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意义的研究综述
研究概况
一、原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1)中国社会的环境和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壮大。(2)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政党,这是新民主主义取得胜利的主要保证。(3)国共产党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卓越的领导集体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4)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广泛拥护。(5)共产党建立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物质基础。(6)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魏一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年第 2 期)
二、性质
词典云:“我国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第 1282 页)
有学者认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之所以要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因为必须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沙健孙:《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学与研究》2003 年第 3 期)
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是社会主义革命。他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在概念内涵上有质的区别,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阶级不同,前为资产阶级,后为无产阶级;二是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不同,前者革命对象是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三是革命的终极目标和结果不同,前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后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当然,这三个方面之间的质的差别是就一般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同时,还要分析哪些因素对社会革命性质有本质上的影响,哪些因素对革命性质并无多大影响。(1)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不能作为区分革命性质的标志;(2)社会革命的结果和终极目标,是区分革命性质的最基本标志;(3)社会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一定是区分革命性质的标志。所以,学者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1)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2)中国革命的终极目标及其结果是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中国共产党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仓林忠:《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榷》,《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 年第 1 期)四、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都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和崭新的历史阶段;(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新的历史特色的集中体现。(吴忠华:《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3 期)
有学者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2)这一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封建割据局面已一去不复返。(3)这一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4)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结束语》,《中共党史研究》2002 年第 5 期)
同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 20 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一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胜利信心,也有力地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结束语》,《中共党史研究》2002 年第 5 期)
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它标志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长期追求,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二)、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为现代化扫清了障碍;(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探索与建构,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为后来的现代化的真正启动提供了思想准备:(1)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是社会主义;(2)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四个现代化;(3)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4)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难题。(沈沛:《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5 月第 19 卷第 3期)有学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历史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一胜利,当然是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但是它首先是作
为一个新型政治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这个党确立并逐渐成形的现代化新发展范式的胜利。这场胜利对于现当代中国社会的持久深远影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伟大意义,是无论如何进行估计都不会过分的。第一,这一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效地清除了大多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即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横亘在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上的“三座大山”;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韦素玲、李刚:《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社会科学家》1999 年 11 月第 14 卷第 6 期)
另有学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先导。从反帝反封建的意义上说,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伸;赋予资产阶级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则是中国人民的创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取法十月革命又超越十月革命、异于西方又高于西方的现代化追求之路,标志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开始。它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开了中国自主现代化的大门,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独立是发展的基础,独立之基才能育出富强之果。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一开始就是同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手段和目的。近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障碍,一方面又刺激着现代化因素的积累和扩张,因而民族独立的存在即独立自主地位的获得便成为社会现代化乃至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人民翻身当家作主,获得了对外的独立与对内的统一,从而创造了将理想变为现实的先决条件,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分水岭,意味着中国人民不再受外来控制与奴役,掌握了现代化事业的主动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新家园。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挣脱了“外部刺激——被动适应——依附发展”的旧模式,开始了新时代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万里长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新式生产关系,造就了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广阔前景,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源,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凸显着近现代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寻求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则是将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革命的目标和关键,都在于增加现代化因素的积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其中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也隐含着革命对于国情的超越。(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民族观念,将价值观重新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价值资源。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它不仅赋予中国现代民主革命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而且赋予传统文明以分析、吸纳的准则;既把中国推向世界,又是构建、撷取人类文明精华的开放的新价值体系的助力与基石,从而确立起现代民族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和提供了崭新的价值资源与精神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革命的胜利与政权的取得上,更在于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打开新局面。(岳明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现代化意义》,《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 1 卷第 2 期)参考文献:
张洪注编著:《新民主主义革命研究述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陶文剑、郑则民:《几位外国学者对中国革命的看法》,《近代史研究》1989 年第 3期。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年版。
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丁三青、郑俊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产力意义》,《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