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文章内容

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10篇

2022-11-17 16:0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10篇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关于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工作法  10月11日晚,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召开党委会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10篇,供大家参考。

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10篇

篇一: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关于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工作法

  10月11日晚,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召开党委会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巴彦淖尔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决守住安保维稳‘六条底线’警令状”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研究部署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等重点工作,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达日汉夫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公安局在家党委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局属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巴彦淖尔市第五次党代会深刻分析了我市面临的战略机遇和困难挑战,科学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市公安工作全面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迅速掀起学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全文学、全警学,深刻领会党代会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助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要把传达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结合,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认真组织学习,吃透精髓要义。要把学习好和宣传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全市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争做学习宣传的排头兵,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三是加强统筹谋划,抓好

  贯彻落实。要自觉把公安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部署推进,结合公安主责主业、凝心聚力履职尽责、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巴彦淖尔、平安巴彦淖尔,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保驾护航。

篇二: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时间:1921年7月21-31日参加人员: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董必武、陈潭秋、陈公博、周佛海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一大开幕会议,并发表热情的讲话。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科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

  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

  央领导机构。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

  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25、26日休会,用于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讨论认真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引起争论,会议未作出决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

  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黄金荣的把兄弟,利用这层关系进入巡捕房,任华人探长。原来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其行动一直作为“赤色分子”被严密监视。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没有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撤走了。这次冲击虽然没有带来重大损失,毕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转移出来的一大代表当晚集中于李达寓所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能在上海举行了,有人提议到杭州开会,又有的提出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

  当。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

  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这是一个阴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人渐渐离去,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11时许,一大会议在缓缓划行的画舫上开始了。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下午5时,天气转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画舫急驰而来。大家因有上海的经历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文件,桌上摆出麻将牌,装扮成游客。后来打听到这是当地士绅的私人游艇,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会议仍继续进行。

  最后,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

  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篇三: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党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所编译局译成中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介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由于当时革命活动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参加会议的外地代表,统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的名义临时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内。议题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会议(马林后来又出席了第六次会议)。他们代表共产国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马林还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情况。接着拟定了会议日程。在24日的会议上,各地代表汇报了工作,并交流了经验。25日至26日,大会休会,由党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日至29日,大会继续进行,连续3天详细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各地代表在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30

  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时,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其实这个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个暗探。他的行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警觉。会议立即中断,代表们迅速分头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赶来,包围并搜查了会场,但一无所获。当晚,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她是浙江嘉兴人)的提议下,决定到嘉兴南湖去开完最后一次会议。7月31日,代表们来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举行了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至此,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由于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作的贡献,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所编译局译成中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三、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四、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是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五、接收新党员的手续如下:被介绍人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考察期满后,经大多数党员同意,始得成为党员。如果该地区有执行委员会,必须经执行委员会批准。六、在公开时机未成熟前,党的主张以至党员身份都应保守秘密。七、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八、一个地方的委员成员,经当地书记介绍,可转至另一个地方的委员会。九、不到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只设书记一人管理事务;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委员一人、组织委员一人、宣传委员一人;超过三十人者,应组织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章程另订。十、各地在党员增加的情况下,应根据职业的不同,利用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组织,在党外进行活动。这些组织必须受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指导。十一、(英文版原注)1十二、地方委员会的财政、出版和政策都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十三、在党员人数超过五百,或已成立五个以上地方执行委员会时,应选择一适当地点成立由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之十名委员组成之中央执行委员会。如果上述条件尚不具备,应组织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应需要。有关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详细规章另订。十四、除为现行法律所迫或征得党的同意外,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但士兵、警察、文职雇员不受此限。2十五、本纲领需经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代表通过修正案时方可修改。1英文版原注:陈的稿本上没有第十一条,可能是他在打次页时遗漏了,也可能是由于他把第十条以后的号码排错了。2英文版原注:此条款引起激烈争论,最后留至一九二二年第二次会议再作决定。意义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7倍;党的基层组织371.8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

篇四: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编辑锁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目录

  1.2.3.4.5.12345简介背景议题党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

  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由于当时革命活动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参加会议的外地代表,统一安排居住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行团的名义临时租借的私立博文女校内。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议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会议(马林后来又出席了第六次会议)。他们代表共产国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马林还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情况。接着拟定了会议日程。在24日的会议上,各地代表汇报了工作,并交流了经验。25日至26日,大会休会,由党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日至29日,大会继续进行,连续3天详细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各地代表在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30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时,突然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其实这个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一个暗探。他的行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警觉。会议立即中断,代表们迅速分头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赶来,包围并搜查了会场,但一无所获。当晚,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她是浙江嘉兴人)的提议下,决定到嘉兴南湖去开完最后一次会议。7月31日,代表们来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举行了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至此,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虽然没出席大会,但由于他当时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的影响和威望,以及他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所作的贡献,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他们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所编译局译成中文)(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三、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四、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是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五、接收新党员的手续如下:被介绍人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考察期满后,经大多数党员同意,始得成为党员。如果该地区有执行委员会,必须经执行委员会批准。六、在公开时机未成熟前,党的主张以至党员身份都应保守秘密。七、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八、一个地方的委员成员,经当地书记介绍,可转至另一个地方的委员会。九、不到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只设书记一人管理事务;超过十人者,应设财务委员一人、组织委员一人、宣传委员一人;超过三十人者,应组织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章程另订。十、各地在党员增加的情况下,应根据职业的不同,利用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组织,在党外进行活动。这些组织必须受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指导。十一、(英文版原注)1十二、地方委员会的财政、出版和政策都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十三、在党员人数超过五百,或已成立五个以上地方执行委员会时,应选择一适当地点成立由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之十名委员组成之中央执行委员会。如果上述条件尚不具备,应组织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应需要。有关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详细规章另订。十四、除为现行法律所迫或征得党的同意外,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但士兵、警察、文职雇员不受此限。2十五、本纲领需经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代表通过修正案时方可修改。1英文版原注:陈的稿本上没有第十一条,可能是他在打次页时遗漏了,也可能是由于他把第十条以后的号码排错了。2英文版原注:此条款引起激烈争论,最后留至一九二二年第二次会议再作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1]

篇五: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第二项议程中的第一个议题

  第二项议程中的第一个议题:党支部的存在问题和提出整改措施。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1、党员学习效果不好。(1)具体表现:对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缺乏系统性计划,党员系统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效果不好,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理解不深。(2)整改措施:加强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委员要带头学,支部书记要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备好课,结合工作实际、时政热点将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具体化;要创新学习方式,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位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党员微信群、学习强国和复兴一号等平台,通过交流与分享,提高党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1)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进取意识不够,对待工作的标准不够高,主人翁精神有待提高。

  (2)整改措施:加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集体意识、表率意识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调动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1)具体表现:部分党员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想做好人,未能充分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的重要性。(2)整改措施:制订支部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做好每月一次集体谈心谈话活动;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建立支部与教师、党员沟通的长效机制。

篇六: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第一议题”内容

  “第一议题”学习内容

  2019年1月28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今世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获取的难得成就。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11/1

篇七: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第一议题主要内容2022年会议记录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一个学期的到来,几门新功课来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新知识,获得长足的进步,我特此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争取获得优良成绩,能切实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常识。增加文化素养,提升自身潜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用心勤奋的学风。做学习计划来自我敦促,自我勉励。

  1坚持预习,坚持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文,在上课之前对所上的资料有所了解,能提高听课效率。并且在老师上完一章的资料后,能够主动复习。温故而知新。

  2每周抽一天时光早起背诵英语课文。3每周坚持到校晚自习4坚持去校图书馆借书阅书,坚持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5对于课程知识,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获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6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清算,反思自我这个月就是否达成了学习计划,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个月要注意改善。7订阅英语辅导报,自学报纸上出现的一些英语单词,并且完成报纸上的练习题。

  8身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和写作潜力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就应坚持在平时多写一些练笔。

  9多学习一些例如《文心雕龙》,《易经》之类的中国古文化典籍。

  10争取利用周末时光多学一门外语。学习就是要靠自我自觉的,在已经经历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我们而言,也许很多人都会因此放纵自我,但就是我们要坚信,如果在大学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就等于就是浪费了的,这就是人生的黄金时光,我们就应努力多学点东西。因此坚决执行此计划,鼓励自我,学有所成!我是一名从聋教转岗到培智教育的,虽然已经有三年整,但在日常工作中,常感到力不从心,千头万绪的教育教学工作摆在眼前却无从下手。为了增强专业理论修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习迫在眉睫。为此,特制定本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加强专业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及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培智教育的大政方针,掌握培智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个人的知识修养,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培智教育的有用之才。二、任务目标1、深入学习、研究《教学艺术》。2、深入学习、研究《教学方法》。

  3、深入学习、研究《教学策略》。4、多读社会人文书籍,提升自我道德修养。5、练习钢笔字,提升自我书写能力。三、实施步骤1、在暑假中利用白天时间,学完《教学艺术》,并将之运用实践中。2、在上班的课余、晚上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并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使用。3、每天坚持20分钟的钢笔练字,练习时做到沉稳,不非心浮躁。四、保证措施加强监督制约,认真自律自省。检查以自我检查为主,辅以学校教导处的抽查。每天对照学习计划中的个人学习开展情况,查找不足之处,认真钻研,切实运用。一个新的学年已经开始了,我要把所有的精力用到学习中去。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让思维与老师同步。一般先以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做专项训练,按层次补缺和提升。我还需要建立一本错题集,将在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和尚未弄懂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逐一解决,形成巩固。在复习中应该提倡务实精神,也应该重视规范化和格式化,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因为任何一次不规范的答题都有可能

  造成失分。1、因为我最薄弱的一项科目是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动。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争取每次作文练习都在40分以上。

  2、提前老师的讲解做考纲和全品的题目,前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3、每天坚持朗读外语作品,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考纲后面的单词,严格避免中考因单词而失分。认真复习和预习全品的考点聚焦和附录,要求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

  4、根据考纲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点,在未来的1个多月里循环复习,加强记忆,认真记忆老师归纳的口诀,表格,利用它们能很好的记忆知识点,关注今年发生的时事,联系时事与中学历史的联系。

  5、根据考纲与全品上面的题目和知识点循环复习,背诵。由于今年中考政治变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认真参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题目。

  以上的学习计划要认真实施,成功在于行动,过一段时间要仔细积极分析检查现状,与制定的计划。我要确定学习的目标,努力学习的方向是我的目标,正确的学习目标更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我的目标是进入全班前25名。

  首先,我认为,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

  学习特点,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不懂,但却总出错,而且对于一些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东西总觉得不耐烦,因此,在这点上,我期望自己能在新学期里对待学习更认真,更有耐心。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

  所以,在新学期里,我最要学会的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学而时习之”预习重要,复习也不可轻视。尽量抽出时间复习旧的知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虚心地向同学,老师请教。不能“似懂非懂”,更不能“不懂装懂”,那便是自欺欺人。

  以上是最基本的学习计划要求,但想完全做到也并非易事。我只有努力+努力,勤奋+勤奋,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年级排名,争取向最高的境界奋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初中四年。快乐学习也能成果辉煌,自信微笑,将打开我通向更灿烂的知识库门的大道!

篇八: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第一议题参加人员范围

  关于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会议通知各科室: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兹定于3月23日开展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内容:“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会。二、参会人员:管理处全体人员。三、会议时间:2021年3月23日。四、会议地点:三楼会议室。党支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党支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带领水库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会议围绕“为什么要学党史、党史怎么学、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个方面展开,深刻领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正当其时,以党内学习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

  知识等学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此次专题研究党史学习教育是该局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的先手棋,也是常态化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缩影。

  党支部将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制度,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最新文章、最近指示、最新要求等作为“第一议题”。通过坚持自学、集中领学,调研活动、交流研讨、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把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将所学所感落实到工作上,推进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作出专门部署,制定具体方案,着力抓好落实。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步,我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把“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作为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精心制订学习计划,努力提高学习效果,为党建建设注入不竭精神源泉和强大组织活力。

篇九: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属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决策、干部调任奖惩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得到正确贯彻和执行。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领导班子成员能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带头执行贯彻执行,提高三重一大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度,实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党政领导是

  相关要求传达学习,分析、总结前阶段三重一大工作情况,并对下阶段如何贯彻执行三重一大要求进行部署。二是

  充分讨论研究后做出决定,大额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在经费使用上建立了科室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审核、主管领导或者领导集体研究审批的逐级审批、分层把关的经费使用制度。

  则做出决定,会议记录由专人负责;由行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要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讨论研究后做出决定,会议记录由综合科负责。

  (四)移民办主任是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制度的总负责人,副主任对各自分管科室的三重一大事项负责。

  (五)三重一大事项的相关资料要接受上级组织和干部职工的监督。

  二、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工作程序凡涉及三重一大工作,办党组都采取了征求意见、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召开党组会研究决策、并送主管部门备案的程序。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凡涉及我办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奖惩、重要项目、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均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包括所涉及的以下相关工作:1、机关人员抽调社区、市上相关部门工作事宜;2、解决移民上访中重要事项处理的决定;3、划拨给乡镇项目扶持资金、思想汇报专题部门基础设施费的决定。

  的三重一大贯彻落实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执行三重一大情况(一)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

  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规定领导班子要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全年共召开党委会15次,研究干部任免1次,重要事项15次,没有出现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二)坚持重大决策问题集中讨论,民主决策,规定凡重大事项、重大问题、人事决策、工程立项目等都必须经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如地质灾害建房、计生整治等项目推进工作等事项上均经过乡党委多次研究、讨论、民主决策。乡敬老院老人宿舍招投标在县招投标中心进行的。

  (三)坚持重要干部任免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纪委监督制度。20__年我乡拟提拔干部,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认真调查。事前,对所有新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综合评价并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新上任的干部,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迅速适应了自己的岗位,为我乡的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

  (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坚决执行重特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项目工作制度,针对抗震救灾的工作实际完善《__乡机关管理制度》,强化机关日常管理工作;新制定并执行了《督查通报制度》便于监督。坚持四公开,即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工作人员照片、监督电话。

  20__年至今我乡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机关采购由乡财政所统一审核,大宗采购必须由乡党委会议通过决定,非建设性项目投资2000元以上的资金支出都要经集体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1、各项制度有待完善;2、报告制度还需加强;3、档案的整理还需加强。三、下一步工作安排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进一步促进三重一大制度在我乡的贯彻落实。2、完善各项制度,保证三重一大事项的制度化、规范化。3、强化监督机制。

篇十:第一议题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的

  长期以来,对于中共党史上的庐山会议(即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通称),一般人的印象多是批判彭德怀等人的所谓“右倾”错误。然而,这并非庐山会议的历史全貌,按照既定议程,“读书”被列为此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第一议题”;而且会议结束后,即从年底开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就开始落实“读书”计划,集中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翻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三卷、第四卷(以下简称《年谱》),不难获得以上有关认识。“读书”何以成为庐山会议的“第一议题”?一言以蔽之,实乃毛泽东的大力建议和积极倡导的结果。从《年谱》相关记述来看,在庐山会议召开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曾就党内干部“读书”问题,多次谈话、写信或批示。第一次是在1958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吴冷西、田家英就他们二人去河南调查人民公社一事的谈话时指出:“你们这次下去调查,要带两本书,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一本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出发前要把这两本小册子通读一遍,至少把《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看一遍。”并提醒他们说:“不是要你们搞本本主义,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也不是要你们照本本去宣传,而是想使你们对马、恩、列、斯关于共产主义说过什么有个大致的理解,下去调查中面对眼花缭乱的实际情况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特别当记者的,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心中有数,头脑清醒,做冷静的促进派。”[1]第二次是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其间就“读书”问题郑重写信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的委员们,并将这封信题为《关于读书的建议》。在这封信中,他开门见山地说:“不为别的,单为一件事:向同志们建议读两本书。”[2]一本是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要求“每人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并特别强调“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3]第三次是1958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武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第一次讲话。在谈到“商品经济”时,他提到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在内,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什么东西,过去是不去管它的。现在我们真正在这里搞了,而且全国也议论纷纷了,要看一看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要看《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还特别交代杨尚昆,把“教科书给每人发一本”,并要求“大家把社会主义部分看一下。我们务一点虚,这是经济理论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4]进入1959年下半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纠正“左”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当前形势和问题,毛泽东提出召开庐山会议。《年谱》详细记述和披露了毛泽东对“庐山会议讨论问题”的重视,曾多次召集会议反复研究。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在武昌“江峡”轮上召开协作区主任会议时提出在庐山会议讨论的14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书”。7月2日,他在庐山住处召集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协作区主任开会,讨论庐山会议要讨论的问题和会议的开法。关于会议要讨论的问题,又增加了4个,形成了18个问题,并指示印发。其中关于“一、读书”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一是阐明了读书的必要性。他指出:“有鉴于去年许多领导同志,县、社干部,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不大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有鉴于现在工作中还有事务主义,所以应当好好读书。八月份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读书,或者实行干部轮训。”二是确定了读者范围和

  读书对象。他指出:“中央、省市、地委一级委员,包括县委书记,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5]三是明确提出了读书的目的。他说:“我们提倡读书,使这些同志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年整月陷入事务主义,搞得很忙乱,要使他们有时间想想问题。”[6]由此,“读书”正式成为庐山会议第一个“讨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庐山会议讨论问题》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深层原因是他高度重视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理论总结,直接原因则是当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理论上成系统的东西还不多,除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外,只有这本书。他希望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以苏联的经济理论对照当时中国的实践,从中受到启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庐山会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党内展开了“反右倾”运动,所以“读书”计划并没有提到日程。当此次运动高潮过去后,中共中央重新做出了读书安排,于是党内从11月开始逐渐兴起了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读书热潮。《年谱》详细记述了毛泽东与几位“秀才”一起读教科书的真实情况。其一,成立“读书小组”,持续集中地通读教科书。1959年12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开始着手成立“读书小组”,指定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这四位“秀才”同他一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从1960年2月4日至2月9日在广州期间,“读书小组”又增加了陶铸、胡乔木两个人。毛泽东的“读书小组”,采取了边读边议的方法,读书活动前后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经邓力群等人整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近十万字的谈话记录。邓力群后来评价说:“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和批注,饱含着他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主要是政治经济学,同时也涉及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历史科学等诸多学科。”[7]其二,对于教科书中的观点,有分析,有肯定,有批判。毛泽东在读教科书的过程中坚持运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批判的方法,不是用教条主义的方法”。[8]他对于教科书中的每段话、每个重要观点,都认真琢磨,并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加以分析和评论。比如,在读到教科书关于“发展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时,他批注:“这句话,特别是后半句,讲得很好!”[9]在读到“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时,他批注:“好。”[10]在读到“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后根源被消灭了”时,他批评说:“完全不对。”[11]在读到“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各国的发展,以它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完全独立和自主为特点”时,他批注:“赞同。”[12]再比如,在读到“刺激生产的决定因素之一时”,他说:“‘决定因素之一’、‘根本方法之一’,这个提法可以赞成。但是当作决定性动力,就不对了。要保证人们吃饱饭,然后人们才能继续生产。没有这一条是不行的。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总不是唯一的原则,总还有另外的原则。”[13]在读到“彻底运用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时,他说:“‘彻底’两个字,带来个人主义威胁。这本书在不少地方只讲个人消费,不讲社会消费,不讲公共的文化福利事业。这是一种片面性。”[14]在读到“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时,他说:“这一段的说法,原则上对。工业的发展当然要快于农业。但是,提法要适当,不能把工业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否则就一定会发生问题。”“我们的提法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15]这样精辟的批注、评议和分析,不胜枚举。其三,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问题,既“破”又“立”。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他在读书时总是采取一种辩证的思维和态度,既能直指书中的缺点和不足,又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风格,在他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了淋漓展现。比如,他在读完教科书第34章后就说:“这本书有严重缺点,有原则错误。”[16]并指出:“这本书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本教科书有点像政治经济学辞典,总是先下定义,从规律出发来解释问题。”[17]再如,在读完教科书《结束语》后,他又对教科书做了一番深刻评价,概括地说

  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从总体上评价这本教科书总的说来“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二是指出这本书的基本缺点“是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三是认为“这本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它用的方法,不是分析法,而是演绎法;四是认为“这本书说的是书生的话,不是革命家的话”,“两种人,两方面――理论和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同时作者们没有辩证法”。[18]四是提出了一些富有深意的创见,特别就写出一本成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的看法。比如,他在读教科书时郑重提出了共产党面临的“理论课题”和理论家面临的“时代任务”,即“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19]在评价教科书的过程中,他又进一步分析说:“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现在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定限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究竟怎样写才好?从什么地方开始写?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20]当下,人们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采取了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加上受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国际大背景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这次读书活动思想内涵的发掘,同时也遮蔽和忽视了对毛泽东在读教科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深邃见解的认知。细读《年谱》不难发现,毛泽东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卓越见解。(一)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毛泽东在读教科书时指出:“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总不是唯一的原则,总还有另外的原则,教科书中不也是常说‘精神鼓励’原则吗?同时,物质利益也不能单讲个人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还应当讲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应当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他们现在强调的是个人、暂时、局部的利益,不强调集体、长远和全局的利益。”[21]他还强调:“我们要教育人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集体,为了后代,为了社会前途而努力奋斗。要使人民有这样的觉悟。”[22]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令人堪忧的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却与物质利益的提高并不相称。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毛泽东的这种思想观点,不能不钦佩他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深邃眼光和远见卓识。(二)关于对“革命”的认识。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革命,从共产主义的这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也是革命。共产主义一定会有很多的阶段,因此也一定会有很多的革命。”[23]他在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不同时进一步指出:“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24]毛泽东的“革命”观,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一是“革命”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还有非政治意义上的“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等,而这里的“文化革命”与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并非一回事。二是“革命”是实现历史阶段过渡的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有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本身也是“革命”。三是就中国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分水岭和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多年来关于“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讨论和争论一直不断。从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来看,这个问题本身可以说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按照他对“革命”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按照他的革命逻辑不可能允许存在一个资本主义相对充分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关于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毛泽东在读到教科书中关于苏联新宪法中的劳动者权利时说:“这里讲到苏联领导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到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25]这些思想观点,是对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内涵的深刻阐述,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在这里,毛泽东还特别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每一个时期,总会有这样一部分人,保持旧制度对他们有利,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对他们不利。他们安于已有的制度,不愿意改变这种制度。任何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总要对旧制度有所破坏,不能只建设,没有破坏。要破坏,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抵触。”[26]“既得利益集团”问题是一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需要面对和不断破解的大难题。毛泽东早在50多年前就提出要注意这个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深远眼光。(四)关于摆官僚“架子”问题。毛泽东在读到教科书第21章时说:“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27]他在读教科书第27章关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合作时又进一步指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工作。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28]可以说,为大多数劳苦大众谋取利益、争取平等权利,是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后的忠贞不渝的价值追求,因此担忧领导干部及其子女搞特权、摆架子、脱离群众,成为他难以放下的一大心结。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郑重向党内发出了两个“务必”的警示。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干部特权思想、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果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对此毛泽东十分担忧、不满和警惕。综上可见,从毛泽东多次建议“读书”,到“读书”成为庐山会议的“第一议题”,再到毛泽东通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我们从中不但可以领略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所秉持的科学读书观,以及他作为政治家和革命家所展现的犀利眼光和深邃思想;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养成的重视读书、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思想品格和优良传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95年以来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由边缘走到中心和永葆生机的一个“神奇密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