为特殊的一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规则,又要灵活运用、重视实际方式与方法。学校和教师要会用、善用、慎用教育惩戒权。我们坚信,在社会、家长的配合下,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2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心,教师惩戒孩子的时候会用体罚的方式,因为相关的规则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采用的惩戒方式:

  1、严禁击打、扎针。这意味着戒尺,教鞭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惩戒教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严禁过度罚站、机械抄写。这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呼应了教育部之前关于禁止机械性重复作

  业的相关规定。3、严禁辱骂。教书育人,如果对学生采取人格上的辱骂,那么这样的教师妄为人师。这是对教师个人道德上面的规范。4、严禁连坐。因少数人而惩罚全班这种心理上的压制性惩罚,损害公平性,也伤害同学团结,被禁止。5、严禁因为成绩惩戒学生。进一步贯彻鼓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呼应减负政策。6、选择性惩戒。维护了教育公平。7、指派他人惩戒。避免教师借刀杀人式的惩戒行为,避免实施惩戒的学生心理畸形发展。8、其他一切损害孩子身心的方式。为整个法规留了一个可控空间。

  本人为这部《规则》的颁布送上一个赞,它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条文中的一些细节,体现了规则设计者的智慧。也为现在比较紧张的家校关系,起到了调停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这部规则,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做出更科学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3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教育过程中的惩戒,如果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教育智慧结合起来会不会另有一番风情?

  一、如何让孩子“体面”地坐下

  二年级“认识角画角”的课上,在学习如何画角时,我温和的问道:“画角可以用工具?”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尺子”O“非常好,请拿出昨天就让你们准备好的尺子……”我轻松地说道。没等我往下说,小大声喊道:“老师,我同桌没带”。

  K我回头一看,小的同桌小一个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的孩KJ,子,没带学具那是很正常的。“算了。”当我漫不经心地说完这两个字后,教室的左边、右边、中间此起彼伏的响起“老师,也__X没带”,“他也没带”……

  “没带的全给我起立”,此时的我火冒三丈,一声吼叫让原本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同时也让没带尺子的孩子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

  看着一个个低头不语自知犯错的孩子,我的脑袋瓜里闪过无数的惩罚措施,可是这样的惩戒能解决此时的问题吗?与其解决不了问题,就让他们“自食其果”好了。转念一想的我放下各种惩戒方法,故作刁难地问站着的这些孩子「没子罚你们自己想办法,想一想,没有直尺你还能画出来吗?”

  正如《阿甘正传》中所说:“生活就像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孩子们有的说“用纸画”(先前学生在折纸活动中认识角);有的说“用纸画不好,因为纸太软了,我觉得用铅笔盒画”;有的说:“用打电话的校讯通的卡画”……

  难得发言的小轻声细语地说:“老师,我觉得也可以用铅J笔画。”

  我不禁向她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替代品”画线段。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带领着全班同学重温了角的特征。而小同学在回答完原因后继续补充道:“我觉K得还是我同桌的方法好,因为她说的铅笔我们每天都带,人人都有,这个方法很实用。”

  话音刚落,班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会欣赏同学的小也是送给提出金点子的小。而我也成为了鼓掌、点赞K,J的一位观众。

  如今,班里偶尔还是会出现丢三落四没有尺子的孩子拿起铅笔连线、拿着校讯通卡画线段的,但在我看来这已然成为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更是学会了找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如何让孩子的插嘴“升级”

  如果有人问起班里的孩子有没有插嘴习惯,大部分的老师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有啊,现在的孩子知道的多,胆子又大,都是想说就说。”

  对付这些熊孩子,我想许多老师们也会和我一样,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他们和颜悦色的说要有礼貌,遵守纪律,要发言先举手,如果接着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会很苦恼。

  班里的小就是上述典型的主人公,聪明加大嗓门,最喜欢Z在我刚开始津津有味讲重点的时候大吼一声“老师,这个我知道”,如果有哪节课听不到他的声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今天没来上学。经过说教无用的经验总结后,我觉得是我个人的力量太小,所以必须动用集体的力量。

  有一次上课当他再次插嘴时,我微笑着对大家说道「孩子们,你们和老师一样认为上课不应该插嘴是不是?”

  “是!”

  得到统一确定的回答后我继续说道:“那做的不对是不是应该惩罚?”

  “是!”依旧是整齐的回答。

  “好,既然小那么爱发言,老是要抢我说的话,那我Z就罚他当小老师上台给我们讲。”

  班里的孩子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实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小笑话(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我故意让小出丑)。而同作ZZ为看客的我却十分清楚这个任务小是完全能胜任的。

  只见小唯唯诺诺的上台,对他充满信心的我立刻蹲下身子Z对着他耳边轻轻说:“你行的,老师相信你,让他们看黑板。”随着小理直气壮的一句“坐端正,看黑板”后,毫不逊色于老Z师的讲解便开始了。胸有成竹、条理清晰的小让台下的孩子多Z了一丝刮目相看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欣赏和羡慕。

  日子久了,小上台当小老师的机会越来越多。偶尔也会因Z为随意插嘴上台后无话可讲或无法清楚讲解题目不好意思的走下讲台,但同学们和我都会一起包容他、原谅他,并不忘提醒他对问题一定要静静思考后才发言。

  后来,数学课上的小越来越认真、自信,随意的插嘴也越Z来越少。在他甚至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同样一个约定:当小老师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在这之前需要冷静思考,做好充分准备。

  如今班里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小老师这个角色,更是乐于挑战小老师的角色,小老师的队伍也从小一人变得越来越庞大,台Z上的小老师不仅学会了面向着全班同学大大方方的讲解,也用上“听懂了吗”“谁还有疑问”“请你来复述”等等老师的用词,而我理所当然地成为看客。

  师德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4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试行稿,3月23日,卫辉市教体局在进修校举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专题培训,由内黄县教师进修校王国芳校长授课。王校长带领全体参训教师逐字逐句逐条地阅读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对教育惩戒进行了全面解读,让全体参训教师很快掌握了教育惩戒制定的意义、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实施流程、具体措施、救济途径等等。并当堂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效果。这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培训如同及时雨,让我也对教育惩戒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在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的规定,使教育惩戒有法可依,破解了教育惩戒无度的难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育人过程中“不敢管”的焦虑,维护了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为教师依法育人提供了保障。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深入学习、吃透此次规则的精髓要义,在日后教学工作中遇到必须惩戒的教育情境时,一定要有尺度、有温度地开展教育惩戒。

  二、教育惩戒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目的仍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他为我们今后行使教育权,管理权指明了方向,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注重我们育人的效果。

  三、教育惩戒要把握惩戒的度。惩戒权不等于上方宝剑,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范围、使用程度,将教育惩戒权与未成年人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规则》中“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决不为。千万莫让重回手中的教鞭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

  四、教育惩戒也是出自于“爱”的目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惩戒为教师、家庭和学校又搭建了一道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护,在使用惩戒权时,尽量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虚心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的监督,让教育惩戒最终经得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检验。

  六、惩戒的目的最终在于“戒”。惩戒是要让学生清楚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坚持效果导向,多从心灵上感化,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争取在爱的.氛围中,达成惩戒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惩戒既确权,也限权,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让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信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规范下,我们定能更好地使用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培养祖国的栋梁人才!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5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实行“无正值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格外钟”的措施。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处是正确且应当的。

  训练惩戒指老师依据肯定规范,以不损害同学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处为特征的一种训练方式。老师将迟到的同学以迟到一分钟,罚站格外钟的形式惩处同学,这并没有违反训练惩戒的标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同学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同学的迟到行为,挂念同学改正错误。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同学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同学的耻辱心受到肯定冲击,会使同学迫于耻辱而改正自己错误。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

  适当的惩处能够订正同学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全部的的惩处都是正确的。当今,有的老师体罚同学,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是由于他们曲解了“严师出高徒”这种理念,让同学在超出其体能范围内跑步,在走廊等同学众多的地方让违规同学提着水桶扎马步。这种教罚已经违

  反了训练惩戒的理念,甚至会危害同学的身体健康,损害同学的自尊心,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使同学畏惧,更精确地说是驯化同学,而不是教化同学,这是万万不行取的。

  适当的惩处应因人而异,孔夫子曾说过“因材施教”,而惩处同学也应当“因人行罚”。有的同学,不当心犯了错,不应进行过重的惩处,否则会打压到这种同学的乐观性,使得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是不正确的。但有的“顽固分子”,屡教不改,适当地加大惩处力度也未尝不行。假如对于一个顽固的同学,不加大力度订正他,就铺张了训练惩戒的存在。

  惩处,是为防止一个人走向不行订正错误的最终的防线,但不应当将其死死地收缩,而要留足适度的空间,让被惩处之人进行自身的救赎,这就是适当的惩处。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6近日,教育部研究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稿,将于3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出台背景是****于过去过份强调赏识教育,因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学生家长将学校、将老师告上法庭事件屡出不鲜;老师被动,学校尴尬,以至于“谈管色变”。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的底线保障。

  就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作为校方和教师怎么理解、认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淺议个人拙见。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扛起教育责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国好学生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项制度,法规政策。而过份赏识教育,会导致家长、社会、学校三方对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人”认识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线意识,规则意识,学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师职业成了“高危”行业,教师不敢管,学校无法管,个别学生“无法无天”。出台这样一个规则,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古语说:“不以耻,无以正”就是这个目的。

  二、要正确的理解《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导向。

  惩戒不是目的,惩戒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惩戒的手段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是教育为主,惩戒有度。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锻炼学生承担责任,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因此对于《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作为学校要把好方向,运用得当;要组织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三方进行学习、解读,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运用要适度,严慈同体,因材施教。

  (一)做到宽严相济,奖罚分明。

  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以待人,要对所有的学生公正公平,“一把尺子量到位”标准意识。这样才能起到教育惩戒的公平性、威严性和公正性。

  (二)做到智慧教育,立威尚可。

  惩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在运用教育惩戒的这个尺度上,尽量不运用教育惩戒规则作为我们教育最好选择,以此达到教育警示的作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情绪激动、冲动的时候不能运用。

  2.尽量不在公众的情况下运用惩戒教育,不要有“杀鸡给猴看”这种心理状态,这样的方式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容易让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考虑学生人格尊严,古语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密”就是这个道理。

  3.惩戒方法不能过于简单,要做到以理服人,事后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目的,要让习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三)榜样引领,管教同步。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所以仅靠一个惩戒的制度是解决不了的,学生很多行为习惯实际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学校教育的折射和社会教育的折射。因此作为家长、教师,我们要求学生怎么做,而我们自己就必须先做到。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做到自己与学生同步、同发展。

  四、爱是根源,德是根本。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是教育的万能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耐心、爱心、童心感化教育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

  总之,《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更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训练部令第49号令颁布的《中学校训练惩戒规章(试行)》,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前方坎坷的山路。

  站在学校管理的层面,可以猛烈的感受到国家对于训练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学校规范办学和制度建设提出的接地气的要求: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同学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同学行为规范,健全实施训练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章。

  这既是给了训练人一把尚方宝剑,也是给了每一位老师一顶紧箍咒;惩戒规章也是给家长的一把爱护伞,是促进家校共育的一盏指明灯。每一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成龙成凤,光耀门楣;每一位老师更是对自己的同学倾注心血:学有所成,为国争光。训练惩戒规章的制定无疑为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又搭建了一道沟通和沟通的桥梁,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护,为同学的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惩戒权不等于上方宝剑,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深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训练惩戒权的使用范围、使用程度,将训练惩戒权与未成年人爱护有机结合起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在使用惩戒权时,尽量与学校、家长亲密协作,虚心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的监督,让训练惩戒最终经得起训练规律和训练实践的双重检验。千万莫让重回手中的教鞭损害了同学,也损害了自己。惩戒的目的最终在于“戒”。惩戒是要让同学清楚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坚持效果导向,多从心灵上感化,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争取在爱的氛围中,达成惩戒的训练效果。

  始终以来,随着各界对惩处同学的关注,很多老师产生了不敢管同学的现象,同学纪律和素养在渐渐下滑。惩戒规章的提出,很好的.解

  决了这一现象。当有同学违规违纪时,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状况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是通过体罚和变相体罚来解决。这同时也在规范老师的一言一行。我们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正面的良好的协调关系时,我们的训练才会得到进展。但是同样的训练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协作。这就体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项长期而困难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惩戒读后感心得篇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将于3月1日起实施。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对应当给予教育惩戒的情形作了具体化,规定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不服从,指学生主观不完成其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求;

  扰乱秩序,包括扰乱课堂秩序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即学生的个体行为已经在一定范围产生了不良影响;

  行为失范,主要指吸烟、饮酒以及其他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

  具有危险性,指学生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

  侵犯权益,指学生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此外,《规则》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衔接,规定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

  《规则》采取概括式表述,根据程度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

  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

  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同时,《规则》为学校留下了一

  定的自主空间,即“学校校规校纪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则》规定的程序,采取公开、民主、科学的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定。

  校规校纪包括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内容的限定性。考虑到实践中各地、各校、不同教育阶段实际存在较大差异,《规则》规定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特点,通过制定校规校纪规定相应教育惩戒措施,但相关措施限定在实施一般教育惩戒和较重教育惩戒,其严厉程度应当与《规则》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措施大体相当。严重教育惩戒措施,仅有《规则》第十条明确规定的措施,学校不得自行增加或者超越,比如规定超过一周的停学。二是规范的可操作性。《规则》要求,学校校规校纪中应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校规校纪应清晰明确、科学合理、易于操作,防止出现各种“奇葩校规”。三是程序的合法性。《规则》强调,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听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应当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学校应当利用入学教育、班会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讲解校规校纪。《规则》同时规定,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负责确定可适用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育惩戒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小学惩戒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惩戒的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惩戒的重要性。惩戒不仅是教育手段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对教师惩戒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惩戒要适度。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不良行为,而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在实施惩戒时,我始终坚持适度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错误程度,选择合适的惩戒方式。例如,对于迟到、早退等小问题,我会进行口头警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我会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罚站、罚写检讨等。通过适度惩戒,让学生在受到警示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关爱和责任。

  其次,惩戒要公正。在实施惩戒时,我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偏袒或歧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不良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都给予关注,确保惩戒的公正性。

  再次,惩戒要注重教育性。惩戒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一种教育。在实施惩戒时,我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危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例如,当学生因为上课说话而受到惩戒时,我会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反思,引导他们认识到上课说话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惩戒中成长。

  此外,惩戒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施惩戒时,我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度惩戒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会采取更加温和的惩戒方式,如私下谈话、心理辅导等。同时,我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惩戒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在实施惩戒时,我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从而提高惩戒的效果。

  总之,教师惩戒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惩戒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助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牢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惩戒要适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惩戒要公正,一视同仁。

  3.惩戒要注重教育性,引导学生反思。

  4.惩戒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惩戒。

  5.惩戒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篇七:惩戒的心得

  

  惩戒的心得体会

  惩戒是指对犯有错误或不良行为的个体进行惩罚或纠正,以期改变其错误行为,并引导其走上正确道路。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历经过一些惩戒的经历。今天,我将分享我对惩戒的心得体会。

  首先,惩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中,惩戒都被广泛应用于纠正错误行为和培养良好品德。我曾经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而被老师罚站,这个经历使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激起了我的求知欲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惩戒不仅让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更促使我去改正和成长。

  其次,惩戒不仅对个体有启发作用,也影响到群体的行为。当从我的高中班级中有学生在班级群里分享了一篇抄袭文章时,老师用批评的方式来惩戒这个学生。这样的行为不仅让这个学生感到羞愧和懊悔,也让其他同学看到了抄袭的危害,从而提高了对学术诚信的意识,促使全班同学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道德行为。

  再次,惩戒是一种保护机制。惩戒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利益的安全。家庭中的责罚、学校中的惩处、法律中的刑罚,都是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保护弱势群体。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目击了一起被打劫案件,我及时报警并提供了关键证据。这样的行为不但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也是对社会安全的保护和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惩戒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惩罚不应该是过度的、不恰当的甚至是侮辱和伤害个体的行为。正确的惩戒应该是建立在爱与关心的基础上,给予个体适当的惩罚,并引导其深思痛悔,让其对犯下的错误有所认识和

  反思。同时,也要给予个体改正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和支持,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总之,惩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对个体进行惩罚和纠正,以期改变其错误行为。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惩戒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惩戒不仅对个体有启发作用,还影响到群体的行为。惩戒是一种保护机制,既维护了社会秩序,也保护了个人利益的安全。但是,惩戒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过度或伤害个体。正确的惩戒应该建立在爱与关心的基础上,给予个体适当的惩罚,并引导其深思痛悔,让其反思和改正错误行为。

篇八:惩戒的心得

  

  惩戒心得体会十篇

  惩戒

  篇1教育不能没有惩戒,这几乎已经是共识。但是,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国家有关部门或法律尚未有具体规定,因此,实施教育惩戒的教师便不免有如履薄冰之感。今天,各位老师在此畅谈在教育惩戒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以便相互借鉴。

  “教育惩戒”是近年来不断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讨论的话题,因为“该不该惩戒”被炒热了,有些教师已经有点谈“惩”色变了。显然有些人对“惩戒”有点误解,好像一提“惩戒”就是“打、骂、罚”之类的。其实,惩戒完全可以不是这个样子的。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误,有意无意、大大小小,你要真是跟他计较起来,他烦你更累。有些学生的确不好“改造”,批评教育,说了劝了,苦口婆心总不管用,甚至任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根本就不在乎。“打、骂、罚”只能是穷途末路,收效甚微,有时还可能起反作用,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倒也是一个可以试试的办法。谁毁坏了公物或别人的东西,他必须赔偿;谁伤害了别人的尊严,他就必须公开当面道歉;谁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他当天就不能跟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谁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他就必须在课外为大家做点公益服务;谁值日不够认真,就让他再来一次,直到他学会认真值日;谁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他应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缘无故逃学、旷课、迟到,不让他反省思过,那还能怎样帮他改正?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逞强霸道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不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岂不是对他的纵容?给他个处分理所应当……也就是说,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做错了事,就应该及时弥补,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样做,也是以制度为根据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不用太多的大道理或说教,学生就在弥补错误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自觉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予以纠正。由此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其

  他同学也是生动的警示。

  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承担他自己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是惩戒,也是教育。寓教育于惩戒中,是在制度下的一种文明的惩罚,对当事人的压力相对小得多,一般说也不至于对学生造成伤害。

  总之,教育惩戒是无法回避的,也是不能取消的。当然不能用暴力的野蛮的做法去达到教育惩戒的目的,因为我们是为教育而惩戒,不是为惩戒而惩戒。因此,我们只能按制度惩戒,教育学生通过文明的行为纠正错误,做一个负责的人。

  惩戒心得体会

  篇2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教师体罚学生的争论也是一浪又一浪。《规则》将对教师惩戒权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好好学习,慎用、敢用、会用教育惩戒,教育学生不让位,家长也应该学习规则,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规则》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我们教师一定要谨记,教育惩戒的初衷是"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惩戒不仅仅是赋予学校和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惩戒”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一切不以教育为目的的惩戒都是一种流氓行为。

  我们提倡有温度的惩戒。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护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为“0”,有了“1”,“0”才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惩戒,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尊重学生,不能侮辱到学生的人格。细看《规则》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惩戒只能使用在学生不良行为上。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不可避免的,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还是要多多鼓励,花一点时间为孩子补缺补差。调皮捣蛋,不愿学习的孩子,老师在惩戒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社会很复杂,孩子很脆弱,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教师的惩戒更多的要让“爱”挽救的往往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几个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识的学习学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对孩子品行的影响,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来。《规则》中对惩戒权的适用范围就是在学生的行为上,要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长期督促。孩子受到适当的惩戒,家长也不必要心痛,成长的过程,不可能只有鲜花,你不可能为孩子挡住所以的风雨。教育只有宽严相济,有奖有惩,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惩戒心得体会

  篇3近段时间,任课老师反映学生在上音乐、品德等副科时不能认真听讲,总在下面写作业、聊天,批评一下,收敛两分钟后就又犯了,身为班主任的我,听到学生这样的表现觉得很没面子,首先作为班主任,这是我的失职,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一个样,在副科上又一个样,是我没树立起他们重视每门功课的意识,长此以往他们会少学很多知识。于是我下决心要整顿一番。

  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先对同学们做了思想教育,分析每门课的意思,也把任课老师的意见说给他们,这算是打了下预防针。结果第三节科学课,就有人来告状。说有人在科学课上又写作业,结果一审,这个揭发那个,那个揭发这个,连带一群人.主要是为李成龙写同学录,真是大肆无忌惮了。

  下午课是体育,计算机课,既然他们不能认真对待这些功课,就让他们体会一下不上的感觉。第一节课我来到教室,说:“同学们,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收起来,什么也不留!”他们还有一脸迷茫说:老师,要干嘛?“我不搭理他们,收拾好后我问:“今天科学课为承龙写同学录的起立,今天为他传同学录的起立,课上看课外书的起立,说了任何一句与课堂无关话语的起立。”结果令人叹为观止,35个人,站起来30个人。我请他们坐下,说:“同学们既然不愿意上这些课,觉得‘痛苦’。今天你们跟老师一起‘幸福’,在班上玩,书已经收起来了,现在你们可以尽情的玩,就一条,不准学习,干什么都行。”

  于是我不在说话,就坐在前面批改作业,完全无视他们,可想而知的是他们做在哪一动不敢动,就那样干坐着,一节课,两节课,我就不搭理他们,看他们那无所事事的样子,我相信一定痛苦极了,他们甚至开始偷偷看书,发现后我提醒他们不准做和学习有关的事。只能无奈的干坐着。其实我也在想牺牲这两节课值不值得,但是想想,以前每次都怕浪费他们学习时间,只是批评了事,结果上课越来越不认真。假如不认真的上课一学期,一学年……我相信少学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两节,然而改正态度后,相信是受益终身的。我以前总是长篇大论的批评,今天我一句也不指责,看他们的样子我知道此时是“无声胜有声”。快要放学的时候,我说:“如果明天还想和我一起在这‘幸福’的,我继续陪着你,不想跟着我幸福的,你的跟我写份600字申请,申请你要上课。”

  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一听说写东西,就打退堂鼓,结果第二天一进班,就交了20多份,写的都很认真,并且是情真意切,反思道像这样的“幸福”他们一定铭记在心,但希望永远成为回忆,想好好上好每一节课。我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但我相信,上好每节课,认真对待每节课的意识,已扎根他们心中。

  周末听刘良华教授讲到惩戒教育,说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惩戒教育,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当然会运用好惩戒教育的老师只是一般水平老师,会赏识的老师才是教育高手,我更愿意在大部分时候来赏识他们,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惩戒心得体会

  篇4惩戒的尺度

  是什么让惩戒成为公众非说不可的话题?是什么让责罚成为教育的隐痛?又是什么让惩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教育被过度关注时,可能更多给予美好的期许,当然也可会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本身应含有褒义,“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人文的精神、文明的开化之道;授什么业?能够自主立足社会发展自我,并且推动社会进步的基业;解什么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朗下的困惑。期许教育真、善、美的田园,在这

  个田园里,教化成为一种时尚之风,熏陶润泽心灵的幼稚。对于有损真、善、美的个体,采用惩戒,使其向善美好是必须的。孟子言:“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所以惩戒取乎正道而罚之,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觉意识的增加,而不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欲罢不能,老师和学生成了敌对的双方,这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惩戒是教育的方法、手段而已,一旦滥用就有可能改变教育的性质。可以说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的,我们管理学生也是为了不管,使其自觉的,而不是越管越多,当下教育负荷越来越重,就是管的太多的缘故。管的太多,管得太死,所以让惩戒越来越显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教育里,惩戒是没有办法时才考虑要不要用的办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法,这是惩戒在教育中的尺度。这是教育的威严所在,而施教者把威严拿来经常用,则威严扫地,也便会激起学生的对抗。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教育的威严又怎能轻易使用?

  好的教育“悦其神而忘其形。”不好的教育“劳其形而乏其神。”教育行驶在“悦神忘形”的王国里,惩戒只是镜花水月,其意境也是那样的美好。教育行进在“劳形乏神”的笼子里,惩戒将汤汤流淌,因为只有惩戒才能压制学生取得暂时的投入与成绩。

  常言道:“有力吃力,有技吃技,有智吃智。”由“力”向“技”再向“智”,便是“人往高处走”的含义。作为教育应当定义在智的层面上,什么是“智”的层面?《易经》有言: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孔子也说“君子不器”。教育也一样,不要在小的层面上纠结,要有大的眼界和胸怀,教育不是和个别暂时不上进的学生对着干。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易经蒙卦》说:不是教育者主动的去苛求,受教育者学习的,是受教育者,主动向教育者学习的,教育者可以再3的告诫受教育者,但是如果受教育者不改的话,那就不要再跟他说了,这样才是有利于贞正的。就是对待“顽固”受教育者的态度,这其中也不含有惩戒的意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教育的原理。

  “既知教之有所兴,又知教之有所废”,可谓智慧之师。“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教育要以预防为主,不是出现了问题,然后围追堵截,滥用惩罚。“愚者畏果,智者畏因。”好的教育是我们的期许,更是我们从教者践行的真谛。

  惩戒是一把软尺子,它的尺度在教育者那里。一个自身素质不高,却又希望得到“成绩”与荣誉的老师,会找出千万个理由来逼迫和惩戒学生,学生就是他利用的工具,而能让惩戒披上“有益”的外衣,惩戒的尺度在这里无端的放大,只要学生不惟命是从,那就肆意滥用。一个自身素质高的老师,总是和颜悦色,他做的是春风化雨的教育,对于惩戒很少用,而且能呵护幼小的心灵,收放自如。惩戒的尺度在他这里才能真正的体现,这也是《大学》之中“为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的道理。

  一个老师是正确的,他的惩戒之道就是正确的,一个老师不正确,他的惩戒道也不正确。

  惩戒心得体会

  篇5《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规。于20xx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于学校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何时应该进行何种惩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那这些规定对教育领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一、何为“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二、拥有“教育惩戒权”是否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惩罚学生?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第三条规定“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第四条规

  定“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所以教师或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时仍旧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且应该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的过错程度相适应,并不是随意惩罚。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教育过程中,不能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学生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不能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不能辱骂或者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不能因个人或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不能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恣意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惩戒,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基本权利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所以综上,这样的`观点是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教师在何时何地都不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意的惩戒。

  三、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又应该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呢?

  通过对《规则》内容的研究发现有些内容是同学们在备考中容易错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根据《规则》第八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教育惩戒,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等,并授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以实施惩戒。同学们在备考时应该与“体罚、变相体罚”进行区分。

  (二)第十条规定,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学校在事先告知家长后,可以“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综上所述,允许“教育惩戒”虽然是给了教师和学校更多的管理学生的权利,但是并不是允许肆意妄为,都应该立足在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合适恰当的方式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

  惩戒心得体会

  篇6我国近代幼教专家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儿童教育家、儿

  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_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19世纪心理学家李德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对王钰洁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现在就自己的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

  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一到两次、进门换鞋、睡前洗脚、每次吃东西前洗手等等。王钰洁做得较好,同时我认为:一般的现代城市家庭在这一方面应该问题都不大。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相关的数据,能做到的家庭占63%——67%的比例,其中家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占98.5%。所以此项教育应该不是一个难题。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

  主要包括穿脱衣服、吃饭、大小便、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觉等内容。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孩子表现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责任主要在我。调查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我们家因我们夫妻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一直雇着保姆,她在我们家一呆就是五年。当孩子在父母这里受了气时,便会求助于“姐姐”,吃饭、睡觉、穿脱衣服更是这样。一开始时,我还能硬下心来,后来,一想到自己一天疏于孩子,在家呆的有限的时间内,还一直训斥孩子,这种内疚的心理一旦占了上风,就使我有点听之任之,把它作为疼爱孩子的弥补。当孩子的同类表现在同龄人中位列下等时,我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深切的体会便是:

  “家长教育态度保持一致”,这句话大家都可以听懂与理解,但

  要落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坚持,关键的时候,必须能硬下心来;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时间来不及就会代劳,其实不是家长忙,也是一种变相的溺爱;还有,过分的苛求(比如嫌孩子做的不好)也会使孩子畏手畏脚。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放开手脚、硬下心来,为了孩子的将来,把小爱化为大爱吧。

  通过一周的实践,王钰洁在这些方面已有一定的进步。这些充分说明: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我们的孩子哪方面表现天生就差,责任在我们自己。孩子现在还想橡皮泥,完全在于我们的塑造。家长们,有问题先从我们成年人身上找原因吧。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包括上课的“坐功”养成教育、定时学习教育、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教育等等。王钰洁在小班时,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一开始我并没有把它列为一个坏习惯的范畴,因为这说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我还为此高兴。但是在后来再给孩子讲故事时,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问孩子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如果她连着两次回答不上来,我就停止讲故事作为对她的惩罚。后来听老师反映:孩子在这方面表现有所进步了,我很高兴,当面表扬了孩子。还有,在电视上“故事大王”的比赛,我也下了一些其他的功夫,但是没让孩子知道。事实上,获奖的事对孩子的影响是我始料未及的,使孩子从此爱上了演讲。科学调查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但我要说的是:如果这个家庭本身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孩子一般也会热爱学习,并能体味到学习带给她的乐趣,我坚信这一点。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

  主要包括日常行为安全习惯,比如上下楼梯、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这些方面的教育幼儿园灌输得比较多,家庭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是潜移默化的。王钰洁性格开朗,能和初次见面我们的朋友打得火热。这使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有隐忧。我的做法是:让她首先拒绝诱惑——不经我们同意,不准接受叔叔阿姨的礼物、食品,不准随他们脱离开我们的视线,不准随便告诉别人自己家的电话及家人的名字等。至于其他方面,我认为小孩接受还是挺快的,甚至还要比大人自觉。

  五、在礼貌待人的习惯养成方面:

  这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一个家庭的教育环境。在我们生活的大院里,王钰洁的人缘是非常好的,这主要源于她的“口甜”、“大方”,事实上,这些都是礼貌待人的方面。对于这个方面,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人,包括我们与公婆、岳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起摩擦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善意的争吵,也要尽量回避孩子;即使夫妻之间的争辩,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我和老公之间每每有不统一的意见欲争辩时,意看到孩子纯真的眼睛,马上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事实上:给孩子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就会收获善良;给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我们就会培养出与环境和谐的孩子。其次,要让孩子体味“礼貌”带给她的快乐。当有人善意的摸摸孩子的脑袋、有人夸孩子很乖时、当孩子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或心爱的玩具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她:“因为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每每这时,孩子都非常快乐。说实话,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我们并不匮乏,所以,稍稍付出一些,培养一个不太自私的孩子,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然而,如果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本身值得商榷,却硬要要求孩子礼貌待人,孩子的心里会非常矛盾。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吧。

  惩戒心得体会

  篇7马上到了开学的日子,伴随着开学,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也将实施。过去,老师们面对顽劣的学生简直是束手无策,因为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老师对他们只能说服教育,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所以,有些孩子变得有恃无恐,对老师、对学校的不当一回事。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手段贫乏,或是一些家长或教育专家对孩子太理想化,所以搞得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畏手畏脚,不知所措,学生也看出了老师的短板,所以造成一些孩子公然挑战老师的底线,甚至课堂叫板老师。在家长、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的合围之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变得佛系,尤其是班主任越来越没人愿意当,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

  老师们总幻想有那么一天,可以放开手脚的管理教育孩子,能够痛痛快快地指出孩子的对错,痛痛快快地把犯错孩子教训一顿,并且教训了孩子之后,孩子家长还要向老师道谢,说声对孩子教训得好!在期盼中,老师终于等来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这份规则中明确提出教师对违纪的学生可以适当惩戒,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惩戒办法和细则,让老师操作起来更容易上手。当然本规则也给老师划了红线,有些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否则可能会丢掉工作甚至触犯刑法。

  我作为一名农村一线老师,也把《中小学教师惩戒规则(试行)》学习了几遍,总体对内容规定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以后在处理学生犯错的时候有了依据标准,不是老师在孤军奋战了。尤其规则中明确提出教育部门在处理师生矛盾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不能总把板子打到老师身上,老师无过错的,不要枉加追责,学校、单位也要合理和家长协调好关系。这些规定让老师看到了教育学生的希望,希望好的文件能够认真、合理的执行下来。

  不过,也有老师表示担忧,因为文件规定有些地方仍然模糊,令老师不好把握,尤其是一些这样的词语,如“适度惩罚”,究竟什么是适度,老师恐怕把握不准,万一把握不准有可能招致灾祸。也有老师表示,这些惩戒手段对于那些不经常违纪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震慑,但对于那些特别顽皮或思想有问题的学生来说,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有些学生就像磐石一样,无论老师你们要求什么、让他做什么,他就是不配合、也不去做、也不遵守,看你老师奈他何。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依然没有管理他的办法。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老师对他们不思想教育?我要说的是:但凡说服教育对这样的孩子起作用,老师也就没这么难当了!在本惩戒规则中也有规定,特别顽劣、屡教不改的学

  生可以责令转学或送入工读学校,这对城里学校来说还是可以操作的,城里学校可以把这些调皮不知悔改的孩子送到农村学校去,但农村学校的经教育不改的孩子又送到哪里读书呢,城里学校能接收他们吗,若他们无学可上,控辍保学还要把他们劝返回学校的。至于把他们送到工读学校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实施,因为工读学校数量实在太少,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惩戒心得体会

  篇8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作为一名家长我是全力支持的!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家长们而言,首先是要信任、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在是科技时代,孩子们的认知都比较成熟,平时的小惩小戒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痛痒,本身就是懵懂无知的时候,教师再不严厉起来,真没救了。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有几人能真正教育引导好自已的孩子,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是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自于“爱”那么首先教师教育也从“爱”入

  手,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家长要理解: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最好的。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惩戒心得体会

  篇9怡菲是性格有点像男孩子的小女孩。凡是教过她的老师没有不头疼的。

  她个头不高,在班里众多高大的孩子中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却特别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钻桌子、上椅子是常事。尤其是午睡时,她不但自己不睡,还会抓抓这个,捏捏那个,弄的其他下朋友无法入睡。没办法,为了能让她安静入睡,每天我都会抓着她的"小手,轻拍着她,看着她入睡,慢慢地她改掉了一些不良的坏习惯。

  渐渐地我发现怡菲虽然有些调皮,但却很聪明也很有爱心。常常

  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一些事情,因此我常常表扬她。每每听到我的表扬,他会更加努力地去表现自己,我很欣慰。渐渐的将目光转向其他幼儿。

  一天,班里的鞠欣诺小朋友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我将她叫到眼前,夸了她几句,顺便帮她梳理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并和她聊了几句。谁知这时怡菲大哭了起来,我一愣,忙走到她身边问她怎么了?她抽泣着说我不喜欢她、喜欢鞠欣诺了。我笑了,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对她说:“怎么会不喜欢呢?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呀。”听我这么一说,怡菲破涕而笑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爱,做老师的宝贝。由于怡菲的进步,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让她误以为老师不在喜欢她了。而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老师永远爱你们。”

  惩戒心得体会

  篇10因教师管教、惩罚学生而酿成悲剧,近年来可谓频频发生。每次事件发生后,舆论都会质疑教师的惩罚方式不当,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求严惩教师,加强师德教育;而教师群体却感慨,今后再也不要管教学生了,谁知道批评、惩罚之后会引出什么麻烦?但是,如果学校老师都不再管违纪违规的学生,学校教学秩序何以得到保障,而校园的欺凌问题、问题少年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针对这类事件,在严肃调查追究责任的同时,必须反思怎样才能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又维护学校教学秩序,要给教师批评、惩戒学生以正当权利。只是概念化地强调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概念化地说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都无法走出当前的困境。

  当务之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要出台学生违规违法处理的细则,要针对十分具体的校园违规违纪(课堂教学违规、宿舍管理违规、校园公共场合违规)行为做出处理规定,即具体违规情节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谁来执行惩罚?比如,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和其他同学说话,教师在口头批评后无效,教师该怎么处理?在发达国家,对这类行为是可以罚站以及请出教室的。但我国现在只有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原则性意见,而对于以罚站方式处理违

  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通常会被质疑为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结果是老师干脆就不管,随便学生怎么做。在制定处罚细则后,学校要把具体处罚规定告知家长和学生,并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让学生、家长知道,如果学生违反了校规,将受到哪些处罚。不像现在,学生和家长会说不知道这类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教师也不知道处罚的尺度是什么,随意性比较大。

  另外,要明确具体处罚的程序。对于课堂教学,应给予教师处罚不遵守课堂秩序学生的权利,并明确处罚的方式。而对于学生违反校园公共秩序,则应该组建学生事务中心(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专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调查学生的违规行为,举行听证会,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在新加坡,对于未成年的男生也有鞭刑的处罚,但执行鞭刑不是当事教师拿起鞭子就打,而是要经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事先明确的处罚规定,决定打多少下、打哪个部位,并在执行时有其他教师、家长监督。这就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则、懂得违规之后受什么处罚以及怎样被处罚。

  具体到上述事件,就不应该由当事教师直接处罚,而应该交给学生事务中心进行调查、处罚。比如,在校内多次违规,根据有关规定应该给学生什么处罚,就给学生什么处罚(处罚规定事先告知学生、家长,违规之后严格按规定执行,学生、家长也很难有反对意见)。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对,放任不管也不对。怎样适当批评惩戒学生,关系到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秩序,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不能再模糊处理,必须明确体罚、变相体罚与适当批评惩戒的边界,以及适当批评教育的具体细节、程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