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1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解剖(pōu)不逊(xùn)邮差(chāi) B.泄漏(xiè)瞥见(piē)捕获(bǔ)教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1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B.差C.谦逊( )
(2)深恶痛疾 A.疾病B.痛恨C.疾驰( )
(3)油光可鉴 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第四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6.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
B.“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C.“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
模胡:
精通时事:
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D
提示:“畸”应音“jī”。
2.(1)C (2)B (3)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3.D
提示: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4.A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从而判断词义是否相符。
5.(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他工作认真负责
(2)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3)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他热情诚恳
(4)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形他的求实精神
提示:本题要结合全文,抓住作者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并分析层次,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品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6.A.只不过 表达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B.的确 加强反语的语气,使讽刺意味更浓
C.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表示鲁迅对*人麻木的肯定
7.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马虎、不讲究。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提示: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8.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提示:此题应抓住句中关键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感情色彩人手,分析作者的感情。
9.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描写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10.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提示:此题要抓住重点信息(关键词语)分析。
11.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提示:此题要抓住全文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2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2.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 A.无礼B.差C.谦逊( )
(2)深恶痛疾 A.疾病B.痛恨C.疾驰( )
(3)油光可鉴 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第四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6.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
B.“实在标致极了。”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C.“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含义:_____________。对表达句意的作用: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
模胡:
精通时事:
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D
提示:“畸”应音“jī”。
2.(1)C (2)B (3)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3.D
提示: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4.A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从而判断词义是否相符。
5.(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他工作认真负责
(2)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3)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他热情诚恳
(4)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形他的求实精神
提示:本题要结合全文,抓住作者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并分析层次,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品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6.A.只不过 表达了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B.的确 加强反语的语气,使讽刺意味更浓
C.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表示鲁迅对*人麻木的肯定
7.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马虎、不讲究。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提示: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8.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提示:此题应抓住句中关键词,从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感情色彩人手,分析作者的感情。
9.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描写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10.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提示:此题要抓住重点信息(关键词语)分析。
11.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提示:此题要抓住全文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阅读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1)
——小学奥数与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与计算练习题及答案1
数一数,图2-1和图2-2中各有多少黑方块和白方块?
解:仔细观察图2-1,可发现黑方块和白方块同样多.因为每一行中有4个黑方块和4个白方块,共有8行,所以:
黑方块是:4×8=32(个)
白方块是:4×8=32(个)
再仔细观察图2-2,从上往下看:
第一行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
第二行白方块4个,黑方块5个;
第三、五、七行同第一行,
第四、六、八行同第二行;
但最后的第九行是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可见白方块总数比黑方块总数多1个.
白方块总数:5+4+5+4+5+4+5+4+5=41(个)
黑方块总数:4+5+4+5+4+5+4+5+4=40(个)
再一种方法是:
每一行的白方块和黑方块共9个.
共有9行,所以,白、黑方块的`总数是:
9×9=81(个).
由于白方块比黑方块多1个,所以白方块是41个,黑方块是40个.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2)
——致藤野先生
致藤野先生1
亲爱的老师:
阔别多年,时间的历练,是一切都变得老成,而我也是,青涩早已褪去,已到而立之年。夜深人静,睡眼朦胧,恍惚中总是看到您的身影。三尺讲台,您的步履是否还恰似昨日矫健?不忘您的教诲,总是唤醒梦迷希冀。您还记得我们相处的日子吗?我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话,总是把尊师喻成春蚕,红烛。您的心,却红于烛,亮如月,如缕缕光芒点亮那时我迷茫的心灵。
20年前,身在异地,有您相伴;20年后,我依旧念您。
我的老师,您在哪儿?日本的樱花是否依旧烂熳?
学生:鲁迅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3)
——藤野先生全文讲解
藤野先生全文讲解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 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 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 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 没有*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荽,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 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 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 有翻刻*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 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 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一“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 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一一“图还 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 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捡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一一“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 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 泰式的信退还 了他们。
*是弱国,所以*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 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人;在讲堂里的还 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一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 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 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 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诲,小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 “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 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4)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3篇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1
修改下头病句:
1、我校开展“学雷锋,争当好少年”。
2、他看到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
3、英语对我很感兴趣。
4、仅有我们努力奋斗,就必须能够胜利。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6、明明和刚刚一齐做作业,忽然听到教师叫他去办公室一趟。
7、选大队长,一致选刘燕当大队长。
8、几十名少先队员满怀活力地朗诵了献给教师的诗篇。
9、春天里,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
10、马路两边,种植着茂密的花园。
11、倩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但她从来不夸奖自我。
12、*的名胜古迹很多,长城是唯一的一处。
13、全班同学都到操场活动,仅有小武一个人在教室里做作业。
14、苹果的味道又甜又脆。
15、战士们冒着蒙蒙细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
16、周小军戴着帽子和衣服去上学。
17、我们必须要改善错误,做一个好孩子。
18、教师今日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19、同学们在山上种下银杉、松、柏、菊花等树苗。
20、杨晓红因为认真学习,并且成绩提高很快。
21、经过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我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
22、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张海迪姐姐的感人事迹。
23、我有一条热爱的红领巾。
24、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
25、科学能使今日人们的妄想在明天变成现实。
26、田晓芳和周艳玲两位同学是我们班上的两个三好学生。
27、近年来,我国生产的电视机质量增加了,价格降低了。
28、我们今后要坚决改善工作方法和错误。
29、昨日上午下了一整天的大雨,今日是阴天,我估计不会下雨。
30、自实行生产职责制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得到了改善。
31、我能够肯定他做的这道题大概错了。
32、海洋里鱼类丰富,有带鱼、黄爪鱼、鳗鱼及鲸鱼等。
33、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红得那么鲜明。
34、工厂里全体职工和工人都在努力工作生产。
35、今年“六一”节,我校有三十名荣获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36、邱少云不但壮烈牺牲了,并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37、他看书时经常把书里优秀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38、大雨和乌云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39、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班主任。
40、他在登山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脸上露出了胜利。
41、我家有很多书籍,像《西游记》、《三国演义》、《少年报》等都有。
修改病句参考答案:
1、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2、把“看到”改为“感到”。
3、把“英语”与“我”调换。
4、把“仅有”改为“如果。
5、把“事业”改为“传统”。
6、把“他”改为“明明”或“刚刚”。
7、在“一致”前加“同学们”。
8、把“诗篇”改为“诗歌”。
9、在“五颜六色”前加上“开满了”。
10、把“花园”改为“树木”。
11、把“夸奖”改为“夸耀”。
12、把“唯一”改为“其中”。
13、把“仅有”改为“除了”和在句末加上“外”或在“同学”前加上“大部分”。
14、把“脆”改为“香”。
15、在“泥泞”前加上“踏着”。
16、在“衣服”前加上“穿着”。
17、把“改善”改为“改正”。
18、去掉“基本上”或“全”。
19、去掉“菊花”。
20、把“并且”改为“所以”。
21、把“发展”改为“提高”。
22、去掉“和发扬”。
23、把“热爱”改为“喜爱”。
24、在“学习”后加上“习惯”。
25、把“妄想”改为“梦想”。
26、去掉“两位”或“两个”。
27、把“质量”改为“数量”。
28、去掉“和错误”。
29、去掉“上午”或把“一整天的”改为“一场”;去掉“不”。
30、把“改善”改为“提高”
31、去掉“大概”。
32、去掉“及鲸鱼”。
33、把“鲜明”改为“鲜艳。
34、去掉“和工人”或“职工和”。
35、在荣获前加上“少先队员”。
36、把“不但、并且”改为“虽然、可是”。
37、把“优秀”改为“优美”。
38、去掉“和乌云”。
39、把“反应”改为“反映”。
40、在“胜利”后加上“微笑”。
41、去掉“《少年报》”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2
1.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去掉“十分”)
2. 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句末加“的倡议”或将“发出”改为“主张”“建议”“提倡”等)
3. 闽东经济能否腾飞,关键在于有没有良好的一个投资环境。(“良好的”与“一个”互换)
4.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将“鲜艳”改为“鲜明”“浓厚”“浓郁”等)
5. 他对热情的观众表达了十分的歉意。(“十分”改为“真诚”“诚挚”或“由衷”)
6. 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在……往上”改为“从……往上”)
7. 我们沿着中山路,没用多少时间。(“中山路”后加“走”)
8. 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工作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删去“对于”)
9. 这家小百货店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和”改为“如”)
10. 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充沛着革命的热情。(“充沛”改为“洋溢”)
11. 班里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删去“基本”或“都”)
12. 到今天难道还有谁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的?(删去“不”)
13. 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也拥护他。(“我”与“不但”调序)
14. 长跑不但可以锻炼意志,而且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与“可以锻炼身体”调序)
15. 班主任找班长和其他几个班里的同学谈话。(“其他几个”与“班里的”调序)
16. 我们班物理不及格的现象逐步下降。(“下降”改为“减少”)
17. 我看了电影《祝福》,影片中对旧社会的黑暗生活的描写非常真实,感动极了。(“感动”前加“令我”)
18. 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海边新鲜的空气和碧蓝的海水。(把“和”改为“望着”)
19. 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在“现代化”后加“之路”)
20.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没有”改为“唯一”)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3
1、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学生是学校")
2、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激教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语意重复:"由衷"与"在心里"重复)
3、在这次煤矿事故中,创所胡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前后矛盾)
4、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搭配不当:意识不能培养,应删去"和培养")
5、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6、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善。(搭配不当:效率与改善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7、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多重否定造成语意混淆: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8、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语序不当:"我"是主语)
9、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进取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歧义:"许多学校教师和同学")
10、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语序不当:"解决""发现")
11、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成份赘余:删掉"的原因")
12、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搭配不当:应删掉"的寿命)
13、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成份残缺:缺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14、新时代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水*。(搭配不当:动宾"培养"的是"本事"不是"水*")
15、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成份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不合理"后加"的现象")
16、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应对两面:应把"是否"删掉)
17、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N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18、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份残缺:缺主语,删掉"随着")
19、经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能够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缺主语:删去"经过")
20、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回到,使*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国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缺主语:删去"由于")
21、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22、据老人之后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逻辑错误:手机不属于证件)
23、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
24、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25、写文章语言要精练,必须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成分赘余:"不必要"和"啰嗦")
26、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语序颠倒)
27、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完美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前后不搭配:应改为"昆明的三月")
28、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单纯地依靠在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成分赘余:应删掉"经常性的"或"频频")
29、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语意重复:包含词使用的语病:常见的包含词使用不当的,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十分"和"酷""十分"和"悬殊""防止"和"不""令人"和"堪忧""过分"和"溢美")
30、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5)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3篇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3.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逆向分析中,学生独立自主的了解了行文的严谨结构,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
(三)质疑创造
1.速读全文,参照参考资料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质疑:
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先是认为正确。我提供下列名言,启发他们质疑: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然后启发指导质疑,鼓励创造:(1)典型事例是四个吗?(2)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之类吗?(3)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4)仅仅说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
通过阅读参读材料二——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以及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可以得出结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人的风气下,对*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肤浅。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人的风气下,对*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语文教学也要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造,往往始于一个“疑”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完成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学习重点。
(四)比较赏析: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与其他关心鲁迅先生的教职员的比较。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与“爱国青年”的比较。反衬藤野先生对*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因为爱国的热情,所以鲁迅要寻求别样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
这个教学环节是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五)总结归纳:本文以作者与的交往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语言,感受鲁迅的爱国之情。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对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藤野先生
在东京
失望厌恶
板书设计:
在仙台
思想改变
回国后
思念感激
祁小英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本单元教学目标中也提出: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的预习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耐人寻味,细细体味。由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品析字词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情况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师生情,拳拳报国心。今天讲什么,藤野先生。”前两句是对今天要学的重点内容的概括,也是对本文的理解的一种提示。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题目。
接着采用简介寿镜吾、章太炎、藤野这三位鲁迅在文章中写过的老师,引出对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课文的后两段中的话,让学生读,品味情感,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铭记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里的“伟大”,因何而伟大,“瞥”字所蕴含的情感。若将“瞥”字改为“深深地注视”会怎样?通过字词的赏析,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三、感受一种深情
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
体会“敬重”所体现出的一种情感。
在此环节,仍然采用本节课所教到的字词赏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品析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体会一种境遇
由文中的四个句子,抓取其中的关健词:无非、大概、当然、特别,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从这些字词里边所生发出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赏析方法后,探讨鲁迅先生的境遇,爱国情感。同时,在此处我将会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抓蕴含特殊意义的词,引导学生品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在学了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钟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好切入点,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辅以方法。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在品味中理解。朗读、交流、品析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三、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
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
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四、过程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
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
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 一读文本: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 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
师生共同明确: (一)相识。<生活朴素,教学严谨>
(二)改讲义。<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三)问裹脚。<实事求是>
(四)漏题门。<正义感。>(此处会有学生质疑,“藤野”对此事并无表示。这时要引导学生细读这段文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这后面的表态和行动,有没有藤野参与。学生会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确“也”字的意义,应该有藤野参与。此处提醒学生读书要仔细。点击难点)
(五)话别 <师生情深>
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不断突出重点,归纳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人的具体化。比如话别一段,“我”告知他将离开,写藤的神态,“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写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伤心,想挽留,又无可挽留。想表示悲伤,坚韧的个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师生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令人感动。
在“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一段,质朴的叙述,浅白的语言,却浸透了依依离别的深情。
大家齐读,品味,体验没有抒情胜于抒情的效果。
五、总结说课
这是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学理念,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朗读体验法。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感激
爱戴
恩师
敬仰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6)
——浙江高考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历史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9年10月16日到28日在山东隆重举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西周的宗法制
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B.秦朝时篆书是官方通用字体
C.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D.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大篆、隶书、小篆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闪烁着民本主义火花,下列思想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1)民贵君轻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民者,国之本也
A.(1)(3)(4) B.(1)(2)(3) C.(1)(2)(4) D.(2)(3)(4)
4、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人们纷纷祭祖扫墓,缅怀先烈和已逝的亲人,清明祭祖扫墓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5、“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7、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 B.执法过程开始渗透儒家伦理思想
C.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D.统治者强调和谐的统治理念
8、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9、《孙子兵法•伐谋篇》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确理解这段话的选项有
①孙子主张和*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②孙子注重战争中智慧的作用
③孙子注重战争中交通的作用 ④孙子强调武力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左传》所记春秋时期人们经常把“社稷”一词作为国家*代名词。其中“稷”指
A.土神 B.君主 C.谷神 D.百姓
1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12、据史料记载,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1972年,辛追遗体从墓葬中出土,2002年4月其头像被成功复原。据材料推测哪些历史事件不是在辛追有生之年发生的
①昭君出塞 ②焚书坑儒 ③楚汉战争 ④卫青领兵北击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送给东汉皇帝 B.中国铁器、丝绸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入中国
14、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右图)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秦朝法律严明,且分类很细
②秦朝时儒家经典《书》在民间大量流传
③秦朝时邮驿通信制度逐步规范化
④秦朝以此保证政令畅达和巩固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 B.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 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1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铁水*高
19、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
①昭君出塞 ②张骞通西域 ③滇王金印 ④“汉委奴国王”金印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的医学名著 D.华佗被誉为脉学之宗、神医
21、《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与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2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24、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25、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对于研究商朝历史而言,下列各项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封神榜》 B.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C.甲骨卜辞 D.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26、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释家
27、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28、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写道:“秦起长城,竞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以下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华态度的是
A.认为修筑长城劳民伤财 B.歌颂秦始皇修筑长城
C.肯定长城保障华夏安全 D.赞美长城的雄伟壮丽
29、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为商朝末年的*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30、成语“骚人墨客” 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作《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理想主义
31、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绝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会剩余产品更加丰富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制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32、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北方南迁流民的开发
C、南渡士族的努力 D、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33、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但北周武帝曾一度灭佛,范缜著《神灭论》斥佛,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佛教不符合少数民族风俗 B、危及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C、佛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冲突 D、寺院经济的存在影响了政治统治
34、“建安文学”的特点是
A、内容充实、风格工作苍凉而又富有生气B、文章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和对仗工整
C、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D、记录社会上轶闻趣事,内容广泛
3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下列表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A、陶渊明的诗具有朴实恬淡的风格
B、曹不兴所绘佛像画开创了该领域的先河
C、云冈石窟的佛像保存了古印度佛教的艺术特色
D、庾信的《哀江南赋》继承了汉赋的某些特点
二、材料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材料一、二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6分)
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回答:(1)材料一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2分)
(2)材料二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6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4分)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7)
——深圳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深圳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教诲(huì) 田圃 勾当(gōu) 一代天娇
B、襁褓(qiáng) 聒噪 腆着(tiǎn) 侍才放旷
C、庖官(páo) 喧嚷 解元(jiè) 红装素裹
D、逞辨(chéng) 麾军 嗔怒(chēn) 喏喏连声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和杨振宁同去美国留学,他们都有桑梓之念,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个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留在美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耄耋之年回到北京。
B、省中运会我校与长沙市一中足球决赛时,操场上喊声震天,坐在课堂里的我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C、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到了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D、诸葛亮可谓恃才放旷,在刘备问计如何兴复汉室时,他未出茅庐便 知三分天下。
3、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那烟雨中的岳麓山,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别样的风姿。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利比亚*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调查显示,我国近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4、选出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2分)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5、有关传统文化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包饺子、迎厕神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C、有关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D、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 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6、综合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地狱中,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天使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中的筷子同样也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送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请写出你读完这则故事后的感悟或看法:
7、综合运用(6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为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班级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2)“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你知道你所崇拜的古代名人有哪些缺点?你是怎样看待他的缺点的?(4分)
8、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回到草料场开门一看,安身的草厅都被雪压倒,而且那火盆里的火也被雪水浸灭了.只好摸挪扯出一条被子来,庆幸自已刚才好在出去打酒了,没被这雪蹦踏下来压死的保下了性命.他在心里盘想着,准备要去那打酒路上看到的古庙里住上一晚.寻思着等天亮后再对这草料场做些修补处理.于是A卷了被子,扛着花枪挑着酒葫芦,锁了草料场大门往古庙里去.进到庙里,A把门关上,然后用一块大石头抵住门,到里面四下看,看到殿上有一座镀金的山神,两边各立着一个判官和小鬼.旁边还堆着一堆纸钱.四处打看庙里没有主人,附近也没有住着人家.A放下东西,抖了抖身上的雪,然后脱下湿了一半的外衣,用被子盖着下半个身子,然后吃起冷酒和熟牛肉来.A正吃着呢,只听到外面有毕毕剥剥的爆响声.他急着跳身起来,从壁缝里往外看,只见那草料场起了大火,正刮刮杂杂的猛烧起来。
文选自《水浒传》,文段中的A指的是 ,本段情节名称为 。请写出另外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 。(3分)
(2)水浒英雄都有绰号,比如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小李广花荣,神行太保戴宗,鼓上蚤时迁……请写出下面两位梁山好汉的绰号: 李逵、 杨志。(2分)
9、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渔家傲》中借酒表达功业未成,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语句 ,
鲜明表达了词人立功 报国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1)《陈涉世家》中表达陈涉少有壮志的句子是 !
二、阅读(24+36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0、《鹧鸪天•桂花》的作者李清照,号 ,本词从题材上分应属于 词(诗),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层层言说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从侧面烘托桂花之美。(4分)
1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 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2、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为将,信必不留 / 虽千里不敢易也 (《唐雎不辱使命》)
B、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C、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D、若亡,何也?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13、下列句子加点字字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王曰:“以为大将” /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
15、上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哪个著名的典故?因为韩信的命运都与萧何有关,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请写出这句俗语。文末“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一句蕴含着萧何怎样的态度? (6分)
(二)说明文阅读 (8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 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 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6、“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4分)
17、 结合链接材料,请概括出“阳光动力2号”的持续动力从何而来?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链接材料】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三)记叙文阅读(10分)
黑发底下
(1)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2)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3)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4)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7)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8)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9)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 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10)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 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18、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括号中依序填写相应内容。(3分)
瞥见白发—— —— ——掉光头发——
19、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3分)
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20、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四)小说阅读(18分)
高高的玉米
【美】加里•卡特
吉姆•卡尔顿坐在厨房的窗边,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今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家屋子的周围满眼都是高高的玉米。
他的妻子休伊站在水槽边,用凉水洗胡萝卜。她时不时看一眼外面的天空。她巴望着天上出现云块,但还是烈日当空,看上去令人不安。已经二十七天没有下一滴雨了。
吉姆抬头瞧一眼不见一丝云彩的蓝天,叹一口气。“旱得太久了。眼睁睁地看着叶子被晒得卷起来,真拿老天爷没办法。”顿了一顿,他又说,“不过,担心也没什么用,只会让心情变得更糟。”
休伊是个壮实的女人,今年四十出头。她把胡萝卜放入水槽,然 后擦干双手,向她的丈夫走过去。吉姆坐在轮椅里,一只脚往前伸着。
一个月前,他翻修谷仓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到了地面上,造成腿部骨折。X光检查显示他的脊椎骨也受到了损伤。至于受损程度、吉姆以后是否还能行走,大夫当时还说不准。
休伊站在轮椅一侧,轻轻抚摩着吉姆的脖子。“你说的有道理。”她低头看着他说道,“确实,干旱太让人焦心了。”
她瞅着窗外自家的菜园。他俩曾商量不去管园子里的蔬菜,让它们在烈日下自生自灭。
但他们家那三百英亩的玉米地,不管不行啊。
她弯腰吻了一下他的头。“咱们会没事的。”她*静地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
一天,休伊刚从菜园干活回来。吉姆告诉她,他刚刚跟帕皮通过电话。帕皮家的玉米不行了,几乎看不到穗子,连梗都被晒黄了。
“帕皮说,如果这个周末还不下雨的话,他要把他地里的玉米全部犁掉。”吉姆显得忧心忡忡。
“全部犁掉?”休伊看了吉姆一眼。
“他是那样打算的。可能他过分操心了。我们家的玉米种子跟他家是一样的,又是同时种下去的。可是我觉得我们家的玉米眼下还长得好好的。”
又过了几天,休伊从镇上办事回来。吉姆听到她开门的声音。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打招呼。
她走进屋里,目光中满是疑惑。
吉姆正襟危坐,但脸上满是笑容。她放下背着的包。“你不 会是要告诉我,”她说, “天就要下暴雨了吧。”
“比那个好多了。刚才医生打电话来,说我后来的X光片看起来很好,比预想的要好。”
吉姆顿了一下。他笑得更灿烂了。
“医生估计我下个月就能走动了。”
“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
“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她含笑说道,忽然跳了起来,在屋子里轻快地转了几个圈。
“这个消息是不是比下暴雨还要好?”
“啊,是的,亲爱的。比下暴雨好上一百倍。”
“你知道,”他握住她的双手,“一个月前,我不知道今后咱们怎么生活,净朝坏处想了。然后来了好消息,干旱一下子变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是啊。那以后我就不用夜里偷偷摸摸去浇水了。”
“你是说,给菜园浇水?”
“菜园,还有从这屋子能看到的所有玉米地。”
“玉米地?”吉姆两眼盯着她看。
“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
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
21、请结合文意,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① 丈夫担心干旱且腿和脊椎受伤,休伊安慰丈夫 休伊办事回家,丈夫没有与她打招呼
④
休伊心情 不安 ② ③ 欣慰
22、根据要求赏析文章。(6分)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烈日当空,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吉姆的邻居帕皮•迪克森家的玉米叶子开始发黄、卷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能走?”她直盯着他的眼睛,“他真的说你还能走?”她弯下腰,双手捧住吉姆的脸颊。(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屋外,依然是满眼的高高的玉米”让人回味无穷,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8分)
三、写作(共60分)
24、请在“‘面对天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让你眼睛能看到的玉米长得好些。’她微笑着说……”省略号处进行肖像和景物描写。(10分)
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符合情境;
(3)不超过150字。
25 、以“ ,不普通”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请从“他、她、它”这三个词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处,使题目完整。
(2)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3篇(扩展8)
——职称外语考试的练习题与答案
职称外语考试的练习题与答案1
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第23——30题,每题1分,共8分)
下面的短文后有2项测试任务:(1)第23——26题要求从所给的.6个选项中为第2——5 段每段选择1个最佳标题;(2)第27——30题要求从所给的6个选项中为每个句子确定1个最佳选项。
Feed the World with Potatoes
1. As food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rapidly,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effect it will have among the world’s poor.
2. Increasingly, experts are looking to thepotato as a possible low-cost solution to feeding the hungry. To emphasize the issue, the United Nations has called the potato “a hidden treasure” and named 2008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Potato. Here’s how potatoes could end the food crisis.
3. The potato matures more quickly, on less land and in harsher climate than most other major crops. Up to 85 percent of the plant is eatable, compared with around 50 percent of cereals. Its broad adaptability to a wide variety of farming systems is also note worthy.
4. Potatoes ar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complex carbohydrates, which is release their energy slowly, and have only 5 percent of wheat’ s fat content. They contain only a quarter of the calories of bread and,according to the Potato Center, when boiled, potatoes have more protein and nearly twice the calcium as corn. Additionally, they are good source of vitamin C, iron, potassium(钾)and zinc(锌).
5.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ecently surveyed food price inflation in over 70 of the poor countries. Cereal price inflation was much higher and far more widespread than for potatoes. A significant factor behind the potato’ s affordability is the fact that unlike other agriculture products, the potato is not yet a global commodity, and has therefore not attracted speculative investors. Raw potatoes are heavy and carrot during transmit, so global trade has been show to take off. Also, potatoes are susceptible(易受影响的) to infection with disease, hindering(阻碍) export. According to *ysts’ estimates, less than 5 percent of potatoes are traded internationally, with prices driven primarily by local tastes instead of international demand.
23. Paragraph 2__B___
24. Paragraph 3__D___
25. Paragraph 4__C___
26. Paragraph 5__A___
A. Potatoes’ Lower Inflation
B. Major Food Crops
C. Healthy Food
D. Higher Output
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otatoes
F. High Price
27. The potato is cheap because E
28. The whole world is concerned about food prices because B
29. Many peopleeat potatoes because C
30. The potato isnot yet a global commodity because F
A. it has remained a controversial issue
B. they are rising rapidly
C. they are very nourishing
D. nobody eats it
E. its yield is high
F. raw potatoes can decay easily during tran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