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17篇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精选24篇) 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1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精选24篇)
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精选24篇),欢迎大家分享。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奋斗新征程—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别节目》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全国各地采取的有交措施和取得的优异成绩。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全镇上下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抢抓发展机遇,狠抓产业就业,发展社会事业,创新基层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巩固衔接,为冷水镇产业兴旺、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双丰镇组织镇村干部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媒体,观看《奋斗新征程——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别节目》。听了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的事迹,广大镇村干部都深有感触,2021年我县遭遇“8.28”强降雨,致使镇内多条道路垮塌,部分房屋受损,镇村干部坚持24小时值班,提前敲门入户转移群众,使得镇内未发生一起因灾伤亡事故。还有反映帮助整村规划产业、寻找合适的产业模式、村庄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访谈、小品等节目,让镇村干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目标。纷纷表示要抓住现在巩固衔接期间的政策机遇,继续将乡村规划好、建设好,争取早日建成“环境美、产业强、乡风好、生态优”的美丽富饶新乡村。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3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实干为先,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三农”工作中,在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走村
入户常聊“家长里短”,以群众为师,凝聚群众智慧,培养创新思维,悟出新点子,增强新本领,当好农民群众生活上的“知心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政策信息的“传播人”。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4
今天,通过观看全省“金秋五课”产业为先谋振兴专题片,深有感悟,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牵头部门,我们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住农业基本盘,主动对接粤洪澳大湾区,大力建设出口备案基地,带动蔬菜、脐橙、生猪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抓好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步伐”走在前列。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我认为,结合我们的气象工作,就要把气象服务做实,搞好气象服务,筑牢防灾减灾第一线,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6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通过观看《“金秋五课”之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街道将围绕永州打造新时代潇湘人才高地这一战略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做好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就地取“才”,盘活本土人才存量;多方聚才,鼓励各界人才投身乡村。以情留人,以事聚人,努力让建设东门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东门的人更有信心。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7
通过对乡村振兴“金秋五课”的产业振兴篇的.集中培训,我对
“产业为先谋振兴”有了更深层次的领会和了解。通过抓规模化经营、抓社会服务、抓科技化支撑、抓信息化管理、抓绿色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今后工作中,我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弄通做实、知行合一,将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积极谋划今后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8
视频课中提到“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我们工作队驻村以来,围绕产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村内党员队伍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盘家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依托云台山景区,因地制宜发展蘑菇、土鸡、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多管齐下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指导已投产业的运营管理,帮助解决产业运营中的销售、技术等难题,继续培育产业带头人,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盘家村实现由“输血”向内生发展的“造血”角色转变。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9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0
通过观看本次特别节目,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开展防返贫工作,治理产业发展短板,稳政策保障、固脱贫成果,作为党支部书记,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村干部,
运用好“三联”工作机制,为东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年轻的选派干部,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当好乡村振兴“勤务员”,要立足现有资源,发挥地理交通位置优势,以完成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为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胜利塘村贡献力量。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2
通过观看《奋斗新征程-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别节目》,茅坪镇感受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基层乡镇,迈入新的征程,赋予我们的使命是要继续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下一步,我们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统揽全镇工作全局,紧扣“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县域副中心”目标定位,围绕乡村振兴“20字战略”要求,镇域按照“一带三区”发展规划,全力培育发展各类农业园区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领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协调并进。突出工业经济、农业园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环境整治、设施改善六大重点,扎实落实改革引领、项目支撑、城乡统筹、创新创业、开放发展五大举措,持续以干克难,奋发前行,努力把茅坪全面建成以“工贸物流、文创制造、观光旅游、山林经济”为主的综合性城镇。
在观看了《奋斗新征程》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别节目后,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搬迁社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一位位坚守初心的奋斗者们,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这条战线上勇往直前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理想信念,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修炼本领、脚踏实地、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基层工作,带着真情实感与群众
沟通交流,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新使命,当好“村干部”。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3
《乡村振兴之路》展示了肥东县各级党组织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中敢于担当作为,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就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路上的“赶考人”带来许多新启发、新思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时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4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佛子岭镇核心水源地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酿酒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乡村振兴专员,就要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务实肯干、锐意担当,围绕佛子岭镇生态酿造小镇定位,多调研多走访多对接,摸清摸准产业发展需求,找准找实“生态立镇”路径,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多提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持续建设好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生态佛子岭。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5
通过收看视频深刻认识到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战略。结合我们单位的实际,我个人认为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因镇而异,因村而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乡土文化品牌和文化旅游项目。以人为本,激发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当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打造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6
要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态势,不但是更好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使农民更多分享产业振兴发展收益的有效方式。乡村的产业振兴需要致力
于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即农业技术研发、农业耕种技术、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整个农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终端的全产业链的数字赋能和技术升级。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7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对‘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有了更深的感受,领导和专家的形势政策分析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了。高龙桥村要围绕全县‘两茶一橙’重点产业,把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旧址、‘八角寨’丹霞地貌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农旅文’融合文章,为村民创造更多参与产业发展的契机,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高龙桥村努力奋斗。”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8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对于我村而言,产业振兴粮油当先。抓好粮油生产,关键是想方设法提高种植效益,让农民愿种、多种、种好。一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作用,走品种向好品质向优的发展之路;二是开展社会化服务,充分推广代育秧、代翻耕、代插秧等‘十代’模式,用社会化服务解决好单家独户‘不好办、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事,杜绝耕地抛荒和非粮化。三是发展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19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产业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0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产业有特色,有规模。结合驻点村关帝
庙村自身特色,要因地制宜发展稻虾产业及东南瓜产业;要引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改善路、水、电等设施,服务产业发展;要成立合作社,作为龙头带动产业发展;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产量和质量;要打通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增收。逐步达到生产有特色,龙头有活力,流通有市场的目标。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决胜之举和关键之要,是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的源泉,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本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村镇仍以第一产业为主,极大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产业振兴,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科技引领、坚持龙头带动、坚持融合发展。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迎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切实走出一条符合浪拔湖镇乡土特色、行之有效的产业振兴之路。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2
今天《金秋五课》的视频让我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非常艰巨。作为一名基层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民司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司法的保障作用,立足街道实际,不断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3
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坚持瞄准人才靶向,培养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队伍,坚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支持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就地就近接受高等教育,培养亲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治理人才。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观后感24
我认为开展好乡村振兴,应该要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农村是农
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当乡村失去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篇二: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专题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江产业的选择发展
班级:姓名:
2020年11月30日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江产业的选择发展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策略下,四川德阳罗江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旅游为文化树形,文化为旅游铸魂”思路,以古蜀文化为核心,以川菜川剧、乡愁记忆、农民诗歌等特色文化为支撑,形成了以白马关景区为核心的“一核一环三廊”融合发展态势,构建了全域旅游、全域发展的大格局,赋能乡村振兴,谱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篇章。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只有产业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的稳定。根据罗江本地的实情和发展程度,作者认为可以优先发展以下产业: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大量人口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罗江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比如罗江的豆鸡、川菜川剧。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比如罗江本地花生、翠冠梨、贵妃枣等。鄢家镇结合自己是罗江“西蜀柚乡、云岭果海”核心镇的现实情况,把当地文化与柚子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即在柚子上画上三国人物脸谱和当地风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果品牌脸谱柚子,十分受市场青睐,通过“一带一路”的“快车”,还远销俄罗斯。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比如罗江可以基于白马关三国文化大力发展旅游。罗江区可以积极发展“农户+专合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农联”、“农产品+电商”、“农户+工商资本实体”等多种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组织形态。建立农民专业合社、注册家庭农场、建立“农联”实体、淘宝“罗江馆”等罗江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七是乡村建筑业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罗江还可继续出台惠农助农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对符合条件的涉农经济实体得到相应的财政奖励或补助,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和农旅融合产业,吸引工商资本到罗江投资,为现代农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
以上八条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还可以根据罗江实际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优化,不断进行方向的改进,使得乡村的产业更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为罗江总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三: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李丽群【摘要】新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当前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农村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可持续性的创业主体能够担负起时代使命.从大学生创业主体类型、企业规模和创业动机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国家制度安排、农村人才需求的机遇,进一步阐述了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绿色创业;创业机遇【作者】李丽群【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既要求传统城镇化要进行创新转型、绿色转型,同时还应该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城镇化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众所周知,欠发达地区往往拥有众多的良好的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秀美的山川和农业休闲产业等特色鲜明的生态“绿色”资源,为
发展生态产业或开办绿色企业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建设吸引着一批思维比较活跃、综合素质较强、接受了高等教育熏陶,具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大学生开始选择返乡绿色创业。这样,返乡绿色创业大学生也正成为推进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2]。绿色创业的相关理论是基于创业理论、企业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三者的有机融合而发展起来的[3]。之后,随着生态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绿色市场的出现,绿色化不但没有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是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4]。因此,本文以“大学生返乡绿色创业”为着眼点,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返乡绿色创业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时代要求,探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返乡绿色创业问题,为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政策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2015年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退伍人员、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行动的通知》指出,每年重点支持不少于1万名大学生返乡创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印发相关文件指出,支持大学生、退伍人员、外出务工农民等人员返乡创业。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十万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大学生通过创办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由于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众多大学生纷纷成为大学生村官,并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也逐渐培育出大学生创业文化。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派驻科技人员,强化项目管理等助推大学生创业。(一)从大学生返乡创业主体类型来看,主要存在自主创业型、家族型及团队合伙型。据统计,返乡创业大学生是由自身条件相对优越或家庭条件许可而选择自主创业型和家族型创业占了很大比重,由于这两种类型的创业存在着资金不足、经验较少、知识技能单一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等各种问题,而选择可分散风险、整合多技能和人力资源的团队型创业则比重较小,主要原因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较少,缺
乏团队管理经验,难以组建团队。(二)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规模来看,虽然作为企业创办者的大学生具有较先进的经营理念、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但由于大学生先前经验不足,又受到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束缚,为此大学生创办企业的规模呈现“低、小、散”特征。据统计,从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投入资金来看,投入资金在“10万-50万”的企业,仅占32.70%;投入资金规模在“10万以下”的最多,占50.10%。从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的员工数来看,员工数为“50-100人”仅占5.70%,员工数为“10人以下”的占50%。其中,自主创业型占48.3%,家庭创业型占30.5%,团队合伙型占21.2%。创业企业员工数量“5人以下”占32.3%,“5-10人”占29.1%,“10-20人”占16.9%,“20-50人”占17.2%,“50人以上”占4.5%。(三)从大学生创业动机来看,选择返乡创业主要呈现为责任动机、机会动机和制度动机等。近50%的返乡创业大学生缘于机会动机中的“城市就业创业压力大”、“创业资源短时期内难以获得”,所以回到自己家乡创办企业。近20%的大学生则缘于“建设家乡”、“家人需要照顾”等责任动机返乡创业。也有些大学生是因感知到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以及各地政府政策激励而返乡创业。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既可以帮助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又可以为家乡创建美丽乡村。(一)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安排。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包括保留学籍、政策咨询、风险评估、金融服务、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创业扶持政策。(二)农村急需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欠发达地区往往拥有众多的秀美山川和现
代农业休闲产业等特色鲜明的生态“绿色”资源。要想整合这些生态“绿色”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高素质人才反哺乡村。具有高素质的农村籍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熟练的管理技能,结合对乡村现状的认识,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尤其近年来,“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出现,就需要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回归农村,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三)新时代农村籍大学生具有天然优势。农村籍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创业缘于其与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返乡创业的农村籍大学生由于他们的童年身处农村地区,他们学有所成之后,伴随使命感等因素,更加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绿色创业,他们也更加“懂农村”,更容易用在外所学来建设家乡,并逐渐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阻力(一)创业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由于大学生长时间沉浸在书本理论中,创业实践能力较弱。然而,创业是经济活动,因此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生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源。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将自己由原来的学生身份转变成了老板身份,由于社会阅历浅,绿色创业资源获取能力不够,从而面临创业资金缺口,整合知识资源的重重困难,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等现实。(二)缺乏适宜的创业教育体系。为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来有效引导创业主体的行为。这时,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针对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由于忽视创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实用法律教育,导致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时,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模糊不清。加之,当前较多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虽然设有创业实习等环节,但较多的还是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缺少拓展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途径和平台,从而无法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三)缺乏创业经验。较多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知还停留在创业的表层,他们对
创业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力,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从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0%受访者“在就读大学时有过创业经历”,或“身边同学及亲戚有过创业经历”。四、建议与对策(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训练。创业活动需要较强的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训练。为此,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时,需要加强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利用大学生孵化基地这一载体,切实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能,通过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解读创业扶持政策的能力以及市场敏感能力。(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大生学自我认知的提高需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沟通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自身的实际能力,积累实际处理问题的经验[5]。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发现和正视自己的弱点,最终提高自我认知。(三)优化扶持政策和供给方式。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较快,相关政策常常与企业所需求的政策匹配度不高,导致政策的效用度不高,为此相关决策部门应该通过不断优化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供给方式与顺序,以切实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创业者能够更快速、更便利地获得优质政策扶持。(四)建立创业榜样宣传机制。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创造好的创业环境,而创业环境决定创业意愿、动机。创业榜样作为影响创业决策的主要社会网络因素,通过个体对成功创业者的多重感知,从而达到自身某种相似性而期望去效仿。为此,管理者可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大力宣传创业成功者的优秀事迹,开展成功创业者宣讲活动等措施,提供活生生的成功事例,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对创业成功可能性的判断,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魏后凯,张燕.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与举措[J].经济纵横,2011(9):15-19.[2]刘志侃,唐萍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4(7):30-35.[3]DeanT,McMullen.Towardsatheoryofsustainableentrepreneurship:Reducingenvironmentaldegradationthroughentrepreneurialaction[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7(1):50-76.[4]HartmanC,StaffordE,Greenalliances:Buildingnewbusinesswithenvironmentalgroups[J].LongRangePlanning,1997(2):184-196.[5]崔祥民,杨东涛.生态价值观、政策感知与绿色创业意向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5(6):124-129.
篇四: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2006中组部原人亊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二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亊支教支农支匚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及农村基层从亊支农支教支匚和扶贫工作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自主择业可享受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
究
摘要: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
实用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
华,也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注入新鲜活力。以辽宁省为例,
探讨影响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因素,对改善乡村就业创业环境
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
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乡村全
面振兴的主力军。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就业创业压力也与日
俱增。多数毕业生就业创业更加倾向于较为发达的城市,即便回乡就
业创业的也多数选择在家乡或附近的城市,很少选择乡村就业创业。
而现实情况是,城市就业承载力越来越低。[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明确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各省
也积极推行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资金支
持力度越来越大,让更多大学生在乡村就业创业中拥有了更好的前景
与未来。
一、辽宁省高校毕业生情况及就业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数量。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2018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根据全
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视频工作会议获悉,2019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
达到834万。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
然比较严峻。自2009年以来辽宁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
势,这些数据中并不包括研究生的数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其中也包括对研究生的需求。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研究生数量逐年上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却
越来越大。2017年,辽宁省发布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
报告》,报告中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在辽宁省就业人数较上年有
所增长,各市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8.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3%,
初次就业率达90.16%。[3]报告显示,就业率前五名的学科为历史
学、农学、管理学、工学和医学。高职专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名前
五的为轻纺食品类、公安类、农林牧渔类、土建类、公共事业类等。
同时,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指出,由
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恶劣、加班多、通勤远,加之一线城市
人口政策调整,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
择到二线城市或者家乡所在地就业。在辽宁某高校开展的名为“新就
业形态下95后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新时代大学生
在择业时最注重发展因素,而声望地位因素则排在最后。[4]由此可
见,大学生就业理念越来越趋向理性。(二)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乡村
就业创业政策。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应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压力较高,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村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辽宁省也探索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减缓就业压力。辽宁省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重要环节。自2018年3月,辽宁省委发布1号文件,勾画出
辽宁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蓝图。其中,将“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
向流动制度藩篱、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作
为战略重点。[5]辽宁省政府每年都会选拔部分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工
作,支持乡村发展,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为乡村振兴
提供优秀人才。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还享受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补贴,并由省项目办为其参保。[7]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基础设施不同,乡村在这些方面更
加薄弱,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
响。[8]2.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创业型高校毕业生来说,大城市有更
广阔的消费群体、更有力的消费基础和更多的资本投资,可以给创业
者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但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国家重视的提高,
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到乡村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增
多。部分毕业生看重乡村未来发展前景选择到乡村成为村官,施展个
人才华,为当地村民服务,带动农村发展。[9]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乡
村创业,从事大规模农产品种植或者开发休闲农业等,都为乡村发展
带去了活力。3.地域差别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
差距,特别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企业的工资水平、用工制度、工作环境、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是其就
业的重要考量。企业的用工制度决定应届毕业生未来的工作环境,是
其能够在某一企业长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好的用工制度和工作环
境是人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工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择业
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相较于乡村而言,城市的工资水平会更高一些,
且五险一金制度更为完善,福利水平也高。(二)主观因素。1.个体
差异因素。长期以来,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对其就业单位存在很大的
期望,受个人与家庭观念的束缚,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施展自己的才
华,且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否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
是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的重要考量,大学多年的学习让毕业生想要
在工作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是大多数应届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校毕业生的想法。2.家庭因素。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会征求
家人的意见。对于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倾向于他们能够到城
市或者回到原籍城市工作,很少支持其到乡村就业创业。[10]而对
于部分农村生源的学生,承载着父母的期望,父母更期望他们能够在
城市工作生活,最终扎根城市,而非回到乡村。许多农村生源的高校
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到基层发挥自己的力量。而城市生源的高校
毕业生,有些选择到离家较近的乡村就业,也有些选择到乡村创业,
发展农业种植或者休闲农业。[11]虽然这部分人占高校毕业生的很
少部分,但也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3.专业因素。
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专业设置多种多样,部分专业课程设置
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且热门专业每年招生人数非常多。高校毕业生
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岗位需求和供给存在很大程度
的不匹配。[1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
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要求逐渐提高,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高校毕业
生,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岗位需求和供
给得不到合理匹配。[13]高校毕业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而
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不好用,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弱。
同时,这也与高校教育制度息息相关。一些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于所
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选择工
作单位时缺乏自身清晰定位,缺乏目的性。
三、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是支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特别是城市与乡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村之间的经济、社会等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会着重
考虑职业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基础设施等因素。较大的差距让高校
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工作,导致小城市或乡村在吸引人才方面
处于劣势。各地区每年都会发布各种吸引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抢夺
人才已经成为各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
以下对策建议:(一)改善乡村就业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大学生乡村
就业保障机制。我国每年都会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同时
出台各项福利政策支持大学生服务期满成功就业。但从大学生就业满
意度调查数据来看,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就业的大学生工资低,福
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服务期满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基于未
来发展考虑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考虑到乡村长久的发展,若要留
住大学生在乡村就业,就要改善大学生在乡村就业的福利待遇和就业
环境,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二)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绿色通道,优化乡村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
毕业生看到乡村发展的机会和前景,选择到乡村创业,发展农业产业。
各地区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创业。黑龙江省允许
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新,享受国家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并对返
乡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给予3000元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江西省为
高校学生休学创业最多保留7年学籍,每年重点支持1000名大学生
返乡创业;辽宁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人员所需的
产品,政府也整合财政转向资金,对下乡工作人员给予支持。总体来
说,创业营商环境对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尤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应因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简化注册登记步骤,提
供绿色审批通道,加强金融扶持,与银行合作开发低息或免息贷款。
(三)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实力。对于已经就业的大学生来说,
有些因其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和委屈,离职率也很高。长此以往也没有
学到职场技能,没有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也没有起色。因此,这些毕
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低身段到乡村就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乡村发展扶持力度更上一层楼,乡村发展前
景巨大,更有利于施展个人能力。同时,切忌眼高手低,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吃苦耐劳,增强自身实力。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大不
相同,工作中必将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委屈。但作为已经工作的人来
说,这些压力和委屈是必须要承受的。(四)优化高校学生培养机制,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应该优化高校学生培养机制,改变封闭式办学的
情况,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体验真正的职场生活,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进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国家每年都会
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
项目,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注入新鲜的发展活力。2019
年国家多部委已经发布相关工作通知,明确2019年全国将招募2.7
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水利)、医务和扶贫
等服务,助力基层脱贫攻坚,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培养扎根基层
青年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积极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培训,
实现农民职业化。将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职业农民,需要以现代教育
为依托,实现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农民培养隶属于终身教育范畴,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是对现有劳动力的再教育,高校是推进整个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输入人才也是高校现代服务的重要职能。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概括职业农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找出差距,从而提出科学的职业农民的培训与教育体系。包括成人高校在内的高校应该积极拓展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篇五: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2022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两会和百年党史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XXX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百年风华茂,奋进正当时。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掀起党史学习浪潮,学习党史就要锤炼进取心、责任心、学习心、平常心,以“四心”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敢担当善作为,壮筋骨长才干,继续书写好党的新篇章。
学好党史,锤炼工作勤奋的进取心。XXX说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在默默奋斗着,他们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勇气概。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敢于斗争、共克时艰,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等革命精神,这些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武器。学习党史,就是要把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红色传统传承下去,凝练成工作勤奋、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锤炼工作勤奋的进取心,要做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要做到坚定信念,奋勇前进。要做到知史爱史,勇担使命。
学好党史,锤炼为民务实的责任心。回顾我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好公仆焦裕禄、杨善洲,扶贫一线党的好战士黄文秀、王秋婷,他们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诠释着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学习党史,就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坚定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奉献一片衷心和赤忱。锤炼为民
务实的责任心,要做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做到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要做到心系群众,家怀国家。
学好党史,锤炼求知好问的学习心。“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历哪一位伟人不是学时好进的,伟大主席毛泽东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他曾经说过:“我一生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党的历史中,如毛泽东这般好学上进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优秀共产党人他们求知的渴望,好学的态度、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党员干部要有“人不学习就要落后”的本领恐慌感;要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学习危机感;要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学习紧迫感。锤炼求知好学的学习心,要做到学无止境,孜孜不倦;要做到积学有恒,广收博览;要做到系统钻研,学思结合。
学好党史,锤炼心如止水的平常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中,经过多少坎坷险阻,遇到多少风险挑战,最终取得胜利,是因为党的好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党的好干部在任何时候都有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的忠诚心,要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思想上安贫乐道、德行上清正如水、操守上知止有定,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锤炼心如止水的平常心,就要做到修身立德,纯洁内心;要做到忠诚干净,勤政廉政;要做到慎独慎微,清正廉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悟初心,担使
命,强本领,以勇立潮头的气魄,只争朝夕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篇六: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关于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的理论及策略
探析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战略之一,随着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不断加大,成为我国乡建实践的全面升级和超越的重要举措,村庄规划对重建村庄有着较大的影响,乡村振兴工作较为复杂,需要对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分析,然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理论研究进行讨论,针对规划设计环节进行探索,研究如何进行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的策略构建,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给乡村的改革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村镇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落实乡村规划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理论研究;新战略
近些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下,国内各地区的香薰开始了改革创新工作,新农村建筑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对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给乡村规划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而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本文针对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的理论及策略展开详细论述,提出有效利用乡村规划的策略,在整体开发过程中提升规划水平,积极发展规划和创意规划,进一步促进村镇的综合化和现代化发展。
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分析
(1)促进乡镇规划的合理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在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乡村地区物质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需要不断完善的同时,城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包括人居环境等方面。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能够更充分的实现与城市功能结合的要求,在我国高速城镇化的新时期,能够促
进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加以解决,这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改善居住环境和自然生态,使得乡村规划更加合理;
(2)满足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增加乡村规划的价值。大力推进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能够增加乡村文化的价值,以进一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政策,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的进步,从而更好的推动乡村建设品质,可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其实际应用具有深刻意义,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的策略构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乡村规划设计观念已逐渐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还存在观点落后和管理力度有待提升等情况,人们希望能有更高水平的乡村规划。在进行相关工作时,要注意进行策略构建,改善资源不足和空心情况严重等情况,从而有效调配引导后期的建设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及意义。
2.1优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需要采取适宜的、针对性强的策略,现阶段,面对乡村产业发展新形势,应该不断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探索和改进,发挥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优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1)应该以农为本,注重乡村农业生产,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当地环境的分析,对于乡村经济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应加大重视,综合开发特有资源,遴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另外,应注意区域协调和统筹规划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和营销理念,进行产业化和运营化策略研究,强调村村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使得乡村特色资源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业延伸,激发乡村活力,保证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2)应该优化产业体系,实现融合发展。首先,实现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探索本地产业和其他类产业实现耦合发展,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互补,开展农业产业集约化布局,创造丰富化的乡村产业链,实现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得乡村资源达到最优效益;其次,将传统农林种植扩展到现代产业链条,在进行
特色农产业品定位后,在研发优化特色产品品种、实现市场指导和资源供应的同时,完成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也可以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特色田园资源,可以进行乡村旅游服务,进行乡村产业升级,
2.2构建自然生态,落实生态宜居
构建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奠定稳定的生态基础,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乡村自然生态的重点是保育和修复生态,在提升自然环境品质的同时,重视人居环境品质。
(1)充分保护利用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保护植被、水系等区域,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运用生态设计理念,规划绿色生态网络,保证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建蓝绿格局,重视乡土特色的根植性,保证生态系统结构的健康稳定和提高抵抗力。也可以因地制宜,融合自然栖息地和生产基地,达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外,尽量减少或避免过度的人工建设破坏景观,营造乡土地域景观;
(2)乡村建设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村民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首先,对于既有建筑,主要以保护为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现代化生活方式,进行改造和再利用,根据乡村整体风貌,加以策略引导,充分利用闲置的住宅建筑和工业厂房,更新建筑空间,开展功能置换工作,从而丰富村民的集体生活;其次,对于新建建筑,应该关注建筑功能和美观性,在适应村民生活习惯的同时,应该采用简约设计理念,利用乡村建筑特色元素,充分展现乡村景观特色,使乡村景观充满当地特色,另外,也应该关注建筑质量和使用需求,使乡村的建筑与功能相匹配,满足村民现代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对于基本居住功能和附加的生产功能加以实现。
2.3弘扬文化传承,促进乡风文明
文化传承是乡村规划的内生需求,是人文景观的充分体现,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现存较多的古村落,现阶段对乡村设计规划观念在逐渐发展,应该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在形式和深层次中实现文化的表现和传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乡土氛围。
(1)突出乡土特色。乡村较城市而言,更加亲近自然,具有突出的生态性特点。应该尊重地方特色和文化属性,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把握乡村本质特征,加强对于古村落的保护,降低城市化的冲击,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包括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等,并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民间艺术展演,彰显乡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文景观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达到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全面提升的要求。
(2)注意整体的协调性。乡村建设规划应该坚持综合发展,通常需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在其原有景观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现代元素,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等的发展和规划情况,组建层次丰富的文化网络体系,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设计理念的确定,反映乡村历史风貌,也要注意风格的统一和完整,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运用文化元素,减少不合理和不协调的景观设计,减少单一化和整齐化的设计,在空间上实现科学规划以及合理布局。
3.结语
综上所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规划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在不断推进与深化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推动村镇的和谐发展。在当下的发展格局中,本文针对相关理论及策略展开详细论述,进行合理分析的同时,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提出建议,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实现农业全面建设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广龙,陈雅南,史艳琨.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理论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策略[J].工业工程设计,2020,2(04):95-98+103.
[2]王介勇,周墨竹,王祥峰.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9):1361-1369.
[3]范凌云,徐昕,刘雅洁.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生态营建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9,35(11):24-31.
[4]尹仕美,廖丽萍,李奎.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构建及广西实践[J].规划师,2018,34(08):68-73.
[5]罗怡.“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发展评价及建设规划分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篇七: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答辩日期:成绩:
0
目录
内容摘要…………………………………………………………………………………2关键词……………………………………………………………………………………2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及重大意义…………………………………………………2(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背景………………………………………………………2(二)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存在的问题……………………………………3(一)乡村治理专业人才短缺,治理主体能力弱化……………………………………3(二)农村人口流失,自治后劲不足…………………………………………………3(三)治理理念转变滞后,难以形成治理合力………………………………………4(四)维权不畅,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4(五)产业结构调整不优化,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小………………………………………4(六)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公积不足……………………………………………4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问题的解决路径………………………………………5(一)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提升村干部能力………………………………………5(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6(三)多筹并举,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6总结………………………………………………………………………………………7参考文献…………………………………………………………………………………7
1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的问题和对策
内容摘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
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历史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着农村治理模式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在农村治理层面目前依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农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对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治理;问题;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产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近现代以来飞跃式的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城市与农村差距过大,优秀的医疗、教育资源,基础服务设施集中于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回到农村。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2017年底,中央针对2018年“三农”工作连续作出重要部署。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12月29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将出台多个相关配套规划,包括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二)新时期实施兴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连续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
2
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进而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径选择。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改革的问题
(一)乡村治理专业人才短缺,治理主体能力弱化
农村治理关键是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劳动力输出大,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在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因为农村基础服务匮乏,人才流向城市。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短缺和社会治理主体明显弱化。近年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招得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突出。乡村专业化人才比较少,干部不了解农村农村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工作滞后。加之,农业农村工作无论是政策执行还是项目实施,各种的调查农业的数据填写等具体的琐碎的工作大部分在基层。好多乡镇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单是接待上级检查参加各种会议就已经是应接不暇,面临诸多障碍,社会治理绩效短期内也难以提升。
(二)农村人口流失,自治后劲不足
农村有规模的农业企业少,经济作物不能形成规模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少,收入负担不了日常的生活,致使外出打工人员占多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加上一些鼓励农民进城政策的落实,八零、九零后出生的年轻人落户城镇在城里买房安家。现在人们都将精力和心思放在个体发家致富上,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对村庄关注度降低,对乡村事务热情降温,甚至连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都不愿参加。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既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不少乡村的村委会选举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村民自治陷入了尴尬。更谈不上主人翁精神了。全国范
3
围的土地确权、房屋确权中,因外出人口过多,导致工作难度加大。
(三)治理理念转变滞后,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治理理念是治理行动的先导。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性思维,治理理念要与其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相匹配,不能默守陈规、刻舟求剑。我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出现了精英流失、利益异质化、社会原子化等新问题,但治理理念转变滞后致使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治理,乡村社会陷入“村干部没少出力,村民难以满意”的治理困境。
目前村干部的治理理念转变滞后,管控管理理念未能实现向以人为本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完全转变。第一,村干部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往往采用家长式的管控方式。村里大小事务都需自己一人拍板定调,甚者在村里大搞“一言堂”,从为民服务蜕化为了替民做主。拥有自治权的村民、社会组织往往被边缘化,导致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地参与到农村治理过程中去,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第二,一些村干部抱有严重的经验主义。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总是从个人经验出发,完全把人民利益抛在脑后,不愿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不愿意走访群众搞调查,甚至扮演着“唯上不唯下”的“两面人”角色,“对上级拍胸脯作保证,对群众拍桌子瞪眼睛”,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常常营造高压气氛,威胁、恐怖、利诱、欺骗等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呈现出“内卷化”的特征。第三,村干部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怎么省事怎么办,只要能交差就行,领导亲临施压大了就积极一点,不然就敷衍了事,不分轻重缓急。
(四)维权不畅,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
乡村村民意识淡薄,村民的受教育平均水平相对比较低。他们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甚至有一小部分乡村村民为小学学历。尤其乡村中60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她们受到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接受教育程度与男性相比偏低。由于受到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及村民自身能力的限制,乡村村民了解相关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狭小,一般主要依靠村部通知,从而养成“等、靠”等思想。
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大,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特别是二轮延包时,地方对当时政策理解不深,政策把握不准,在政策执行上走样,对民众宣传解释不到位,出现了一些私自换地调地等情况,而且当时没有及时解决,错过了最佳解决时间,导致问题越拖越大,把“芝麻”拖成“西瓜”,造成现在解决时难度非常大,以至于影响到了此次的土地确权。一些土地纠纷信访件因时间久、问题大,最终通过市县乡三级政府协调解决,给上级政府增添不少工作量。
近年来,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各种矛盾纠纷,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增多,村民维权行动有增无减。但由于村民表达诉求渠道有限,加上没有自己的代言组织,致使矛盾纠纷无法在基层和源头上得以化解。一旦基层维权受阻,许多人只好放弃理性表达诉求和法律解决途径,转而寻求越级上访,加剧了基层干群关系紧张。
4
(六)产业结构调整不优化,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小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业通过调整结构,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建立农业合作社、建立“一村一品”、培育种植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农业产业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小,农业标准化程度低。虽然已基本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例如:花椒、秋月梨、羊肚菌等。部分特色农产品还创建了品牌,但仍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生产状态,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农业标准的制定、规范、应用推广缓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难以控制。第二,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量农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和散装销售为主,深加工尚未形成系列化。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因此,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组织服务体系,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辐射作用,增加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投入等是当务之急。
(六)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公积不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强的情况下,县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成为空壳,此次产权制度改革中,大部分行政村集体资产为零。社会捐赠十分有限,全部依靠县乡政府拨款。导致乡村治理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服务性基础设施执行力减弱,社会性基础设施安全力薄弱,流通性基础设施承载力孱弱。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农村投资份额偏小: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直接作用手斗于城市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效益明显,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虽关系到城市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提升村干部能力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庄的发展。目前乡村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多变,面临着这种复杂的局面,村干部要强化危机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第一,强化自身理论武装,提升凝聚领导能力。村干部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坚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提升村干部的公信力和凝聚领导力。第二,切实做到忠诚担当干净,强化决策执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培养忠诚担当干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村干部要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同以习近平为核心
5
的党中央看齐,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强化专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本领,以忠诚担当干净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做一名新时代的农村好干部。第三,建立健全乡村干部培训体系,培育改革创新能力。培训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针对性和特色,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结合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伟大实践,结合村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摸底调查村干部的培训需求,在把握村干部培训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精准化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村干部挺在“三大攻坚战”的最前线,引导村干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培育改革创新能力。
强化乡村智慧治理人才支撑,为了破除乡村智慧治理发展障碍,必须加强村干部队伍递进培养,强化乡村智慧治理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为乡村干部群体注入“新力量”。在坚持乡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科技化的原则下,逐步扩大乡村干部的选拔范围,把被选拔者的年龄、学历、政治素质、履历作为选拔村干部的硬指标,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以及乡村“现代乡贤”中选拔村“两委”干部,加强村干部队伍递进培养,防止村干部队伍脱节。村干部培训方案要加强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考核等方面的科学设计,在推动乡村智慧治理的大背景下要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核心,合理利用内外部各种培训资源,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村干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推动乡村智慧治理提供一批技术尖兵。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针对土地的地力等级及灌溉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利用政府出台的农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扩大调整规模;二是利用现有的规模,抓好低产田改造,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建设,建立农技指导员工作制度,重点推广实用技术,组织农技员入户为农民提高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真正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新格局。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土壤改良技术、测土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迅速恢复和提高地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并落实农机购买补贴资金。
强化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行活动。搞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超市、与大型餐饮企业的“对接”,促进订单农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餐饮企业的步伐。通过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建农业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办畜禽养殖小区,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大基地、大板块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入民间资本,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和管理。
6
(三)多筹并举,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以招商引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农村产业的的逐渐增加,会大力的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地位,整合资源综合项目整村建设的思想。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基础建设,扶持农村建设工程。在发展农村基础建设的同时,政府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以农民的需求为主从而确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内容、数量和投资额。在市场上开放建设基础设施,谁投资谁受益,充分吸收民间资金的融入,补充政府资金的不足。改变原有产权制度,施行市场管理化,对个人投资的政府施行补贴政策,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应该顺应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工补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合本地实际情况,大力扶持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
结语
乡村治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既能更好地满足乡村发展,也能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析乡村治理应增加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村民传统观念、扶持乡村地区发展集体产业经济等几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为乡村治理道路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华网.[2017-10-24]2.李达,王俊程.中国乡村治理变迁格局与未来走向:1978-2017[J].重庆社会科学,2018(2)3.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政策将出台重塑城乡关系等成重点.新浪财经.[2018-1-2]4.陈锡文.中国乡村社会治理[J].中国乡村发现,2018(1):1-7.5.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2018-7-9]6.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6.
7
篇八: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思考
【摘要】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发表讲话,鼓励青年学子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三农”建设提供了战略目标。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集智慧、能力、体力、学识于一体,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将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能更好地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和意义
中共中央十九大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方位发展的战略要求。2018年1月-5月,中共中央先后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新时代大学生青年发展的重大机遇。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返乡无疑是乡村发展和“三农"工作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发展现代化、振兴乡村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之初衷,即在于为中国乡村发展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人才,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可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二、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与挑战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
(1)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难得契机,在该战略提出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国家提供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贷款优惠,鼓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等。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创业专项教育活动,为新时期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条件。
(2)大学生自身具备优势。大学生在校经过系统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掌握基础知识和科学知识,在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对于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视野开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富有饱满的激情,敢于尝试和创新,同时具备一定坚韧性等,“有想法、有能力、有拼劲、有干劲”基于这些优良的品质,为其自身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能够缓解就业困境。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3.1%,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缓解一些高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返乡开拓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挑战
(1)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所承担的机会成本大。大学生毕业生返乡创业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市场调研和相关分析基础之上,不仅要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创业项目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返乡创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这是每个返乡创业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并非所有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强烈,积极性高,有些选择倾向于在城市定居;另一方面,返乡创业需要承担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在此期间他们可能会在城市找到收入更加乐观、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机会成本较高的前提下,可能会间接导致大学生较低的回乡创业意愿。
(2)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较大的风险。虽然在校期间经过了系统地高等教育学习,具备较完善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和社会经验方面还较为欠缺,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精准预估产业发展情况存在很大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风险。
另外,资金是否充足是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在校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创业项目的正常运转,后续的操作运营都会变得异常苦难。虽然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乐观的学生可以获得家长们的支持,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获得充足的资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国家有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可以去银行申请小额创业贷款,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愿意贷给这些小微企业。即使在实际创业的许多环节中无视法律,越过法律的界线,最终也可能直接创业失败。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實现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返乡创业的意愿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庞大的就业团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项"引凤还乡工程",大学生要意识到就业的难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培育自身返乡创业的意识,以自己的能力回馈家乡和社会,带动家乡现代化发展。从调查来看,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相对困难。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大学生也需要抓住农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发现和发展农村创业机会,帮助实现农村产业整合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组建专业化的创业队伍,增强创业的成功率
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此在进行农村创业过程中,创业队伍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有利于农业创业经济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它确保了各种商业计划和决策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极大地提高大学生返
乡创业的成功率。除此之外,专业化队伍的创建还起到了保障商业模式良好运行、吸引农业创业资金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创业水平提升的作用。
(三)优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非常不完善,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初步阶段,因此我们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怎样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研究发现:目前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达2.3万多门,教师超过2.6万人,但是不少创业指导教师的创业教育观念落后,还是停留在以前的老式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篇九: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助力集合3篇
第1篇: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助力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
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第2篇: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助力
广西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位于菁盛乡西北部,人均耕地仅有0.7亩旱地。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379户1501人,2019年,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3.97%降到目前的1.53%,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作为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和8个未脱贫摘帽县之一,全县还有65个贫困村1.75万人未脱贫。目前,都安万名干部进千屯入万户抓整改促脱贫,跑出这个极度贫困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我国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日,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邀请该县教育局派驻菁盛乡义德村第一书记黄强与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潘桂仙,就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进行对话。
如何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黄强:今年的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困难。我看到国家层面在基层安排了很多就业岗位,引导大学生来基层就业。农村也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像我们这样的山村少不了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助力。我们这样的贫困山村自然条件比较差,编制、待遇等方面也影响了大
学生来我们村就业的积极性,请问潘教授怎么引导大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来农村建功立业?
潘桂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从学校层面,就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目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这样一个重要舞台,是很重视的,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多角度地提出了破解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做的,就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对大学生来讲,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就业理念。大学生应该要懂得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要科学地、合理地来调整自己对就业的期望值。对原来只有到大城市到大企业到大机关去工作才是成功的观念,要逐步修正。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趋势,所以应该要有乐于做好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准备,同时他们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了生存,你才能够发展。
黄强:我们又该如何配套相关措施,免去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支持优秀大学生来基层一线扎实干事?
潘桂仙: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怕吃苦,而且考虑得也比较长远,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基层工作,让自己接地气、长
本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好发展。他们顾虑什么呢?就是下去了,但是流不流得动、出不出得来的这样一些担忧。
要消除这些顾虑,我觉得一方面,基层的用人单位,在认真落实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方面,要做稳做实。而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应该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以后服务保障的体系。比如,一些很现实的问题,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还有职称的评定等。
此外,也应该要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长远的职业规划,通过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让表现优秀的大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让他们看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确实是有上升空间的。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黄强: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核桃、毛葡萄种植,我们的核桃、毛葡萄今年开始结果了。但我担心收成不好,因为村民们缺乏种植经验,又没有现代农业管理技术,也不懂得经营之道,会走很多弯路,到头来没有什么收入。很多地方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潘桂仙:新型职业农民实际上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一
个词。既然说是“新”,那就是指和传统的农民相比较,它有一些新的地方,比如说是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很善于进行农业经营的一部分群体,还有就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篇十: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彭文武孙智信刘伟辉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7期
[摘要]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稳步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进程。文章在分析当前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促进机制进行了探索,进而提出了促进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衡阳市;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7.177返乡大学生多年求学中,虽然饱受背井离乡之苦,却得到了磨砺,对市场格局有了全新的认识,除积淀了一定的知识以外,还掌握了先进的技能,这些都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他们回乡创业后,能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将自己学到的先进理念与技术运用于创业当中,这无疑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有效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
1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及调研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衡阳市20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状况。
第一,产业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低。返乡大学生虽然文化程度高,但在大学期间没有从业经历,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基本上是基础性行业,对实习学生的科技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当他们回家乡创业时往往选择一些与农业产业有关的行业,虽然扩大了产业规模,但生产方式却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未能引进先进的生产器械,对重复性劳动产生了依赖心理,未能紧紧跟随时代发展脚步,造成了家用资源浪费。
第二,小农思想桎梏,缺乏自主创业文化氛围。衡阳市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有小富即安、乐于满足的思想桎梏,在与现代化农业融合的进程中,思维相对局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可避免地遭遇技术瓶颈,再加上实践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无法在短期之内扩大产业规模。
第三,衡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衡阳市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城乡经济发展未能齐头并进,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例如,交通不便使得农副产品不能销往外地;
网络覆盖面较窄使得返乡大学生创业无法了解当前市场发展情况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都成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道路上的羁绊,势必会吞噬返乡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2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促进机制分析
2.1土地制度改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土地资源”[1],土地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行,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各种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土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离开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兴建厂房等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新土地改革制度的推行,增强了土地流转的灵活性,成功地清除了重大障碍。
2.2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扶持
从衡阳市情况来看,大学生返乡创业虽然能洞察到潜藏于农村地区的创业条件,但由于过去基本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在创业过程中仍需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就会考虑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审批手续十分烦琐,自提出申请到资金到位,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经历漫长的等待。因此,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融资难。自国家层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衡阳市也积极行动起来,从税收、财政等方面制定出不同的“三农”优惠政策,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更多社会闲置资金进入农村地区,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
2.3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人才支持
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看,低水平劳动的大量重复无法促进农业发展,只有通过精准的产业分工,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要想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就需要得到优秀人才的支持。显然,振兴乡村战略目标的达成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为此,2018年,衡阳市政府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门下发意见性文件,将人才培养摆在最重要位置上,以人才谋求发展,构建多层次创业分工体系,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2]。
2.4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产业品质化发展
如今,全面振興乡村发展已然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农村产业优化调整与升级,成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这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与根本,更是唯一的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农村群众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在提高农村群众经济收入的同时,塑造文明乡风、有效治理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衡阳市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如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政策优惠,以新型产业化组织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繁荣;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引领,实现高品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产业链条
日趋完善,充分发挥出基础性产业的优势,如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电商农业,为大学生返乡创业选择项目、拓宽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3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施路径分析
3.1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能力
返乡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他们虽然服务于劳动密集产业,但思维方式却产生明显改变,对市场经营产生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当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以后,就会产生回乡创业的想法,但市场环境异常复杂,各行各业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时时处处都会面临挑战,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些困难,政府层面也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农村资源优势,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灵活选择培训形式,在改变大学生返乡创业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理面对困难与挑战[3]。不可否认,多数大学生返乡创业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衡阳市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要在劳动保障局的牵头下,巧妙地发挥出自媒体优势,将先进的政策方针、权威性的法律条款、先进的创业理念传递给大学生返乡创业,也要得到高等院校的支持,请资深专家为他们带来精彩讲座,为更多返乡大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以他们的成长带动农村经济建设。
3.2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当步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与科技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许多良好的创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不能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返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就会遭遇重重困难,创业竞争力将得不到提升。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土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政策,以此来避免耕地面积的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地区资源优势,想尽一切办法完善产业链,以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建设服务平台,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技术服务、向他们推送信息资源,使他们的创业形式得以丰富,拓宽他们的创业市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等方式,发送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从多个维度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度分析,使全市范围内的返乡大学生了解到当前市场需求情况、技术更新情况,使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在多种项目中做出正确抉择。此外,衡阳政府也要以组建集体经济为切入点,从打造品牌、设计统一商标等方面入手,将农村产业引入规范、健康发展轨道,为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在开发创业组合过程中,也要坚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要清醒地意识到,各种发展行为绝不能建立在有损子孙后代利益的基础上,要以前瞻性目光看待农村建设,有序开发,治理乡村文明,努力保持大自然中最古朴的一抹绿色。
3.3努力发挥出创业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返乡大学生来说,选择回乡创业就意味着要接受严峻考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固然重要,但在他们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以后,政府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健全配套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以科学的方式、合理的手段、有力的举措来增强他们的创业激情。
培育典型,使广大返乡大学生受到鼓舞,使更多返乡大学生能积极投身于回乡创业大潮中,为农村群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使所有闲置劳动力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使衡阳市农村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建设“创新创业示范村”,使大学生返乡创业具备勇攀高峰的创业精神、勤勤恳恳的实践精神,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从多个方面入手完善创业项目。[4]无论是建设见习基地,还是大力发展示范村,都要以为回乡创业返乡大学生提供技术、资金扶持为前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使优秀的项目能开花结果。
3.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提供硬件准备,降低大学生返乡创业与市场对接的成本,最大化扩大农村容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工作,涉及生态建设、发展教育、改良环境、兴建水利与电力、构建交通网等多方面内容。从现阶段衡阳市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设置了障碍。因此,要从交通、水电、网络等方面入手,为返乡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使各种农副产品能销往更远的地区,使返乡大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制度,把握市场需求情况,以经济发展来促进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以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社会风尚来感染更多的农村群众,为农村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有力保障,调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马尚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244
[2]魏蔚.众创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7(2):103104.
[3]李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研究[J].福建論坛,2017(2):17-23.
[4]张静.众创时代返乡农业工创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52155.
[5]张秀娥,孙中博.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0-13.
[6]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78-83.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结构二重性’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项目编号:DIA200351)。
[作者简介]彭文武(1970—),男,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与高教管理;孙智信(1965—),男,山西万荣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刘伟辉(1969—),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篇十一: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
摘要: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
实用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
华,也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注入新鲜活力。以辽宁省为例,
探讨影响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因素,对改善乡村就业创业环境
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
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乡村全
面振兴的主力军。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就业创业压力也与日
俱增。多数毕业生就业创业更加倾向于较为发达的城市,即便回乡就
业创业的也多数选择在家乡或附近的城市,很少选择乡村就业创业。
而现实情况是,城市就业承载力越来越低。[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明确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各省
也积极推行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资金支
持力度越来越大,让更多大学生在乡村就业创业中拥有了更好的前景
与未来。
一、辽宁省高校毕业生情况及就业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数量。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长,2018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根据全
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视频工作会议获悉,2019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
达到834万。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
然比较严峻。自2009年以来辽宁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
势,这些数据中并不包括研究生的数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其中也包括对研究生的需求。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研究生数量逐年上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却
越来越大。2017年,辽宁省发布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
报告》,报告中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在辽宁省就业人数较上年有
所增长,各市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8.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3%,
初次就业率达90.16%。[3]报告显示,就业率前五名的学科为历史
学、农学、管理学、工学和医学。高职专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名前
五的为轻纺食品类、公安类、农林牧渔类、土建类、公共事业类等。
同时,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指出,由
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恶劣、加班多、通勤远,加之一线城市
人口政策调整,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
择到二线城市或者家乡所在地就业。在辽宁某高校开展的名为“新就
业形态下95后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新时代大学生
在择业时最注重发展因素,而声望地位因素则排在最后。[4]由此可
见,大学生就业理念越来越趋向理性。(二)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乡村
就业创业政策。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应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压力较高,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村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辽宁省也探索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减缓就业压力。辽宁省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重要环节。自2018年3月,辽宁省委发布1号文件,勾画出
辽宁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蓝图。其中,将“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
向流动制度藩篱、把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作
为战略重点。[5]辽宁省政府每年都会选拔部分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工
作,支持乡村发展,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为乡村振兴
提供优秀人才。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还享受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补贴,并由省项目办为其参保。[7]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基础设施不同,乡村在这些方面更
加薄弱,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
响。[8]2.社会文化因素。对于创业型高校毕业生来说,大城市有更
广阔的消费群体、更有力的消费基础和更多的资本投资,可以给创业
者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但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国家重视的提高,
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到乡村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增
多。部分毕业生看重乡村未来发展前景选择到乡村成为村官,施展个
人才华,为当地村民服务,带动农村发展。[9]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乡
村创业,从事大规模农产品种植或者开发休闲农业等,都为乡村发展
带去了活力。3.地域差别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
差距,特别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企业的工资水平、用工制度、工作环境、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是其就
业的重要考量。企业的用工制度决定应届毕业生未来的工作环境,是
其能够在某一企业长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好的用工制度和工作环
境是人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工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择业
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相较于乡村而言,城市的工资水平会更高一些,
且五险一金制度更为完善,福利水平也高。(二)主观因素。1.个体
差异因素。长期以来,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对其就业单位存在很大的
期望,受个人与家庭观念的束缚,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施展自己的才
华,且更倾向于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否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
是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的重要考量,大学多年的学习让毕业生想要
在工作岗位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是大多数应届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校毕业生的想法。2.家庭因素。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会征求
家人的意见。对于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倾向于他们能够到城
市或者回到原籍城市工作,很少支持其到乡村就业创业。[10]而对
于部分农村生源的学生,承载着父母的期望,父母更期望他们能够在
城市工作生活,最终扎根城市,而非回到乡村。许多农村生源的高校
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到基层发挥自己的力量。而城市生源的高校
毕业生,有些选择到离家较近的乡村就业,也有些选择到乡村创业,
发展农业种植或者休闲农业。[11]虽然这部分人占高校毕业生的很
少部分,但也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3.专业因素。
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专业设置多种多样,部分专业课程设置
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且热门专业每年招生人数非常多。高校毕业生
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岗位需求和供给存在很大程度
的不匹配。[1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
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要求逐渐提高,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高校毕业
生,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岗位需求和供
给得不到合理匹配。[13]高校毕业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而
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不好用,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弱。
同时,这也与高校教育制度息息相关。一些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于所
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选择工
作单位时缺乏自身清晰定位,缺乏目的性。
三、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是支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特别是城市与乡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村之间的经济、社会等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会着重
考虑职业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基础设施等因素。较大的差距让高校
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工作,导致小城市或乡村在吸引人才方面
处于劣势。各地区每年都会发布各种吸引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抢夺
人才已经成为各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
以下对策建议:(一)改善乡村就业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大学生乡村
就业保障机制。我国每年都会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同时
出台各项福利政策支持大学生服务期满成功就业。但从大学生就业满
意度调查数据来看,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就业的大学生工资低,福
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服务期满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基于未
来发展考虑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考虑到乡村长久的发展,若要留
住大学生在乡村就业,就要改善大学生在乡村就业的福利待遇和就业
环境,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二)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绿色通道,优化乡村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
毕业生看到乡村发展的机会和前景,选择到乡村创业,发展农业产业。
各地区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创业。黑龙江省允许
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新,享受国家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并对返
乡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给予3000元一次性创业项目补贴;江西省为
高校学生休学创业最多保留7年学籍,每年重点支持1000名大学生
返乡创业;辽宁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返乡创业人员所需的
产品,政府也整合财政转向资金,对下乡工作人员给予支持。总体来
说,创业营商环境对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尤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应因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简化注册登记步骤,提
供绿色审批通道,加强金融扶持,与银行合作开发低息或免息贷款。
(三)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实力。对于已经就业的大学生来说,
有些因其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和委屈,离职率也很高。长此以往也没有
学到职场技能,没有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也没有起色。因此,这些毕
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低身段到乡村就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乡村发展扶持力度更上一层楼,乡村发展前
景巨大,更有利于施展个人能力。同时,切忌眼高手低,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吃苦耐劳,增强自身实力。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大不
相同,工作中必将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委屈。但作为已经工作的人来
说,这些压力和委屈是必须要承受的。(四)优化高校学生培养机制,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应该优化高校学生培养机制,改变封闭式办学的
情况,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体验真正的职场生活,
培养社会工作技能,进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国家每年都会
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
项目,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注入新鲜的发展活力。2019
年国家多部委已经发布相关工作通知,明确2019年全国将招募2.7
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水利)、医务和扶贫
等服务,助力基层脱贫攻坚,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培养扎根基层
青年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积极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培训,
实现农民职业化。将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职业农民,需要以现代教育
为依托,实现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农民培养隶属于终身教育范畴,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是对现有劳动力的再教育,高校是推进整个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输入人才也是高校现代服务的重要职能。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概括职业农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找出差距,从而提出科学的职业农民的培训与教育体系。包括成人高校在内的高校应该积极拓展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篇十二: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另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电商作为线上商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线下必定也需要交接工作整体运营我们当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大学生怎么做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机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机遇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一种政治战略,也是一种经济思想,更是我们投身于其中经济发展的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产值已然跻身于世界前列,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各城市街道上外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常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发展到后期,首当其冲的现代农业必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倘若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外国人势必会被吸引,面对语言交流障碍,届时我们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的作用自然不容忽视。另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电商作为线上商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线下必定也需要交接工作,整体运营,我们当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小康社会,学以致用正文2020年10月18日,xxx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想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能让乡村经济发展拖后腿,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如同木桶效应,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乡村发展和振兴。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经历,具体阐述一下,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的发展机遇的认识。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首先,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据我所理解,乡村振兴,顾名思义,即把握机会,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精准扶贫,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在城市现代化的相较之下,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助力。其次,怎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xxx主席的十九大报告可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必要性(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增长率逐年进行增长,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由于近些年来全国大学扩招造成了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同时,政府为了调节产能?剩、改善供给结构造成部分企业减少用工,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相对缩小,竞争愈加激烈。总体来说,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是人才分布流动不均匀,大学生区域扎堆现象严重,导致许多地区人才供过于求。如果农村大学生能够回生源地进行自主创业,可以有效避开大城市就业高峰,缓解自身就业压力。(二)乡村人才建设的需要一片再繁茂的森林,如果只顾着砍伐,而不追加种植,森林终究会有耗尽的一天。同样,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从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村索取城市发展的劳动力和空间资源,而不对乡村进行资源和人才的回流,那么乡村经济也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我们需要为农村建设输人新鲜血液,使其蓬勃发展。大学生在校园中受到过良好的素质教育,既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有着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如果农村大学生能够返乡创业,从个人价值来讲,不仅可以锻炼能力增长见识也可以弥补农村经济建设人才短缺的现状;从社会价值来看,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而有效缓解农村儿童、老人留守问题,还能为农村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大学生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既有从发达地区带回的知识和见识,又根在本地,生长于斯,对当地的发展以及资源情况有着深刻的认识,最清楚想要以及怎样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乡村。三、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一)创业意识薄弱思想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当代大学的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从而使得他们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工作的预期增加。寻找一份体面和稳定的工作是父母与老师的期望与嘱托,而创业往往与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相联系。创业没有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得到认可,从而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书本式按部就班的学习;学校象牙塔般的环境培养了他们规避风险,缺乏创造意识的思维,从而导致大学生不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敢想不敢做也不敢创造。(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即使大学生勇敢地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回乡创业也不会是他们的首选。大城市里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水平都相对健全,如果大学生返乡创业就无法全面享受与城市一样的优越条件。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优惠政策制度不健全,所以很大程度上令许多大学生打起了返乡创业的退堂鼓。(三)创业资源的匮乏大学生的人脉圈主要还是集中在老师和同学之中,能够得到的有关创业方面的帮助也是有限的。而在创业过程中不管是筹集资金,推广市场还是营销产品都需要人脉和社会资源。相应创业资源的匮乏将使得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过程变得更加艰难。资金问题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紧急的问题,大学生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资金,没有收入来源,毕业生也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四)心态不够成熟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这个单纯美好的象牙塔里,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风吹日晒,易于过于理想化,心态和抗压能力都不够成熟。而创业是一个风险与机会并存,坎坷多于平稳的过程,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大学生不敢轻易尝试创业,创业失败后也没有勇气继续反思,继续前行,从而产生了大学生创业半途而废现象居多。四、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策略分析(一)农产品电商创业电商创业具有创业门槛低、初始投入少、操作灵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大学生的创业新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大学生运用少量的初始资金就可以实现自主创业。因为农民不熟悉电商、也不懂集中采购,这就需要熟悉互联网的大学生以创业的形式去帮助农民指导规划,然后对接上游平台。例如城里人要买年猪,创业者可以开发一个APP,连接买方与卖方,让消费者随时掌握生猪从幼仔生长到成年的全部过程;创业者以建立网店的形式帮助农民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农产品与购买原材料;创业者收集到各家农户物资的配送情况,再将它们集中大批地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从运营模式来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从最传统的B2C模式衍生出了多元化的模式,这也给了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发展机会。例如F2C(农场直供)模式:直接从农场对接家庭,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有效地拉近了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联系。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另一方面从源头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健康、安全、绿色的餐饮保障;C2B(消费者定制)模式:由消费者设计定制之后生产者再开始进行生产制作,从而能够产生很高的消费者溢价;C2F(订单农业)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农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避免了盲目生产。如果大学生在这几个领域去整合,以创业的形式去组织农民生产然后对接上游平台,推动以上几种模式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经济价值。(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由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多地转向精神方面的需求。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生活让人们迫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切地想要寻找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所以,关于乡村旅游,是个很好的创业方向。乡村旅游要更多地结合那些植根于乡村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来展开。1.观光型旅游满足游客回归原始、拥抱大自然、寻找安宁的心理需求。主要可以开展的创业类型有田园观光(花海、梯田、稻田)、水上观光(荷塘、观鸟)、建筑观光(特色民居)、遗址观光、农业生产观光。2.体验型旅游满足游客想要体验不一样的乡村生活的情感追求,让游客融人到乡村生活的日常点滴,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比如撒种耕田、采摘蔬果、垂钓烧烤、喂养动物。3.度假型旅游让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主要可以开展的创业类型有:(1)特色民宿:民宿主要是小家庭式的经营,不用花太多额外的成本,利用现有的空闲住房和自然人文文化,再以主人的魅力和特色化的主题背景来吸引游客。卖点是主人的个性化经营,与游客能够产生温馨体贴的互动,打破以往住宿活动独立的特点。(2)特色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场地和地理环境,提供漂流、烧烤、骑马、攀岩等特色户外活动。(3)特色服务:包括健康饮食(农家菜)、养生(温泉SPA、药膳、中医理疗)等。(三)农村经济合作社1.统一生产统一出售型合作社作为一种服务组织形式存在,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户提供统一购买、统一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售的服务。大学生对社员所需的种子、肥料等进行统一采购,农户负责全程的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统一品质要求。由于集中购买,数量较大,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买方就能以更低的协商价格从厂家购?原材料从而节省生产成本。秋季,合作社对产品进行回收,统一出售,并设置最低价格来保证农户的效益。2.土地托管型如今随着农民外出打工者的增加,空闲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农民可以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将流转土地出租给专业种植户进行经营。一方面,农民只用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就能将空闲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同时获得经营收成的一部分利益。另一方面,还为种植户提供大量的土地资源,更能够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的规模效应。(四)发展农村养老院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照料和护理性的服务需求大大增加。大城市里的养老院一席难求,而农村养老院几乎无人问津。乡村相比于城市,少了喧嚣,多了宁静;少了高楼大厦,多了青山绿水。乡村的生态条件是城市无法比拟的,因此也能够给养老者提供最自然最放松的生态生活。但是农村的养老配套还明显不足,因此也没有引起养老者足够的关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说,在农村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舒适安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办农村养老院,建立标准化丰富化的居住地、活动地、交流地,既转移了城市养老院的用地压力,又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篇十三: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
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
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基层干部要像不知火一样提高环境适应性,顺应新时代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积极实现工作新定位,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新作为。不求人夸颜色好,重实绩、抓实效,追求内在成色实现真发展。不知火果实呈倒卵形,果面粗糙,多有突起短颈,是名副其实的“丑柑”;
但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17%,维生素c含量也远高于同类水果。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干部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初衷有清醒的认识,要像不知火一样
“不求人夸颜色好”,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挖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一村一地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振兴,一
家一户有实效性地帮助村民发展,让希望的田野实现真发展。久积尺寸之功,用心一、积跬步,让乡村振兴事业的薪火代代相传。不知火花果同株,别有一番景致:3到4月开花挂果,10到12月着色,次年2到3月果子成熟,两代同堂。乡村振兴战略高瞻远瞩,立足于当前谋划于长远2050年,致力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并非权宜之策,也不可能靠一代人就能实现。基层干部要认识到乡村振兴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树立坚定的阵地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守初心、记使命,久久为功;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蹄疾步稳、分步实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像不知火年年花果交替一样,让实现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生生不息。
十九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务之急,对此我谈几点建议。乡村振兴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苹果,将苹果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苹果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苹果后整理项目,加大冷库建设和苹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今年要进行村三委换届,借此机会,将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后,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
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1月21日《人民日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
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
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破解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为我们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举全党全
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就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篇十四: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朱宇航【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优秀大学生人才的参与,因而高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相关工作.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状调查,发现存在服务乡村意识不强、政策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大、专业与基层工作匹配度不高及服务乡村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高校应通过建立服务基层的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培养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工作的有效性.【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0)001【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服务基层【作者】朱宇航【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国语学院,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且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系统的规划和说明,明确了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方面、促进乡
村乡风文明方面、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方面以及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方面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受当前城镇化发展影响,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人口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当前农村青年干部比例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农村服务和管理人才紧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然而农村人才匮乏现象与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教育部公布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为此各级党政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包括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且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一、大学生服务基层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2](一)乡村党组织建设需要青年大学生乡村振兴需要抓好乡村党组织建设。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者,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的战斗堡垒,而大学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助推者。农村党组织建设中一直存在党员文化素质的问题。农村党员老龄化且大多数学历较低,组织后备力量不足;同时,农村流动党员较多,基本都忙于挣钱或外出打工,难以集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设施不全、建设落后、对外交通和交流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党建效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高,意识形态观念强,能及时地了解和传达国家政策,其思想、言行对基层农民能起到一定的辐射效果和示范作用。大学生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党组织工作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升农村党建的活力和创造力。(二)乡村经济建设需要青年大学生
三农问题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层面表现尤为突出,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加强乡村现代化建设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需要在生产理念、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运用现代化手段,这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指导和辅助。而农民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在理解和运用现代化方法上存在困难,大学生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相关专业知识能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三)乡村文化建设需要青年大学生由于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乡村文化治理空巢化,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系面临危机。村民业余文化组织多由老年人组成,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中外出务工、求学与参军的人不愿回乡,农村教师和干部退休后也去了城市,这造成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薄弱。大学生能利用自身的政治素养,增强党的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在农村基层开展贴近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创新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青年大学生党员在文化、宣传、志愿者活动等方面也能发挥优势,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比如成立乡风文明宣讲团,定期向村民宣讲政策法规及分析典型案例,向村民传播先进思想理念。二、当前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状调查以2018年福建省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为例,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和“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总人数为1900人,大学生报名情况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在招募过程中会出现小部分大学生有退出计划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基层工作意愿不高,不仅受传统就业观念、对政策不了解和自我价值定位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基层岗位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就
业创业机会少和高校引导不够等客观因素影响。(一)大学生服务乡村意识不强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当前大学生择业受传统观念、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多元化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与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呈现出较高的吻合度,[3]特别是家庭富裕的90后大学毕业生呈现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现象。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回农村就业,究其原因是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即使大学毕业生不就业,父母的经济能力足以支撑其缓就业或短期不就业。另外在现有优越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锻炼机会较少,而农村的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就业机会少,这也是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之一。当前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待遇,缺少奉献和牺牲精神。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奉献社会和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等方面十分重视,但是大学生在权衡个人利益和服务基层之间关系时往往会选择前者,这说明大学生服务基层意识有待提高。(二)政策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更为看重。[4]从服务基层政策的待遇方面来看,比如参加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毕业生每个月生活补贴为2957元(发放标准按2017年度公布的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享受所在服务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和贫困生助学贷款国家代偿。从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服务基层的大学生,虽然在财政投入方面较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是服务基层的生活补贴与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期望收入还有一定差距。(三)专业与基层工作匹配度不高返乡就业创业与在城市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返乡就业的岗位大都是一些技术含量
低、工资待遇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学生返乡后所从事的工作对技能和技术要求都较低,与自身的专业关系也不大。[5]在“三支一扶”计划中招募的300个岗位中仅有98个有专业限定,约占32.7%。大学生村官根据文件要求按党员、预备党员和共青团员身份不同,分别担任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和青年委员等职位,从事与专业不符的工作,其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体现。只有农业发展和现代化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够发挥专业优势,而大部分毕业生可能会碰到人职不匹配的情况,造成工作困扰。(四)服务乡村实践能力不足村一级行政单位的村情、民情较为复杂,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积累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农村工作。农村的家族观念较为强烈,年轻的大学生要在农村确立工作的话语权难度较大。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服务期一般为两年,熟悉环境、角色适应、开展工作需要一段时间,加之大学生在服务期满基本上要离开服务单位,除非服务地区的主管单位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后续保障问题,造成基层单位使用大学生较为保守,这不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三、高校加强大学生服务基层教育的途径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和高校已经制定针对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清华大学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开办“基层治理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顺德)”高级研修班、中国农业大学与农场主校友会联合举办的“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及各省份的“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等。因而高校应重视培养服务基层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一)建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培养体系
1.加强政府与高校的联动应加强政府与高校的联动。在政府层面上,服务基层的政策应给予大学生党员更多的岗位选择和政策优惠,并且提高优惠力度,例如对大学生村官可设定发展激励政策、物质激励政策以及荣誉激励政策等。同时政府可适当提高服务基层补贴标准和社会保障力度,给予服务基层大学生更多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在高校层面上,一方面应及时向政府反馈大学生的相关需求及基层服务就业情况,一方面则应向学生传递相关政府政策及措施,这对大学生基层服务政策的激励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与政府要保持良好的联动关系,高校应及时了解政策最新动态,同时及时向政府反映每年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情况,了解大学生对于基层服务的真实想法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政府。2.明确基层人才培养定位大学生服务基层政策要将“着眼点由‘毕业生求职时’前置到‘人才选拔、培养的过程中’,由‘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逐步转变为‘为基层地区培养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人才’”[6]。高校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转变角色定位,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服务基层,也要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高校要创新办学思路,在招生方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延伸,培养和输送乡村契合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把基层政策吸引力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需求,在知识结构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基层服务业务能力,在实践层面注重贴近“三农”工作,从而培养“一懂两爱”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3.建立基层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部(处)基本都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也有相对成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但是在大学生服务基层方面就业指导较为薄弱。要提高基层就业工作实效性就必须构建高校在校生基层服务指导体系,加强高校职能部门和学院
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熟悉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和农村人才需求特点的教师队伍。做好高校基层人才目标培养,根据当前农村的特点开设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课程体系,建立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营造校园服务乡村文化氛围,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1.引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层面的倡导和要求,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价值目标。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点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服务基层的价值观。高校应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需要,基层岗位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大学生主动服务基层、为国奉献,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结合,把自身理想和国家需要相对接。2.树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就业观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导,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现代代建设。在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和网络渠道来了解各项服务基层政策,而就业指导课程及基层服务政策课程开设时间过于滞后。树立大学生服务基层就业观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仅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就能够改变,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四年时间,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基层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认识,增强服务基层意愿。3.树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成才观通过积极挖掘优秀典型,加强对在基层就业创业中有突出表现的优秀大学生典型的报道和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高校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基层就业既是艰巨的挑战但也不乏成功的机遇,使他们建立在基层起步的决心,树
立从基层发展的观念,从而把自身的职业发展同农村基层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三)培养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1.提高服务基层的党建能力农村党建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服务基层大学生的定位是村支书助理,有义务协助做好农村党建工作,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党员要提升党建的理论基础和党建工作能力。要熟悉党员发展程序,为将来培养和发展农村优秀党员打下工作基础;熟悉党建流程,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学会利用先进的网络党员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农村党建的特殊性,用农村的语言风格开展符合农村党员的教育活动。2.培养服务基层的职业能力高校不仅要在人才培养上做好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还要加强校地合作,为在校大学生创造服务基层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做好了解基层工作内容、适应基层生活,做好服务基层的思想准备。有意向服务基层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好和锻炼服务基层的工作本领,提升工作服务能力,做好职业准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选修相关课程,学好带领农村致富的本领;通过组织活动和学生干部经历的锻炼,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为解决农村矛盾学好方法;通过“三下乡”的社会实践,积极主动学习基层工作内容,通过基层调研、支教和科学普及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从中培养坚强的意志,为适应乡村基层工作做好思想准备。3.培养服务基层的创新能力高校要开展各级创业计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基层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基层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基层服务和创新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有“三农”元素,引导大学生思考农村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参与农村文化创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向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倾斜,
引入农业资本和技术,带动农产品产业化,促进农产品流通;高校专业教师要组建学生参与科研团队,着重研究农产品附加值,用科研成果带动农民增收。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科研平台,开拓大学生创新视野,培养大学生为农村建设的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四、结语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的支撑,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加强重视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服务基层,培养在校大学生奉献基层的意识,做好基层工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学好基层工作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2-5(01).[2]韩俊.谱写新时代农村农业现代化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11-5(07).[3]刘祖云,刘传俊.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8(5):7.[4]薛江谋.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基本取向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34.[5]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8(7):110.[6]李浏清.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6-27(03).
篇十五: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关于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3篇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1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题目及要求:一、论文总要求及评分标准:
1、在7个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2、论文总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占总分5%)。3、尽力以自己的语言完成论文的写作(占总分20%)。5、论文内容质量得分占总分的70%。二、论文题目:09中医1班级题目为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09中医2班级题目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附格式及打印要求: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2、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下页。3、字体全部用宋体。题目二号加粗(主标题与次标题字号不作要求),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行距1.5倍。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形势与政策》11年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2号宋体加粗,一般不超过20字)
班级:┅学号:┅姓名:┅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2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专题一:1.结合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谈你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理解?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谈谈为什么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3.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4.结合课程内容,谈谈你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的理解?专题二:1.论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双一流建设”与强国之路3.我与中国崛起4.一流人才与家国情怀专题三:1.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以论文形式谈谈大学生该怎样践行两会精神?2.请结合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论述您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解。3.请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谈谈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专题四:1、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及影响2、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中美关系
3、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势4、浅析亚太地区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进程5、亚太地区形势演变对中国周边海洋形势的影响及对策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党的以来,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2022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拓展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此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
17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深沉记忆中孕育而生的,它生长的土壤是屈辱的、苦难的,因而也是动人心魄、撼人心魂的.
就本质而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其根本都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样,也同样面临我国如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发展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指导、引领实践.因此,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拓展了新思维、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梦照亮了民族奋斗的进程,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在对新中国成立60余年不断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鸦片战争后的1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文明进行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强劲发展为现实支撑,照亮了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因而是激动人心、振奋人心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最佳途径,中国精神是内在灵魂,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这三者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
大精神动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力量是56个民族大团结、13亿中国人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是一股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因此,以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为引领,必将谱写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篇章.
(三)从未来角度分析,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发展的蓝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党的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以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表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持续奋斗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凝结,是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缩影,描绘出国家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因而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有力协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遥相呼应,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应积极、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品德的锤炼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做一个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志存高远、追求执着,信念坚定、胸襟宽广的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二)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梦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愿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本领是影响实现中国梦进程的直接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正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为自己扬帆远航、搏击青春提供持久动力与能量.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技能,积极、主动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奉献青春、奉献才智,积极、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自强者、践行者
中国梦是崭新的梦、远方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造
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冲破满足现状的藩篱,致力于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特别是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干事创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全社会的每个肌体、每个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中,坦然面对创新创造道路上的暗礁与险滩、挫折与失败、苦闷与烦恼,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以中国梦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高校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在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畅通主渠道上下功夫,积聚起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唱响主旋律,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步前行的高昂旋律,是承载几代人夙愿、承继先人光荣传统、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旗帜.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贯穿“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根本保障”这一主线,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1.把握内涵实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中国梦是对中国古代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追忆、近代百余年屈辱史的反思、新中国发展改革史的回顾而得出的理性思考,把握好国家梦、民族梦、集体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挖掘中国梦的历史底蕴、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2.做好结合文章.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党的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有机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与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有机融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机融合,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机融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弘扬实干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深刻认识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书写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深刻认识圆梦的旅程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筑牢主阵地,着力激发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现实意义、时代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深入解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深入解读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准确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暑期大学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帮助他们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认知、认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行为上,以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以实干精神托起中国梦.
(三)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畅通主渠道,着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觉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各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畅通由学校宣传教育、教师研究创新、学生学习展示等三个平台共同构成的主渠道,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握唱响中国梦的主动权.
3.构建学生学习展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互动专区,既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有关理论及新观点、新论述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寄语国家的发展未来、展示自我才华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度高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由校方微博、名师微博、微博粉丝等共同组成的微博联盟,在微博上发起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互动话题,并通过微博征文、微博签到、微博接力等多种方式,把握微时代的话语主导权,引导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创意广泛参与、展现自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即时性、内容自主性、方式互动性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传播.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举办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毕业涂鸦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策划、活动实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追逐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利用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实践性强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
篇十六: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广义的社会实践是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全人类或大多数人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狭义的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市XX县、XX县部分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结合我市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一、我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
1/16
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
2/16
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
3/16
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
4/16
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篇十七:大学生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
P> 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3篇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
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6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8日上午,____总书记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以系统战略思维,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要求、明重
1
点、说方法,为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注入思想和行动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更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拼搏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满心欢喜。___记在会上号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大学生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肩负起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使命。老百姓的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有好收成、学好文化、住好房子,更需要的是发展充分、乡村振兴和精神富裕。践行那份初心,少不了梦想;履行这份义务,少不了担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明确目标,挺起脊梁,抖擞精神,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乡村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乡村应该是很美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的情景,让我们陶醉、向往。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村里不少群众因懒惰、赌博等恶习致贫;因高价彩礼、重金厚丧致贫的现象。乡风文明的培养,农民是主体,关键在支部。作为一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既要送温暖,又要送文明;既做涵养文明乡风的使者,又要心贴心、面对面地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疾风骤雨不如和风细雨,培育乡风文明,我们要研究并善加利用农民的特点,将移风易俗的“力”与为民服务的“美”结合起来。多些耐心,才会俘获群众的真心,也才能让乡风文明在潜滋暗长中淳朴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大学生村官要发挥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的新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将小散乱的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起来;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将农村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尤其当前,特别是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自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以“跳出村子看村子”的视野和格局,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
2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青春能有几多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唯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主动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自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记使命、真情奉献、实干担当,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农民的陈旧落后发展观念,更新他们的知识,让他们搭上这一班快速发展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