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才引智工作汇报【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市始终树牢“优势所在,就是责任所在”的担当意识,立足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创新举措,加速搭建招才引智“金字塔”,广聚天下英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高精尖缺,塔尖更加高耸。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战略性调整人才结构,加速“高精尖缺”人才涌入。修订《**市螳川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明确石油炼化、盐磷化工等6个重点产业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引才方向,配套出台《**市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市柔性引才计划实施细则》《**市“螳川产业导师”引进实施工程》,实施 “名校英才入螳川”行动等,精准链接各行业系统“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积极打造有力有效,具有比较优势的“螳川人才”品牌“1+N”政策体系,夯实引才基础。近五年来,全市共专项引进高精尖缺“螳川高层次人才”26人,其中2018年—202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从高到低分别为第四类1人、第五类8人、第六类11人;
政策调整以来,仅2022年引才数量占到了近五年引进总量的1/3,且人才层次出现逆转,2022年引进第四类2人、第五类3人、第六类1人,实现质的提升,“高精尖缺”导向更加突显。
二、扩容提质并重,塔体更加合理。坚持包容、开放的引才理念,扩大政策辐射面,将非公有制企业与市属公有制企业一并纳入引才扶持范围,引才类别从5类增至7类,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建立事后申报认定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实施全省县(区)级首个覆盖面广、重点针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群体的引才留才新政策——“兴安计划”,设置岗位开发、工资、购房租房、贷款等8项补贴,覆盖企事业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等。加强“政校企”合作,组织云南裕能、天安化工等23家企业、高校面向全国开展校园招聘引才活动,截至目前共收到简历1787份,招录25人。打造柔性引才名片,2022年先后成立乡村振兴博士后工作站、上海名医工作站等,柔性引入博士7人。截至10月,全市引进教育、医疗、企业等领域人才3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0余人,柔性引才30余名。刚柔并济,着力打造了从高层次人才到基础人才一线贯穿的引才体系,“螳川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三、加强留才保障,塔基更加坚实。塔尖高不高、塔体稳不稳,关键要看塔基硬不硬。坚持把留才保障作为“塔基”,加大投入,做好引才后半篇文章。优化软硬件服务保障,开通“螳川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卫生医疗、住房、配偶就业等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在市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窗口打造“一站式”服务;
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和占地357亩集宣传、展示、服务为一体的“**市人才公园”。注重发展激励,及时兑现政策待遇,2022年,共发放“螳川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补贴212万元;
兑现“兴安计划”各类补贴270余万元,惠及单位47家、毕业生460人,优先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3户205万元;
立项实施“螳川人才”培育项目12个145万元;
奖补云南技师学院、云天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企事业用人单位人才培养、优秀人才配套资金43.2万元;
推荐入选 “春城计划”专项4人、“春城产业导师”1人,人才指标在营商环境考核中保持昆明市第一,着力营造了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