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教育过程控制的重点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教育过程控制的重点

2022-10-31 20:4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内容摘要: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控制过程和控制的重点及应遵循的原则,对高校质量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育 质量管理体系 教育过程 控制

学校按照GB/T19000-2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后,教育过程控制的重点是教育设计(策划)、教育过程控制和教育评价。

1.教育设计

对教育的设计应该分层次进行,明确不同层次的设计输入和输出要求,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教育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教育设计、一般教育设计和微观教育设计。

宏观教育设计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教育培养的目标、规格、层次、专业方向等进行的设计。其设计输出往往表现为国家提出的学校设置要求、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录、培养要求等。对这一层次的教育设计,因其是由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已经超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一般教育设计是学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对体现高等教育各专业特色的培养规格进行设计。设计输入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专业特色的体现及学校所处社区的要求等。设计输出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大纲制定的本校或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强调一般教育设计有利于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

微观教育设计是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小循环过程)的教学进行的设计(如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安排等),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如选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设计的输入是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设计输出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等。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贯彻ISO9000标准,首先要抓好一般教育设计和微观教育设计,应明确有资格的人员承担设计任务,同时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教育设计评审人员的资格。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邀请专家、用人单位的代表确认一般教育设计输出。对微观教育设计输出要建立把关制度,审定教师的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必要时,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设计验证和确认制度。

2.教育过程控制

根据教育设计的要求,在实际教育过程控制时,应结合学校产品的特点,使控制的目标指向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提高。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学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监控点,包括根据教育设计的要求,把教育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学期教育活动的职责、顺序和接口关系,明确考核与评价方法及通过的标准。

(2)配备必要的资源,包括师资、教育场所(地)、实验室及相关设备、教育环境、时间安排等。

(3)由于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必须对教师资格预先进行认定,从教师的学历、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选择合格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

(4)教育过程控制不同于其他过程控制,其特点是:第一,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教育效果,教育过程控制必须同时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效果的显现具有滞后性,一般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会显现出来,这就给教育过程控制和教育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

3.教育评价

将学校的产品定义为教育服务,明确了教育评价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做出纵向的评价。但是,由于教育过程的特点,教育效果受社会、家庭、受教育者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进行教育评价时,要对教师、学校管理、教学、思想工作等评价,即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教育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即不断提示所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不断改进教育过程。进行教育评价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进行教育评价必须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要实事求是,不应掺杂个人感情,不应主观臆断。

(2)全面性原则。要全面评价教育过程的各个项目或指标,不过分渲染或忽视某些项目、指标。强调全面性评价与分清主次并不矛盾,对性质和作用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权重是完全必要的。

(3)一致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采取一致的评价原则,才能区分出好坏、优劣,使被评价者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在群众中的位置,从而找出差距,确定改进目标。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又要从被评价者的实际出发,通过个体纵向比较判断个体的进步程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4)反馈原则。只有将教育评价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才能使其明确改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