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11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11篇

2022-06-09 17:0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11篇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1

  自觉做班子团队的学习引领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要报告文献,深入领会党在新时期确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研读教育前沿理论和文史著作,自觉提升理解研判教育发展的能力。重视班子学习,及时传达教育局各类会议内容,坚持开展中心理论组学习活动,本人带头开设基于理论学习与学校发展管理实际相结合的"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目标绩效管理"、"精致教育"等主题报告,引领管理团队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明确管理重点,厘清管理思路,改善管理方式,提高转型期学校教育发展能力。

  重视管理研究,用研究的方法做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班子成员人人有课题,每个课题都来自管理实践和学校发展任务。本学年,本人主持了省级规划课题《"五行"修炼:共同体文化融合建设的路径探索实践研究》和市级规划课题《"五行"文化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实践研究》,组织申报立项了区级课题《"五行"魅力党员培育路径与策略创新实践研究》朱航副校长的市级师训课题《班主任菜单式培训体系构建探索研究》获得二等奖,____副校长的《基于三级式问诊的课改课堂管理实践研究》获区三等奖。____中学____副校长领衔的《____》立项为____市美丽学校专项课题。

  本学年以来,我和两校领导班子注重梳理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成绩,分析学现状,思考学校发展特色方向,确立学校发展重点任务,整体谋划学校"十三五"发展思路。基于学校发展基础,本人提出学校今后发展要围绕"三优一特"发展总目标做"做精致教育",突出精致课改,本人利用班子会、行政会、教工大会宣讲学校整体发展设计,以期形成共识,激励全校教师树立信心、不断超越。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2

  (一)坚持依法办学,制定章程,完善制度。

  20____年暑假完成了____中学章程制定,确立"三优一特"办学总目标;根据上级关于学校经费规范使用规定,根据章程和学校管理需要,按照权限程序增加经费使用等相关管理制度,组织修订了《校长奖励基金发放实施细则》和《综合目标奖发放实施方案》,进一步梳理完善修订了学校管理制度,现已重新整理出版《____中学规章制度汇编》。

  (二)改善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坚持班级教学岗位双向选聘机制,坚持评选"五行"魅力个人及团队。组织修订校长奖励基金发放细则和综合目标考核奖励方案,加大教师团队目标绩效奖励力度,设立学校发展重点项目奖。强化星级学科带头人任务型管理及指导,重视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党支部、校长室党总支把青年教师教育培养多次召开青年教师会议,重点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为扩大教育视野,20____年5月—6月,分别组织三批教师带着主题任务____结成大对标学校。

  (三)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坚持以朴素行动推进课改,全面构建培训、小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修管理行动系统,20____年____月学校承办了____中国共产党同体联盟合作导学经典课堂展示活动,尝试运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方式;落实三级式课改问诊调研,坚持教研组研修和校级层面课堂专题诊断调研,20____年____月还邀请____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集体调研指导。

  重视课改总结,本学年组织召开了三年课改交流会,全面梳理了学校课改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课改的努力方向。坚持科研助推策略,20____年__月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____等担任学术顾问,组织教师教科研培训及课题研究交流,召开省市区重点课题结题论证会。20____学年学校教师共有48项立项课题,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29项,校级课题17项;教师科研成果及论文区一等奖6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1篇,市教师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

  (四)创建美丽学校,深化"五行"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参加____市"美丽学校"创建,"美丽班级建设"项目成为通过层层冲关成功入选____市教育局 "美丽校园"创建100个重点培育项目之一,____副校长代表学校领衔申报的课题《____》成功立项为____市课题。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班主任校本研修形式,坚持组织班主任节活动,加大班主任奖励力度,设立骨干班主任、精英班主任、功勋班主任奖项目;积极为班主任发展提供平台,本学年金阳兵老师成为____区首届首席班主任,并推荐金阳兵老师参评区首届功勋班主任,推荐张达福老师参评区第二届最美教师。

  重视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本学年先后邀请____等专家为家长及初三考生开设专题讲座,20____年__月成功承办____区青春健康教育家长沙龙启动仪式活动,省市计生协会领导、市人大副____主任莅临我校,对学校办学给予了高度肯定。安全教育演练常抓不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成绩显著。

  (五)加大后勤管理力度,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规范食堂管理,精细环节,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会议,尝试食堂大厨跟班级就餐等,努力提高师生质量。加强预算管理,吸收部门人员及专用室教师参与预算;实行月度用款计划申报制度,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基建招投标、物品采购制度。注重校园设施及环境维修养护,本学年学校对行政实验楼的厕所、栏杆和公共厕所、原传达室围墙、教学楼走廊水磨石进行了维修改造,定期对绿化进行除草、修剪,增加了文化墙花坛鲜花美化;暑期将完成围墙铁栏杆油漆项目、卫生保健教室搬迁装修、河道围网安装。

  强化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落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特别是新增设施设备的登记、入库工作,规范物流管理。严格落实校园安保要求,定期排查设施设备,增添监控设备,安装教学楼卷闸门;更换保安公司,严格落实门卫制度;重视饮用水管理,确保安全用水。学校安保工作在教育局多次的检查中获得好评。

  (六)积极组织共同体联盟及开放办学活动。

  制定了第二轮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工作规划,出台了《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支援团队、交流及支教教师管理实施细》,按照整合融合原则开展学校特色建设、课改课型、有效复习、微课运用实践主题式共同体联盟活动。开放办学,先后接待长三角名校长培训班等省内外各级各类培训、考察及挂职跟岗学习数十批上千人次。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3

  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即知行合一。仅仅只学习法治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践行法治,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研究与发展规律范文,欢迎阅读。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4

  (一)小学法治教育的起点要源于儿童生活

  很多小学道法教师都觉得六年级法治专册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认为自己不是法律专业人员,无法将法治内容讲深讲透,二是法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其次是纠正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误解。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明确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背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生活才是法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为法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和实际需求,反过来法治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融入生活。一旦教师不再关注法律条文的灌输、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困惑和生活经验,而是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聚焦他们的实际需求,琢磨儿童的真实心理,组织教学也始终围绕儿童生活,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教师就会发现法治教育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积极挖掘儿童生活事件中的法治教育因素,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时政新闻和法治事件,能为法治主题教育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法治专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被邻居的噪音扰乱过正常生活的经历。由于问题源于真实生活,学生发言踊跃。教师随后追问:“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的说可以协商解决,有的说找物业解决,有的说可以报警,有的说和他吵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认知的冲突点设计问题,如吵架解决好不好?你认为怎么解决比较好?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观点,建构知识。教师再追问:“你们有没有过其他权利被侵害的经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通过正当程序维权,同时也知道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

  (二)小学法治教育的过程要贴近儿童生活

  1.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感知中,将获得的经验转化、建构为知识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必定是要经过“做”来达成,即杜威的“做中学”,也有早期“学徒制”的影子。人的道德成长源于真实的体验。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法治教育中,如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参观国家机关、采访人大代表、模拟“场外代表”进行社会调研提出议案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知识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及经验内化。教师要明白经验的发展是开放的,因为它没有呈现结局,唯一的结局就是生长,是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例如教师在教学“身边的国家机构”时,要以“在场因素”(即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通过“拍一拍、查一查,访一访”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拉近国家机构与学生的距离。最后,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实现“不在场因素”的学习,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体验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2.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只教授法律知识是完全行不通的。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儿童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最终达不成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法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法治内容与现实案例的结合,这样的法治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鲜活的案例,运用视频、文字、剧本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案例,学生在案例情景中进行思考、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走向生活世界,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网民“辣笔小球”诋毁戍边英雄被刑拘的案例,来说明《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案例直观,有时效性,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

  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即知行合一。仅仅只学习法治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践行法治,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掌握法治理论可以指导法治实践,而法治实践又能够检验法治理论学习情况,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法治教育,达成法治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才是法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行”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使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最终让儿童更好地融于生活。在法治教育专册中,始终贯穿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学生需要完成从“知”到“行”,完善知识建构的闭环,实现知识建构的循环往复。例如“身边的国家机构”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课前调查作业,让学生了解各级国家机关是如何划分的。课上,教师讲解后,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区法院和省法院,自觉进行反思,通过“再次实践”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该教学设计源于儿童生活,经过教学实现了知识的进阶,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了儿童生活。通过课前调查作业设计,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国家机构,使国家机构在学生认知“够得着”的地方,学生带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来到课堂,教师设计学生“蹦一蹦”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完成“知”的重构。课堂结束后,教师又设计轻松好玩的扩展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再次观察身边的国家机构,将课堂上所获得的法律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做到知行合一。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好课上“加法”和课后“减法”,尤其需要做好作业设计和建立评价机制。课前调查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等体验式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领儿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的趣味与价值,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课堂目标。教师还需要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来保证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并非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法学理论的学习,更不是生硬的法律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教师绝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照儿童现实生活,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在其心中植下法治信仰,为中国培养适应“社会理想”的合格公民。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5

  本学年,____中校级领导班子人员从7人减少为5人,____中学仍为4人,每位校级领导身上都担负了更重的责任和任务。由于班子成员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都能自觉担当起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责任,既能坚持班子集体领导,注重线上的校区统筹,又能独当一面,基于校区实际主动独立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调动部门领导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工作有思路,方法有创新,管理有成效。

  本人作为两所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班长,能够以较强的责任感履行职责,勤勉自觉,认真组织制定每学期学校工作总计划,主持好两校班子会议和中心理论组学习,定期分析问题,统筹安排管理任务;同时重视目标管理,及时组织行政会总结分析20____年度教育局对两所学校的目标考核情况,对薄弱指标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整改举措。坚持每周以相对固定的时间和节奏,往返于两所学校三个校区,与在各校区蹲点的校级领导保持及时顺畅的信息沟通,督促指导各校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参加各校区重要工作的策划指导和重要会议。

  本人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校长"五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采购、基建等规定,遵守"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遵守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坚持按照规定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和教代会审议,增强管理决策的民主科学化水平。

  坚持规范做好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在基建维修和采购物品中严格按照规定招投标,在重高保送生推荐工作中坚持准确落实制度方案,坚持程序规范,过程公开,在教职工职评评定及考核评优中坚持公平公正。牢固树立廉政风险防控意识,自觉抵制请托、宴请,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保持廉洁操守。

  两校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照"四风"问题组织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自觉排查问题清单,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按规定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班子成员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分校区通过教师座谈会,征求教师意见建议。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教师优秀精神,提升正能量;坚持学生评教,坚持教学开放,坚持走进社区走访代表委员,增进沟通理解,提高开放办学合力。

  领导班子成员践行"诚心待人,公心处事"领导作风,坚持教师"五心"关爱工程,坚持教师"五必访",关心教工思想、工作、生活;组织成立教工文体俱乐部活动,开展教工群体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精神家园。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6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研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遏制“两高”项目发展时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刚才,x就我市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遏制“两高”项目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报说明。下面,我就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讲四点意见。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高频热词、备受社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对节能降耗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认清“十四五”我市节能减排降耗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努力探索以最少碳排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全面推动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我市落地落实。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迅速精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改革发展大局。

  要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发改、生态、工信、交运、住建、财政、统计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碳达峰工作格局。要本着“立足x实际、为x留出发展空间、从根本推动x绿色发展”的原则,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对标国际一流和通行规则,准确界定概念和标准,系统分析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用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科学制定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系统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走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三,仔细甄别对待,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x月x日,x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市发改委要会同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对我市“两高”项目认真梳理,指导各县区认真排查“两高”项目。要加强对拟达产投产“两高”项目可行性必要性的论证,准确分析项目对我市能耗双控、碳排放、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质量等的影响,对能耗、排放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低,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税收、人均主营业务收入等效益指标较好的项目,要优先支持投产。对“十四五”期间我市的x个在建、x个拟建和x个存量“两高”项目,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处置,将纳入国家和省上电力规划且关系国家能源安全托底保供和系统调节的火电项目以及保障居民生活用能的热电联产项目列入“十四五”重点项目予以保留,其余项目通过产能、能耗等量减量进行及时替换。同时,要定期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和环境监察行动,将“两高”项目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施动态监测,对未获得节能审查批复,未取得能耗指标的企业,坚决责令停产,杜绝无能耗指标高耗能项目违规生产。

  第四,坚持一体联动,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开发太阳能、风力、储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促进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要紧盯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实施减污降碳行动,持续推进纯电动车、燃气车辆在出租、客运班线、公交车辆中的应用,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造,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雨水收集、屋顶墙体绿化等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实现建筑绿色低碳和近零碳运行。要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加快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实施石化、化工、火电、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着力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要充分挖掘森林碳汇和农田土壤固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推动农业减排增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强化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时尚,让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7

  很多小学道法教师都觉得六年级法治专册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法治教育教学研究与发展规律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小学法治教育要基于儿童立场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小学法治教育亟需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承认童年期无可替代的独立价值,承认儿童“此时此刻”成长的意义,而不过度关注未来的价值和意义。过度关注“时间上的儿童”,就是把精力放在儿童未来的价值上,没有把儿童放在当下的生活、体验当中,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从时间上理解儿童教育的未来价值是指向“此时此刻”的。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从而使儿童教育成为可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处在连续的和不断前进的发展变化中,而这种发展变化是有阶段性的,儿童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点。”

  [1]教师要“看得见”儿童和他们的需求,要尊重儿童的兴趣,要理解更要尊重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儿童是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有自己的逻辑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或是成人世界的逻辑强加给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是对的,这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儿童还是儿童,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时不能对儿童放任自流,也不能填鸭式教学,教师需要在对儿童世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使儿童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尤其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理解、尊重,从而内在地激励儿童对法治至高境界(自律)的追求。杜威指出:“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把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传递给社会的未来成员。”

  [2]由此可见,杜威认为社会的未来样态是由现在儿童所受教育和生活决定的。社会这个大的有机体,未来想要成就怎样的样态,是由未来将要不断加入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新鲜血液——当下的儿童决定的。可以说,今日儿童之发展,决定未来国家之发展和命运。同理,今日儿童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决定未来国家之法治进程,这也是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二)顺应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而且每一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法治教育时,不仅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此基础上更要了解儿童法治意识的发展规律,进而顺应规律,帮助学生建构法治知识体系,实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规则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0—2岁),儿童未意识到规则;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认为规则神圣不可触犯;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表现出社会性,认为规则就是大家赞同而制定的法律;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11—12岁),儿童已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将规则编集成典,并自觉遵守,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3]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4]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品质发展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个体从外部约束的他律阶段逐步走向内在约束和调节的自律阶段,并逐步学习和接受当前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习俗水平),以此来进行道德判断,并调节其道德行为。依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学儿童道德发展有两个重要过渡期。

  其一,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在这一时期道德认知水平从前习俗水平过渡到习俗水平。所以小学法治教育在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前法治教育”为主,包括简单规则教育、道德教育等,而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是“法治教育”,它分散渗透在3—6年级各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突出法治意识培养。

  其二,是小学六年级,儿童将由习俗水平逐渐向后习俗水平过渡。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法治教育逐渐增加,逐渐由零散化向系统化发展,所以六年级上册设置了法治专册,意在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使儿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而现实中,小学道法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多采用知识化取向的法律条文的传授教育。这种知识化取向的法治教育与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阶段不匹配。小学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要从教育场域中的儿童立场出发,顺应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明白儿童对法治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变化。所以,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从低年级的规则教育,到中高年级的法治教育,再到六年级进行系统的法治专册教育,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和由分散向系统转化的双运动轨迹。同时,教师要明白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应定位于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刻板传授。通过儿童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自己作为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了哪些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这些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

  教师应该注重儿童作为公民的整体法治素养的提升。而现实中却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把学习法律条文作为授课的重点,把是否掌握了法律条文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认识居民身份证”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提问“身份证号码包含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相关链接”回答问题,则此环节的教学显得“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猜猜他的出生日期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知道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且终身不变的,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泄露身份证号码对不对,为后面学习如何保护身份证信息做铺垫。教师如果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儿童却不知道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直接联系,这样的教学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不符,超越了儿童的理解范围,就无法达到儿童的内心。

  二、小学法治教育与儿童生活

  (一)小学法治教育的起点要源于儿童生活

  很多小学道法教师都觉得六年级法治专册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认为自己不是法律专业人员,无法将法治内容讲深讲透,二是法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学习,其次是纠正教师对法治教育的误解。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明确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背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生活才是法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为法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和实际需求,反过来法治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融入生活。

  一旦教师不再关注法律条文的灌输、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困惑和生活经验,而是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聚焦他们的实际需求,琢磨儿童的真实心理,组织教学也始终围绕儿童生活,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教师就会发现法治教育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积极挖掘儿童生活事件中的法治教育因素,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时政新闻和法治事件,能为法治主题教育打下基础。

  例如,在进行法治专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被邻居的噪音扰乱过正常生活的经历。由于问题源于真实生活,学生发言踊跃。教师随后追问:“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的说可以协商解决,有的说找物业解决,有的说可以报警,有的说和他吵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认知的冲突点设计问题,如吵架解决好不好?你认为怎么解决比较好?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观点,建构知识。教师再追问:“你们有没有过其他权利被侵害的经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通过正当程序维权,同时也知道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

  (二)小学法治教育的过程要贴近儿童生活

  1.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感知中,将获得的经验转化、建构为知识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必定是要经过“做”来达成,即杜威的“做中学”,也有早期“学徒制”的影子。人的道德成长源于真实的体验。将体验式学习方式应用到法治教育中,如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参观国家机关、采访人大代表、模拟“场外代表”进行社会调研提出议案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知识及经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及经验内化。教师要明白经验的发展是开放的,因为它没有呈现结局,唯一的结局就是生长,是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例如教师在教学“身边的国家机构”时,要以“在场因素”(即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以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的国家机构,通过“拍一拍、查一查,访一访”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拉近国家机构与学生的距离。最后,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实现“不在场因素”的学习,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体验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2.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只教授法律知识是完全行不通的。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儿童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最终达不成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法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法治内容与现实案例的结合,这样的法治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鲜活的案例,运用视频、文字、剧本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案例,学生在案例情景中进行思考、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走向生活世界,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网民“辣笔小球”诋毁戍边英雄被刑拘的案例,来说明《宪法》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案例直观,有时效性,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也能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

  小学法治教育的终点要归于儿童生活,即知行合一。仅仅只学习法治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践行法治,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掌握法治理论可以指导法治实践,而法治实践又能够检验法治理论学习情况,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法治教育,达成法治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才是法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行”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使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化,最终让儿童更好地融于生活。在法治教育专册中,始终贯穿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学生需要完成从“知”到“行”,完善知识建构的闭环,实现知识建构的循环往复。

  例如“身边的国家机构”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课前调查作业,让学生了解各级国家机关是如何划分的。课上,教师讲解后,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观察区法院和省法院,自觉进行反思,通过“再次实践”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该教学设计源于儿童生活,经过教学实现了知识的进阶,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了儿童生活。通过课前调查作业设计,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国家机构,使国家机构在学生认知“够得着”的地方,学生带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来到课堂,教师设计学生“蹦一蹦”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完成“知”的重构。课堂结束后,教师又设计轻松好玩的扩展作业,让学生在放学路上再次观察身边的国家机构,将课堂上所获得的法律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做到知行合一。

  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好课上“加法”和课后“减法”,尤其需要做好作业设计和建立评价机制。课前调查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等体验式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领儿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的趣味与价值,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课堂目标。教师还需要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来保证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并非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法学理论的学习,更不是生硬的法律知识灌输和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教师绝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照儿童现实生活,用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在其心中植下法治信仰,为中国培养适应“社会理想”的合格公民。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8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党支部上半年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农村发展研究处)。

  年初以来,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省直机关工委、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相关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职能,扎实推动党支部工作提质增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认真落实省直机关党建、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落实责任。按照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要求,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制定了《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工作责任制》,由党支部书记主抓、副书记协助做好支部日常党建工作。二是强化部署。支部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决履行支部“一岗双责”制。按照中心党组要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按照机关党委要求和《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党性锤炼计划》等。

  二、注重思想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培育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

  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支部将其纳入到“两学一做”重要内容之一,确定每周二为集中学习日。自支部重组以来,支部以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新修改后的《宪法》、《党章》等为主题的学习共计19次。同时,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分管主任杨力天同志以学习新《党章》为主题的党课1次。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支部积极参加机关党委组织的各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半年来,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理论研讨论文征集活动,观看电影《邹碧华》、《厉害了,我的国!》,参观长春市规划馆等活动。三是开展正面典型教育。按照机关党委的要求,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传达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通知,以“对照先进找差距,争做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召开支部专题会议,对照学习并提出自身不足。支部全体党员到长春兴业监狱参加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支部书记以学习《警示录》后的心得体会为全体党员讲党课。四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组织的网上理论知识学习和答题活动共3次。

  三、夯实组织基础,强化支部建设,推动支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支部组织建设。做好今年支部拆分重组工作。今年2月底,由于工作需要,我处由原来的宏观处农村处联合党支部重新组建为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集中开展了党支部重组工作,机关党委给予了全程指导,在此表示感谢。目前,支部共有党员4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流动党员1名。按时收取并上缴党费。支部每月16日按时收取党费后,及时将党费上缴机关党委。2018年1-6月份共收取和上缴党费共计1253.5元。2018年上半年党费收缴情况已在6分月的支部大会上向全体党员公示。严格把关发展党员工作。按照机关党委党员发展计划,审慎发展党员。目前,农村处孙琦同志已经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纳入支部发展党员重点培养对象范围。二是严格落实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按照省直机关工委的自查工作要求,我支部就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情况、支部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并进行了对照检查,形成了《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党建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自查报告》。上半年,支部书记讲党课2次(每季度一次)、召开支部大会7次、组织生活会2次、主题党日活动7次,其中包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主题党日活动、“乡村振兴,我们怎么干”主题的党日活动、“党风廉政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长春规划馆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少力村开展脱贫帮扶主题党日活动等。三是积极推进支部党建信息化建设。以新时代e支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党建”的功效。参加机关党委召开的新时代e支部管理员培训会议1次。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e支部每月及时更新相关栏目,更新各类信息86条。同时,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传习所已于今年4月份正式上线。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半年来,支部认真贯彻落实省直机关工委、中心党组和机关纪委的各项要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教育,除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外,我支部把重要节日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节点,认真传达机关纪委关于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等重要节日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支部党员均能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下发的各项通知要求。

  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上半年,农村发展研究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到少力村,深入到包保户家中,送去面和油等慰问品。目前,农村处党支部负责包保的16户贫困户已经有13户脱贫。

  下半年,支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直机关工委、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的党建工作部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继续抓好党支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支部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9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不断催生金融服务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金融数字转型向纵深发展,形成了金融科技“千帆竞发、创新者胜”的发展态势,有力增强了金融服务惠民利企能力。对金融科技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金融科技简介

  (一)金融科技概念

  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金融科技逐步呈现出新的特性。20xx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的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总结认为在支付结算类、存贷款与资本筹集类、投资管理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类等四个领域中国际金融科技活动最为活跃,创造了数字货币、股权众筹、智能投顾、客户身份认证等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二)金融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特点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速,无论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金融服务还是对数字货币的研发探索,都体现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和安全管控”②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从技术维度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四个方面的技术与金融本身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位于最上层,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的业务特征创新智能金融产品与服务,而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是其强有力的支持。大数据技术是所有科技的支点,具有量大、价值密度低、多样、高速、真实等特点,其从客户日常金融活动中采集零散、涵盖多个领域的大量数据,从而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客户精确评估、资金预测提供了可能,为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提高经营效能提供了新手段。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能够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等提供统一平台,有效整合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的多个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无需中央机构存储、确认的数据库记录,不依赖第三方(比如金融机构)来仲裁交易,在解决契约双方的信任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节约金融机构间清算成本,提升交易处理效率,增强数据安全性。

  二、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概况

  金融科技于20世纪80年代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潮流和趋势,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金融科技1.0阶段

  时间为19xx-19xx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金融服务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行业通过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压缩营运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其标志性事件是直销银行的出现,全球第一家直销银行FirstDirect于19xx年xx月由xx银行创办,此后直销银行在欧美其他国家相继出现。

  2.金融科技2.0阶段

  时间为19xx-20xx年,在这一阶段,科技与金融的合作更加深入,以互联网金融为典型。其标志性事件主要有:移动支付于19xx年出现;xx第一家互联网经纪商Etrade于19xx年成立;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SFNB于1995年成立;互联网股权众筹于20xx年问世;第一家网络贷款平台Zopa于2005年上线。

  3.金融科技3.0阶段

  时间为20xx至今,这一阶段里推动金融科技的最主要动力不再是互联网,互联网仅作为金融科技的基础继续存在,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上升为推动金融科技的新兴动力。其标志性事件有:全球首个区块链平台Ling于20xx年xx月在xx证券交易所发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于20xx年x月在xx银行完成。

  (二)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概况

  我国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较为落后,但目前已处于后来居上的地位。从体量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绝对主导者,中国电子支付规模占全球总体规模的近一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1.央行指引金融科技发展方向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宣布成立;20xx年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确定xx个地区为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20xx年支付业务的出现使金融科技从后台支撑开始走向前端。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边界逐渐模糊,金融风险的传导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为推动我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20xx年x月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xx-xx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金融科技发展要遵循“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

  作为我国第一份指导金融科技发展的蓝图,《规划》可以称之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首先,《规划》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定义,即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具有强烈的金融属性,而不是单纯的科技工具,这也是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监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其次,《规划》确定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目标,指出到xx年要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强化金融业的科技应用能力,使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明显增强,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三,《规划》提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六个方面。

  2.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发展

  首先,央行成立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引领行业风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xx-xx年,先后在xx、xx、xx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及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金融科技公司。由于央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和规划具有风向标作用,国内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战略部署,陆续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注重通过自身力量建立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截至xx年x月,国有五大行及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共计成立了xx家金融科技子公司。

  其次,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更加强调科技能力输出与服务。在金融行业监管趋严、科技能力重要性提升及市场重心转变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互联网属性的金融科技企业更加强调自身科技属性,将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能力输出和服务作为发展重点。近年来,360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支付等互联网企业先后调整优化业务范围并更改企业名称,明确了技术能力输出的长期战略定位。

  最后,传统金融IT企业强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传统金融IT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中合作,一方面可发挥传统金融IT服务商在金融垂直领域的产品、运营及生态优势,另一方面则可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渠道及平台优势,实现优质资源互换。如宇信科技获得来自百度的约6亿元战略投资,科蓝软件与蚂蚁金融云签订业务合作协议,金证股份与京东数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科软与灵雀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意向等。

  3.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当前金融科技应用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逐渐渗透金融行业,已深入到各业务条线与产品,驱动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对客户进行画像并开展精准营销,还可建立数据模型进行风险管控和运营优化。通过云计算技术,可显著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的弹性灵活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提供智能客服、智能理赔、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多样化的智能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可构建金融交易中的互信机制,有效提升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等交易的处理效率。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使各类新型服务场景层出不穷,既显著提升了客户消费体验,又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以xx省为例,在银行业方面,农业银行xx省分行创新推出“惠农惠民平台”,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xx银行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打造“智能客服产品体系”;xx省农村信用社采用云计算等技术,推出面向省联社以及法人农商行的“福祥云平台”;xx市建设“链企银”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融资模式由“资产抵押”向“数据信用支撑”转变。在证券业方面,方正证券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知识共享与问题处理平台”,实现问题反馈的闭环解决,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建设“金融大数据平台”,实现业务产生数据、数据驱动业务、平台赋能业务。在保险业方面,xx人寿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保险引擎”,既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也为风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中国人寿xx省分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为投保客户提供“理赔e管家”服务。在非银支付方面,中移电商采用云计算技术,打造快速响应、弹性伸缩的“云平台”,为客户及交易规模高速发展提供支撑;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采用大数据风控技术,面向工薪阶层提供安全便捷的“工薪贷”产品。

  三、金融科技监管持续强化

  (一)金融科技发展中潜藏风险隐患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金融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各类风险隐患。

  1.技术风险

  一是系统漏洞风险,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软件框架来源于第三方,如果原有框架中存在系统漏洞却未进行修补,极易受到黑客攻击并导致数据泄露,危及用户资金安全。二是用户冒用风险,如果交易平台无法在技术上确认实际操作者是否为账号的实际拥有者,将可能存在盗用合法账户进行不法金融行为的风险。三是操作性风险,如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可能无法识别错误操作导致资金损失。四是管理风险,海量数据存储能够方便数据的分析处理,但若安全管理不当,极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丢失、损坏。五是系统传染风险,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通信系统快速扩展和传染,并导致整个交易系统崩溃。2.业务风险

  一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风险。颠覆性技术具有二重性,既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本身还未完全成熟,如在未经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将产品推向市场,极易造成大规模的资金损失。二是政策合规风险,政策法规通常滞后于新兴行业的发展,以至于出现监管真空,导致部分金融科技企业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监管套利、违规经营,尤其是以新技术作为外衣的另类金融业务,如P2P贷款、众筹、数字资产等极易涉及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三是系统风险,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业务边界被打破,他们相互之间有机结合,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容易传导至其他金融科技业务中,甚至放大到整个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风险。四是开放性风险,随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开放性和金融基础设施连通性不断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愈发复杂化,金融科技风险传染更快、波及面更广。五是货币信贷调控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使得中央银行的传统货币信贷调控难度增大,支付手段的非现金化将会带来货币统计口径的变动,货币统计口径失真可能使央行低估实际货币供给的数量,隐含潜在的通胀风险。

  (二)全球主要金融科技监管模式

  面对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潜在风险隐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并调整对应的监管策略,探索适合本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的监管方式。目前来看,全球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1.限制性监管(RestrictedRegulation)

  此类监管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聚集着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并且拥有优越的资本环境,其金融科技业态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因此,美国抓住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根据其所涉及到的金融业务,直接由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开展业务监管。在此类监管模式下,监管是否有效将取决于金融监管体系是否足够成熟。美国的金融体系在经历过多次金融风暴后,具有相对成熟的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经验,对于暂时无法覆盖到的金融科技新领域,也会及时调整相关法律法规。如xx在20xx年颁布的《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就对股权众筹行为进行了规范,有效填补监管空白。总体来看,美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较严格,监管方向以稳定为主。

  2.被动型监管(Passive Regulation)

  此类监管模式以中国为代表,中国有着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而金融服务体系却还有待完善,其金融科技业态主要以市场和商业模式为驱动力。政府鼓励开展创新,采取较为宽松的监管策略,即明文规定不可为、规定之外允许尝试创新,因此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得以茁壮成长。但20xx年暴露的P2P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始针对相关业务进行专项监管和引导,并在20xx年x月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与xx系不同,中国属于大陆法系,主要依靠成文的法律法规对金融科技开展监管,灵活性和时效性相对不足。总体来看,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属于被动的、相对宽松的、以发展为主的监管,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3.主动型监管(Active Regulation)

  此类监管模式以xx和xxx为代表,在这类国家既没有技术人才优势,也没有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其金融科技业态主要以政府引导为驱动力。英国伦敦和新加坡都将打造世界金融中心作为建设目标,它们在金融科技监管上不断推陈出新,xx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xx年设立“创新工程(Project Innovate)”扶持金融科技发展,20xx年xx月提出“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机制。xx金融管理局(MAS)则于20xx年x月推出xx版的“监管沙盒”。“监管沙盒”本质上是一个由主管机构专门创造出来的监管试验区,在这个区域内,降低金融科技产品的准入门槛,放宽金融业务的监管条件,在与真实市场隔离的环境下对金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型进行筛选、检测和评估,试验通过后再投放至金融市场。

  (三)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情况

  1.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顶层设计

  为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xx银行于20xx年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20xx年出台《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xx-xx年)》,指出“要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并提出要建立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金融协调性监管框架,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规范管理。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正在从过去的被动监管模式向主动监管模式转变,为中国版“监管沙盒”指明方向。

  2.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为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多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这被称为中国版的“监管沙盒”。20xx年xx月首先在北京试点,xx年x月扩大到xx、xx、xx、xx新区、xx、xx,x月新增xx、xx,共计x个城市。截至xx年x月,共有xx多家金融机构和xx余家科技公司参与试点,共有xx个应用项目参与,主要分为金融服务和科技产品两类,其中金融服务类包含xx项,占比xx%,科技产品类包含xx项,占比xx%。

  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创新应用为例,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xx银行、xx银行、xx银行、xx联等机构申报的x个创新应用,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PI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该批项目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声明书》于xx年x月xx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xx)网站上公示,经过合法合规性、技术安全性、风险防控、投诉响应等方面的评估测试后,于x月xx日完成项目登记并对外公告提供服务。

  3.推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在总结创新监管试点经验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于xx年10月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制定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等一系列30多项监管规则,打造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监管工具。其设计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划定刚性底线,即要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基础规范性文件等,明确守正创新的红线;二是设置柔性边界,通过信息披露、公众监管等柔性的监管方式,为金融科技创新营造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在守住安全底线基础上,为真正有价值的金融科技创新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设计目标、参与者和监管模式方面,与英国的“监管沙盒”机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英国为了鼓励金融创新,其沙盒机制主要面向金融科技公司,让没有牌照的机构进入沙盒,这些机构在顺利出箱后就可以申请相关业务牌照,监管模式为“行业监管+机构自治”。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目前已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但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因此,我国的创新监管工具设计初衷是为了规范引导金融科技创新,要求入箱的机构主体必须是持牌机构,而且相关产品在出箱后纳入正常的金融监管,不再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进行监管。此外在监管模式方面,我国在传统“行业监管+机构自治”的基础上,还引入了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机制,按照守正创新、持牌经营原则,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

  四、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和监管建议

  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推动金融普惠、便利金融交易、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xx年以来,金融服务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在数字货币、开放银行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对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带来挑战。

  (一)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一是金融科技市场化应用不断加快。据统计,20xx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达到xx%,其中中国大陆的消费者金融科技采纳率高达xx%,位居全球首位。这显示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供需显著增加,企业技术研发成果加快转化,金融科技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

  二是金融科技聚集效应不断突显。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布局早、信用高、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优势,往往能聚集大量用户流量和数据,形成事实性的数据垄断优势,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伴随着市场的聚集效应突显,风险也逐步聚集,特别是少数科技公司可能会产生新型“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三是金融科技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科技与金融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将银行的服务融入其中,呈现出便利化、网络化、银行化的业务属性和特征,从而倒逼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是金融与政务民生的跨界融合。金融业发挥金融专长,利用科技优势,与政府部门等共建共治共享数据,构建智慧政务,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信息化、透明化、高效化水平的同时,间接加速了数据的聚集。

  四是数字货币不断开花。根据国际清算银行xx年初发布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后续调查》,全球参与调查的中央银行约xx%已开展了CBDC相关工作,其中xx%已从概念研究转向试验阶段,另有10%已经开展试点。我国人民银行正在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项目的封闭试点测试。除此之外,私人部门发币活跃,其中美国脸书公司计划推出“天秤币”,引发美国、欧洲等金融管理部门的严重关切,指出其可能在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多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五是数字银行不断增多。数字银行(也称虚拟银行或直销银行)不设立实体网点,采用纯线上运营模式,通过移动客户端远程开展业务。区别于传统银行以实体网点为主的经营方式,数字银行以互联网科技为支撑,提供与应用场景深度结合的存贷款、支付、转账等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在我国大陆,xx银行、xx银行、xx银行、xx银行等陆续开始运营。其他经济体数字银行也不断增多,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xx年xx月宣布颁发x张数字银行牌照,xx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批准设立了x家虚拟银行。

  六是国际化趋势不断显现。一方面中国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吸收应用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中国金融科技近几年迅速崛起,“中国样本”“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形象和经济发展成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与世界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这与全球化发展趋势一致,也有利于全球化资源配置。

  (二)金融科技监管建议

  一是积极改进监管框架。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借鉴相关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针对性地改进监管框架,完善法律法规,扩大监管范围,明确准入标准和监管规则,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有序推进监管科技发展。强调功能监管,严格金融牌照管理,加强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大数据运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能力,加强监管的穿透性、实时性、合规性。持续动态跟踪、研究、分析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和风险变化,及时发现并提醒潜在的风险。

  三是持续转变监管理念。金融科技跨界融合发展会模糊业务和机构之间的界限,导致监管的模糊与重叠,从而产生监管的真空地带,同时金融科技去中心化的特性也会导致金融业务游离于中心化监管的体制之外,从而产生法外之地。这就要求监管部门持续转变监管理念,强化多部门协调,创新监管体制,建立健全新的协调机制。

  四是不断加强对技术的规范和引导。一方面在前期网络安全、伦理道德等方面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技术中性,就金融业技术运用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指引,包括应用原则、技术要求、风险防控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聚集、跨界的优势,激发创新效能,形成最大合力,在加速资源整合、促进协作、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做文章,引导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坚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兼顾安全与效率,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个人数据保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包容度,从基础上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六是共同促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xx年x月x日,我国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反映了我国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原则。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以数据安全为基础,逐步完善各个领域的国际协调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10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小学法治教育亟需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承认童年期无可替代的独立价值,承认儿童“此时此刻”成长的意义,而不过度关注未来的价值和意义。过度关注“时间上的儿童”,就是把精力放在儿童未来的价值上,没有把儿童放在当下的生活、体验当中,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从时间上理解儿童教育的未来价值是指向“此时此刻”的。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从而使儿童教育成为可能。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处在连续的和不断前进的发展变化中,而这种发展变化是有阶段性的,儿童在其发展变化的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点。”[1]教师要“看得见”儿童和他们的需求,要尊重儿童的兴趣,要理解更要尊重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儿童是独立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有自己的逻辑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或是成人世界的逻辑强加给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是对的,这是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儿童还是儿童,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时不能对儿童放任自流,也不能填鸭式教学,教师需要在对儿童世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使儿童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在进行法治教学时,教师尤其需要进入儿童的世界,理解、尊重,从而内在地激励儿童对法治至高境界(自律)的追求。杜威指出:“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把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传递给社会的未来成员。”[2]由此可见,杜威认为社会的未来样态是由现在儿童所受教育和生活决定的。社会这个大的有机体,未来想要成就怎样的样态,是由未来将要不断加入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新鲜血液——当下的儿童决定的。可以说,今日儿童之发展,决定未来国家之发展和命运。同理,今日儿童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决定未来国家之法治进程,这也是对儿童进行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二)顺应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而且每一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法治教育时,不仅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此基础上更要了解儿童法治意识的发展规律,进而顺应规律,帮助学生建构法治知识体系,实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规则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0—2岁),儿童未意识到规则;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认为规则神圣不可触犯;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表现出社会性,认为规则就是大家赞同而制定的法律;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11—12岁),儿童已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将规则编集成典,并自觉遵守,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3]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4]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品质发展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个体从外部约束的他律阶段逐步走向内在约束和调节的自律阶段,并逐步学习和接受当前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习俗水平),以此来进行道德判断,并调节其道德行为。依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学儿童道德发展有两个重要过渡期。其一,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在这一时期道德认知水平从前习俗水平过渡到习俗水平。所以小学法治教育在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前法治教育”为主,包括简单规则教育、道德教育等,而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是“法治教育”,它分散渗透在3—6年级各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突出法治意识培养。其二,是小学六年级,儿童将由习俗水平逐渐向后习俗水平过渡。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法治教育逐渐增加,逐渐由零散化向系统化发展,所以六年级上册设置了法治专册,意在通过系统的法治教育,使儿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现实中,小学道法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多采用知识化取向的法律条文的传授教育。这种知识化取向的法治教育与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阶段不匹配。小学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要从教育场域中的儿童立场出发,顺应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明白儿童对法治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教学目标也要随之变化。所以,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从低年级的规则教育,到中高年级的法治教育,再到六年级进行系统的法治专册教育,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和由分散向系统转化的双运动轨迹。同时,教师要明白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应定位于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刻板传授。通过儿童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自己作为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了哪些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这些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儿童作为公民的整体法治素养的提升。而现实中却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把学习法律条文作为授课的重点,把是否掌握了法律条文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例如在进行“认识居民身份证”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提问“身份证号码包含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相关链接”回答问题,则此环节的教学显得“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猜猜他的出生日期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知道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且终身不变的,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泄露身份证号码对不对,为后面学习如何保护身份证信息做铺垫。教师如果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儿童却不知道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直接联系,这样的教学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不符,超越了儿童的理解范围,就无法达到儿童的内心。

研究发展对象政审情况支委会篇11

  回望____学年,由于学校领导班子包括整个管理团队思想统一、执行有力、勇于创新,干群关系和谐;全体教师踏实努力、合作互助、敬业奉献,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学校在____年度目标考核中确定为良好级,同类学校领先;党支部工作对学校发展起到了政治保障作用,被评定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四星级支部; 20____学年,学校共同体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市区典型,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对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教工卓有成效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当然,理性地反思我们的工作,还有存在一些亟待的问题。我们领导班子特别是我本人管理服务还不够深入,重点工作实施过程缺乏管理力度,管理方式还不够优化,有时统筹兼顾不够,有时管理效率较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还没实现根本性突破。

  当然,理性地反思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在集团化办学和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办学背景下,本人还存在较大的管理能力恐慌,班子成员面仍然临着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瓶颈的问题与挑战。两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抓住全面启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契机,凝聚全体教工,为把____中学建设为以较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三优一特"品牌学校而奋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