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优势,着力建设一个内容全面、丰富多彩、功能完善、更新及时的管理工作网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加强管理与引导,发挥本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互动。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育信息化 数字校园 信息化管理
[作者简介]宋新江(1967- ),男,江苏盐都人,盐城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58-02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社会特有的重要组织与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实现的一系列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深入人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场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教育变革,正在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地方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这方面起步较晚,发展略显滞后。地方高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强化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高校生存、发展、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的理念,加强教育技术管理,促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教育技术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高等教育管理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走过了由办公自动化阶段向行政计算机管理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过渡,目前正向着信息网络集成和在线决策支持阶段发展。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结构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使其由分层型变为网络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机构也就从“尖塔”型变成扁平“矩阵”型。这种结构,可以使高校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得管理的控制功能减弱,高校权力进一步下放,信息变得多角度化,主动化。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有助于高校推行科学、民主决策,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通过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学校可以从大量的、具体的管理事务中脱出身来,强化质量检查评估及调配教育资源的职能,从而对高等教育和学位质量真正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同时,学生面对信息社会,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扩大,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多角度化、主动化,不再简单遵循教育者制定的目标,而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力来选择自己认可的答案并转化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就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层面,增强了管理的可控性和双向互动性。
二、着力建设一个内容全面、丰富多彩、功能完善、更新及时的管理工作网络
管理工作网络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来讲,应该改变以往的模式,立足本校,统一规划,全局构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页面精彩,把网站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建设,在网络上加强学校形象的宣传。而且内容应该全面,尽量涵盖各个院(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如学校(院系)概况、师资力量、专业构成、学生组织、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招生就业、后勤保障、勤工助学,等等,把现实中的各个院(系)可以公开的一切信息都搬到网上,建设一个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可亲可爱的网站。应开发一个本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快速化。这个管理系统是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应用软件,通过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检索和记忆功能来服务和改善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公正性。主要应该包括档案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综合测评管理、学籍管理、后勤管理、奖惩管理、办公室管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其对学生学籍、后勤服务体系、各种规章制度、学生奖惩、办公室工作以及其他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管理。这个管理系统应建立在一个学生工作管理的网络平台上,实现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来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信息化,将管理工作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进入到网络领域,赋予时代感和实用性,并让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阵地,净化和纯洁目前内容混杂的网络文化空间,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网络净地,共建网络道德,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地方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
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模式、办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高校功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的普及,给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数字化校园已经开始在我们身边出现。地方高校的教务管理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是面向全局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应采用分布式网络管理,应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考虑,以提高教务管理效率为目的,强调系统间数据的流通。由于多年运行不断改进,国外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稳定运行阶段。但是,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外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的差别,相关机构管理职能不同,教务管理办法也不同,所以我们还不能简单的引用,还应该本着借鉴学习的态度,探索研究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型。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几年会向下面几个方向发展:第一,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校区的增多,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尽快实现网络化,以便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第二,增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往的教务管理系统只作用于单纯的教务管理,而和教学相脱离。在地方高校的网络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加强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时刻体现教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第三,提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性。比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代理技术,以帮助教务管理者更轻松地管理教学、教师更方便地教学、学生更好地查询信息等。第四,加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网络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学生成绩的查询、选修课的选课密码等都需要很高的安全性。未来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加强管理与引导,发挥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
地方高校在资源建成后,应该加强管理,否则各类教学资源不仅容易流失、损毁,而且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教育资源的管理就是保证资源能被合理地利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防止资源老化,维护系统安全,对以资源目录索引为核心构建的资源导航系统,进行不同资源库之间的数据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资源保障,方便学习者利用资源,这也是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之一。要对资源内容与结构进行合理规划、组织,提高资源的可运用性。基于浏览器的网络资源类别繁多、存储量大,若规划、组织出现混乱,很难保证使用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查询到相应的资源,这对调动师生利用资源的积极性是不利的。从这个层面考虑,首先,必须对地方高校所拥有的众多的资源按照相应的属性进行资源分类,为每一段资源进行归类并且定义相应的属性,为资源的后续组织、管理和运用奠定基础。其次,应该把教学资源按照合理的结构进行存储并建立相应的查询导航。如同一格式的视频资源按照学科性质进行组织归类,相关联学科的资源存放目录应尽可能地接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为现代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多学科交叉的,合理的存放结构能为学习者查询相关知识提供极大的便利;二是能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按此方法对所有类别的资源进行归类、组织并建立相应的查询导航。这种资源的组织、管理模式能够保证使用者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中迅速查询到所需的资源,可大大地提高查询效率,为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也是目前教育技术工作者很需要做的工作。“数字化校园”指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信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数字化校园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校园必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到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并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的校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它的目标是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真正做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此外,还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观而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的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地方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应以校园的全方位生活和工作为中心,覆盖并协调各类人员对生活与工作的需要,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与学生身上。只有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数字校园,才有可能将高校教育信息化引向成功,让更多的人认识信息,使用信息,从信息中得到效率,得到效益,“化”入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层面。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堆设备,它还是一项产业,一项事业。有的专家把校园网的操作层简化为“一个平台、一个门户和N个应用”,确实是精练之极。“一个平台”是用于解决信息服务多元化问题,为解决应用系统集成、数据一致性问题提供相应的接口,它是由应用管理、数据交换、空间管理、文档管理、信息发布五部分组成。“一个门户”是在整个“数字校园”里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用户进入门户后,可以获得与他自己身份相称的各类服务。“N个应用”是指学校中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若干个业务系统,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但从技术上必须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考虑各个系统的接口、边界甚至风格,从业务上注重一线需求和国际标准,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校内教职工能够接受和使用。在规划时要特别注意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这也是“十一五”规划中着重强调的。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地方高校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互动。
[参考文献]
[1]杨 虹.现代教育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2]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 (10):8-17.
[3]邹承鲁,王志珍.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N].科技日报,2003-08-05.
[4]赵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月刊,2003(11-
12):35.
[5]秦如祥.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和目的[J].理论探索,2004(3):63-64.
[6]薄红英.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