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人物,供大家参考。
教育综合常考人物
孔子 《论语》 “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学——思——行 &思孟学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4)“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雄辩术原理》 内发论 高尔顿《遗传的天才》 霍尔 董仲舒 性三品 孟子 性善说 威尔逊 基因机制 格赛尔 成熟机制 弗洛伊德 性本能 外铄论 墨子 荀子
华生 洛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直观性教学原则
vs:孔子的“有教无类” 班级授课制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洛克:
白板说 《教育漫话》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卢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关于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关于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民主主义与教育》 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首创设计教学法 布鲁纳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知识、分科、学科基本结构、认知结构 发现教学法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 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皮亚杰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物体恒存 b.前运算阶段(2-7 岁)
自我中心&单维&不可逆 c.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守恒&可逆&具体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抽象逻辑思维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适当走在发展前面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参与性学习、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社会模仿模式 行为主义代表理论与人物 桑代克:
尝试错误说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 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获得与消退、分化、泛化 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正强化,负强化(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惩罚 程序教学 科勒 完形——顿悟说 “顿悟” 迁移的“关系转换学说” &托尔曼 认知地图
罗杰斯 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严、自我实现)
泰勒 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四大问题:
(1)
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
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目标评价模式 科学评价之父 VS 过程模式
斯滕豪斯 VS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 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阿特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