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文章内容

2024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8篇)

2024-08-23 11:55: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2024年乡镇年度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本年度是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关键一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作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城镇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本年度,我镇新型城镇化率呈现出较大的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规划,加大土地开发力度,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质量。经过努力,全镇城镇化率达到80%,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为促进乡镇经济转型升级,我们着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本年度,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使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增修建农村道路20公里,新建供水站5座,新增通讯基站10座,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座。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为了推动绿色发展,我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土地整治、水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状况。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农田土壤污染防控项目,有效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煤改气等措施,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全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五、新型城镇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本年度,我们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宣讲会、举办培训班、编写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政策,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我们深入农村开展示范点建设和经验交流活动,号召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不够精细、项目推进不够顺利、资金筹措不够充足等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工作水平。

  展望未来,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继续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的良好开局。

  最后,我代表全体干部群众再次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打造美丽富饶的乡村新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二: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篇)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我乡的场镇面貌,根据中央、省、地、县关于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规建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过程中,坚持以“开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现将××年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在我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采取政府引商、外资开发、群众受益的办法,出台了许多关于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体现在领导重视,书记、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管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灾后重建中,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而农村建设还很滞后,灾后重建253户散户建设均按照住建局发放的设计图纸进行修建,现已全部竣工入住。××村3组新村聚居点按照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现已进入风貌打造近端。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城镇化建设中心工作

  除廉租房建设外,严格审批上报集镇内建房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做细城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利用资源,美化、靓化城镇建设,统一规划布局起到重要作用。对窄、脏、乱、地段进行整治,部分房屋被拆迁;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宣传,动员偏远山区的农户在集镇内建房,如加大对××村、××村、××村、××村等4个条件较差的村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往集镇内建房的宣传力度;完善城镇化建设各种管理制度,对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的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通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

  2、规划站工作人员配备不够,业务水平不高。

  3、部分在建工程的建设手续不完善;

  4、乱搭、乱建、无审批手续建房现象依然严重,由于乡政府不是执法主体,不具有强制拆除的权力,希望上级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以便消除这一毒瘤。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总结(范文一)

  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专题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就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讨论;二是印发了新型城镇化相关学习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切实提高

  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是结合学习讨论情况和××实际,全面总结全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进一步明确××镇城镇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现将××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东北部,地处×西北、×东南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辖区内207国道、××公路、××高速、××铁路纵横交错,是××电厂、××锌业、××化工、××水泥等市属重点企业的集聚区,境内××、××、××水资源独特,是全市“××××”城镇体系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镇村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以及大项目集聚等优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不断创新理念,调整思路,加大投入,推进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发展,荣获“××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二、取得的成效

  (一)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

  立足于建设“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目标,我镇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一是结合实际,从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增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上入手,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部分镇人大代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城镇献一策”大型意见征集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三是专门聘请××省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负责具体

  详规设计,为××镇城镇建设“一年有变化,二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新区开发、镇中村改造、服务提升改造、城镇创建等工程,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先后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第一初级中学改造提升工作,新建工商所办公楼、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商业银行办公楼等,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沁济煤层气管道铺设及基站建设,完成镇区供水扩建工程;二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开,投入500余万元完成××路、××路、××路、××路等框架路建设及管网、路灯等设施配套,初步形成三横四纵的城镇道路框架;三是城镇商贸业逐步繁荣,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商贸城建设,建成8栋商贸楼,500余间,形成了建筑面积34000余平方米,集服装、百货、五金交电、土产、建材等于一体的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四是城镇品位持续提升,以十大区域综合整治为抓手,投资2800余万元,对镇区主干道、××大道商业街、××村大街、××区域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实施了人行道铺装、房屋立面改造、路灯改造及硬化、亮化、绿化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区形象。

  (三)强化管理,增添城镇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开展镇级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群众素质。二是加强镇环卫公司力量,将镇环卫工人增加到45人,实行分包路段、绩效考核,同时在全镇31个行政村均组建了环卫队伍,增加村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垃圾定期清扫、日产日清,街道绿化、景观游园等有专人管理。三是整合城管、治安巡逻队伍

  13人成立了综合管理大队,坚持做到建管并重,不断规范市场经营,全面整治私搭乱建、店外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店外经营现象得到取缔;商户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做到门前垃圾日产日清,镇区经营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镇格局相对分散。境内××将全镇划分为沁北、××两个中心区,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限制,小城镇规模不大,中心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建设相对滞后。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三是城镇建设的品位不高,精品意识不强。现有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立面缺少地方特色,设计、建设水平不高,游园、广场、雕塑等景观小品及标志性建筑缺乏,城镇文化氛围不浓。

  四是镇办企业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镇属企业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镇办企业吸收城镇富余劳动力有限。

  五是城镇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下步思路和实施步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镇将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立足一个核心,围绕两个轴线,建好三个功能片区”的城镇建设思路,“一核”即

  规划××村北至××桥南为中心镇区,积极打造以行政、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核心;“两轴”即××国道沿线城乡融合发展轴、××路公路沿线产城融合发展轴;“三片区”即××沿线旅游休闲商贸服务产业带、东部沿山地带工业园区、××沙滩万亩观光农业园,实现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通过一体布局、产城互动、城乡共进,逐渐做强做优城镇龙头,引领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面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

  科学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和前提,要树立全域××的理念,明确以规划指导好镇区建设、工业经济及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在完善《总规》、《××产业园控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镇区控规》,同时加强规划的约束性和执行力,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科学规划在统揽发展全局、落实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以健全功能为重点,全面增强新型城镇承载能力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步伐,全面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带动整个镇域经济发展。一是拉大城镇建设框架。加快镇区道路建设步伐,投资500余万元,完成长260米、宽32米镇区中心道路西延、文化路拓宽改造工程,打通镇区交通脉络,实现镇区一纵一横主干道路框架。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规划实施供水、供气、雨污管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昆仑能源天然气综合服务站建设,建成××综合服务中心1座及加气站3座,完成镇区主干道排污管网改造工程。三是完成镇区综合提升。对××国道辛庄段、镇政府至职高街道进行提升改造工程,以门窗更新、墙体粉涂、瓷片粘贴、铺设彩砖、排水沟复修、经营门店门牌制作等主要工程,在镇区形成一街一景,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使城镇面貌有大的变化,城镇形象有质的飞跃。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社区要在完善规划、土地、住建等各种手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五是规划建设游园广场。投资700余万元,规划建设镇中心广场和标准化体育场,高标准建设喷泉、雕塑、文化墙、亭台楼榭等小品景观,同时做好镇区绿化工作,重点在沿街播绿、沿河布绿、腾地造绿上做文章,点缀小桥流水、名花绿草等,提升城镇品味。

  (三)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综合形象

  紧紧围绕××故里、××家乡、××发源地、××传说等,深入挖掘××的文化资源,塑文化品牌,提升城镇品位;对新、老××大桥间的××河道进行治理,造水面,造景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在省庄至里河段,以化城寺建设为基点,通过道路建设,与省庄温泉小镇相连,形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商务、娱乐、餐饮、购物、保健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产业带,与××风景区形成旅游观光三产服务带。通过产业的落户、发展,将带动思想观念更新、人才资金集聚、技术市场扩大,实现农民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形象进一步提高的多赢局面。

篇三: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某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江西岸,幅员面积94.85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户数2.88万户,总人口5.84万人,场镇建成区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人,其中务工经商2.8万人,在校学生2万人,城镇化率54.8%。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工业增加值2.5亿元,农业增加值3.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财政总收入2765万元,完成税收3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现已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镇、省级“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镇、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试点示范小城镇、市级文明城镇、市县重点镇。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顺应区位优势,建设*卫星城

  镇地处县北大门,紧邻*工业集中区,距县城30公里,辐射周边8个镇乡近30万人口。距*公里,属中国科技城的紧密层。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北距*绕城高速2公里,东距高速6公里,南距高速35公里,拟建的铁路*客货运站紧邻场镇。立足服务配套,顺应区位优势,镇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科技城的卫星城、工业集中区的后花园和县区域经济的副中心。

  (二)统筹规划布局,推动产城一体

  近年来,镇紧紧围绕“一区三镇”(工业集中区、*镇、永明镇、花园镇)一体化发展总要求,按照“一线两水三山四点五片”的发展思路,2020年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根据省试点示范镇和市、县重点镇的要求,结合*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正在启动全镇总体规划修改和赵家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5年,镇区将建成面积达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万人的小城镇;到2030年,镇区建成面积将达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人。

  (三)创新多元投资,建设优美城镇

  一是“整合项目,集中投资”。近年来,整合灾后重建等投资4660万元,改扩建街道23条、6.5公里,新建街道7条、2.8公里;*中学建成省级示范中学;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卫生院)建成全省首家镇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敬老院创建为省三星级敬老院。二是“政府补助、企业捐资”。对公益基础设施采用企业捐资52%以上,政府补助49%以下合作共建,投资2072万元(政府补助643万元),完成昌德南北2街、紫金花滨河路、挑水河景观道路、排洪沟、先成丽景滨河道路的改造。投资2750万元的滨河道路及河堤(美食一条街)、一号路延伸段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00万元的商业步行街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

  进。三是“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引进重庆先成地产集团、昌德房产、星源房产等企业投资6亿元新建商贸型居住小区6个,建设商品房近50万行(其中住宅34.2万nV、商铺8.36万m,高层7.3万行)。

  (四)联动发展产业,繁荣居住商贸

  大力实施“两化互动、三产联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繁荣活跃城乡经济。一是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进园区集中发展。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54家,其中“四上”企业达9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已有2家规上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二是大力推进城镇商贸、物流、餐饮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全镇现有商铺门店6260个,有物流公司3家、快递公司6家;有金融服务机构3家、保险机构5家;有超市25家、大型餐厅23家、餐馆56家、休闲会所26家、美容美发店48家、茶园32家、商务宾馆23家、旅行社2家,服务业每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近3000个。逢单号日赶集人数3万余人次。三是引导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州国际集团投资近4亿元在五柏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近2000亩的藤椒产业园初步成型。目前,全镇现已初步建成沿公路千亩优质蔬菜基地,沿*江千亩优质麦冬基地,沿“*德”、“*跃”、“*黎”路千亩水稻和油菜制种基地。成立了全县首家家庭农场一旭升家庭农场。

  (五)坚持建管并举,打造宜居之城

  大胆探索和创新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成立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2组,设立项目建设管理办(6人)、城管办(3人)和城管执法中队(22人),推行社区干部职业化管理参与场镇建设管理,引进了物业公司进行城镇保洁和垃圾清转,聘请义务监督员24名,形成了统一领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镇建设、管理新格局。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投资960万元开展潼绵路沿线和居民商住房风貌塑造;投入250余万元,新建添置垃圾收储、清运设施,增添标识标牌,切实提升城镇品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实规划,力求在规划引领上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市重点镇建设要求,顺应“一区三镇”空间战略规划,用活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梳理、优化、提升、完善镇总体规划。立足“*副中心、*卫星城”目标定位,与*工业集中区实现错位发展,重点对接*科技城和*工业集中区服务配套,打造商贸型现代都市小城。同时,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加快金子山片区、赵家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规划、建设一盘棋。

  二是做优产业,力求在城乡统筹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入园区、农业融新村、商贸活城镇”战略,以五柏村、石河村等中心村为重点,以*州集团、美地农业等龙头企业为带动,以藤椒产业为主导,连片打造*江新农村示范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和观光农业,就地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商贸物流型企业招商力度,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进园区发展。

  三是做大城镇,力求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全年计划新增商品房20万行;新建和改造街道3条、2450米,新建文化广场3926itf;结合房地产开发,新建综合批发市场2个、改造中街和金三角综合市场2个;启动中央财政集中支持“十四五”期间重点流域重点镇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项目5公里;吸引社会资金改造河堤道路200米;科学推进旧城改造,计划总投资2亿元,启动赵家巷城中村改造和开发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

  四是做强商贸,力求在服务业加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新区开发和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商在投资兴业,聚集发展。不断打造以昌德商业城及建设街为中心的商业圈;以杨二酒楼、一鸣土鸡庄、森林雨等特色、知名餐饮店为依托,加快餐饮业的发展;大力支持重庆先成集团投资的三星级酒店和俊鹏阳光投资兴建的准三星商务酒店建设,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结合新区滨河路开发,加快建设餐饮一条街、商业步行街。

  总之,我们将按照上级的总体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镇乡的先进经验,奋力推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区域副中心,建设现代都市小城。

篇四: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合集5篇]第一篇: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县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大气北斗溪、雅气北斗溪、秀气北斗溪为目标,狠抓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现将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北斗溪镇位于溆浦南部,辖22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0.56平方公里、全县排名第七,人口17532人、全县排名十七,为二类乡镇。

  近年来,北斗溪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镇村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不断创新理念,调整思路,加大投入,已完成高铁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新镇规划,依托“一堤、一坝、四路、四桥”,构建高铁新镇基本框架,完善“一心、一带、两区、四组团”整体功能布局,打造成溆浦南部“窗口之镇”。

  二、取得的成效

  (一)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

  立足于建设“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目标,我镇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一是结合实际,从完善功能、拉大框架、提升城镇品味上入手,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部分镇人大代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城镇献一策”大型意见征集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三是专门聘请湖南省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负责具体详规设计,为北斗溪镇城镇建设“一年有变化,二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新区开发、服务提升改造、城镇创建等工程,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城镇功能日臻完善,九溪江小学投资235万元新建教师公租房32套;九溪江中学投入43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一栋、教师公租房18套并对旧教学楼进行整修,修建了高标准的运动场。北斗溪学校陆续投入510余万元,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大楼、一栋学生宿舍楼、32套教师公租房,新建改建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校园面积扩大了2400平方米。以省教育厅的扶贫帮扶资金为主投资180万元,新建坪溪村幼儿园;投资54.5万元新建9套九溪江卫生院公租房,投资61万元新建了10套北斗溪卫生院公租房。全镇22个村均建起了农家书屋,文体设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城镇文明初现雏形。二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开,积极配合完成了总投资2820万元,全长5公里,路基宽8.5米小北公路及安保设施建设;投资340万元建成了长113米、宽13米的坪溪大桥。高标准拓宽硬化了长6.5公里、宽5.5米的“九统公路”;连通隆回虎形山长21公里、宽4.5米的“九虎公路”;连通了山背北大门的长12.8公里、宽4.5米的黄田公路。构造了以高铁为交通枢纽核心的“一高、二省道、二县道”的交通网络格局;三是城镇品位持续提升,投资500万元对松林、光明集市进行提质改造,做到镇风村貌大有改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环卫工作荣获市“十佳乡镇”,县“模范乡镇”称号。路灯改造及硬化、亮化、绿化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区形象。

  (三)强化管理,增添城镇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开展镇级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群众素质。二是加强镇环卫公司力量,将镇环卫工人增加到45人,实行分包路段、绩效考核,同时在全镇22个行政村均组建了环卫队伍,增加村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垃圾定期清扫、日产日清,街道绿化有专人管理。三是成立了综合管理大队,定期组织治安巡逻。坚持做到建管并重,不断规范市场经营,全面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商户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做到门前垃圾日产日

  清,镇区经营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镇格局相对分散。辖区面积广,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限制,小城镇规模不大,中心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建设相对滞后。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还有差距。

  三是城镇建设的品位不高,精品意识不强。现有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立面地方特色尚未成型,标志性建筑不多,城镇文化氛围不够浓。

  四是镇办企业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镇属企业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镇办企业吸收城镇富余劳动力有限。

  五是城镇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下步思路和实施步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镇将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立足一个核心,围绕两个轴线,建好三个功能片区”的城镇建设思路,“一核”即规划高铁南站至“六小一中心”为中心镇区,积极打造以行政、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核心;“两轴”即高铁新区发展轴、332S公路沿线产城融合发展轴;“三片区”即松林片区、九溪江片区、高铁新区,实现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通过一体布局、产城互动、城乡共进,逐渐做强做优城镇龙头,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面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

  科学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和前提,要树立全域北斗溪的理念,明确以规划指导好镇区建设、工业经济及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加强规划的约束性和执行力,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科学规划在统揽发展全局、落实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以健全功能为重点,全面增强新型城镇承载能力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步伐,全面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带动整个镇域经济发展。一是拉大城镇建设框架。加快镇区道路建设步伐,打通镇区交通脉络,实现镇区两纵主干道路框架。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规划实施供水、供气、雨污管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成镇区综合提升。对332省道九溪江片区至松林片区路段进行提升改造工程,以风貌改造为契机,进行门窗更新、墙体粉涂、瓷片粘贴、铺设彩砖、排水沟复修、经营门店门牌制作等主要工程,在镇区形成一街一景,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使城镇面貌有大的变化,城镇形象有质的飞跃。同时做好镇区绿化工作,重点在沿街播绿、沿河布绿、腾地造绿上做文章,点缀小桥流水、名花绿草等,提升城镇品味。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三)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综合形象

  紧紧围绕打造溆浦南部窗口镇、高铁经济明星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深入挖掘北斗溪镇的文化资源,塑文化品牌,提升城镇品位;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商务、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产业带,与山背梯田风景区形成旅游观光服务带。通过产业的落户、发展,将带动思想观念更新、人才资金集聚、技术市场扩大,实现农民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形象进一步提高的多赢局面。

  第二篇: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活力**、魅力山城”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构建区域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社区服务优良、居民幸福文明、社会平安和谐的宜商、宜居、靓丽、和谐新**。突出创新项目建设,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

  设提供坚实基础。坚持高标准引进项目的原则,科学谋划,准确定位,确定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2012年,淄博博机福利水泥机械厂扩建项目和工业泵制造厂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800万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运行。总投资7.2亿元的龙凤缘开发项目、李家窑老工矿区改造等6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立足区位优势,2012年引进招商项目7个,引进资金1.26亿元,同比增长21.8%,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引进本科以上高科技人才60多人,研究开发新产品4项,发明专利申请5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2亿元,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突出改造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实施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对美琉工矿区、山东建材厂、原**电机厂工矿区、柳杭·尚都一期二期等进行整体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核桃园、税务街、凤凰园等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拆除小区内乱搭乱建,栽植各类苗木,扩大小区绿化面积,建设小游园,并为小区居民更换排污管网,安装暖气管道,对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税务街小区居民楼外墙保温改造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立起了保洁、绿化、执法检查三支队伍,全力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突出落实民生保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深入开展预约、上门现场咨询等服务,为居民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了社区工作的规范化,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动态化管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认真做好卫生应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社区居民免费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突出固本强基维稳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前提。全面启动了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将辖区划分为15个二级“网格”,76个三级“网格”,建立了调委会16个,居民调解小组532个,楼宇调解员2150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

  网络,以“网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综合管理。开展“查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大走访活动和“万人下基层”面对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活动,坚持矛盾纠纷“日排查、周分析、月化解”制度,完善了干部下访、领导公开接访、三级联点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扎实开展防火、防汛等工作,确保了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第三篇: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镇区建成面积9平方公里。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2.9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34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9351元,先后荣获了“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神垕镇作为许昌市和禹州市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镇,去年以来,按照许昌市委和禹州市委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以建设特色小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一、科学规划全域规划,高端定位神垕发展

  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神垕的定位是建设特色小城市,就是要打造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镇,我们根据“两区两带,双向转移、镇村一体”的总体思

  路,采用“全域+重点”的规划理念,先后邀请全国重点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神垕镇总体发展规划》、《神垕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策划规划》、《凤阳山新型社区规划》等各种策划规划共计15项,其中新型城镇化规划3项,钧陶瓷产业规划5项,文化旅游规划5项,规划体系逐步得到完善。成立镇规委会,出台《神垕镇城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对新编制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行性。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名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许昌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发展繁荣大文化,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神垕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镇,充满了发展机遇。我们确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打造“神垕古镇—体验之旅”的发展目标,将钧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努力实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伯灵翁庙修缮和义兴公改造与招商,积极开展老街院落招商和租赁工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创出了古镇保护开发新模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大力宣传钧瓷文化,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和第七届钧瓷文化节,钧瓷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神垕古玩城、华神钧窑渡假村、大龙山钧瓷文化村、晋佩章大师艺术馆等一大批文化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神垕旅游支撑力,2011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镇村一体协调发展

  新型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省九次党代会、许昌市第六次党代会都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将其作为调整城乡关系和区域经济布局、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规划先行,房企进入,利益引导,就业为本”的工作方法,对于社区的安置,我们坚持“两优先”,即:能集中连片腾出可平整利用土地的优先安置,危房群众优先安置。去年,经过多方努力,凤阳山社区项目实现了年内立项年内开工,成为全市第一个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并被列为许昌市

  重点建设项目,迎接了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观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凤阳山新型社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封顶,正在按照“五化十有”的要求进行道路、桥梁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翟村新型社区和郗庄新型社区的前期工作也正在同步开展,两个社区毗邻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北部陶瓷产业园和神垕行政文化新区,可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老镇区利用拆迁改造,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连片开发,建设中小型居民社区,南大灵泉花苑小区、北大伴山庭院小区、锦绣天地小区已经正式启动。通过中心镇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神垕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镇形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既着眼于当前,又立足于长远,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品味,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近3.5亿元用于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先后完成了禹神快速通道、省道236线、东环路和大坡路重修、神彩路拓宽改造、乾鸣大道、神钧大道(解放路)复修等道路工程;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化景观路打造、快速通道文化墙等文化项目;完成景观路灯设置、通道绿化、游园广场、公厕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加快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进度,有效缓解镇区用电紧张问题;完成水厂改制,加快纸坊水库工程扫尾,筹划开工南水北调神垕支线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吃水用水问题;积极实施肖河治理工程,打造优美的穿镇景观水系。通过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些制约神垕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民生工程得到彻底解决或正在解决,城镇功能得到不断完善,为神垕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产城融合,才能相互促进、更好发展。神垕镇是中国钧瓷之都和中国传统陶瓷产区,具有很好的钧陶瓷产业基础,目前,全镇共有钧瓷企业213家,年产钧瓷280万件,年销售收入12.5亿元;有陶瓷企业216多家,各类陶瓷产品年产量10.5亿件,年产值16亿元,年创

  汇达4000多万美元,是河南省重要的陶瓷工业出口基地。我们按照“产城融合、镇村一体”的发展思路,以解决群众就业为基础,坚持以产业支撑带动发展,不断加快推进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北部陶瓷工业园两个产业聚集区建设。目前,占地面积2000亩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晋家钧窑、华神钧窑、神工钧窑、万迪钧窑等30余家钧瓷文化企业已经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北部陶瓷工业园一期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已正式入驻陶瓷企业4家,其中两家已开工建设。规划和建设中的三个新型农村社区毗邻产业聚集区,可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吸纳了周边县市、乡镇群众1.5万多人到神垕工作。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神垕镇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诸多启示。

  (一)科学编制规划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只有立足长远,科学编制规划,才能保证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神垕镇先后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豫建设计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项规划,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打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小城市。

  (二)实行市场运作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要破除“等、靠、要”观念,大力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发展战略,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安置与商业开发的最佳结合模式,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居住环境。

  (三)完善城镇功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措施。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完善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提升城镇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居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实惠。

  (四)产业积聚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推进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集聚区是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者和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神垕镇将按照“文化兴镇、旅游立镇”的发展战略,突出钧瓷文化和生态旅游特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把神垕打造成实力雄厚、特色突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文化旅游名镇。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出发点。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他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价值导向规划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一,我国应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之路,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我国是人口大国,只能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现代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又好又快”地完成城镇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第四,我国的国家性质不允许国家的城镇化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形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基本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

  一体化的今天,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现实可行性。

  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具备相当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教育扩大的规模以及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之路,实现城镇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与城镇的和谐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要举措: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城镇集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城镇意识,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切实抓好县城、小城镇建设,组成较为完善的镇域城镇体系。要加大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同时推动一体化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根据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通过扩容提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围绕重要交通干道和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切实打造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筹我镇城乡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集镇和新型社区、示范村集中。要按照“规划引领,群众自愿、就业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集镇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积极探索企业带动、城郊改造、小城镇依托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按照“大体系构筑、大城镇带动、大园区承载、新农村示范”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产城互动,把促进产业集

  聚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四是研究制定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探索,不断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要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不断放宽科技人才的户口迁移条件。要创新土地使用机制,研究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增减挂钩的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

  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础。当前,许多城市在创建“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必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镇化实质上就是让更多居民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不仅市民更幸福,而且农村转移人口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感受。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近二三百年的工业化是人类生存方式发生最大变迁的时期。工业发展促使成百上千座城镇崛起,城镇发展又对工业和人口进一步集聚形成巨大吸引力。可以说,工业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伟大革命,城镇化同其如影随形。工业化创造了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城镇化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动人类发展进入最辉煌的时代,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我

  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彻底改变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存方式,推动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背离以人为本原则导致城镇化的异化

  城镇化起源于人的自然聚集,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都应当以人为本。由于传统城镇化以物为本,片面强调规模扩张而忽视产业发展,强调密度而忽视承载吸收能力,强调速度而忽视消化转换能力,强调大、新、洋而忽视空间生态优化,因此导致了“城市病”、城市新居民“水土不服”等诸多弊端。而新型城镇化则新在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质是由偏重城市物质形态的扩张提升向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我们应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图与深刻内涵,加速由传统物本城镇化向新型人本城镇化的理性回归。

  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类也可能偏离以人为本的方向而走上歧途,产生异化现象。产城发展变得结构失衡。产业和城镇盲目发展,可能破坏工业化同城镇化的协同关系:或者城镇没有产业支撑,居民难以就业,成为“穷城”、“睡城”、“空城”;或者进驻企业没有高质量城镇化基础的支撑而难有长期竞争力,留不住人才,产业发展无力攀登技术制高点;或者城镇的包容性差,外来人口长期无法融入,利益矛盾突出。这样的产业和城镇发展均处于低水平,往往导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实现集聚变得很不便利。人口向城镇集聚原本是为了更加便于生产和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无序的人口集聚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使得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不便利。生活成本提高过快,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供应不足,城镇内部以及城镇之间人流物流不畅。规避风险变得危情四伏。“城”原本是防范灾难和风险的地方,但如果城镇建设和管理不善,城镇生活就缺乏安全保障,反而成为高风险地区。例如,犯罪、车祸、火灾、环境污染、疾病传染、安

  全事故以及饮食不卫生、群体性事件等会使居民缺乏安全感。

  吸纳人口变得阻碍融合。城镇化是一个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城镇具有吸纳人口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但也可能由于物质和制度上的缺陷,城镇化反而阻碍社会一体化,导致人口社会性分裂和城乡差距扩大。创造财富变得失去幸福。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人类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举,但低质量的城镇生活可能使人抑郁、焦虑甚至愤懑,并没有让居民感觉更加幸福。增进人的幸福是新型城镇化的精髓

  城镇应成为劳动生产率更高、生活条件更好、社会更和谐、文化更丰富、环境更适宜、安全更有保障的居民聚居地,而且能够以其强大的实力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而要真正实现城镇化的这一性质,就必须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居民基本活动状态是劳作、休闲、居住和通行,城镇化必须给居民提供更适宜的创业就业条件、休闲文化场所、居住条件环境和人车交通便利。为此,需要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时,还应构建特殊时期的应急机制和管理体系。城镇化应为满足居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物质、精神和空间需求提供完备的条件。哪些由居民家庭自己解决,哪些由企业或非营利机构解决,哪些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的公共服务系统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有系统的规划安排、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都知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也强调“以人为本”。党的性质和宗旨都决定了凡事都要以人们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我们的城镇化,不仅仅是物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为本的中国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强调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同时不断改善民生。

  目前,如何防止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复造城运动,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只有大规模的投资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政绩的量化,而产业转型不仅短期内无望实现,将农民转换为市民身份也需要大量的民

  生投入,这对地方政府而言很难实现,毕竟现在承担了太多的债务,也有实现经济增长的任务。

  新型城镇化里面,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为我们以前的城镇化中,存在着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如说,征地盖成大房子、修宽阔的马路,但是失地的农民有些问题没能解决好,政府占用了这些农民的地,却没能给人家相应的补偿。还有在以往城镇化中还存在着过分追求数量的现象。所谓的“追求数量”就是进城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进城的人到了城市之后,没有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居民待遇,例如他们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好。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失地农民的上访事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等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我们的城镇化,不仅仅是物的城镇化,更多的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是住房,第二是就业,第三是社会保障。比如说,占用了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那么就要补偿到位。所谓的补偿到位,就是说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城镇化要有所改善,而不是土地房子被征收后,变成“三无农民”,即无住房、无就业、无保障。用得到的补偿款买不起新的房子,没有土地就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就是说土地的补偿制度要以人为本,要合理,要科学,然后在操作中环节落实要到位。虽然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土地,但农民有承包权,农民失去土地之后,要能够从土地的补偿中取得比较好的效益现在有些城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开始把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进去,还有些单位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还有些地方在给失地农民的实物补偿中分配给他们一些商业建筑面积,解决他们失地后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售收入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生活等问题,让他们共享城镇化的成果,这样在城镇化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

篇五: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今天将向大家汇报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情况。

  一、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旨在推动人口流动、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展

  自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超过了中央政府设定的目标。

  三、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群发展。通过打造一批重点城市和城市群,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城市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的发展效益。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优质的住房、交通、教育、医

  疗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民进城的成本,提高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情况。

  四、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1.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

  2.城乡差距扩大,农民进城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存在。

  3.城市不平衡发展问题,一线城市过度拥挤与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矛盾。

  五、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方向

  1.加大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力度,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制定合理的土地使用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人口的均衡流动。

  4.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环境。

  以上就是我对新型城镇化的汇报,谢谢!

篇六: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迅速。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下是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了农村的发展水平。这些举措使得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化进程得以加快推进。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融合与互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其次,政府鼓励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城乡交通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投资,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三、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城乡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挑战

  虽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导致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其次,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贫困问题。此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上的问题。

  五、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展望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政府将鼓励农民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推动农

  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城乡交通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些举措,中国将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政府加大了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力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七: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概述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进展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功能布局更合理,城市面貌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和新建城市,加速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

  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八: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2024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城市规划与用地管理

  2024年,我们加强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和规模,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和人居环境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综合规划,包括国家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逐步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制度体系。

  同时,我们细化了城市用地管理政策,强调土地的集约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严控非法占地、乱占乱用行为,严格落实土地增减挂钩制度,减少农用地转用和征地规模,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我们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城市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城市绿化、景观、公园等公共空间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我们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三、居住环境改善

  2024年,我们加大力度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增加住房供给,提升居住条件,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强住房市场调控。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改造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提高居民住房的条件和品质。

  四、产业布局优化

  2024年,我们积极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我们注重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人才引进和培育

  2024年,我们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动和集聚。我们鼓励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城镇发展,推动人才与城镇发展相匹配。同时,我们重视培育本地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生态环境保护

  2024年,我们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我们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大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注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

  七、农村产业发展

  2024年,我们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

  八、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2024年,我们加强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建设,强化社区自治,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实施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总之,2024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广大城乡居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奋发图强、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