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党史党章知识题库100题(含答案),供大家参考。
第 1 页 共 11 页 2022 党史党章知识题库 100 题(含答案)
1、1919 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李大钊。
2、1921 年 7 月 23 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的事件是七一五“分共”事件。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六大。
8、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 2 页 共 11 页 9、1936 年 10 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实施兵谏,扣留蒋介石,囚禁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史称西安事变。
11、七七事变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全国抗战的开始。
12、1940 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毙伤日伪军 2、5 万多人等辉煌战果,沉重打击了日军,进一步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3、1941 年 1 月,国民党军队在安徽茂林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事后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次事件被称为皖南事变。
14、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5、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9 月 3 日。
17、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全国人民渴望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重庆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8、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第 3 页 共 11 页 19、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20、1949 年 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21、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北京 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2、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3、1950 年 10 月 19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
24、从 1950 年冬到 1952 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这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26、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27、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第 4 页 共 11 页 28、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9、1958 年 5 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30、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1、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 1963 年。
32、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3、1964 年 12 月至 1965 年 1 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34、1953 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5、1953 年 12 月至 1954 年 3 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36、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 2758 号决议。
第 5 页 共 11 页 37、1975 年,邓小平部署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
38、1977 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39、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40、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41、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42、1981 年 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43、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4、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指 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第 6 页 共 11 页 45、1984 年 10 月 20 日,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46、1986 年 3 月 3 日,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同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后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47、198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8、20 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49、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0、三线精神的主要内容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51、1987 年 4 月 13 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2、2001 年 11 月 10 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 143个成员。
5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
第 7 页 共 11 页 5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
55、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56、2008 年 9 月 25 日至 28 日,“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57、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占领南京,宣告延续 22 年的反动统治的覆灭。
58、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中共十三大。
5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60、1988 年 9 月 5 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6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62、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63、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 8 页 共 11 页 6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66、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67、1983 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68、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69、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70、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
7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72、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7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第 9 页 共 11 页 74、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76、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77、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78、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7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80、中国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81、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8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第 10 页 共 11 页 8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8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86、在 2016 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阐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贸易发展观。
87、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
88、“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
8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90、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9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9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 11 页 共 11 页 9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94、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95、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97、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9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99、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100、置身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