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工作汇报(全文),供大家参考。
去年以来,我市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的有力抓手,深入了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群众的“问题清单”“意见清单”变为干部的“服务清单”,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桩桩、一件件解决,让群众从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中,感受党的为民情怀、感受作风改进的成效,增加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一)拓宽渠道,动态化掌握群众诉求。一是建立问题研判机制。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直联渠道,梳理干部作风问题不满意工单,今年共研析干部作风类问题3100余件次,筛选对待群众合理诉求消极应付、问题久拖不决等线索,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媒体曝光、情况通报、跟踪督导等方式,及时纠正干部思想认识偏差,扭转工作不用力、在岗不尽责等问题。二是用好问题反馈渠道。加强统筹协调,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督促市直部门单位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市纪委通过市县镇“直通车”机制,倒查市直部门加重基层负担、搞责任甩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市委组织部通过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大走访活动,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市场监管局等推行“接诉即办”“投诉速办”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快速稳妥解决;
市住建局在广播电视台开设栏目,与市民在线交流,答疑1100多个,受理办结问题228件。三是探索以下看上查问题办法。改进督导调研方式,以阶段性梳理作风大改进行动工作重点,对每次督导纠治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作为下一次专项督导调研的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作风改进。工作专班对照“问题找得准不准、改进措施实不实、整改效果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的四问,组织开展4批17次督导调研,看实况、察实情、出实招、促整改。一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协调联动,制度化解决诉求问题。一是“小切口”入手抓具体。抓住能马上解决的“小切口”,快查快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2020年以来,先行一步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对政务APP过多过泛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真正实现牌子“减下来”,作风“实起来”。二是“细台账”管理促经常。坚持解决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相结合,及时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问题整改复盘,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效。对发现的新问题做到不回避不遮掩,深入分析研判、找出症结、举一反三,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改进提升,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聚焦“群众急盼的、重点工作要办的、马上能改的”事项,形成9个方面突出问题整改清单,针对教育、卫生、住建等领域探索建立作风改进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立民主生活会发现问题、对标先进抓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3个落实台账,做到年初建账、年中督账、年底交账,从机制上推动诉求问题常态化解决。三是“大协调”攻关破难点。对群众来信来电反映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能直接回答的按照有关规定耐心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及时转交相关区市、部门办理,并做好跟踪回访,确保群众诉求解决见底见效。同时,实行部门集中联合攻关,改进会商研判机制,整体推进问题解决。
(三)营造氛围,常态化推进作风转变。坚持正面典型引路和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既注重挖掘推广解决民生诉求方面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营造对标先进、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又对反复发生的负面典型强化警示鞭策,通过“一线调查”栏目曝光不担当、不作为事例。
二、经验与启示
一是及时敏感有效捕捉群众诉求是转作风的基本功。对照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党员干部要经常看看精神在不在状态、工作在不在状态、作风在不在状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思维,贴近群众、走近群众,多层面、高效率掌握诉求,让党员干部在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二是制度建设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根本之策。作风问题长期以来持续存在,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的刚性约束没有立起来。改进作风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工作,紧盯各种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潜入地下等新表现,建立切实管用的制度,把干部作风大改进的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下去。
三是作风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彻底解决“非一日之功”。解决作风问题,必须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坚决防止一阵风、一刀切、大呼隆、走形式,要以作风改进的鲜明导向,带动社会风气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载体、强化措施,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地方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