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艺术的发展传承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陶刻艺术的发展传承

2022-10-20 11: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紫砂陶刻的刀法借鉴了我国古代碑刻和篆刻,它不同于碑刻、篆刻的刀法,却具有碑刻和篆刻的视觉效果。紫砂陶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

关键词:陶刻;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4.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29-01

砂壶陶刻技艺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手法、技巧,更应注重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力,人格气质的表现。因为表面在紫砂壶的陶刻艺术不仅是形的表现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写神,展示出艺术的生命力,这才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标准。所以,一把好的茗壶,配以得体的书画,就能达到古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两面观。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往往出人意外,有独到之处,成为一件壶铭文、字画、镌刻俱佳的好作品。

紫砂陶刻与中国书画,二者是有机的结合,也是完美的结合,“刻刀作笔走龙蛇,千姿百态名陶问”,这是人们对我们宜兴紫砂陶刻书画艺术的赞语。

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陶刻则是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中国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我国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陶刻是指在半干的坯土上,用竹刀或金属刀等刻纹样。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早期的铭刻工具是削竹为刀,参照名人书画格式依法镌刻并在坯体上署上姓名和年号。如著名壶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人,致力于书画艺术的追索,得前人诸书法名家之神韵,制壶并铭刻,炉火纯青,使宜兴紫砂名气益盛,在当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明清两代,到宜兴定制文玩,茶具者为数甚多,如:项元汴、赵宦光、陈眉公、董其昌、郑板桥、吴大徵、任伯年、胡公寿等定制壶器均署室名或人名以传世,后人称之为“名工名士”,“允称双绝”的无上妙品。

谈到紫砂陶刻就不能绕开两个关键人物,陈鸣远和陈鸿寿。陈鸣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紫砂艺人,号鹤峰。他所作的紫砂器,纤法有致,样式新颖,十分精妙。在当时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宫中艳说时大彬,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誉。陈鸣远不但紫砂器制作精美,还擅长镌刻铭文,书法雅健,有晋唐人笔法,开书法镌刻、印章与紫砂结合的先河。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修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式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完善文人参与的运作机制,力求使能工巧匠和高级专业人才在全体规模上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在顺应市场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现代的元素,让作品既具备传统的经典,又有时代的气息,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

十九世纪初期,宜兴陶艺最重要的人物是陈鸿寿(曼生)。是一位深受文化薰陶的学者,对古文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书法、绘画和篆刻,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且多有精品。陈氏曾任溧阳县令三年之久,并致力复兴宜兴陶業。据说他曾设计十八款宜兴壶新式样,并聘请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申锡及吴月亭等名家制作这些茶壶。以陈曼生的意见来说,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

法装饰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势”的装饰美,另一种是“意境”的装饰美。

“势”有两种理解,一是形势,即书法字体的形势、姿势、线条的走势。二是气势,即作品给人的气势、感受。“形势”,字的姿势,书法的美、字形美。

形是靠线条来表现的,势依附于形,所以势是存在于线条之中的。其次,意境美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景境惯通。书法装饰的意境美,是书法对陶瓷装饰的气势、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

“势”可以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紫砂陶刻装饰十分讲究运用刀痕表现刻画对象,书法不同于纸上书法,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纸上书写用的是墨,易与宣纸结合,而在陶瓷紫砂壶坯胎上作画、雕刻,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增加书法的“势”就需要两者的结合。

其次,紫砂壶书法装饰根据器形不同,如圆体的、方体的或者异形的等来选择适当的字体和结构,来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在书法创作中,紫砂陶刻文字源于书法又区别于书法,以一种独特的内在气质,从整体上表现紫砂陶艺的精、气、神、韵,这才是特别值得推崇和称道的。

陶刻是宜兴陶瓷的一大特色,大凡成功者不仅书画俱佳,而且在陶刻上技艺上更胜一筹。

紫砂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