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城市特色文化及郧阳文化品牌宣传语提炼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十堰城市特色文化及郧阳文化品牌宣传语提炼

2022-10-30 11: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 郧县撤县改区,极大丰富了十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堰城市特色文化主要有汽车文化、郧阳文化、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和县市特色文化。郧阳文化以郧阳区,即原郧县地域为主,内涵非常丰富,但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生命源、楚文化源、“汉江王”和南水北调中线源。因此郧阳区的城市品牌宣传语可以提炼为“百万年郧阳史,三千里汉江王”。

关键词: 郧阳文化;城市文化;宣传语

中图分类号: G127;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51-04

作者简介: 田运科(1973-),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旅游经济,高职研究。李垣璋(1978-),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编辑,研究方向:文艺学,编辑学。郑妍妍(1975-),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应用写作。

2014年9月,郧县撤县改区,是十堰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性事件,既标志着十堰从山城拓展为山水之城,更标志着十堰从现代汽车城演变为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城,大大丰富了十堰特色文化的发展。

一、十堰与郧阳、郧县的关系

要谈十堰城市文化,先要讲清楚十堰与郧县、郧阳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十堰是“后来居上”。

一是从产生时间上讲,郧县最早,郧阳次之,十堰最晚。首先郧县。汉因秦制,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西汉长利有地名“郧关”;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郧县。其次郧阳。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5月设郧阳抚治,同年12月在郧县设郧阳府,抚治、府、县三者同城。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郧阳抚治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五县。最后十堰。明嘉靖《湖广图经志》郧阳府卷记载:“郧阳府,山川:郧县……十堰,在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1]

二是从管辖范围上讲,开始是郧阳抚治最广,郧阳府次之,郧县再次之,最小是十堰。在郧阳抚治时期,郧阳抚治辖郧阳府,郧阳府辖郧县,郧县辖十堰堂;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郧阳抚治后,郧阳府辖郧县,郧县辖十堰镇。1950年2月,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六县。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署,并入襄阳专署。1965年6月,复设郧阳地委,并成立郧阳地委办事处。7月,设立郧阳专员公署,公署机关驻郧县。8月,郧阳专区辖郧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均县六县。1967年,郧阳地区党委、行政总署迁往十堰。但从1969年开始,十堰逐步后来居上。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十堰市与郧阳地区并级。1984年5月,十堰设张湾、茅箭两个市辖区。1994年10月,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2014年9月,国务院以国函[2014]118号文件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以原郧县的行政区域为郧阳区的行政区域。

由于二汽的建设,十堰是一座从“铁匠铺、豆腐坊”发展起来的城市,也有人称之为“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座城市”,导致十堰城市虽然拥有发达汽车工业和现代汽车文化,但缺少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1995年十堰和郧阳地区合并后,虽然十堰管辖了原来郧阳地区所属各县市,但由于城乡的巨大反差,十堰城区一直以“汽车城”突兀在郧阳大地,而十堰所辖五县一市所拥有的丰富厚重的地域文化,似乎与十堰无缘。2014年9月,郧县撤县设区,十堰不仅实现了由山城向山水之城的跨越,并且有着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厚积淀郧阳文化,对十堰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极大补充。同时也使得十堰城市文化建设与所辖各县市区文化顺利对接,并大大增进十堰城市对所辖县市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十堰城市之特色文化

十堰城市文化非常丰富,但特色文化如何确定,还得认真分析。现在,十堰城区右牵武当山,左连郧阳府,中间拥抱丹江口水库,在百里之内集中了这么多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大山大水大人文”,世所罕见。

1.汽车文化。 1964年,国家选址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真正民族汽车事业的开端。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现在已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作为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汽车文化理所当然是十堰城市的特色文化。

2.郧阳文化。 郧县改区后的名称定为“郧阳区”,就是对“大郧阳”的回归。郧阳文化不仅历史悠久,拥有1亿年前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和改变了人类起源学说、震惊世界的100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而且内容非常丰富,2012年9月出版的《郧阳文化论纲》,就分为了郧阳考古文化、方国文化、汉水文化、抚治文化、商旅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章节,被誉为“这里不仅是‘人类通史地域’,还是是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地域’”[2]

3.武当文化。 武当山距离十堰城区只有25公里,武当文化早已是十堰城市最靓丽的名片。而且,《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明确提出,要“继续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联动周边的六里坪、武当山、黄龙等乡镇,形成分工合理、服务区域、功能完善、富有吸引力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2014年十堰市规划局积极协调编制组合城市规划,将“白浪、六里坪、武当山、丁家营”形成统一城市体,达到资源共享,同城高标准建设。

4.汉水文化。 汉水文化是荆楚文化的核心构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南北文化的重要渠道。郧县撤县设区后,汉江贯穿十堰城区而过,成为十堰城市又一道耀眼的人文景观。汉水文化主要涉及鄂、陕、豫3省,牵涉面广,现在湖北省出台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以及生态环保、生态水利、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等四个专项规划,并正联合陕豫三省一起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但十堰在汉水文化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优势,如生命摇篮、太极武当、郧阳抚治、汉水沧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等,使十堰成为汉水文化的富集区、核心区。

5.其他县市文化。 一方面十堰市除了城区的茅箭区、张湾区和郧阳区外,还辖有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同时穿城而过的汉江,由于堵河、天河等水系的注入,也使得其他县市也和十堰城区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紧紧联系在一起。2015年5月,在十堰城区刚建成开放的四方山县市区特色园,共有10个特色园,分别由丹江口市、郧县、郧西、房县、竹溪县、竹山县、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自建设,栽种特色乡土树种,体现各县市区的主题文化,如武当道教文化、房县诗经文化、丹江水文化、郧阳恐龙文化、郧西爱情文化、竹山女娲文化、竹溪茶文化、城区(张湾、茅箭、十堰经济开发区)生态文化、汽车工业文化等,这既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也进一步促进了十堰城区与各县市间的融合。

三、郧阳文化的内涵及品牌提炼

郧县是郧阳文化的核心地域。郧县所在的汉江流域,“地貌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深入内陆,同时可以阻止北方寒潮的长驱直入,因此本流域冬季比较同纬度其他各地略为温暖,全年空气湿润,雨量充沛”[3],植物极易生长,种类繁多。同时,从汉中盆地以下,郧县处在“郧县均县峡谷盆地交替段”,“郧县为安康以下比较大的盆地,河谷甚宽,两岸均属丘陵,但到安阳口又进入另一小盆地,下行至石灰窑入峡,至沙坑出峡……出峡后即进入均县盆地,面积较郧县盆地略大”[4]。郧县、均县盆地离丹江口较近,而汉江从丹江口以下即进入中游平原。并且,郧县、均县(现丹江口)和淅川三地组成的汉丹之地,也是汉江、堵河和丹江三河交汇之处,由于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中国版图中心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文化通道的文化区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认为,“汉丹之地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通道,是探索研究人类起源、发展以及中华文明形成和楚文化演变等重大课题的关键区域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

郧阳抚治、郧阳府、郧县的管辖范围不同,相差很大,在郧县撤县改区后,如何合理确定郧阳文化的地域范围?个人认为,还是以现在的郧阳区,即原郧县所辖地域为主,但可以根据具体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扩展。如论述郧阳抚治文化时,郧阳抚治的治所在郧县,但它当时地跨四省布政司,曾辖八府、九道、九州、六十五县,东西跨地2500多公里,南北贯通1400多公里,当然就不能再局限于郧县了。

郧阳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生命源。 有两大发现,一是恐龙和恐龙蛋共生的化石群。郧县青龙山地表分布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多、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乃世界奇迹,被先后批准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而在郧县梅铺镇李家沟村,在恐龙骨化石附近又发现了恐龙蛋化石,龙蛋共存十分罕见。二是与“北京人”齐名、改变了对人类起源认识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并且,以“郧县人”遗址为中心,在半径50公里方圆内,分布有100万年前的“郧县人”、 70万年前的“梅铺人”、30万年前的“白龙洞人”、8万年前的“黄龙洞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类进化链环,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说:“在这么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发现这样4个大的人类文化遗址,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

2.楚文化源。 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包含了从新石器到明清各个时代的堆积,被誉为“人类文明通史”。而且,经2011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文物考古发现学术会上的国内多位权威专家确认,它正是学界多年寻找的楚文化源头。楚文化发源地有丹(江)淅(川)说、枝江说、南漳说等,但都没找到实物证据。辽瓦店子出土的从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时期的诸多生活器具,与在荆州出土的战国楚文物一脉相承,并且在辽瓦店子出土的鬲,是典型的楚式鬲,荆州出土的战国楚式鬲与其同源同宗。

3.汉江王。 郧县盆地虽然气候适合人类生活,但毕竟空间有限,难以大规模发展,又加上四周山地阻隔,因此发展比较缓慢。被称为明代“后七子”之一、后来担任刑部尚书的郧阳第76任巡抚王世贞在《郧阳藏书记》中写道,“郧阳,古一聚落也。强名之曰县,而至成化中强进之曰郡,又强以一都御史居之。”[6]但由于郧县“国家要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从明成化十二年起(公元1476年)到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前后共205年,郧阳从一个山区无名小邑一跃而成为一个中央直属跨地区的省级行政军事机构,开启了郧阳抚治时代,管辖整个三千里汉江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带来了该区域的开发、繁荣和稳定,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完全可以称之为“汉江王”。

4.中线源。 作为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县”的郧县,汉江贯穿全县注入水库,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建国后为支持丹江口水库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郧县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20万亩良田淹没,10万移民搬迁,500多年的郧阳古城永沉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郧县再次淹没土地50.42平方公里,动迁6万多人。但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博物馆和中华水园等项目汉江畔的建设,郧县也成为南水北调源头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上面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一线、三源、一高峰”,“一线”即从人类起源一直到现代“人类没断代、文化没断层的人类通史地域”,“三源”即“生命源、楚文化源、南水北调中线源”,“一高峰”即历史上唯一管辖整个三千里汉江流域的“郧阳抚治”。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汉水”。因此,郧阳区的城市品牌宣传语可以提炼为“百万年郧阳史,三千里汉江王”。

在郧阳文化项目的策划和建设方面,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郧阳古城项目,包括郧阳抚台、郧阳府、郧县衙,和大成殿、大丰仓、郧山书院等,尤其是郧阳抚治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84位 “汉江王” (郧阳巡抚)中的佼佼者和他们与郧阳抚治的故事。二是人类通史遗址项目,包括生命源、楚文化源(辽瓦店子遗址)、古麇国等。三是汉水文化和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文化项目。

[参考文献]

[1] 潘彦文.十堰历史建置考[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152.

[2] 傅广典. 郧阳文化考察报告——关于郧阳文化的解读与认定[M]// 周兴明.郧阳文化研究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108.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工作队.汉江流域地理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6.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工作队.汉江流域地理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26.

[5] 傅广典.楚文化滥觞之地的考古学判定与文化学分析——兼论麇楚关系[M]// 周兴明.郧阳文化研究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120.

[6] 王世贞. 郧阳藏书记[M]//王学范.王世贞抚郧诗文集.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