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0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 1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是: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
1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是: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内容1.乡村产业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2
2.乡村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3.乡村文化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4.乡村生态振兴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3
5.乡村组织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4
篇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刘红涛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第05期
2021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在开局“十四五”、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份指导河南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的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河南,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笔者采访了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问:请介绍一下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文件有何特点?答:“十三五”期间,河南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粮食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为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战略机遇,把更多资源向“三农”倾斜,让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探索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十四五”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河南省委农办统筹协调作用,用好督查、实绩考核等抓手,督促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要改革落实到位。
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问: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请问河南将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答: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河南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要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紧盯稳产和提质两个目标,调动种粮和抓粮两个积极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推进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机遇,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业大省,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选育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高效新品种,加快国家(河南)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建设现代种业强省。
让乡村面貌得到显著变化
问: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专门进行部署,请问河南将如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广大乡村宜居宜业?
答:河南4.6万个行政村,有近一半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今年是河南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河南将在编制乡村规划、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稳扎稳打,确保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强化规划引领方面,加强对市县规划编制的指导,坚持“多规合一”,突出乡村特色,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有条件的地方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布局。2021年,要以县为单位完成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气、物流、通信等设施提档升级。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一体的就业
创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坚持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小镇”建设,打造沿黄美丽乡村带。
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问: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答: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建立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適应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实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应确定联系点。
健全专班推进机制。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各地要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做好重点任务分解,定期调度工作进展。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堡垒工程,建强农村基层组织。高质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坚持和完善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篇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乡村振兴战略:唱响乡村发展新乐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十九大报告将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结合近期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重点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十九大对城乡关系问题和“三农”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作出了新的表述。如:不再提“新农村建设”,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虽然继续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也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再提“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一系列新的概念体现了新判断、新决策。
十九大报告是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任务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个决胜期是指“从现在到2020年”。但是,决胜期内要坚持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将延续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延续到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推进中国特色乡村现代化的雄心壮志。
一、提出的背景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实际观察,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农村是城乡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正是抓住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倍以上,2007年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扩大到3.33∶1。2016年,虽然我国农民收入从1978年的
1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134元增长到12363元,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收入比仍高达2.72:1,加快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实现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将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福利测算的指标体系,则城乡之间的实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逆转这种趋势,则不仅对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制约,而且对社会发展的健康度和公平性形成负面冲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确定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尤其将农村现代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把握,进一步体现了战略举措的精准与务实。
2、有助于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乡村区域深度延伸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相互衔接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对应的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宜居对应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对应的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治理有效对应的是政治建设。这五方面建设虽然也一直在乡村区域展开进行,但总体上还是薄弱环节。如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化进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目的是规范和改善工业生产方式,使之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但从长远和全局看,我国生态资源更多分布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等等,主要将在乡村区域实施。在作为未来中国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边有五个定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承担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因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迫切需要以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来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开启城乡关系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乡村将与城市平起平坐。选择使用“振兴”一词意义非凡。“振兴”乡村和“振兴中华”的意思是一致
2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的,突出了乡村振兴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只有乡村“振兴”起来,自强、自立起来,才能形成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就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样。
“乡村”一词也很有意义,它体现了调整现有城乡关系的指向。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属物,与城市相对应的是乡村而不是农村,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与农业的关系。乡村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区域,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与城市同样重要。未来的城乡关系是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必将具有并且保持和城市不同的独特价值。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表明乡村的振兴取决于乡村自身,乡村人必须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其次,完成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任务。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现代化起步阶段规范城乡关系的制度安排,其主要特点,一是将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由于中国现代化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少,中国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用于发展工业化。二是以农业积累投入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农村农民服务工业和城市建设,由此形成了主要是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格局。比如国家以考试制度和户籍制度,将农村人口中素质较高的新增劳动力选拔出来,安排在城市工业领域;以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将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各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才集中在城市;以劳动力市场制度,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吸引到城市,成为“农民工”,等等。尽管城市对农业、农村、农民也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总体上“三农”也都受益于城市化和工业化,但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早有相关文件提出要解决城乡二元体制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让城乡不再分隔,而使城乡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第三,加强“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和“三农”自身。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以致国家的农村政策叫做“惠农政策”,用于乡村的资金叫做“支农资金”,明显体现了国家政策立足点的偏颇。事实上,城乡二元体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但它只是为
3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城市而统筹。很长时间里也一直在“建设新农村”,但基本出发点是服务城市和工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将不再是要以加强“三农”工作来解决城市问题、工业问题,而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自身。
无疑,乡村振兴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乡村自身的振兴,而是为了城乡发展的相对平衡。十九大明确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显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不是要在城市单兵独进之后再让乡村单兵独进,而是要二者协同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城市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二、丰富内涵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精确的任务着力点。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涵盖了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与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要求,而且增加了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效基础上,我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新定位,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领导下展现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产业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2、生态宜居”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
4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建设的重点。乡村落后,使得乡村变得不生态、不宜居,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乡村振兴,可以在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安居生活,成就国人安居梦想。
3、乡风文明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线。乡村是优秀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可以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也间接清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糟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4、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也可以缓解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常态化、无秩序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5、生活富裕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三、如何更好的实施
1、人才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智慧化“三农”工作队伍,以提高他们领导农民、发展农业和管理农村的工作效率。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复杂和条件艰苦,导致人才难留和流失严重,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较大幅度的增加“三农”工作队伍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工作回报率;在精神方面,注重对“三农”人才的荣誉激励,增强社会对他们工
5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作的美誉度和认同感,同时,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使有能力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埋头苦干的一线人员发展有望。
而针对目前我国“三农”工作队伍视野不宽、专业能力不强、对农业农村感情淡薄的现状,要在加强对现有“三农”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及价值认可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回流机制,在农业农村领域倡导人才的逆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对“三农”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增加农业高校投入、减免涉农专业学费等方式,引导有志有为青年进入“三农”领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
2、顶层制度设计是保障更多需要改革的制度是在顶层设计方面。比如,把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布局在城市的制度安排,等等,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顶层设计,在许多人看来早已经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必须转变观念,一切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对农民来说不公平、不公正的制度安排、政策措施都应该逐步清除。同时,十九大要求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等,都将在新的农村改革中形成制度保障。十九大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样的改革要求,将在深层次上推进地方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地方和基层创新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加快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尽快修订原有涉农法律,制定新的涉农法律。十九大宣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累计将达到75年,这需要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及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加以法制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确定以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已经将农村承包地所有者集体组织成员固定下来,从而为实行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奠定了基础。循着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思路,国家也应当对农村宅基地实行“三权分置”,可分为宅基地所有权、
6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居住权。国家应修订《土地管理法》,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法制化,并且明确规定自新的法律生效时起不再给农村新增人口提供宅基地,从而将农村宅基地使用者集体组织成员固定和封闭起来。同时,明确房屋居住权可以流转、转让,乡村新增人口和外来人口可以以购买或租用的方式取得房屋居住权。这样才能为城市人才进入农村打开通道。
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法》,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应当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为特定农村居民集体共有:农村承包地为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的承包人集体组织成员共有;土地承包期间所取得的承包地经营收益归承包人所有,但承包人应当向发包方缴纳租金。应当明确:农村宅基地为已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的农户共有,宅基地使用人应向本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缴纳使用金(应当与城市居民住宅使用国有土地一样,期限为70年);宅基地上房屋居住权可以出租或转让,收益归宅基地使用人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成员共有,取得的收益归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成员共有,等等。
3、教育是关键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融合起来。两个“优先”融合起来就是振兴乡村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优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就业优先战略。三个“优先”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最紧迫的应当是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起来。相较于工业,农业和农村其他产业之所以落后,最突出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的要害是教育发展滞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制度,改革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的制度。国家应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城市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向乡村区域流动。现阶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布局在城市,而农村区域不仅没有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也严重匮乏。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则比较均衡,相当数量的名牌大学都建在小城市、小城镇,乡村人口可以方便
7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这些资源,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现阶段可以以在一部分地级市、县城、建制镇规划建设一批我国现有名牌大学分校区、名牌中小学分校区的方式,逐步从城市向乡村区域输送和转移集中在少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乡村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同时,可以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这一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农业农村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将一些城市“名牌中学”的分校区直接安排到乡镇,将一些城市“名牌小学”的分校区直接安排到中心村去。在许多边远地区特别是山区,可以把已经撤并的部分小学校恢复起来。应当把教育资源送到农民中去,而不是让农民子女集中到城镇。应当让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村及一部分行政村乃至自然村,通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恢复生机活力。国家教育部门应制定实施为农村中小学引进国外师资的专项计划,比如可以推动条件适合的农村中小学从欧美国家引进外语教师。
为了支持帮助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可在东部一部分发达省份汉族学生占多数的中小学开设维吾尔语、藏语、蒙语等少数民族语言选修课程,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从上述相关地区引进语言教师,这也是为这些少数民族教师提供到发达地区学习的机会。这应当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4、创新村民自治十九大有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治理上,十九大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样,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排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首位。这和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要求什么的分析是一致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这里“民主”也排在首位。并且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
8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权、表达权、监督权。”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里在治理方面强调的是“治理有效”,体现了十九大报告的务实精神。无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乡村振兴将促使作为村民自治主体的农民和作为村民自治场所的农村得以稳定。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大量村民进城务工,乡村中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使村民自治的主体严重缺位。在国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下,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将取得应有的城市公共生活参与权,以替代他们在农村村民自治中的各种权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留在农村的村民将逐步稳定下来,稳定地、常态化地开展村民自治。二是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大量进城落户,使许多地方的村庄变成“空心村”,需要尽快调整合并、重建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将促进现有行政村、自然村的布局调整,让现有行政村、自然村中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起来居住,规划建设许多中心村,让这些中心村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区域的同时,也成为扎实推进村民自治的基地。三是由于农村居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比例很低,村民的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村民自治水平质量难以提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较多城市人才进入乡村的条件下,让农村外来人口参与村民自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村外来人口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这些都将是加快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难得机遇。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过程中,应当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曾要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时,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也作为法律顾问,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四、几点大胆的猜想
9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1、乡村区域的贫困现象将最终消除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2、农民工”现象将最终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成为雇佣劳动者,却因为户籍在农村而不能改变农民身份,虽然他们为城市工商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小部分落户在城市。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有融入城市。虽然由于其工资性收入高于农村务农收入而改善了家庭生活,却因为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造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三留守”问题。这些在我国已经存在三十多年的社会问题,终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得以终结。这是因为,原来农民工进入城市是因为城市工商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这种就业机会是农村中所没有的,而现在资源回流农村,将给农村中农业转移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令他们可以不再到城市工作也能够取得较高收入;原来农民工进入城市、想要落户城市,是因为优质教育、医疗等等资源集中的城市,他们只有到了城市才能这些现代化建设成果,现在资源回流农村,在农村中也有与城市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也不必非要到城市落户。所以对农民工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让他们可以在进城还是留村之间主动做出抉择,而不必继续作为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期来回奔波,“三留守”问题也可以随之消失。农村人口的基本稳定而不再大规模流动,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前提和有利条件。3、掀起投资农村的一轮新高潮资源将不再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
10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形成投资农村的新高潮。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1-10月份全国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10.4个和3.1个百分点。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11
篇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举措
作者:雨欣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期
2017年12月29—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会议提出,农村农业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型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适应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都要随之调整。努力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凸显了“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切实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农村农业经济的重大战略机遇,农业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了农村现代化的新任务,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规划了乡村治理的新秩序,指明了农村人才队伍发展的新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科学把握其总体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也如此,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高质量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变革。质量兴农已转变为农业发展质量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一是坚持农业标准化战略。要推进标准化生产,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各地要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同时,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岗位科学家的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把其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尽量避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是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创新监管模式,发挥标准化的引领作用和优质优价的激励作用。要不断强化全程监管,深入农业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实施信息化战略,健全产品追溯平台,实行智慧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同时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用重典、出重拳、求突破,推动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是建立支持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支持原则,营造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重在制定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奖惩规则,增强发展动力,激活内生活力。建立健全利益联接和分享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实现多方共赢。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补贴安排挂钩。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已经有了崭新的面貌,并且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调整结构,促进改革,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壮大发展新动能,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需要,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开启农业发展新常态。
篇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1年第20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稳步过渡,要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保证监测识别,还要建立长效稳固的提升机制,保证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发展。
解读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乡村振兴承载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生活更加美丽,农民变得富裕富足,才能更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即《》。[2-3]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6]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实施时间)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模式)丰信农业服务模式[8]一是针对种植者搭建的服务体系。围绕着种植者,包括专业的种植大户、种植公司以及普通农户,建立的一套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种植者只需注册成为会员,丰信农业即根据种植者要求提供个性化种植方案、农资代购、农事提醒、农技指导等全面服务。种植者只需要按指导去干农活,种地变得简单省心。
二是成熟开放的线下服务体系。将多年打造成熟的线下服务体系开放给农村创业者,协助农村创业者在家门口轻松创业,共同服务好种植者。原来需要由专业农技人员从事的服务工作,在丰信模式中,普通农户即可胜任,大幅的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9]
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社员网同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通过对接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践行。[10]其次,在农产品上行中特别注重突出区域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积极探索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践行。[10]第三,与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依托社员网业内领先的农产品电商和农业大数据为农民卖货提供交易平台,为县域扶贫提供决策支持,为农民提供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新农主体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农业”的践行。同时,这些工作与社员网本身承接的“农业部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运营推广工作结合,更可以有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10]
最后,通过在田间地头布控大宗农产品上行团队,衔接线上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之后的服务环节,全程调度验货、集货、收货、分级、装卸、配车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和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加上帮助农户直接卖货,有效推进了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10](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
“七条”之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7](实施方案)
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即《》[2-3]。2018年3月29日,留坝县政府同社员网达成合作共识,即将成为“乡村振兴社员网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在陕西省汉中市重点践行县域之一。留坝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拥有高度共识: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日前已达成合作意向。4月初,社员网“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项目就将正式落地留坝,为留坝的农产品特别是即将出产的1,000万棒香菇,开拓销路。[11]2018年3月1日,惠州市惠阳区政府、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在惠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当地的落地实施。碧桂园分别与秋长街道茶园经济联合社、良井镇矮光经济联合社进行了签约,并向茶园村元山、老围、新围、禾场4个村民小组和良井镇矮光村东风、永新2村民小组,分别发放了合作款,用于惠阳区良井镇、秋长街道两地美丽乡村项目。[2]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
粮食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4]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5](实施目的)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篇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下大气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亮点突出。文件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等关键领域有新思路,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有实招,尤其是在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文件字里行间传达出强烈信号:“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乡村振兴务必抓紧抓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从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再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可以说,乡村振兴已实现良好开局,正待全面推开。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举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尽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但也要清醒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既要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对摆脱贫困的县,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农业的永恒主题,加快农业现代化就要努力实现高质量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在种子方面,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现代化的突出位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突破。对于耕地保护,要采取“长牙齿”的举措,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关于多样化发展,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质量上,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规划编制好,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要把硬件建设好,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要把软件开发好,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打造善治乡村。俗语讲,牛马年好种田。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们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篇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立足乡情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乡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二、发展目标到20xx年,xx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三、重点任务(一)推动产业振兴,农村农民生活富裕一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二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一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自然旅游优势,打造高水准、精品化旅游品牌,培植旅游新亮点。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四、保障措施(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站所(办、中心等)及管区主任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乡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
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审四议三公开”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乡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xx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xx乡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五)加强检查督办。加强综合考评,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采取“双随机”督查办法,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篇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圈、两核、三区”规划集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圈、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创新核心区、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区、丘陵特色林下经济区、山区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特色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加强优质种养业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引进外资产业龙头,整体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支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推进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加快培植新产业新业态,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的同时,突出做活农村第三产业,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大力发展大数据+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城乡互动融合,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打造一批“民宿村”、“电商村”、“网红村”等特色村庄。(三)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保障乡村振兴生态供给。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四大行动”。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成果,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质量安全可追溯。突破性抓好生态环境全域治理,全域实施精准灭荒,全域实行禁开禁采,全域实施“河湖长”制,全域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全域实行河流湖库规范养殖,全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域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等七大全域治理。(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构筑乡村振兴坚实载体。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庭院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推动“三改”,全面实施“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整治“八乱”。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聚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扎实抓好豆花湖村、龟咀村、文家河村、卸甲坪村等4村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力支持新星村打造“荆州美丽乡村第一村”。(五)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村集体清产核资和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建立集体成员登记管理制度,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
改革,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篇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乡村振兴要从农业、农民和农村三个方面发力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这三个方面,我们为此所做的任何举措都不能背离“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1.提升农业发展力量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乡村振兴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第二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2.加强农村基层管理工作,积积极宣传相关法律,建立健全法治农村体系。建设好市、镇(街),村(居)三级土地流转信息应用平台,形成承包合同网签管理系统,确保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公开化,依法依规、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和托管等方式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建立健全“镇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多元化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加强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各镇街、村要成立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为流转双方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咨询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确保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纠纷不出乡镇,大的纠纷不出市,将土地纠纠纷矛盾全大化解在基层,在本市,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清晰,稳固,农村大局稳定。
3.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三权分置。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定位,逐步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侃服务体系,构建“全程、多元、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
式。继续推广“锦锦绣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
模式。
国家明确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回应了社会关切,满足了土地流转需要。要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烦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把握“三权分置”的内涵,首要任务是明确界定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利边界,以利于各项权能独立行权,充分发挥各白独特效用。集体所有权的核心是处置权,集体通通过行使所有权可以控制和约束其他权利的不规范行使;农户承包权的核心是财产权,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承包权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经营权的流转不能影响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益;土地经营权的核心是收益权,其创新要义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既促使提升土地产出率,又保障务农者的劳动效益和收入水平。同时,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在“三权分置”中位于不同的权格,既有层层派生的关系,相互间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要准确把握“三权”关系,促进形成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相互衔接、大体均衡、同等保护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