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6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6篇

2022-05-25 17:06:4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6篇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1

  一年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和落实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结合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的《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现总结经验如下: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根据不同的年级段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人人带着课题进课堂,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日积月累的朗诵积累语言精华,夯实语言功底。课堂教学中,注重汉语拼音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做到环环紧扣;注重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在教学中充分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每一次课堂学习中都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收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练笔,挑选优秀作品班级展示,由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课堂上,运用多样的组织形式,如自由阅读、欣赏名作、交流讨论等,扎扎实实地开展读书指导,并辅导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体会交流会、主题演讲会等,使学生的阅读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形式由单纯向复合发展,阅读空间由课堂向生活纵横,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也得以延伸。

  二、发挥拓展性课程作用,提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口语交际课上,采用讨论、问答、辩论赛、小记者采访等多种交流方式,教会学生从小学会口语交际、学会做人;读书课上,赏析名作佳句,吟诵经典美文,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写字课上,扎实学习写字基本功。另一方面还开展了“中华诵”经典诵读与书写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努力营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近中华传统文化、深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主动弘扬传统文化,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语言文字训练。

  数学课中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表述,给予学生极大的语言文字训练空间。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

  今后,我还将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断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做好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当好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为推进我国新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2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认为学好普通话有以下几点要做:

  (1)恒心: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有恒心,坚持学习!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它们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4)跟普通话好的同事或朋友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事或朋友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渐渐地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既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亦能掩饰它们;既能赞美他人,亦能贬斥他人;既能与人沟通交流,亦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要学好普通话,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普通话的喜爱。我个人认为普通话是最有用的语言,它能帮助我们表达任何观点和看法,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完美,它能让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它不像英语那样死板,它有变幻多样的音调及语言表达形式。现今普通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功的由以前的“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转变到现今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语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信心与耐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多读多听,持之以恒,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拥有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3

  语言文字是学前教育最基础的基础。学前教育都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我们如果无法用标准的、规范的语言或文字把内心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心得体会800字经典范文五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4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对于启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言的完整性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示范,也是教学知识的剖析。因此,教师语言要表意准确,清晰完整。比如“倍数与约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完整的表述突出整除及倍数和约数的相互依存关系,避免“a叫做倍数,b叫做约数”的错误说法,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又如教学“一步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出示图,逐步提问:

  师:图上有什么?

  生:树上有3只小鸟。

  师: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几只?

  生: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6只。

  师:谁来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在教师准确、完整的表述下,学生会自然说出:“树上有……,又飞来……,一共有……。”既接触到生活实际,积累生活中的语言素材,又突破了新知中的难点,使学生在有序的语言组织下掌握了新知。

  教师还要注意避繁就简,提供足够的的信息。如在应用题练习中: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学生审题讨论,教师紧扣题意,渗透必要的数学信息,“从车头到车尾是火车长,”“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包括大桥长和火车长,”“怎样求火车长?”学生接受信息后快速解决问题(即3分钟所行路程减去大桥长)。教学中,还常常遇到条件不足、不充分,隐含信息不明显等情况,教师注意要及时点拨,不能含糊,防止语言的模糊、弱化让学生产生误解。

  对于数学概念、术语表述中,如果少字漏字可能导致概念模糊,甚至造成知识错误。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学生可能把质数定义为“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这里少了一个关键的“只”字,把“只有”说成“有”。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教师切实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严密的逻辑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表率作用,对每一个概念、名词、法则、规律等,要求教师做到推理清晰、逻辑严密。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引导观察、比较五组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中分别比较第2组和第1组,第3组和第1组……学生讨论后得出:是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可是引导观察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时,教师可能说:“倒过来比较,看一看商有什么变化?”,“倒过来”在数学语言中成为一个模糊而欠严密的概念。学生尽管都懂得商不变的规律,但比较时容易混乱,也很难从比较中掌握探寻规律的方法,从而脱离了认识能力,归总方式。如果先说:“从左到右,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然后再从右到左比较,教师语言简洁而严谨,如同穿针线,既把传授的知识引给学生自我串接,又让学生在自然学习中寻找到了知识规律。

  三、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教学中,数学导入语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鞭辟入里,恰到好处。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一课——数的产生时,“数是从古代人数一数中产生的,今天我们来数(shu)数(shu)”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入情入境,既节约时间,又通俗易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针对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特征,“不管你说多大的数,老师都能判断出能不能被2、5、3整除”激情激趣。而教学相遇应用题是,则根据题目要求分层设疑,“这题中两地的距离是指什么?”(两人所走的路程和)“怎样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合作,猜想验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你喜欢哪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语言是传达信息、沟通师生感情,开启数学迷宫的一把“钥匙”。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语言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如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时,启发讨论“谁跟谁比?”,小组汇报,“回答很好,请继续,”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多多少?”“谁还能说一说?老师相信你们会说得更好。”再次激励,又给学生发出新的指令信息,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为挑战者明确了方向——说得更精彩。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对学生加以肯定,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敢于猜想、创新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但要注意客观真实,不必给予“超值”的嘉奖。而对待回答失误的学生,不鼓励也不训斥,“谁来帮帮他?”促使同学合作、互助,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同时鼓励学生“你能行”,“相信你一定会”,“细心的你一定发现……”,“再仔细想想”。教师的语言力求切合实际而不虚浮夸饰,有张有驰而不过度膨胀,赋予号召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能入于耳、动于心。

  四、精湛的艺术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师生在课堂中呼吸的空气,不知不觉地流出,不知不觉中传递着知识信息,交流着情感和快乐。教师的数学语言要注意简洁流畅、生动形象中注入幽默含蓄。一位老师上数学公开课,“今天老师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步入课堂开场亮相,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立刻把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首先为这节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接着从“不一样”的小包里拿出与本节课有关且又作为奖品的水果图,由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都能用图上的数字自由地组成加、减法算式,熟练准确地计算,教学气氛活泼、浓厚,效果自是妙不可言。“这些水果送给表现好的学生。”再次激励使得一双双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小手举过了头顶,情感被调到了顶点,教师兴奋之余,亲切地说:“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好,还得了奖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品尝’”,贴切幽默,画龙点睛。

  五、研究性、创新性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究,创新是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而语言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这对于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课堂气氛,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大胆想象、积极思维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践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略带“导师式”的语言已被学生当作“耳旁风”,教师必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认为……?”“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是如何设计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延伸问题,引发学生去创造。过程中允许学生突破程式,把有限向“无限”扩展,积极探索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使数学课堂语言丰富多采,还须具备新观念、新信息,储备新词汇,把简单的数学问题多样化表达,避免多次使用同样的词汇、同样的表达方式,避免学生学习的厌倦,要使学生产生新奇,激发其积极思维,同时创造一种平等的讨论氛围,诱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比如在“奇数和偶数”练习课中,师生做手指互动游戏。师:“我出1,请出数,与1的和是偶数”,生:“我出1、3、5、7、9生:“我们出11、13、15、17、19、……”表面上看,学生说得都对,做得也正确,这两类结果并无太大差异,积极参与动手、动口,但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索空间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第一类,常人十指,运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第二类,学生合作(同桌、小组、大组),多手并举,举出了新奇。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表达,把静止的数学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乐于交往的“朋友”,外观可见,易于感知。又如教学互质数时,针对抽象的概念“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启发、激励学生创造想象,教师移译“老师和学生只有1个目标,要互相帮助,共同探索。”努力追求语言的艺术美,把教学艺术推向更高的平台。

  总之,数学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艺术语言的精湛、逻辑语言的严密、生活语言的风趣幽默等,把这些语言整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化语言。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5

  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加强幼儿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直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首先,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1、语言文字是学前教育最基础的基础。学前教育都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我们如果无法用标准的、规范的语言或文字把内心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管是语言文字、文章还是文学,历史文化的渗透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培养与教育,都应在语言文字工作中予以贯穿。试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连这语言文字的基本要求也达不到,那还谈什么教育呢?所以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2。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信息时代,网上对话与交流的必要条件。现在是网络的时代,信息的时代,试想,如果我们使用的汉字不规范,拼音不准,如何进行网上交流。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技术。口头的表达,手势的演示,粉笔的板书,这些基本的技能现在依旧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强化仍是当务之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标准、典范和楷模,所以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语音的准确与否,文字的书写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责任重大。

  二、其次要加强学习,落实规范化用语的意识。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树立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会议及各项集体活动中,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努力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校园氛围,带头为孩子做好榜样。对平时的教育教学,我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即:教育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板书必须工整有条理,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每年,我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写字、普通话朗读、演讲等多方面的基本功考核,努力使自己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最后,创设环境,精心组织活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落到实处。

  1、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汉语拼音的学习,使幼儿对所学的字能读准音,规范书写。2。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幼儿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为了鼓励幼儿学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在每期的黑板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并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讲好普通话的热情。除了要求讲普通话,我还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等节目。3。抓好幼儿的规范汉字书写训练。首先,要强化训练孩子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特别在起步阶段,要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开笔。其次,要强化训练幼儿的书写质量,做到规范、美观、端正。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我决心与时俱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让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学好国家语言文字篇6

  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过学习《通用法》,我渐渐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

  在教育领域,教师作为普通话的第一推广者,必须首先学好普通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的普及,学生的语言素质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随意改变语言的基本组合,随意使用错字、别字、怪字等等做法,冲击着学生的头脑,学生很难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庄重与美感,写字能力差,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很普遍。

  还有一种现象是交际语言的失范。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敬语是特别发达的,甚至讲究过度而流于烦琐。然而近年来人际交往中,敬语尊称很少听见,比如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过去称“老先生”、“老大爷”,现在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即使对于客气的对象也直呼“老头儿”。有关部门曾经花大力气推广“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四句话,本来是幼儿园的孩子就应该学会的。

  当年毛泽东同志曾作过一次《反对党八股》的著名讲演,列举了八大罪状,其中一条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一条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两种症状,现在仍然随处可见。不少学生的作文包括高考优秀作文,套语流行,从思想内容上看完全正确,就是毫无新意,语言无味。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迫在眉睫。

  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倡向劳动人民学习语言。他说:“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中国古代的《诗经》和《乐府》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元曲中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大众口语,连明代标榜复古的李梦阳到了晚年也认识到“今真诗乃在民间”。古今中外的大文学家几乎都从民间语言、民间文学中汲取新鲜活泼的东西。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糟粕错当精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