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大思政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完整文档)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文章内容

在全市“大思政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完整文档)

2023-10-17 15:35: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大思政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大思政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完整文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做法,为办好社会主义特色的思政课、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作出整体部署。其中强调,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现思政课的高效化是“大思政课”背景下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各高校应紧紧围绕学生主体,从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等四大维度着手,深入挖掘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时代性、创新性,使思政课实践教学驶入行稳致远的“快车道”。

一、立足课堂实践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

第一课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战场,承担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把握好课堂实践教学,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地落实的重要基石。一是明确课堂实践教学目标。立德树人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基础、课堂是载体”;
“大思政课”背景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属于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生是主体、实践是基础、课堂是载体”,努力打造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思政实践教学课堂。课堂实践教学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厚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二是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思政课堂实践教学要以“故事思政”作为基点,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让课堂知识教学得到延伸和发展,使学生在实践课堂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三是完善课堂实践教学考评。有效的课堂实践考评方式是落实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在课堂评定过程中要明确考核对象、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等要素,制定教学效果测量表和考核评定表,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督查,并依据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进行奖赏惩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二、把握校园实践教学,把校园活动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

校园活动是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抓手。各高校要同时把握两大抓手,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一是树立校园实践教学理念。校园实践教学作为第二课堂,是更具灵活性、丰富性、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之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中,各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在“协同育人”的育人理念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共建共享,在常态化教学中发挥育人优势,凝聚育人合力,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切实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园实践教学的教育意义,摒弃只注重传统课堂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作用。二是丰富校园实践教学内容。各高校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构建思政课“大实践”模式。校园实践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学生协会等,开展歌唱比赛、宣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微电影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课本剧表演等。学校将思政课教学蕴含在一系列校园实践活动中,以各式各样的活动为重要载体,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教育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三是建设校园实践教学基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校园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全新思路。学校应当充分调动思政资源,打造综合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为一身的教学基地。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一化六制”的制度改革下,创建首个温大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基地,集党史宣讲、主题教育、理论讲解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爱国、爱党、爱民族的精神,切实提升自身理想道德素质。

三、回归家庭实践教学,把家庭教育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坚实保障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拓展家庭教育的价值性,如何发挥好家庭实践教学的基石作用,是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是建立优质线上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联动,需要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载体。家长可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联系,咨询教育问题,防止走进家庭教育误区。教师可在平台上直播授课、录制微课,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建立,能拓宽思政工作新途径,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联袂,彰显出“家庭思政课”的教育魅力。二是确立家庭教育辅导员。家庭教育辅导员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在家庭思政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引导作用。教育部门牵头,系统制定专业素养基础课程,聘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社区工作者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各校家庭辅导员通过开展家访、育人讲堂、亲子关系课堂等“网格划”服务,既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吸引思政教师加入其工作行列,实现家校教育形成一体化共同体,激发思政实践教育的活力。三是拓展家庭教育外延。家庭教育在空间上不应仅仅局限在家庭里,可以进一步延伸至社区。如绵竹市成立首个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根据社区群众需求,免费派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及社工等专业团队,开设家教沙龙、家庭教育大讲堂、家教讲师团、亲子教育体验活动等线下活动,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解决家长“教不来”“管不好”等难题。

四、落实社会实践教学,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动态联袂。“大思政课”即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大”的形态,是对传统思政课模式的发展。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构建思政课“大实践”模式,利用暑期实践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基层理论宣讲、家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思政实践教学。一是搭建“双实践”教学平台。“双实践”教学平台即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协同的教学平台。在“社会大课堂”中,既要给专业技能提供教学机会,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又从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素质。二是制定“大思政”实践主题。“大思政课”是教育时代背景,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主题。学校在此背景下,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涵养美德、提升品质、提高能力等为最终目的,制定符合学生认知和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活动。三是建立“高质量”保障体系。“高质量”的保障体系是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重要基石。各高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活动经费管理机制、学生安全保障机制等,在完善的保障体系中实现高质量社会实践教学。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大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我们要推动思政课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在更具价值性、时代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中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真正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