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文章内容

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2022-11-07 20:24: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通过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及县内自查发觉,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供大家参考。

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篇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通过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及县内自查发觉,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知晓度低。①帮扶责任人对脱贫攻坚政策吃不透、对贫困户讲不清,只会让贫困户看墙上的宣扬纸,贫困户看不看得懂、效果怎么样,不了了之;②部分贫困户不了解扶贫政策,不知道光伏是干什么的,不了解"351'"180'政策。2.资料袋内资料不齐。贫困户资料袋中必需有扶贫手册、评级授信表、口袋书、明白纸和健康证,脱贫户中要有脱贫荣耀证〔必需是原件〕,拟脱贫户验收前要放收支核算表。3.帮扶措施制定不合理、不实。①不管贫困户家中有没有病人,帮扶措施全部支配"351'"180'项目;②家庭成员均为老人,填写"雨露计划';③家中只有一名80岁的老人,自顾不暇,却养鱼一亩;④依旧把养老保险、粮补作为帮扶措施支配到户;⑤帮扶措施与入户走访"混为一谈';⑥为凑条数,填虚假的帮扶措施;⑦扶贫手册上的特惠帮扶措施,贫困户不清晰、不了解、不认账。4.致贫缘由分析不准。①家中孩子才上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致贫缘由定为因学不合理;②家中有大病,且自费部分较高,致贫缘由填写为其他缘由等。5.脱贫质量不高、假脱贫、数字脱贫。①已脱贫户住房属于危房,

  

  房顶有漏洞、墙柱抵靠、屋内铁丝固定、承重墙开裂;②家中有癌症病人,住院自费1万多,但家庭收入微薄,疑似入不敷出;③家中全部为精神疾病及残疾人,收入微薄;④精神面貌差,家中"一贫如洗',屋内屋外脏、乱、差;⑤贫困户不知道已脱贫。

  6.识别不精准。①违背"八不评';②识别程序不规范,主要表如今"两公示一公告',申请书一人代写、带按手印,评议会议记录不齐全、不规范,公示材料不齐全、不规范。

  7.扶贫手册填写不精细。主要表达在:缺照片、走访记录和帮扶成效未按要求签字或按手印、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规律关系混乱、残疾人没有填写残疾证号、帮扶措施未填时间、内容填写随便、字体潦草、前后字体不一致、走访与政策解读写在帮扶措施栏。

  8.基础工作不扎实。①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室未按要求建设到位,制度不全、资料不齐,相关展板更新不准时;②脱贫攻坚战役图手绘、很多字、数字与实际不符;③精准扶贫一览表数字与实际不符;④档案盒已按要求整理齐全,外观美丽,但内容空泛,出现"一张纸档案盒',甚至有很多空档案盒。

  9.动态管理不准时。贫困户家庭成员已死亡或嫁出,或有新生儿,但动态管理时却未增、减员,也没有在扶贫手册中备注。

  请各乡镇、包保单位根据以上问题清单,马上自查自纠,尽快整改到位。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4月26日,全县扶贫工作暨"四个考核到村'推动会召开。

  

  推动会召开前,我县组织收听收看了省委扶贫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与会人员仔细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视频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阳晓华就如何抓好当前我县扶贫工作、社会公德教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稳定"四个考核到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阳晓华强调,一要抓好扶贫工作。针对当前我县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六件事:

  一是摸清7个底子:今年因病因灾等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底子,脱贫质量不高简单导致返贫的对象底子,全县危房存量底子,低保动态调整人员底子,预脱贫人口底子,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未落实底子,产业扶贫底子;

  二是加快项目扫尾和新增项目的推动,对2018年实施的项目要逐个扫尾、逐个验收,对今年新增的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等重点项目要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全部危房户在5月底全部入住;

  三是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对比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的4个方面24类问题等交办清单,一项一项去查清,一条一条去整改,确保全部反馈问题在4月底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抓好风险防控,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信访舆情稳控工作,坚决防止出现舆情事件;

  五是进展壮大农业产业,各乡镇、村(社区)要加快富硒养殖、精品水果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1-2个特色产业。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成立验收工作组到村入户,加快扶贫

  

  产业验收。相关单位要主动争取农业产业进展资金,进一步落实农业产业项目帮扶责任;

  六是加强工作调度,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讨论解决,加快工作推动。

  二要抓好"四个考核到村'。针对考核机制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合理问题,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搞好摸排,把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放到差的村上;二是提高督查质量,发挥督查作用,由县委办牵头,实行"四不两直'的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督查;三是继续开展"四个一起',联点县级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干部要继续开展"四个一起'行动,重点抓好四项工作,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住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0天,联点县级领导和联村干部每月住村开展工作不少于3天;四是严格奖惩。会上,阳晓华还就深入推动"五清五问'活动进行部署支配,要求进一步提高学习商量质量,延长到村社区,继续抓好问题整改,大力强化活动气氛。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县总医院,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仔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据《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调整公立医院院常年薪制考核方法的通知》〔明医改组〔2018〕1号〕、《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人民政府关

  

  于印发《组建泰宁县总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泰委发〔2017〕4号〕等文件精神,自6月起,我局将对总医院及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每月收集各专业公共卫生单位〔疾控、监督、妇幼〕及各股室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完成公共卫生任务状况,并形成台账通报总医院及各有关单位。现将2018年1-5月公共卫生及健康扶贫等工作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详见附件〕。

  县总医院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履职到位,要对比问题清单台账,仔细开展整改工作,请总医院汇总将整改状况,于2018年6月30日书面报送县卫计局办公室。

  

篇二: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同时注重宣传发动公开透明实行家家户户门前张贴明白纸识别程序贫困人口名单三公示推行零公示制度即无论村中有无贫困人口必须做到公示全覆盖提高群众知晓率公开监督电话让群众来监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为了让精准扶贫的政策普照到千家万户镇政府和各村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于潇珊秦曼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的扶贫工作为例,介绍了林子镇扶贫工作的实际现状,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制度,提高识别精准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政策知晓率;创新扶贫项目发展模式,提高项目质量;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关键词】精准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我们以临邑县林子镇的周边乡镇、县市作为参照,通过座谈交流、下村考察等形式,深入贫困村和部分贫困户等扶贫一线,掌握实情,深入思考,对扶贫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一、当前林子镇扶贫工作的现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邑县林子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瞄准贫困村、贫困户,以连片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紧紧扭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功夫。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扎实的成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临邑县林子镇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个步骤进行精准识别;建立镇、村联动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严格划分扶贫对象,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到精准实施。截止目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容村貌日益改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村集体经济连年增收,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1、贫困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建立扶贫产业园。2016年建设扶贫产业园,占地115.45亩,产业园采用“园区+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造血”功能,40%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2017年,建设了林子镇玫瑰产业园,产业园一期生产基地,共投资328万元,流转土地500亩,目前已建成300米高温暖棚2个、拱棚4个,已种植玫瑰200亩。二是发展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通过贫困村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利用整理的闲散场院、坑塘,东西张村发展了60亩核桃树和红薯种植,40亩的旱藕种植;董家村发展了30亩的旱藕种植和10亩土豆种植;小庞村发展了18亩冬枣树种植,15亩土豆种植,并全部获得成功,收益资金帮助贫困村分红。三是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四个重点村“十有”中办公用房、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四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均已实现,2016年借力“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年”活动,为四村建设共计440余㎡的办公场所。四是多种渠道脱贫。帮助10户居住危房的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能改就改”。2、村容村貌日益得到改善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临邑县林子镇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四个贫困村村内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通过疏通改造排水设施,修建排水管道3000米;通过硬化工程,新硬化路面500米,花砖铺装3600平方米;通过绿化工程,主干路两侧种植绿化苗木6000余株。二是完善“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效果明显。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实施闲散院落、坑塘集中连片治理,四个贫困村共清理闲置宅基、闲散场院27处共75亩,开挖坑塘14个共30亩。三是发展“边角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将连片治理后的闲置场地,合理划分种植区域,统一实行围栏风景模式,划片种植立体果蔬,发展可观赏、高收益的“边角经济”,实现了经济脱贫与村容村貌整治同频共振。3、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村集体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整合村内闲散土地,年收益10万余元,增加了集体土地可利用量,用于发展苗木、蔬菜、果树等产业,周期短、收益高,且投入资金少、市场风险低;整合的坑塘、水面发展养殖项目,由村集体直接管理或对外承包,实现创收。采取“企业+集体+贫困户”、“合作社+集体+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把集体、公司、贫困户联系在一起,收益分配一部分留给集体,破解了村级发展难题。目前,林子镇的东张村通过发展“边角经济”,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4万元,西张村通过采摘大棚实现集体收益4.2万元,其他贫困村集体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整合村级闲散资源,给村里留足了产业资源,如东张101亩土地+水面,西张70亩果树,董家村30亩坑塘,小庞村15亩枣树,为村庄自我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整合村级闲散资源中,党员干部带头拆迁,给群众做出榜样,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到了历练,村级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临邑县林子镇及周边乡镇、县市的调查,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贫困户精准识别难扶贫工作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经济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种养加及务工经济等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偏低且不稳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的收入变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部分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把握。同时,在精准扶贫的实际操作中大多采取“评议为主、测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辅”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这样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与局限性,容易导致关系对象、人情对象等问题的出现。2、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在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时,通过下发文件到村委会,村两委对于政策的解读不到位,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村民不了解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精准扶贫申请的条件与具体程序。另外,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完全理解扶贫工作的实质,认为扶贫不可能扶到自己头上来。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贫困状况调查和收集贫困信息时,易出现村民故意逃避、回避的现象与询问不正面回答的现象。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还有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帮扶,不懂得“内部造血”的重要性,甚至不愿摘掉贫困的帽子,希望政府能够一直对其进行帮扶。3、产业扶贫项目质量不高现在的扶贫产业园多采用贫困村与公司联合成立合作社的模式,采取“园区+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实行价格保护回收机制,使农户盈利。政府在脱贫指标的压力下,往往会采取见效快的方式,这就导致了扶贫项目的质量不够高。在脱贫压力下,要求这些产业项目只能稳赚不赔,这与市场规律是不符的,极大的增加了扶贫的难度系数。此外,这些项目对于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不高,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劳动方式,一旦公司合同到期,公司撤出后,这些贫困户往往又会回到贫困的状态。4、部门、行业帮扶不主动有的行业、部门支持扶贫方面仅限于完成上级指标,存在等靠思想,没有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更多的行业资金和政策支持扶贫。有的部门之间无合力,定项目下拨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商业“逐利”的特性,有的企业认为对贫困村进行投资无利可图,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主动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对于扶贫项目的投入力度不够,企业资金不愿向扶贫倾斜。三、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根据调查情况,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制度,提高识别精准度提高思想认识精准度,认识脱贫攻坚任务形势严峻度。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个步骤进行识别。实行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以农户收入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对贫困现状、贫困原因、帮扶需求等数据做好统计,根据国家与本省扶贫认定的标准与要求,一户一户“拿尺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与乡有簿,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同时,注重宣传发动、公开透明,实行家家户户门前张贴明白纸、识别程序、贫困人口名单“三公示”,推行“零公示”制度,即无论村中有无贫困人口必须做到公示全覆盖,提高群众知晓率,公开监督电话,让群众来监督。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为了让精准扶贫的政策普照到千家万户,镇政府和各村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也可以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白天进田和晚上进户的方式,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与引导工作,让村民真正了解精准扶贫的政策,把申请扶贫的条件与参加民主选举的权利讲到实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考虑到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在村落里的大多是些老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在宣传政策时更要做到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当地居民看得懂的宣传册,以此保证每个村民都能理解。3、创新扶贫项目发展模式,提高项目质量促进项目的可持续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是村域经济带动型。针对部分重点村街道较宽、绿化投入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边角经济、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多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扶贫模式。二是杠杆撬动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杠杆,撬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变小项目为大园区,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股份合作型。利用扶贫资金参股、入股合作社,让贫困群众按股分红。四是产业融合型。在重点村比较集中的乡镇,统一产业布局,实施整体项目,与原有产业融为一体,扩大规模效益。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收益分配,既做到扶贫项目融入大产业,又做到贫困人口受益均衡。五是“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模式带动型。学习推广邢仙龙“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发展模式,整理出闲散土地、闲散水面、整平林地,唤醒村域沉睡资源。4、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承担责任一方面,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领导和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齐抓,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另一方面,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应引导企业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出台宽松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企业到本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主动与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帮扶群众脱贫攻坚。【参考文献】[1]王小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策分析——以扬州市江都区S村为例[J].新农业,2017.19.49-52.[2]李丹凤,王亚芬.我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及精准扶贫政策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7.11.940-94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魏薇,王爱鸟.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84-86.[4]李锋.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44-145.[5]张雪真,刘淑兰.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民素质的提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6.48-53.[6]李文丽,韩宇.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5.97-104.[7]程海龙.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340-342.[8]吴江华.精准脱贫中影响精准的瓶颈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7.12.104-106.[9]华海琴.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经济师,2018.1.41-42.[10]王钢,周绍炳,刘宗泉,廖娟,喻世刚,农向.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133-134.[11]莫修宇.浅谈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经济[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0-12.[12]巩一飞.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13.5-6.【作者简介】于潇珊(1981.01-)女,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篇三: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为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整改“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不得力”的突出问题,制订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

  1

  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三是宣传动员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项目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激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基础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三、主要整改措施(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7〕

  2

  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计划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督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项目、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

  (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同时选派1名副队长、1名扶贫专干的要求,选齐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推动其认真履行组织、指导、落实、监督等职责。二是落实帮扶联系人必须是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要求,每名帮扶联系人所联系的贫困家庭一般不超过3户,不断提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则,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业务培训,并指导市、县开展相关培训,针对帮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帮扶方式。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

  3

  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二是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内生动力。三是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和资产收益等扶贫项目,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四是全方位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结合“扶贫日”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支部共建、捐款捐物、志愿服务、体验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四)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强化督查。建立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有效督查机制,加大对各地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强化考核。修改完善考核体系,加大精准帮扶和帮扶成效在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4

  

  

篇四: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视域下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作者:杜举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07期

  摘要

  “三农”工作重心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需要对当下教育帮扶面临的困境有清晰的认识。脱贫地区由于自身区位条件处于劣势,需要优先考虑这些地区教育帮扶现状,使后续帮扶工作的开展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文对脱贫地区教育帮扶实施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帮扶发展的困境,以教育帮扶为基础致力于脱贫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建立系统的教育帮扶价值理念体系,使脱贫地区走出教育帮扶困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教育发展

  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主要阵地,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目标任务,通过政策倾斜、调整结构等手段最终实现教育领域的减贫。脱贫是新的起点,发展教育帮扶为青少年打开求知学习的窗户,教育帮扶使适龄儿童受教育水平提高,积极组织科技培训与教育项目,宣扬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破除当地落后陈旧的风俗,带动脱贫地区的人文素质提高。教育帮扶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能量,认清当前教育帮扶发展面临困境,为开展帮扶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当地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带领脱贫地区致富奔小康[1]。

  一、教育帮扶的现状

  教育帮扶问题不仅是一个与民生有关的简单问题,而且还涉及更深层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的、多元化投入过程。自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帮扶不接地气,教育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教育帮扶工作依然存在困难。

  1.教育帮扶意识相对落后

  根据人类认知的五层级理论,教育帮扶从思维认知层级上看是帮扶思想的基础。人的思想和认知的基本特征在于思维。因此,要想妥善解决教育帮扶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协调推进,不能单纯依靠顶层设计者实施帮扶。要积极拓展帮扶思路,做到换位思考,走进被帮扶者的内心,不断强化教育帮扶意识。

  2.人力资本供求矛盾突出

  劳动力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拓展构成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而这些又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形成的。在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为政府主导,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逐年降低。尽管近年来乡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受到重视,但总的来说还存在配置不平衡,学科结构有待优化,培训经费无法保障,出现“引不进来”也“走不出去”的困境。

  3.配套硬件设施资源分布不均

  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发展能力较弱,办学条件滞后。教育条件落后和资源不均,导致脱贫地区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在一些办学条件落后的地区,学校的教学生活硬件设施标准低,信息化建设滞后,后期维护更新资金跟不上,反而给学校造成更大的负担。

  二、教育帮扶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帮扶价值知性错位

  对脱贫地区教育帮扶政策制定与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脱贫地区教育帮扶工作推进中的问题。脱贫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足,由于内生性发展困难,脱贫地区发展通常考虑能快速解决经济发展需求的帮扶措施。教育基础性作用发挥受制于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虽然教育事业在国家投入支持下硬件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教育领域帮扶具有长期性等特征,一些地方推进乡村振兴往往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區域经济发展等凸显政绩帮扶领域,将教育帮扶视为政治任务而忽视其价值功能。帮扶干部要立足帮扶攻坚一线,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对当地发展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本地区发展要有真切感受。帮扶干部需树立教育水平提高可提升人口素质的观念,提高技能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教育帮扶政策的实施,目前师资条件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观,帮扶干部认同教育帮扶的工具性作用。但教育帮扶处于政策执行中的弱势地位,因为脱贫地区经济水平落后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脱贫地区由于地理闭塞产业薄弱等因素导致教育帮扶地位弱化,造成帮扶政策执行中出现错位[2]。

  2.教育帮扶工作机制不健全

  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基础。按照国家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当前各地实施教育帮扶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为主要对象。由于技术成本方面原因,多采用估算农户收入水平,基层帮扶干部无法获得农户收入统计信息,对贫困家庭人口识别通常依靠基层农民评议方法进行,与国家确定贫困识别标准存在差异。精准识别贫困群体中出现规模排斥等问题,加剧了帮扶对象识别偏差的可能性。如何针对不同教育帮扶对象实施差异化精准帮扶,成为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目前教育精准帮扶忽视帮

  扶手段的适应性,帮扶工作与对象致贫原因脱节,帮扶举措模式僵化,制约了帮扶工作效果。调查发现脱贫地区教育帮扶主体为政府相关部门,由各帮扶单位在帮扶工作中进行协作。但是由于脱贫地区民族群众存在沟通问题,造成教育局与帮扶单位缺少有效沟通,导致教育资源和帮扶资金的浪费,各部门表面联合合作,但实际合作缺少有效互动[3]。

  3.教育精准帮扶不精准

  教育精准帮扶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当前帮扶工作已经进入新时期,随着帮扶政策的不断完善,帮扶成效越发显著,但在帮扶对象的识别和帮扶上,还存在教育精准帮扶不精准的问题。首先,帮扶对象识别存在偏差。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开展帮扶工作的先决条件,关系到教育帮扶资源能否惠及目标人群,确保国家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目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帮扶对象,但建档立卡工作存在按名额分配情况,人为控制帮扶人数。随着物价上涨,帮扶成本不断增加,国家帮扶标准低,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外出务工,就会超过帮扶标准。其次,帮扶对象帮扶措施不精准。教育帮扶措施与帮扶对象需求脱节,忽视了帮扶对象的主体地位,帮扶模式僵化、标准一刀切,是导致教育帮扶效果差的重要原因。教育贫困的形成通常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地理环境、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容易产生循环积累效应。如何通过教育帮扶精准施策、落实责任,激发帮扶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关系到帮扶对象能否匹配到精准的教育帮扶资源。

  三、脱贫地区教育帮扶的改进策略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应进行教育帮扶以打破贫困的代际传播。脱贫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封闭思想,对提升当地人力资本有着重大影响,对脱贫地区发展意义深远。

  1.树立系统的教育帮扶价值观

  教育帮扶实施中应树立系统价值观,同时把目光投向未来,以发展的理念引领教育帮扶工作。教育帮扶主体为政府部门,应从系统帮扶观把握帮扶工作。首先,在各地开展的精准帮扶中立足帮扶工作协同推进。深刻认识到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的先导性重要作用,关注教育帮扶工作,地方政府要树立教育帮扶责任感,提高教育帮扶效果的可持续性。由于教育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的长效发展保障机制。其次,树立精准化理念。精准对象识别是实现教育帮扶成效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让适龄儿童接受公平教育是教育帮扶的首要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实现帮扶开发资源与人口的对接,使其主动自觉的积极投入教育帮扶攻坚队伍。最后,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教育改革红利,让共享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4]。

  2.优化教育帮扶资源配置

  教育帮扶根本的基础工程是教育,通过教育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针对脱贫地区师资薄弱等系列问题,结合脱贫地区教育事业基本情况,夯实教育帮扶根基。首先,加强脱贫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水平,在职称评审中给予政策倾斜,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多措并举留住人才。落实脱贫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制度,推进专项教师培训计划,给予特殊加分照顾。完善支教工作制度保障,确保支教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责任感、使命感,学以致用回报家乡。其次,普及国家通用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推进国家通用语普及行动,借助民众聚会形式进行文艺表演等活动,以舆论引导强调国家通用语的重要性。借助师生等从自我做起,在工作场所等进行普通话推广使用,熟练使用普通话,提高国家通用语使用率。脱贫地区高中教育按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对脱贫地区学生进行教育保底,对高中学生进行生活救济帮助,扩大脱贫地区高中生教育覆盖范围[5]。

  3.健全教育帮扶机制

  健全学生入校教育帮扶机制,提高对脱贫地区教育帮扶成效。针对教育帮扶做出部署规划,针对不同层次对象教育进行合理布局设计,顶层设计中的教育帮扶政策要形成全覆盖的基本格局。教育帮扶是当下重要的乡村振兴措施,国家政策统筹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发展正规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贫困生也应得到重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教育方案,结合地方特色,重视实践教育,学有所用,立足全面育人。教育帮扶主管部门应建立联合工作网络,团结教育帮扶相关单位,为教育帮扶工作开展推进宏观统筹设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跟踪监督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教育帮扶工作中要互相共享信息,通过整合信息平台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保障最大成效完成工作任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合作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提前感受职场生活,增强就业竞争力[6]。

  4.推进多元主体共治

  当前教育帮扶还停留在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导为主,尚未形成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要想打通教育精准帮扶“最后一公里”,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教育治理视角看,在不断推进和建立的精准帮扶机制上,应以创新帮扶理念为指导,推动多维度、多梯度、多元化的教育帮扶模式,打破日益固化的治理结构,强化政策支持,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政社合作、协作管理。第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教育帮扶打开希望之门。加强教育帮扶资金统筹管理,加快教育帮扶项目实施进度,提高使用效率,为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必须积极为多元主体创建广阔的生存空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促使各方利益最大化,提高帮扶效率。第三,发挥教育帮扶的治本功能,不仅“输血”,更要“造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与文化层次呈正相关,教育帮扶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下,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育人,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马多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精準帮扶的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3):24-27.

  [2]石宝华.庆阳老区脱贫攻坚经验对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启示[J].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9(02):150-162.

  [3]吕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4]徐晓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v.31;No.485(09):364-365.

  [5]张小丽,杨锟.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3-96.

  [6]钟小斌,谢治菊.政策过程视域下教育帮扶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开发研究,2020(03):61-67.

  [作者:杜举(1985-),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武磊磊】

  

  

篇五: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为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整改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不得力的突出问题,制订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工程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局部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局部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催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

  (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局部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

  1/4

  (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工程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方法不多。三是宣传发动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工程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鼓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根底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

  三、主要整改措施

  2/4

  (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22〕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方案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催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工程、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

  (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同时选派1名副队长、1名扶贫专干的要求,选齐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推动其认真履行组织、指导、落实、监督等职责。二是落实帮扶联系人必须是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要求,每名帮扶联系人所联系的贫困家庭一般不超过3户,不断提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那么,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业务培训,并指导市、县开展相关培训,针对帮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帮扶方式。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工程,跟踪效劳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二是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内生动力。三是把

  3/4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作为脱贫攻坚的根底性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和资产收益等扶贫工程,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四是全方位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开展产业、参与就业。结合扶贫日活动,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支部共建、捐款捐物、志愿效劳、体验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四)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强化督查。建立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有效督查机制,加大对各地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强化考核。修改完善考核体系,加大精准帮扶和帮扶成效在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4/4

  

  

篇六: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准帮扶问题整改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

  

  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

  (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三是宣传动员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项目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激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基础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

  

  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

  三、主要整改措施(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XX〕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计划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督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项目、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

  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则,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

  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在省交叉考核、审计和第三方评估反馈内容中,存在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帮扶要求落实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力量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派员单位以人手不够为由,将第一书记留在……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进一步细化明确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家庭医生工作职责。落实帮扶任务提示单,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帮扶“五到位”责任制,确保帮扶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提高帮扶实效。二是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对脱贫攻坚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促指导,采取集中检查、现场抽查、随即调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回督查,将巡回督导的结果运用到对乡镇、部门的日常管理和领导班子建设中。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列出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严格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队伍稳

  

篇七: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倾注了较多的关心十分注重做好走访困难家庭工作开展了如节假日走访慰问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等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双结对双促进结对共建和实事工程等活动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2007-12-1523:30: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倾注了较多的关心,十分注重做好走访困难家庭工作,开展了如节假日走访慰问,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等,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双结对、双促进”、“结对共建”和“实事工程”等活动,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当前的结对帮扶也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接济式”帮扶。目前帮扶措施,多数局限于慰问式、接济式的帮扶,给一些慰问金,送一些粮、油物品等,虽然投入了不少财力,但只能解决困难家庭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2~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几天或节日的生活问题。没有通过调查研究,从个体实际情况来分析面上原因,没有以发展的观点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提高自身脱贫能力。

  二是“应付式”帮扶。在开展结对帮扶过程中,有些结对部门或党员领导干部年初下来认认“门”,年中下来做做样,年底总结造数字,把帮扶作为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对待,解决困难家庭平时的实际困难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有关部门对帮扶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当前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出发,积极探索帮扶的形式和机制,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社会调查,建立动态需求档案

  社区和结对部门、单位、个人应联动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活动,对贫困群体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3~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收入结构作全面分析比较,查找个体致贫原因,了解贫困群体对帮扶工作的不同需求,建立贫困家庭档案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按贫困群体的不同类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的帮扶规划,列出帮扶重点项目,为贫困群体的彻底脱贫打基础。特别是对其中的收入结构、致贫原因、发展需求要作详细的动态记载,使帮扶工作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检验具体帮扶效果。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一是要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多层面的帮扶措施,加快“一对一”结对子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之间相对稳定的“对子”,大力倡导“党员义工”、“邻里守望”服务,加大日常帮扶力度,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在送技能、送岗位、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4~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送出路上有制度保障,在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上能够有更大作为;三是要在寻求扶贫帮困能够达到长期效果上拓展更宽渠道,例如帮助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投“医疗保险”,功在平时,利在长远;建立教育学习基金,能起到辐射作用。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得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实际困难。四是建立结对帮扶督查制度,把帮扶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作为评价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建立应急机制,保障救助途径畅通

  当贫困家庭在实际生活中遭遇到意外灾害、疾病、家庭变故等情况时,单凭“一对一”帮扶往往远水难解近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支持和帮助,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在加强长效帮扶建设的同时,对特困群体应采取临时保护、临时救济的应急措施,使他们能顺利渡过难关。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5~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一是筹措救济资金。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应积极通过自身筹集、争取上级党费支持等措施筹措资金,使临时救助能及时生效。二是确定救助标准。对特困家庭按照其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状况,合理制定临时救助标准,使他们在遭受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顺利渡过难关。同时明确的临时救助标准有利于临时救助能自动生效,有利于形成“应救必救”的救助模式。三是及时发放资金。在资金到位、标准明确的前提下,应简化手续,确保临时救助资金能及时发放。

  当前,探索帮扶制度和体系建设,引导多方力量来帮扶困难群体是实现有效帮扶的关键所在,为此,我认为党员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全面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真正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党员模范作用,使得“永葆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6~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到更好的巩固和扩大。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7~

  

  

篇八: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者:付跃超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2期

  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付跃超重庆社会科学院

  摘要:实施精准扶贫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精准扶贫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贫困程度有所降低,人口素质有所提高,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扶贫项目、扶贫对象、扶贫资源配置、扶贫资金数字不“精准”,使扶贫工作面临重重问题和困难,政府、扶贫部门、社会相关各界人士应共同努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精准扶贫;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0-02

  一、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问题,但与六个精准仍存在一些差距,导致“精准扶贫”不“精准”。不“精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部分扶贫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和系统,导致扶贫项目不“精准”

  不少扶贫制度针对性不强,导致不少扶贫项目出现粗放“漫灌”的现象,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制定的制度未能解决好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精准度”不够,导致扶贫资金未能更好的面对真正贫困居民。

  2.扶贫对象界定模糊,精准识别数据录入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导致扶贫对象不“精准”

  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扶贫对象的界定不够精准,各级扶贫部门建立的贫困人口档案,没有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有些原本是贫困户,后经创业已脱贫,但扶贫部门未及时退出贫困档案,有些原本虽然不是贫困户,后因治病等原因致贫而扶贫部门又未能及时录入贫困户档案。因录入数据缺乏全面深入调查和动态更新,必然导致扶贫工作效能低下。同时,有些扶贫干部没有正确的群众观和执政理念,搞人情扶贫、关系扶贫,引起腐败滋生,造成社会不公。

  3.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导致扶贫资源配置不“精准”

  目前农村贫困群体80%以上多为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目前开展多数扶贫项目为养殖、种植等产业扶贫,大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能独立承担。扶贫项目未能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现实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选择,影响了扶贫项目实施的效果。

  4.扶贫资金由多部门投入,缺乏统筹安排,导致扶贫投入资金数字不“精准”

  随着社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各职能部门也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进行扶贫资金的投入,但此类资金未通过扶贫部门而直接拨付相应的行政村或扶贫项目,项目具体情况各级扶贫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导致部分扶贫项目精准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存在分散、细碎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同时,受地方主义、小团体思想的影响,有些已经脱贫的地方仍舍不得脱“贫困帽”,在相关数据上虚报假报,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二、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由于各级政府通过多种举措并举、互为支撑,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目前我国扶贫面临的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难

  由于贫困人口多,仅仅依据家庭人均收入作为确定贫困的条件,而农民收入渠道多、杂、小,故难以核算,缺乏统一的刚性标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把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进行排列,这样的识别标准对贫困程度的深浅难以鉴定。

  2.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源精准配置难

  一是因养殖业、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决定产品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这些项目从资金投入到收益间隔时间长,给扶贫项目的精准选定带来较大难度;同时,扶贫部门常常将产业扶贫项目交由当地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去完成,而这些部门更重视技术推广相关的工作,在对贫困户进行选择时,较多地会将懂技术、懂市场者作为首选,而这些人往往都是产业大户,真正的贫困户往往很难成为产业扶贫项目真正的受益者,这使得扶贫项目的安排不精准;二是因很多贫困户自我发展观念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几乎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前景不确定,因而导致扶贫资源精准配置难。

  3.扶贫资金统筹安排,扶贫投入资金数量精准难

  一是贫困人口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公共服务资源少,基础设施欠账大,自身发展能力差,特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因而扶贫成本高,外加地方财政困难,增加扶贫投入艰难,在扶贫项目实施中,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兑现困难。二是要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必须多渠道筹资来逐步解决扶贫资金这一瓶颈问题,因扶贫资金多部门投入,缺乏统一的口径和管理措施,必然导致扶贫资金的统筹安排、扶贫投入资金数量统计的不精准,给后期对扶贫资金的利用效能的监管带来难度。

  4.扶贫人员市场观念缺乏,扶贫措施不精准

  因扶贫人员对于帮扶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市场链、盈利模式等内容了解不够全面透彻,错误认为只要产品好,便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同时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有些扶贫人员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放,扶贫工作多以资金援助以及物品援助为主,或者只是通过改建房屋等方式对贫困户的居住条件进行改善,而没有为贫困家庭创设依靠自己的劳动与付出,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条件与基础,扶贫措施的不精准,从而导致产品滞销,直接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能。

  三、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1.统筹安排,全局谋划,确保扶贫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对贫困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扶贫工作要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要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想贫困群众之所想、急贫困群众之所急,将贫困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诉求作为制定帮扶规划、开展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深入了解民情、广泛汇聚民智、切实尊重民意、全力激活民力、凝聚民心、最大限度地排解民忧,从实际出发,因户施策,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在近期解决好群众急需的一些项目,并因地制宜地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进行“滴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困难,又重点放在教会贫困群众“自灌”,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硬件”帮扶与“软件”帮扶相结合,既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又注重调动当地群众和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九: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个代表”要求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出发,积极探索帮扶的形式和机制,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倾注了较多的关心,十分

  一、加强社会调查,建立动态需求档案

  注重做好走访困难家庭工作,开展了如节假日走访慰问,部门单位、领导

  社区和结对部门、单位、个人应联动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活动,对贫困

  干部结对帮扶等,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双

  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收入结构作全面分析比较,查找个体致贫原

  结对、双促进”、“结对共建”和“实事工程”等活动,建立了一些长效

  因,了解贫困群体对帮扶工作的不同需求,建立贫困家庭档案信息库。在

  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3然而,当前的结对帮扶也存在着一些片面

  此基础上,按贫困群体的不同类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的帮扶规划,

  性和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列出帮扶重点项目,为贫困群体的彻底脱贫打基础。特别是对其中的收入

  一是“接济式”帮扶。目前帮扶措施,多数局限于慰问式、接济式的

  结构、致贫原因、发展需求要作详细的动态记载,使帮扶工作能按照正确

  帮扶,给一些慰问金,送一些粮、油物品等,虽然投入了不少财力,但只

  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检验具体帮扶效果。

  能解决困难家庭几天或节日的生活问题。没有通过调查研究,从个体实际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情况来分析面上原因,没有以发展的观点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帮助困难

  一是要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多层面的帮扶措施,加快“一对一”结对

  家庭提高自身脱贫能力。

  子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之间相对稳定的

  二是“应付式”帮扶。在开展结对帮扶过程中,有些结对部门或党员

  “对子”,大力倡导“党员义工”、“邻里守望”服务,加大日常帮扶力

  领导干部年初下来认认“门”,年中下来做做样,年底总结造数字,把帮

  度,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相关部门要

  扶作为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对待,解决困难家庭平时的实际困难不够,缺乏

  想方设法在送技能、送岗位、送出路上有制度保障,在鼓励创业、支持创

  主动性和责任心,有关部门对帮扶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

  业、服务创业上能够有更大作为;三是要在寻求扶贫帮困能够达到长期效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当前必须从实践“三

  果上拓展更宽渠道,例如帮助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投“医疗保险”,功在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平时,利在长远;建立教育学习基金,能起到辐射作用。真正帮助他们解

  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全面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现实要

  决“得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实际困难。四是建立结对帮扶督查制度,

  求,真正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党员模范作用,使得“永葆

  把帮扶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作为评价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扩大。

  三、建立应急机制,保障救助途径畅通

  当贫困家庭在实际生活中遭遇到意外灾害、疾病、家庭变故等情况时,

  单凭“一对一”帮扶往往远水难解近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支持和帮助,

  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在加强长效帮扶建设的

  同时,对特困群体应采取临时保护、临时救济的应急措施,使他们能顺利

  渡过难关。

  一是筹措救济资金。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应积极通过自身筹集、争取

  上级党费支持等措施筹措资金,使临时救助能及时生效。二是确定救助标

  准。对特困家庭按照其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状况,合理制定临时救助标

  准,使他们在遭受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顺利渡过难关。同时明

  确的临时救助标准有利于临时救助能自动生效,有利于形成“应救必救”

  的救助模式。三是及时发放资金。在资金到位、标准明确的前提下,应简

  化手续,确保临时救助资金能及时发放。

  当前,探索帮扶制度和体系建设,引导多方力量来帮扶困难群体是实

  现有效帮扶的关键所在,为此,我认为党员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篇十: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企业职工收入明显增多,但企业困难职工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大环境里是个极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职工贫困的根本性问题,给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本文围绕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困难职工群体的形成原因

  困难职工群体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备受各级组织的重视和关注。解决困难职工群体这一社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撑、社会的帮困救助和企业的真切关心。要解决贫困职工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找到形成贫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贫困职工问题。

  1、因下岗失业所致。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家庭收入低所致。最常见于单亲家庭、子女上学及患大病导致家庭困难。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相对比较艰难。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收入低同样履见不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1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月人均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负担,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困难职工多靠东拼西凑筹集学费,造成家中生活更加艰难。此外,因患大病导致家庭困难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目前医院的医疗费用比较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特别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不少下岗职工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3、因再就业难所致。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的下岗职工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因为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

  1/4

  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同技工在收入分配上也拉开档次,而困难职工很大一部分缺乏技能,不但收入相对较低,有的连就业岗位也难以找到。

  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困难职工群体数量庞大,帮扶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导致困难职工群体总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部分困难职工困难程度加剧,而且农民工进入工会工作范畴以后,可以说困难群体数量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一、"帮扶资金筹集困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当前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2第二、"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与其他社会救助资源联有效联动共享。

  第三、"帮扶力量仍然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助。

  三、当前困难职工帮扶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为抓手,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解决国有集体企业困难职工为主,兼顾困难农民工,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着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和维权难问题,在解决困难职工帮扶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社企联动广泛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通过和社会企业单位联动,多方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二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

  2/4

  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三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

  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次,另外经常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3

  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二)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和快捷帮扶机制,增强顺畅运转的效率效能。按照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求助需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在科学界定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概念、范围的基础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和快捷帮扶机制。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规范统一的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目前泰山区已将3400多名困难职工录入系统实行微机管理;畅通信息上达渠道,坚持企业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及时呈报,随时掌握职工情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强化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所在单位的联系走访、信息沟通、甄别核实、共议对策制度,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帮扶超市等服务平台,形成直面对接、快捷帮扶、专项服务、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

  (三)变帮扶中心为困难职工就业基地,实现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制度,帮扶中心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建立困难职工之家,集中解决团队就业问题,通过困难职工之家与社会单位广泛合作,实现解决一批人的目的,而且原同一单位的下岗职工又回到一起重新上岗,容易找到“家”的感觉,且便于管理。三是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4

  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3/4

  (四)建立就学、医疗和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实际困难。在新形势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就业保障问题,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5

  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