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人才工作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讨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讨论稿), 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 推动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不断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2008 年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 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在人才培养、 吸引、 使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紧缺人才引进工程”、 “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 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 统筹抓好党政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86087 人, 初步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 门类齐全、 整体实力逐步增强的人才队伍。
二是人才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制定和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考核评价、 人才选拔使用和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设立 XX 市科学技术奖、 XX 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等, 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在支柱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 重大科技攻关中大显身手, 人才培养引进、 创新创业的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完善。
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在总结上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市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 XX 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千方百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始终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各级党委、 政府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 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以更加宽广的思路、 更加有力的举措、 更加扎实的作风, 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市委、 市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发展的需要, 组织编制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讨论稿), 这将是我市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将在修改完善后下发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 充分认识在推动 XX 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是实现把 XX 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 优势生物资源生产加工基地、 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基地、 国际休闲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 滇西边境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XX 能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在人才, 希望在人才。
第一,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推动科学发展、 实现 XX 强市就是空想。
当前, XX 的发展
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期, 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 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取决于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支包括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
因此, 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 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切实把我市的人才工作抓出成效, 为 XX 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是不断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 国家之间、 地区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 突出表现为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没有人才, 再好的资源也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市的资源优势之所以还未能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拥有人才, 才能提高竞争力, 才能拥有未来。
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国际国内的大趋势, 顺势而谋, 切实将发展方式从自然资源优先转变到人才资源优先上来,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积极营造育才、 引才、 聚才、 用才的良好环境, 努力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赢得主动、 抢占先机。
第三,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是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建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被动局面的现实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 我市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但问题也很突出:
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分布和结构不合理, 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3.4%,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1 个百分点;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 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紧缺, 贫困山区和广大农村人才力量非常薄弱; 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 人才成长和创业的环境不够优化, 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对我市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认真总结经验, 不回避矛盾和困难,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工作规律, 立足XX 实际, 敢于创新, 大胆实践, 确保人才强市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为 XX 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的人才工作,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 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重点,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 XX 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一,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历史经验证明, 优先开发人才资源, 不仅能够提高发展速度, 而且能够提升发展质量、 增强发展后劲。
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的需求与现有人才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人才发展的先机, 赢得发展的优势, 就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真正形成人才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加快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要认真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人才投资优先保证、 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 做实做细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把人才优先作为加快 XX 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将人才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进一步明确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举措,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 结构优化、 布局合理、 素质优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才队伍。
二是积极适应我市转方式、 调结构的需要, 大力开发、 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 形成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专业结构、 层级结构和分布结构, 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人才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人才优化配置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 把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逐步提高人才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四是抓紧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促进人才公平竞争、 合理流动、 优化配置,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加快培养各类人才。
实施“农业稳市、 工业强市、 生态立市、 科教兴市、 文化旅游名市、 改革开放活市”六大战略, 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不仅要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更要注重培养一大批各类实用型、 技术型人才, 从整体上提升我市各类人才素质, 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要着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 XX”, 依托市内优势资源开发、 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培养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 发展高新产业、 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要积极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鼓励企业、 科研机构与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要继续抓好我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 要切实加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 研究制定我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培养选拔办法,造就一支善于克难攻坚、能够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培养重点产业急需人才。当前我市正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大批专门人才。
要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 新型工业化、 特色城镇化和旅游国际化, 加快培养一批烟草、 清洁能源、 矿冶、 生物资源加工、 生态旅游、 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要尽快出台实施《工业人才开发行动计划》, 大力加强工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三是加大社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适应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和文化建设需要, 以增加总量、 提升质量为目标, 加快培养宣传文化、 基层医疗卫生、 少数民族人才和农村中小学师资人才。
四是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以乡 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 加快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以提高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 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适应社会工作需要, 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第三, 坚持以用为本, 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培养引进人才是手段, 盘活用好人才、 发挥人才作用是根本目的。
一是用好用活人才。
坚持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 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以用好、 用活人才为核心, 按照“人岗相适、 用当其时、 人尽其才”的要求,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解决“不够用”的问题, 通过加快调整教育结构、 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方法、 改进培养方式解决“不适用”的问题, 通过完善人才评价发现、 选拔使用、 流动配置等机制解决“用不好”的问题, 努力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各展所长。
二是加强人才的教育引导。
德才兼备, 是党对人才工作的一贯要求。
既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 又要重视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管理, 引导各类人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恪守科学精神, 大胆探索创造, 倾心本职岗位, 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 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没有一个良好的
社会环境, 不仅留不住人才、 吸引不了人才, 也难以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必须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让他们创业有机会、 干事有平台、 发展有前途, 努力形成人才辈出、 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是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
抓紧研究制定我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实施意见, 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户籍迁移、 配偶安置、 子女入学、 医保社保、 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为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努力做到“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二是拓宽选拔人才的视野。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对人才不求全责备, 只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不论他是什么身份、 资格、 教育背景, 都要大胆使用。
要善于看到人的长处, 对于一些特殊人才, 哪怕有一些缺点, 只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都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
积极为人才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基层和广大农村就业创业。
注重从科研、 教学、 生产、 经营一线中发现拔尖人才,切实加大培养使用力度。
重视培养造就青年人才, 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 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 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首先, 引进人才要突出重点。
要紧紧围绕推动 XX 跨越发展的需要,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培育优势产业的需求, 需要什么、 就引进什么, 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当前, 要重点引进我市紧缺的工业经济、 生物资源开发、 城市建设规划、 旅游文化、 现代金融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 引进人才要解放思想。
要树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不求所在、 但求所来”的开放理念, 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将引人与引智相结合, 重点在引进智力和智力成果上下功夫。
第三, 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