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2年度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2022-06-24 12:0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根据年初大调研安排部署,调研组深入XX等县,围绕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查找差距,明确方向,提出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一)经济实力增强。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X亿元大关,达到X亿元,十年年均增长X%。特别是2012-2019年,经济总量实现X次百亿元突破,201X年突破X亿元,201X年突破X亿元,201X年突破X亿元,百亿增量时间缩短为X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X亿元、X亿元、X亿元。基本形成了以X等特色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XX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XX为主的第三产业。

    (二)质量效益提升。财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X亿元,十年年均增长X%。特别是2014-2019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达X%,平均每年增加X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X%,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X%。金融行业较快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亿元,其中住户存款X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提高至X%,金融杠杆进一步化解,存贷比提高至X%。

    (三)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工业、农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X﹕X﹕X调整为目前的X﹕X﹕X。工业结构深入调整。特别是矿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原来的X%左右降至目前的X%左右,下降X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X%;
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吃穿等基本生活型消费向生活享受型消费转变,汽车类消费比2012年增长了X倍;
农村消费占比由2012年X%提至X%。投资结构积极变化。由主要依靠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向依靠民间投资、产业投资、涉农投资等领域转变;
2019年全市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涉农投资分别增长X%、X%和X倍;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XX-20XX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XX亿元,年均增长XX%;
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旺盛。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由20XX年的XX万人、XX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XX万人、XX亿元,分别增长XX倍和XX倍,成为全国旅游高速增长地区。2019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XX亿元,占GDP比重达XX%,居全省第X位。

    (四)城乡面貌大变。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近X年来年均增长X%。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X%,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山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市府吉首和七个县城面貌变化明显。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系统为骨干、110千伏系统覆盖全市的电网体系。信息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

    (五)生态环境优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绿色XX”工程,矿区复垦复绿,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XX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X%,居全国、全省前列。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平均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X%,保持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卓有成效。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下降X%,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X%,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X年的X吨标准煤下降至2019年的X吨标准煤,下降XX%。

(六)民生持续改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十项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XX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XX万人,累计脱贫XX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201X年的XX%下降到2019年的XX%,平均每年降低XX个百分点;
XX已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同时,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XX年的XX元增加到2019年的XX元,增长XX%;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X年的XX元增加到2019年的XX元,增长XX%。

    二、短板与弱项

    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我市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和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9年,全市人均GDP为XX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XX%。全员劳动生产率为XX万元/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XX%。人均财政收入XX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XX%。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仅为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实体企业“散小弱”的特征仍比较明显,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不够。2019年,全市共有“四上企业”XX家,仅占全省的XX%;
其中规模工业XX家,占仅占全省的XX%。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XX%,规模工业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XX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实体企业景气度普遍不高,活跃度不够,实力不够强,部分企业运行较为困难,主导产业受政策、环保、市场等变化波动性较大,发展不稳定。

    (三)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工业旧动能转型升级不够,特别是矿业整合提升、绿色发展、做精做深力度不够,矿业的稳定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到位;
工业新动能中的新企业、新行业、新产业的培育、引进、发展不够,大部分企业处于培育和成长期,行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规模效应、支撑作用不够。投资动能过度依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虽然近两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体量仍较大,而民间、产业等实体投资不足,投资动能转换需要时间换空间。消费动能主要靠石油、汽车消费拉动,新兴消费业态培育不够,大型商圈、综合体较少,消费升级步伐不够快。

    (四)有效投资增量不足。投资边际效应减弱,由原来的每投入1元增加GDP由XX元降到目前的不到X元,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多体现社会效益,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技改投资明显不足,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X%,低于全省X个百分点,发挥产业实体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不够。后续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不扎实,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较少。对外开放程度不深,宣传推介不够,招引重大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措施、办法、效果需大力提升,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X亿元,占实际利用资金比重仅为X%,实际利用外资仅X亿美元。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融资平台建设滞后,经营性贷款不足,今年前三季度,住户的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贷款分别只增长X%和X%,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只增长X%,均低于全部贷款增速X个百分点以上,实体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产业链配套不够,影响招引项目落地。用地后备资源短缺,建设用地供应不足。人才培养引进不够,实用性、高层次人才缺乏。营商环境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办事便利度、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优势与机遇

    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有禀赋优势,也有良好发展机遇,具体体现为:

    (一)发展优势:一是绿色生态优势。我市处于全国罕见的气候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是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文化旅游优势。境内有国字号旅游品牌X多个,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X个,是全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等历史文化名镇,各类历史文化古迹X处,XX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三是优惠政策优势。我市具有政策叠加的优势,享受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东西部协作等多个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二)发展机遇:一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XX被纳入国家级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XX发展当家产业、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带来众多机遇。二是高铁航空机遇。XX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XX快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XX机场2020年将实现通航,XX高铁2021年将实现通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和市场需求带来巨大机遇。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将实施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等建设带来新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一)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XX”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园区产业“四区”为载体,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10大重点产业,加快实施和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XX”计划、工业提质增效“XX”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打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产业整体效益。

    (二)要更加注重新兴动能培育和成长。农业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规模和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工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绿色矿业、白酒产业、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集约发展、精益管理、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业要重点培育发展文旅产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投资要重点加大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加实体经济投资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要重点培育发展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动能,激发消费活力。

    (三)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重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矿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做精做优矿产业,支持白酒企业扩能增效,打造白酒百亿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围绕服务业扩规增效,加快旅游产业提质提档步伐,打造旅游景区精品化、旅游配套功能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品牌一体化,同时加强旅游地产、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以文旅为主的服务业产业链,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围绕集聚集约发展,加大“四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提高园区支撑力和贡献度。围绕投资方向转型,重点加大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大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规模,增强产业实体投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围绕消费升级,深挖消费需求潜力,推进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绿色矿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严格管控强污染、高耗能行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美丽XX建设,加大生态修复、矿山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落实四级河长制度,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五)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共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相互衔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突出就业、教育优先,统筹抓好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五、措施与建议

    (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用好用足国家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进示范区加快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强大的专门班子和队伍,采取过硬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实施精准对接、精准招商,加快承接引进一批支撑型、引领性的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加快涌入、国企民企加快入驻、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转移趋势明显的产业,重点承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工业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化产业承接布局。结合县市区产业特点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惠政策精准融入“产业四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路、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载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建设、能源信息建设等,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资金、用地、用能、人才、技术等全要素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二)大力增加有效投资。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要注重投资效益,大力增加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突出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增加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打好资源、政策、扶贫、民族牌,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大型国企民企,招引1-2个投资上XX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项目落户我市,增强产业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改和高新技术投资力度,以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投资引领科技创新。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商贸物流、城乡设施等领域,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继续加大争资上项力度,积极争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用好专项债券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布局和实施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公共投资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民生事业。

    (三)大力加强全要素保障。要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建议政府建立全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要素保障部门职能职责,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金、资源、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把要素保障作为发展保障,以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加强资金保障,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资源保障,整合矿产资源,提升矿石原材料保障能力。加强用地保障,加强土地储备,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改造政策,做好用地报批,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加大改造提质电力设施,落实电价下调、减税降费措施,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强化技能性人才培养,引导鼓励研发创新,增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投资审批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公众办事,真正做到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高效办理。开展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严肃查处“四乱”行为。规范项目招投标,严厉打击陪标串标围标行为,严禁平台外违规交易,充分考虑好项目引进、落地硬性要求,创造条件让大企、大商、大资的好项目进得来、落得地。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和评价考核,重点解决“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度和美誉度,让营商环境优良成为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