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例子素材(8篇)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乡村振兴写作素材40条 1.在谋划上既兼当前更顾长远,在实践上既管全局更抓重点,在成效上既讲效率更重质量。 2.在“统”字上下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例子素材(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乡村振兴写作素材40条
1.在谋划上既兼当前更顾长远,在实践上既管全局更抓重点,在成效上既讲效率更重质量。
2.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
3.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挑起“金山银山”;一头挑起农民的“粮袋子”,一头挑起农民的“钱袋子”。
4.一条致富的“路”,一座过河的“桥”,一道防火的“墙”,一棵摇钱的“树”,一个连心的“家”。
5.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奋斗场景,一曲曲笃定从容的发展旋律,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
6.一旦深入群众、武装头脑,就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动员力;一旦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就有磅礴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7.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8.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9.完成硬任务,就要瞄准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完成硬任务,就要聚焦农民最关切的问题。
10.农业的问题要在工业中找答案,农村的问题要在城市里找答案,农民的问题要在土地中找答案,绿色的文章要在价值中找答案。
11.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筑牢用活“主战场”;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培育建强“主力军”;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坚定把握“主旋律”。
12.聚焦基层干部狠抓落实能力,如何当好改革创新的“领头雁”;聚焦处理矛盾能力,如何当好依法办事、化解纷争的“金钥匙”;聚焦带领群众能力,如何当好体察民情、引领发展的“大脚掌”。
13.坚持在学习宣传上“加油干”,坚持在振兴发展上“加油干”,坚持在党的建设上“加油干”。
14.坚持规划先行,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坚持融合发展,牵好乡村振兴“牛鼻子”;坚持引巢筑凤,落好乡村振兴“关键棋”;坚持文化传承,留好乡村振兴“主心骨”。
15.坚持标准,让好书记“当家带路”;强化指导,让好制度“落地生根”;大抓基层,让好资源“倾斜下沉”。
16.既要唱响主旋律,又要奏好交响曲;既要答好必答题,又要答好自选题;既要领跑作示范、又要助跑广参与;既要督察有力度、又要激励有温度。
17.既要“收好官”,凭实绩说话、用结果检验;又要“谋好篇”,增强紧迫感,前瞻三十年。
18.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产业振兴是基础;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人才振兴是关键;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文化振兴是动力;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生态振兴是支撑;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组织振兴是保障。
19.敢于彰显农村的“土气”,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巧于焕发农民的“生气”,精于融入时代的“朝气”。
20.多深入群众,合力摘掉“穷帽子”;多实地调研,帮助鼓起“钱袋子”;多争取项目,改善农村“老样子”。
21.催人奋进的“冲锋号”、干事创业的“及时雨”、实干为民的“加速器”、凝心聚力的“同心圆”。
22.促发展保民生的“领头雁”、访民情解民忧的“知心人”、抓稳定促和谐的“主心骨”。
23.画好“山水画”,念好“山水经”,唱好“山水戏”。24.打好“乡情牌”,打好“乡愁牌”,打好“事业牌”。25.政策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农村汇聚,要素向农村流动。26.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一锤接着敲,一茬接着一茬干。27.把数据“统”起来,把资源“用”起来,把产业“育”起来。28.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29.生态“护旗手”,环保“守门员”,环境“安全网”,文明“新动能”。30.金贵的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珍稀的资源躺在空地“晒太阳”。31.用自己的操心换来群众的舒心,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群众的支持。32.绘出明确的“路线图”,列出详细的“任务书”,排出科学的“锦囊计”。
33.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品质生活的“载体”,高水平治理的“大脑”。
34.脱贫攻坚的“突击队”,生态产业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35.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
36.“小康”和“健康”的关系,“温饱”和“环保”的关系,“生计”和“生态”的关系。
37.以产业聚拢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发展改善民生。
38.抓好基础设施“新网络”,融合基础设施“新业态”,创新基础设施“新平台”。
39.“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
40.“吹”响宣传动员这声号,“拉”紧社会稳定这根弦,“弹”奏和谐发展这首曲,“唱”好文化繁荣这台戏。
篇二: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云南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盐津乌鸡为云南“六大名鸡”,因起源并主产于盐津县而得名。近年来,盐津县立足盐津乌鸡种源优势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等优势,把乌鸡产业作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三大富民产业”之首,按照“抓种源育种和加工销售,带动乌鸡养殖环节”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和“五规范两统一”为支撑,全产业链推动盐津乌鸡涅槃重生。
目前,盐津县年孵化600万羽鸡苗的国家级标准育种场建成投产,3个年脱温100万羽的脱温场投入使用,2680个标准化鸡舍全面喂养,年屠宰1000万只鸡的加工厂启动生产,从孵化、养殖、加工到餐桌的全程溯源系统正式上线,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完善,从育种、孵化、养殖、加工、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到2025年,全县将出栏乌鸡1000万只,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覆盖带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全产业链重构乌鸡产业“全产业链重构乌鸡产业,是立足乌鸡种源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盐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乌鸡产业发展专项组组长严巨奎如是说。
盐津县位于乌蒙山区腹地,境内峰峦叠嶂、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4.62%,2019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科学选育,生长于此的盐津乌鸡形成了皮乌、肉乌、骨乌、内脏均呈乌黑色的显著特征,素有“黑凤凰”的美誉,成为《中国家禽品种资源名录》收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经西南农大和云南省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化验测定:盐津乌鸡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的显著特点,属国内营养价值最高鸡种之一。
20世纪70年代,盐津县境内修建盐(津)水(富)公路时挖出一件土陶鸡,经权威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陶器,首次科学证实盐津乌鸡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民国时期《盐津县志》记载:“盐津县各乡,无论临河居山,素重饲畜之习,尤以猪鸡最多,不分贫富,俱各饲养……”沿革至今,盐津乌鸡多以山林间生态放养为主,“无鸡不成宴”之风愈加浓厚。
经过多年发展,盐津乌鸡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散小弱突出问题,品牌不响、品种不纯、品质良莠不齐、产业链没形成闭环等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全县低收入群体主要收入70%为劳动力转移性收入,产业收入比重较低,存在不持续性和可变性。如何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广大低收入群众稳定持续增收,成为摆在盐津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必答题”。
“全产业链重构盐津乌鸡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严巨奎介绍,为做大做强盐津乌鸡产业,盐津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导向,树牢精品意识,立足盐津乌鸡种源优势独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实际,通过做优种源、做强品牌、做实基地、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打造从育种、孵化、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乌鸡产业。
2019年以来,盐津县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笔资金、一抓到底”的思路,在奖补政策优化、养殖风险防范、育种技术研发、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连续3年每年70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为杠杆,撬动大量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注入乌鸡产业,同时采取人大立法的方式把乌鸡产业发展规划固定下来,确保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育好滇凤乌鸡王,发展盐津黑凤凰。”初冬时节,走进盐津县滇凤乌骨鸡育种场,种鸡舍、孵化场、育雏室、溯源系统展示平台等一应俱全,占地100亩、总投资3000万元、年生产商品鸡苗600万羽的保种选育基地建成投用。种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芯片”。为从源头上保障盐津乌鸡品质,盐津县高度重视乌鸡保种选育工作,在整合原有种鸡场的基础上,采取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股份合作的方式,组建盐津滇凤乌鸡种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章双杰等专家工作站专家的指导下,建设了
符合国家标准的滇凤乌骨鸡育种场。“我们致力于打造纯正的盐津乌鸡鸡苗。”滇凤育种公司负责人马维
家表示,目前滇凤乌鸡育种场已成立由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组成的盐津乌鸡专家工作站,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联合,育种、畜牧、兽医专业体系配套的专家人才队伍。通过科学选育和疾病净化,盐津乌鸡苗患白血病、鸡白痢疾病的比例从45%下降至8%以内,成活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85%以上。
“住吊脚楼、喝山泉水、食昆虫野草、补五谷杂粮。”走进位于盐津县牛寨乡的云南天顺农业乌鸡示范养殖场,一幢幢标准化鸡舍掩映在山林间,一只只单冠直竖、头尾翘立、体格结实的乌鸡悠闲觅食。每个鸡舍占地60平方米,饲养500只鸡,配套有5亩生态牧场供乌鸡野外觅食。
云南天顺农业负责人黄河介绍:“35日龄脱温鸡苗进入养殖场后,将在山林环境下生态放养,补饲玉米、麦麸、豆粕等配方饲料,提升鸡肉的风味和品质,直至肉质、体重等指标达到出栏标准。目前,公司可年脱温乌鸡150万羽、出栏商品乌鸡50万只、优质蛋500万枚。”
在云南绿源食品科技产业园,达到出口欧盟标准的家禽屠宰生产线、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储量达120万只鸡的冷库、冷链物流、成品仓库、污水处理厂等建成运营。2019年,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招商引资,广东深圳客商陈德玮率团队入驻盐津县成立绿源集团,投资1.55亿元建成占
地面积73.5亩的产业园,现已构建乌鸡养殖、屠宰、深加工、全产业链溯源系统四大板块,为盐津乌鸡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盐津县按照“抓种源育种和加工销售两头、带动中间养殖环节”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和“五规范两统一”为支撑,以全产业链溯源系统为抓手,实行乌鸡圈舍、品种、饲养、防疫、带贫机制“五规范”,乌鸡屠宰及加工销售“两统一”,推动乌鸡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盐津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激励机制,让能人大户来养鸡,同时带动易地搬迁户、边沿户等困难群众每户至少管理一个鸡舍,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盐津县将采取自养、代养等方式,确保80%的鸡舍由群众负责管理,让群众真正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严巨奎认为,在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消费理念已经从吃饱、吃好向吃出健康转变,营养价值高的乌鸡产品在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盐津乌鸡曾先后获得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中国家禽品种资源名录》、云南“六大名鸡”、昭通“十宝”,具有非常高的品牌价值。然而,由于长期粗放发展、管理滞后等因素,2019年以前盐津县原有的3家乌鸡育种场,有的从四
川买蛋来孵化,有的在本地优选鸡蛋来孵化,加之养殖、屠宰及深加工过程无法管控,导致市场上的盐津乌鸡品质良莠不齐、真假难分。
为重塑盐津乌鸡品牌,盐津县委、县政府树牢精品意识,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思路,打出保种选育、屠宰加工销售、标准化生态放养“组合拳”,实现了鸡苗选育、鸡舍建设、配方饲料、疫病防控、屠宰销售“五个统一”,以高度组织化、集约化推动乌鸡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通过建立从孵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到餐桌的全程溯源系统,企业可实现对鸡舍卫生、觅食情况、生长周期、出栏时间、存栏数量、疫苗接种等情况远程把控。消费者可扫描二维码查询乌鸡从孵化、养殖到屠宰的全程,做到买得透明、吃得放心。盐津县乌鸡产业办主任李俊介绍:“溯源系统为整个盐津乌鸡产业链质量体系保驾护航,让盐津乌鸡真正成为绿色、健康、安全、可追溯的生态食材。”
为扩大盐津乌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盐津县制定《盐津乌鸡产品“4+N”专场营销推介工作实施方案》,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昆明、重庆、成都等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推介,通过讲乌鸡故事、说乌鸡文化、品乌鸡美食、食用药用价值解说、乌鸡溯源系统演示等方式,全面提升盐津乌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推盐津乌鸡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同时,以盐津乌鸡品牌带动盐津竹笋、
牛肉、蔬菜等乌蒙山珍走上市民餐桌。
篇三: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表一: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案例
村名村党组织书记姓名
格式:XX市(州)XX县(区)XX乡镇XX村
联系电话
集体经济年收入
格式:XX万元
基本情况及典型事例介绍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说明:特别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模式,字数400字左右
可供参观学习的现场点名称及相
关照片
说明:请将照片文件名修改为照片说明,并与此表一并打包反馈
1
表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表现突出的基层书记
村名
格式:XX市(州)XX县(区)XX乡镇XX村
村党组织书记姓名
任现职时间
联系电话
该村简介(人口、面积、资源、环
境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表
现和成绩
2
篇四: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案例
一、背景
XX县位于XX盆地中北部,XX市东南部,辖区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辖13个乡、4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932个村、110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141.4万人,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囿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规模,XX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全
县城镇化率为37.5%,低于全省12.9个百分点,相当比例的农村地
区人均占有资源少,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脱贫攻坚任务较为
艰巨。20XX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超过8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140个。同时,XX县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县范围内南北差
异、东西差异较大,约
30%勺贫困村、贫困人口
聚集在南路乡镇。
近年来,XX县针对南部贫困区域发展滞后、诉求多元、问题交
织,靠单兵突进、单点改革难以奏效等实际情况,抢抓省农村改革综
合试验区、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简称综改区)建设契机,通
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主动探索,集成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定
向颁发经营权证、“三变”改革等
15项省市县
改革试点,着力探索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互促发展新路子,实
现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综改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0XX年的7600元增长至20XX年的15166元,保持年均13%的增速,9个贫困村4862名贫困人口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专题报道。
二、做法
(一)构建“双区”叠加推进机制,形成市县联动、三方共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双区”叠加、互促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作用。
一是市县齐抓共建。建立市、县、乡、村、社齐抓共建,五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县分别组建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前线指挥部,落实2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常驻前线指挥部一线指挥,选派3批170名市县机关干部到指挥部挂职或村任第一书记(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二是社会各方支援。明确社会投资、群众投入等以奖代补政策31
条,策划包装项目180余个,引进铁骑力士、可士可、牡丰、梓商等
农业龙头企业18家,累计吸纳社会投资3.2亿余元。与清华大学、
中国农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和
远程教育培训基地,
成功纳入中国工程院“村
镇规划建设重大课题”调研点,形成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撑的“区校合作”
新模式。
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县财政设立300万元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
金,吸引65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成功创业。制定《综改区项目推进
办法》,对村民筹资修建村社道路、维修塘库堰渠、自建农业设施等
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明确“村民筹资额度达
到项目总投资30%^上的,可采用村民自建方式进行”。
(二)构建“双轮”驱动建设机制,形成规划引领、建管同步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同步,实现“输血”“造血”双轮驱动。
一是多规合一。坚持“丘区风貌、新村功能、农家情趣、现代品质”
于一体,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规划机构,同步编制示范区总体
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
4个专项规划及11
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开展扩
权强镇试点,加快构建“乡一村一社”三级管控体系,推动规划落实。
二是整合项目。坚持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三个不变”,
采取“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纸设计、一个标准验收”授权综改区指挥
部“双审双签”全程把控。
3年累计整合实施各
类涉农项目46个、资金9.96亿元,建成县乡道路74公里、村社道
路355公里;整治渠道450公里,新建山坪塘90口、蓄水池60
口,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实现水网、田网、路网、电网“四网配
套”。
三是创新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探
索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500余宗,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
家庭农场、专合社148个,连片建成甜橙、藤椒等基地3.5万亩。探
索“互联网+定制农业”,建成1个区域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和20个村
级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电商交易额
516
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水稻植保公共服务试点,作业面积2万余亩,亩
平直接创收92.1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
点,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协会5个,累计发放借款260余万元;与农
商行合作创设“产业扶贫贷”,落实300万元分险基金,由银行放大
10倍进行放贷,撬动社会投入1.8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被评
为20XX年“XX省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三)构建“双带”同步受益机制,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共赢的脱贫路径
坚持“带动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产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同步收益、多方共赢。
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赢。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甜橙种植专合
社,引进可士可公司发展甜橙产业。专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管基地三
年,盛产后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
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并按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照农户、公司、专合社和村集体四
方“7:1:1:1”分成。目前已建成甜橙基地20XX亩,入股农户1200户
(贫困户172户453人),盛产后可带动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股权量化精准扶贫。采取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水产养
殖专合社,发展台湾泥鍬净水面养殖。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整合
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员,整合扶贫产业周转金和社会帮扶资
金作为贫困户集体股本,集体股本收益
80%由贫困
户按人分成,20%建立脱贫巩固基金。目前已发展泥鍬养殖和稻鍬共
育基地350亩,带动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代养代管无本增收。与铁骑力士公司合作,在试点村建立以
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通过综改区“产业扶贫贷”和贫困户扶贫小额
信贷解决合作社代养场建设资金,
篇五: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片区基本情况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
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
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
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
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
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
一、村基本情况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22-2022年度区
文明村、2022-2022年**市文明村、202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22-2022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22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2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2、2022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2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2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2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
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2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
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22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22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2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篇六: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center></center>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center></center>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center></center>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
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6、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
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8、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
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篇七: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钟山县吉塘村吉塘自然村位于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西部,323国道边,坐落在4A级景区——百里水墨画廊旁,该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4户629人;该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主要发展水稻、烟叶、柑橘等作物种植,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正在逐步发展;2019年人均收入7800元,村集体收入1.1万元。
吉塘村风景独特,村内有秀美石山、百年古树、生态广场等。钟山县两安瑶族乡岩口村
岩口村位于钟山县西北部,两安瑶族乡西部,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全村总人口450人。村内有一个古树名木公园,占地约10亩,古树名木为树龄100年至300年的松树、香樟、榕树。村屯传承发展“羊角舞”“长鼓舞”“本地油茶”等民族文化。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多元,2018年岩口村成立一个酒业公司,主要加工山野葡萄、火龙果酒,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同时努力打造集山水田园、瑶族风情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带动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富川城北镇毛家村
毛家村是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六合村委的一个自然村,毗邻老朝东。有2个村民小组58户238人,有党员3名。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芋头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芋头总面积240多亩,外出务工人员50多人。近年来,毛家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6750元。该村17户贫困户已脱贫摘帽16户,脱贫率达94.2%。2016年,毛家村被评为自治区绿色村屯;2017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广西四星级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区。
历经两年多的打造升级,毛家村依托自身生态优势,通过建设村碑、环村路、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凉亭、露营平台、锤钓区、烧烤区、采摘园以及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将毛家描绘为山环水绕、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的农家水墨画,使毛家成为城北第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产业的村屯,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富川下湾新型农村生态社区
下湾新型农村生态社区,是柳家乡创新思路,跨越下湾村委下源屯和洋新村委茅刀源屯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该社区位于柳家乡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约340公顷,主导产业以特色水果、药材种植、林蜂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为主。
该社区曾荣获贺州市生态文明村、贺州市“精品村”、贺州市脐橙村、贺州市生态文明村、贺州市文明信用村、自治区卫生村、广西“绿色村屯”、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村庄2019年幸福村等称号。
篇八:乡村振兴例子素材
农业的问题要在工业中找答案农村的问题要在城市里找答案农民的问题要在土地中找答案绿色的文章要在价值中找答案
精心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任意复制修改】
通用精品文稿乡村振兴写作素材40条
1.在谋划上既兼当前更顾长远,在实践上既管全局更抓重点,在成效上既讲效率更重质量。
2.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
3.一头挑起“绿水青山”,一头挑起“金山银山”;一头挑起农民的“粮袋子”,一头挑起农民的“钱袋子”。
4.一条致富的“路”,一座过河的“桥”,一道防火的“墙”,一棵摇钱的“树”,一个连心的“家”。
5.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奋斗场景,一曲曲笃定从容的发展旋律,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
6.一旦深入群众、武装头脑,就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动员力;一旦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就有磅礴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7.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1
8.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9.完成硬任务,就要瞄准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完成硬任务,就要聚焦农民最关切的问题。
10.农业的问题要在工业中找答案,农村的问题要在城市里找答案,农民的问题要在土地中找答案,绿色的文章要在价值中找答案。
11.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筑牢用活“主战场”;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培育建强“主力军”;聚力农村精神文明,要坚定把握“主旋律”。
12.聚焦基层干部狠抓落实能力,如何当好改革创新的“领头雁”;聚焦处理矛盾能力,如何当好依法办事、化解纷争的“金钥匙”;聚焦带领群众能力,如何当好体察民情、引领发展的“大脚掌”。
13.坚持在学习宣传上“加油干”,坚持在振兴发展上“加油干”,坚持在党的建设上“加油干”。
14.坚持规划先行,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坚持融合发展,牵好乡村振兴“牛鼻子”;坚持引巢筑凤,落好乡村振兴“关键棋”;坚持文化传承,留好乡村振兴“主心骨”。
2
15.坚持标准,让好书记“当家带路”;强化指导,让好制度“落地生根”;大抓基层,让好资源“倾斜下沉”。
16.既要唱响主旋律,又要奏好交响曲;既要答好必答题,又要答好自选题;既要领跑作示范、又要助跑广参与;既要督察有力度、又要激励有温度。
17.既要“收好官”,凭实绩说话、用结果检验;又要“谋好篇”,增强紧迫感,前瞻三十年。
18.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产业振兴是基础;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人才振兴是关键;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文化振兴是动力;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生态振兴是支撑;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新蓝图——组织振兴是保障。
19.敢于彰显农村的“土气”,善于利用乡村的“老气”,巧于焕发农民的“生气”,精于融入时代的“朝气”。
20.多深入群众,合力摘掉“穷帽子”;多实地调研,帮助鼓起“钱袋子”;多争取项目,改善农村“老样子”。
21.催人奋进的“冲锋号”、干事创业的“及时雨”、实干为民的“加速器”、凝心聚力的“同心圆”。
3
22.促发展保民生的“领头雁”、访民情解民忧的“知心人”、抓稳定促和谐的“主心骨”。
23.画好“山水画”,念好“山水经”,唱好“山水戏”。24.打好“乡情牌”,打好“乡愁牌”,打好“事业牌”。25.政策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农村汇聚,要素向农村流动。26.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一锤接着敲,一茬接着一茬干。27.把数据“统”起来,把资源“用”起来,把产业“育”起来。28.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29.生态“护旗手”,环保“守门员”,环境“安全网”,文明“新动能”。30.金贵的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珍稀的资源躺在空地“晒太阳”。31.用自己的操心换来群众的舒心,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群众的支持。32.绘出明确的“路线图”,列出详细的“任务书”,排出科学的“锦囊计”。33.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品质生活的“载体”,高水平治理的“大脑”。
4
34.脱贫攻坚的“突击队”,生态产业的“排头兵”,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35.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
36.“小康”和“健康”的关系,“温饱”和“环保”的关系,“生计”和“生态”的关系。
37.以产业聚拢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发展改善民生。
38.抓好基础设施“新网络”,融合基础设施“新业态”,创新基础设施“新平台”。
39.“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
40.“吹”响宣传动员这声号,“拉”紧社会稳定这根弦,“弹”奏和谐发展这首曲,“唱”好文化繁荣这台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