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协上讲话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文章内容

在市政协上讲话

2023-10-13 15:07: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市政协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市政协上讲话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徐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历史性地迎来了盛事、干成了大事、办好了难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就。这一年,最令人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对我市振兴转型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说“徐州像杭州了”,并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文化建设和基层党建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行方向,全市上下深受鼓舞激励、倍感光荣自豪。最引人瞩目的是我们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难事,国务院批复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进一步明确徐州“四个定位”,省委、省政府将我市作为“1+3”重点功能区的独立板块,出台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将徐州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成功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城市荣誉榜再添金字招牌。最使人振奋的是市党代会确立的“五个城市”目标有四个拿到了国家级牌子,高点定位区域“四个中心”建设,科学谋划“十三五”后三年发展,为徐州新一轮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以综合保税区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平台载体获批和投运。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富民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9.3%、均居全省前列,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党风政风呈现新的气象。最让人感怀的是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克难关、齐心协力共奋进,特别是人民政协带领广大政协委员与市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徐州建设发展付出大量心血汗水,贡献许多智慧力量,开拓了民主团结、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此,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徐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要紧密衔接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既与全国历史进程同步,又体现徐州的探索实践和更高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视察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加快振兴转型、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理念和系统化思维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勇担当、善攻坚,加油干、促跨越,不断开辟新时代徐州发展新境界,凝心聚力谱写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新篇章。

谱写振兴转型新篇章,必须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着力以创新驱动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出关。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引领全面振兴、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子,加快推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要重抓创新驱动“强引擎”。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一院一城一谷一区”等创新核心区,加强与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实施“222”年度引才工程,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徐州放下行囊、追逐梦想。要重抓实体经济“壮筋骨”。聚力突破“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和现代农业建设“四大任务”,加快实施年度计划投资1095亿元的200项重大产业项目,巩固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着力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要重抓消长平衡“转动能”。持续推进“五加五减”,既着力化解过剩落后产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更注重培育壮大ICT、生物医药、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基地型产业,推进“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推动新的动能蓄势迸发,加快冲出老工业基地转型关口。

谱写振兴转型新篇章,必须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着力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现代化理念谋划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五级新型城镇体系,走出有徐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要加快打造“四个中心”。突出产业创新转型建设经济中心,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服务中心,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软实力提升建设科教文化中心,打造淮海经济区CBD。要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完善“2+6+15”城区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徐连客专、徐宿淮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等年度170项城建重点工程,构建“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放大“百姓城管”品牌效应,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八大振兴工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总结推广贾汪马庄村经验,推动乡村生活城镇化、生产现代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均等化,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谱写振兴转型新篇章,必须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着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动力。按照改革走在前列、开放服务大局的要求,对我市改革开放进行再审视、再谋划,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一方面,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研究谋划和推进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放管服、国企国资、投融资、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制度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一地一策”牵引性改革,以重点改革突破牵动全局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拓展双向开放空间。放大“一带一路”交汇点效应,加快创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双向开放改革试验区,主动参与亚欧国际陆桥物流大通道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和经贸合作高地,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大力推动综合保税区、空港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十大开放平台”建设,推出区域最具竞争力的招商政策,加快高端资源要素向徐州集聚。

谱写振兴转型新篇章,必须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着力以构建“十二大体系”保障富民惠民安民。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七个有”、“八个更”,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既看平均数、又看大多数、更关注极少数。要聚力攻坚脱贫增收。深入实施八项富民工程和六项精准脱贫举措,扎实推进“富民强村”行动,健全完善因病因残因事致贫返贫救助和基本照护保险“两项兜底”制度,年内完成17万低收入人口和68个经济薄弱村的脱贫增收任务。要聚力提升公共服务。坚持从小处抓起、从细节做起,扎实办好年度75项民生实事,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要聚力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赢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采煤塌陷地整理、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再利用产业培育“四大工程”,全力争创国家生态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擦亮“一城青山半城湖”金名片。要聚力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徐州、法治徐州建设,常态化推进“四项督查”,深入开展“百千万”走访活动,健全社区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谱写振兴转型新篇章,必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力量。新时代呼唤担当者,需要实干家。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励党员干部既干净纯洁又奋发有为,打造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突破、勤于落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再掀解放思想热潮。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要坚持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把徐州发展放到淮海经济区、全省乃至全国大格局中来审视考量,打破梯次转移、跟随发展的思维定式,既主动向发达地区对标找差,又敢于和发达地区同台竞争,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姿态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抓好县(市)区重点经济工作、条线部门创新奖、干部作风效能、社会治理“四大考核”,用好组织、协调、督查“三大体系”,加快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着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范围。要锤炼狠抓落实作风。增强攻坚克难的主动性,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处理复杂矛盾、驾驭复杂局面,提高防范各方面风险的能力。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在做深做透上见成效,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谱写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新篇章,需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同奋斗。人民政协群英荟萃、智力密集,在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生动实践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自觉贯彻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