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11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11篇)

2022-11-21 20:3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11篇)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简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问题及  解决对策  【摘要】在我国的发展战略方针中,城市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于乡村的建设规划有所忽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11篇),供大家参考。

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11篇)

篇一: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简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问题及

  解决对策

  【摘要】在我国的发展战略方针中,城市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于乡村的建设规划有所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度的提升,我国乡村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已经出台了《城乡规划法》来推动和保护乡村建设。

  由于乡村一直以来得不到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非常落后,进行乡村规划时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本文主要简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1]。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国乡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升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也不完善,阻碍了我国整体发展的水平和速度,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所以,应该加强乡村建设规划,使乡村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1乡村建设的问题

  1.1现有的城乡规划不能满足乡村建设要求

  目前我国乡村规划不够全面,并且存在着落实不彻底的情况。现有的城乡规划主要包含市(县)域层面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新村建设详细规划[2],基本都是上位规划,关于下位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缺失,并且很多都只是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全面推动落实。

  1.2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乡村建设上的缺位

  由于进行乡村建设开始的时间还比较短,尽管国家已经尽快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乡村建设进行管控,但是仍旧存在着部分缺失的情况,当进行乡村建设的时候缺少可以指引的依据,无法顺利推动乡村建设开展。

  2解决乡村问题的策略

  2.1战略层面——充分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3]。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每项方针政策的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善于运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事业发展,提升乡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2实施层面——以问题为导向更新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

  以往的乡村建设规划多照搬城市或者规划与实际相偏离,不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乡村规划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党政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管辖地区,认真了解分析各地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有效、可实施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调动乡村人民的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2.3制度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进行乡村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就会有法可依,并且因为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还可以对乡村建设中的不和谐行为进行约束,提升乡村规划的规范性和客观性。

  3乡村建设规划的理念与技术路线

  3.1乡村建设规划的理念

  进行乡村建设要确立好规划理念,第一,坚持全域统筹的理念。进行城乡建设要考虑全区域的整体情况,不能专注于某一个区域,需要实时掌握每一个区域的变化发展,还可以协调公共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使得各区域能够共同全面发展。第二,坚持规划与决策先行理念。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时要将国家的十三五规

  划做为核心,然后结合当地的特色项目以及乡民的意愿进行,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防止规划脱离实际,难以进行落实的情况出现。第三,坚持重心下移符合实际理念。进行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支持,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应该积极引导乡民参与到乡村建设规划当中。政府部门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将村民对于乡村建设的意见收集起来,然后在制定乡村建设规划的时候,要将村民的可行性意见,容纳到规划当中,提升乡村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3.2乡村建设规划的技术路线

  近些年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时,也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引用科学技术,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在进行规划图纸的制作时,可以用最新的制图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将规划用立体的模型展示出来,使大家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乡村建设规划的效果,便于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改进。

  4乡村建设的规划创新

  “创新”一词在近些年被各行各业多次提到,在党中央的会议上,同样也多次出现了这一词汇,所以在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时,也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在乡村建设规划的各个环节提出更加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4.1全域统筹

  在传统的进行乡村建设规划当中,通常都是上面传达下面执行的方式,没有做好横向的统筹工作,到了乡镇时,各个乡镇之间往往都是各自为政,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对于全区域的资源、人口等进行了解和掌控,在当下新形势下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时,要规避这一情况,运用新的规划方式做好全域统筹工作,使得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

  4.2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他主要是指要将全区域内的资源以及各个环节等进行充分的对接,然后将结果汇总到一起,从而可以达到管控全局的目的。

  4.3重心下移

  在重心下移过程中,可以运用新的资料收集模式以及思想传播方式,比如:创办乡村公众号,在公众号中收集村民的意见,当村民的意见比较有建设性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现金或物资奖励等,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规划当中,提升乡村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4.4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应用最新进的技术,比如无人机航拍技术、Mapgis技术等,使得乡村规划更加完整、详细、科学。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乡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着问题,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运用创新思想和先进技术,提升乡村建设规划的能力,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贾晓梅.关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J].中华建设,2019(9):0006-0007.

  2.李晓玲,李清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农业,2019,890(05):91-94.

  [3]邹钟磊;文兴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C]//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8.

  作者简介:姓名:胡光华出生:1977年12月~籍贯:云南昆明禄劝民族:汉族职称:工程师规划专业学历:本科主要从事村镇规划工作

篇二: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乡村振兴具体怎么全面推进

  一、202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意见》强调,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二、乡村振兴具体怎么推进?

  1.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2.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3.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4.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

  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6.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

  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7.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8.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9.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10.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支持各地在脱贫县中自主选择一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11.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

  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间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间结对帮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另外,还需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篇三: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加强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乡村振兴十大发展思路

  1.从开放资源上突破。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2.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3.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4.从吸引人才上突破。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5.从策划规划上突破。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

  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6.从产业融合上突破。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把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要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7.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8.从金融改革上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9.从平台搭建上突破。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10.从宣传营销上突破。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二、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进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县域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

  工流通企业下沉重心,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二)持续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效益和质量。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速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证2020年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提高至十亿亩。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育种创新,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增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肉蛋奶等供给。优化生猪产业和屠宰产能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提质增效。

篇四: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未来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和基本遵循。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深化城乡融合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目标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大的表现就在农村。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劳动力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业成为兴旺发达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更体面更有尊严的职业,农村成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二)顺应我国现代化目标战略性提升的需要

  十九大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战略部署的同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其中,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是最大的短板和关键变量。因此,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提升,必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三)顺应我国城乡关系新的革命性飞跃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上也在不断深化。如果说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城乡统筹,是城乡关系的第一次革命性飞跃;那么,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就是城乡关系的第二次革命性飞跃。城乡统筹更侧重强调政府调控手段在“统”上的作用,而城乡融合则意在通过注重发挥市场机制,激发农业农村自主发展动力和内生发展能力。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推进乡村城镇化,而是要在保留城乡特色、深化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要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实施。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内容。要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创新、提升和拓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要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进都市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现代特色产业发展。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一要加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供应链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二要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三要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促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积极吸引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四)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着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创新“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搭建公益性为主的农村流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五)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补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强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六)构建农业农村支持体系农业农村支持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一要着力建立健全农业农村

  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二要着力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三要着力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支持体系,整合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农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取向

  十九大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一)推进优先发展,汇聚要素资源坚持重农固本,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做到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财政投入优先保障、资源要素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优先安排、政策措施优先落实。尤其是在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规划、金融创新等方面,要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业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

  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推进融合发展,重塑城乡文明一是深化农业农村融合,将农业和农村作为整体考虑,推动乡村多维度全方

  位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二是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深化城乡融合,通过资源要素融合、产业空间重构,加快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三)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加快开展退耕休耕轮作,减少低效产能、有害产能、过剩产能,形成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和农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二是加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三是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推进农业绿色生产,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宜居美丽。(四)推进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化及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推广,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发展模式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在深化城乡改革联动互促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原文刊登于村镇建设,作者陈明星)

篇五: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07乡村振兴大学生怎么做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大学生怎么做-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乡村振兴大学生怎么做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方法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

  1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求合作等。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

篇六: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范文(3篇)

  【篇1】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

  再现与重塑。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

  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篇2】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

  航。

  【篇3】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

  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

  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

  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篇七: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乡村振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乡村振兴怎么做?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山合水易根据以往项目经验,表述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见解。

  一、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第一要素就是人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现状中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收入低,无法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选择到沿海或者城市去打拼,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在20年间,大批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做生意,中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由此,平时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只有过年时,才能回到家和亲人团聚,村里才热闹起来。

  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和留住人的保障如何留住乡村的人,吸引本地居民回流返乡创业。那就要需要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气候、文化底蕴、资金及政策等因素,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能人带动或者众筹等模式找准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如:有的村庄自然资源好、文化底蕴丰富等,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附带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发展致富等。如:有些农村处在山高地远,既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没有什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挖掘。但是那里没有工业污染,水好、地宽、植被丰富、空气好等,那就可以发展养殖业,水上娱乐业,康养等。通过产业发展,使村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实现有能力、有资金的当老板,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劳动收入,年底还可以分到相应的股金,这样既可以挣到钱养家糊口,又可以照顾好小孩、老人等,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三、村干部是产业振兴的保证

  现在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基础建设、产业资金扶持都非常之多。如果一个村里缺少一位有想法、有能力、敢于担当的村干部,既然再好的自然资源,再好的支持政策,再多的资金扶持,乡村振兴也无法真正的振兴和延续下去,那只能是短期的被动式伪振兴或者是数字振兴。

  只有敢做敢为、有想法、敢担当、有能力、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带动全村人民不畏困难、努力做实事的村干部,才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真正意义的乡村振兴。

  通过产业发展,坚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带给他们的实惠,同时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挣到了养家糊口的钱,甚至还高于他们到外地打动时的收入。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在农村安安心心发展农业产业,让他们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无数有志乡村振兴的人来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建设,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美丽乡村不只是停留在梦里,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梦!

篇八: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形势与政策专题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江产业的选择发展

  班级:姓名:

  2020年11月30日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江产业的选择发展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策略下,四川德阳罗江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旅游为文化树形,文化为旅游铸魂”思路,以古蜀文化为核心,以川菜川剧、乡愁记忆、农民诗歌等特色文化为支撑,形成了以白马关景区为核心的“一核一环三廊”融合发展态势,构建了全域旅游、全域发展的大格局,赋能乡村振兴,谱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篇章。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只有产业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的稳定。根据罗江本地的实情和发展程度,作者认为可以优先发展以下产业: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大量人口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罗江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比如罗江的豆鸡、川菜川剧。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比如罗江本地花生、翠冠梨、贵妃枣等。鄢家镇结合自己是罗江“西蜀柚乡、云岭果海”核心镇的现实情况,把当地文化与柚子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即在柚子上画上三国人物脸谱和当地风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果品牌脸谱柚子,十分受市场青睐,通过“一带一路”的“快车”,还远销俄罗斯。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比如罗江可以基于白马关三国文化大力发展旅游。罗江区可以积极发展“农户+专合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农联”、“农产品+电商”、“农户+工商资本实体”等多种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组织形态。建立农民专业合社、注册家庭农场、建立“农联”实体、淘宝“罗江馆”等罗江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七是乡村建筑业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罗江还可继续出台惠农助农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对符合条件的涉农经济实体得到相应的财政奖励或补助,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和农旅融合产业,吸引工商资本到罗江投资,为现代农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资金支持。

  以上八条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还可以根据罗江实际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优化,不断进行方向的改进,使得乡村的产业更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为罗江总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九: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根据对经济社会开展现状、集体经济开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现梳理了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

  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639人,非农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580人,非农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514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缺乏。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均总人口的3%左右,2022年后新开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17.11%。40-50岁和50-60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党员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人数1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7人,占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37.4%,高中程度的占24.8%,中专占16.14%,中专以上的占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18.6%,5.8%和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支书的平均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30%,但高于其前任的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有参军经历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占比约15%,略低于其前任2.75个百分点。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一般村民好的村支书和主任占25%,比一般村民差的村支书和主任占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60%,可见大局部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

  二、乡村根底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升根底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开展的重要根底。当前,乡村根底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乡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贫困村占18.8%,缺水村占8.4%,有线电视信号户占89.3%,有94.3%的村能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78.5%。48.7%的村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46.2%,旱厕比重为39.2%。

  乡村根底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缺乏,村集体成为村庄根底设施的主要供应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根底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根底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开支66.0万元,以根底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41.9万元,占总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16.9万元,占26%;村干部年度工资及补贴平均5.7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1.5万元。

  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22-2022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东北地区农村根本没有集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22年平均集资151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根底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比也较高,2022年为9.1%,2022年为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10%。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泼的主体,乡村企业开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局部,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样本村私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平均为66人,乡办企业为6人,村办企业为6人,个体户为27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是90%,其次是个体户83%,私营企业是45%,乡办企业是42%。

  乡村特色产业开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4179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42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

篇十: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篇四近年来xx省xx市xx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合集5篇

  【篇一】xx省xx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xx、企社xx、村社xx”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xx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20049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8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11个党小组62名党员,覆盖全镇11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xx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1000吨,年产值800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2500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xx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5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36个行政村、2800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果品10万吨,产值达2.65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2万人次,稳定就业1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

  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xx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105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58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234名第一书记,选派518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9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1000亩,为3000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1037万袋,产量突破1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再过2个月,xx县xx镇xx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390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6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800元。目前,全市已有798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4.05万户,集中经营土地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户年均增收2000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破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4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10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50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xx县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100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100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1000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200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1000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130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万元。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

  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xx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3吨、每吨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840元。“目前全市已有134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51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79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xx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近年来,xx省xx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277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18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17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1680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2.1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4500元,最高的可以达到6900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6名。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361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xx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1006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4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2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年以来,284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近年来,xx省xx市xx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144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277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2个、合作社党支部39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150名,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全面推行党的工作、组织活动、党员示范、人才支撑“四进合作社”模式,选派合作社辅导员352名,设置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等466个。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进企业车间、进生产班组、进产业基地、进田间地头,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成为引领乡村治理的“火车头”。

  “双向培养”育骨干,锻造乡村治理“主力军”。发挥带头人队伍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把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把党员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逐步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成员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带头人队伍。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先后共有410名合作社优秀会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5名。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挂牌争先锋”活动,培育党员产业示范户4291户,引领带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1.1万余人,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能人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壮大了一支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

  “双向促进”聚合力,跑出乡村治理“加速度”。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支部领办培育一批“专业社”、抱团发展提升一批“联合社”、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社”等举措,合作社呈现出类型齐全、快速推进、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社会公益事业。组建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合作社带动、党员帮带、能人带动、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党组织基本实现了能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根基,引领乡村治理驶入“快车道”。

  【篇五】xx省xx县着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通过一线培育、人才下派、正向激励等措施,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优秀人才一线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强化乡土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1+5”政策文件,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万多名。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实用人才经费500余万元,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倾斜、技术帮扶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先后创办各类产业基地71个,培养土专家652名,带动4.5万贫困群众脱贫。以中药材产业为重点,开展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并授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激发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动力。二是拓宽渠道、择优选派,引导人才一线服务。认真落实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贡献力量。开展“双百四联”活动,每年选派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00名农业专家,通过联基地、联协会、联项目、联农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实施“人才基层服务行”工程,动员和组织100名拔尖领军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技推广等9项基层服务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工程,从农口部门选派449名优秀人才组成108个科技服务团,选派98名科技特派员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服务,选派115名优秀教师、医务人员到乡村开展支教、多点执业。三是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把服务保障作为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的着眼点,在资金、项目、生活等方面为人才创设干事的良好环境。对选派驻村的人才,每个驻村帮扶队、每名第一书记每年落实各1万元的工作经费,每天100元的生活补助。对于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实行“三保一奖”政策,即:保留职务、保留待遇、保留编制,对贡献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对于到乡村开展支教、多点执业的教师、医务人员给予一定补助。对参与“双百四联”“人才基层服务行”活动的人才,考核优秀的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的津贴,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

  “优秀”等次,在晋升职称中予以加分。四是健全机制、树正导向,激励人才担当作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优先推荐提拔使用、优先晋升技术职称、优先项目资金扶持的“三优”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一线创新创业。近年来,县上先后对341名基层扶贫一线业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和40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进行了提拔重用。严格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人才分类评价的政策措施,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精准扶贫、支教、支农、支医等获得的业绩作为评审条件,特别在晋升高级职称时规定必须有到乡村一线开展服务的经历。

篇十一:形式与政策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

P>  [浅谈新形势下乡村干部如何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目前,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及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体制改革的深入,整个农村都或大或小地发生着震荡。面临新形势,许多干部面临着“思想工作不管用,粗暴执政不敢用,依法行政不会用”的困惑,部分工作不知怎么着手,一部分为农村作过贡献的乡村干部因不适应农村工作变化而被无情地淘汰,乡村干部在徘徊、在探索。在信访问题的强大压力下,在大量干部被淘汰的现实下,乡镇领导的工作方式、干部的工作方法也在悄悄地转移。干部不是家长,而是群众的公仆这是乡村干部的身份问题,是做好农村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关键性的思想问题。许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或代表选举的,是上级任命的,就得行使自己的权利,决定了的事群众就得执行,若个别群众不服,就不能容忍。于是,产生矛盾,进而矛盾由小变大直至激化。群众对干部的不满,终从告状上访中爆发。随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民主意识迅速增强,已经与传统的家长制作风、简单粗暴的行政行为格格不入。据竹溪县委组织部调查发现,我县原来树立的部分典型,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而这些“老先进”、“老红旗”有一半已被迫下台。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观念的转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陈旧的家长制作风被民主化进程远远地抛在后面。尤其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村干部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指挥者变成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者,心理上难免失去平衡。可以想象,这些曾经是优秀干部的同志能及时调整心态,重新定位,注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肯定会顺利转轨,出现另一番状况。新形势下,群众需要的已不再是“家长制”干部,而是“公仆型”干部。这种观念,已被当成沉痛的教训,为现任干部所吸取。常听乡村干部说,现在要“夹着尾巴做干部”,虽然不雅,或不准确,但却已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高举的权杖变成适时扶持的拐杖这是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责问题。当群众需要浇地施肥时,你不能只广播、只强调,而应去想如何组织电的问题、水的问题和肥源问题;当群众需要改变种植结构时,你不能要求他们必须种哪种经济作物或蔬菜,而应去想怎样搞信息、搞服务。呛过水的群众比干部要聪明。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他们作为直接实施者,比干部谨慎得多;他们作为市场的主体,比干部摸索得更积极。那么,我们干部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和引导他们。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服务。前几年,我县各乡镇都在办企业、上项目、跑银行贷款,搞“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搞群众集资,虽说也搞成了一些企业,但大多数还是连本带利赔个精光。许多乡镇、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群众的集资款打了水漂。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群众为这类问题到县上上访,一时成为乡村工作的热点。群众不愿意干的事,干部又何必强迫他们呢?近年来,镇村企业纷纷改制,以求死里逃生,但仍感觉积重难返,步履维艰。与此同时,我县几个大的企业又在扩大规模,上环保设备,上新技术设备,与此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没有干部的强迫命令,而是企业主(群众)根据市场形势进行的自觉选择。想想原来的作法,真是干部掏出好心却得罪人,做了不少工作,却被群众上访告状。实践已经证明,乡村干部权杖的魔法已逐渐失去了效力,取而代之的,是职能的逐步转变,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引导和服务。法律是解决问题的准绳这是乡村干部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群众上访的大多数问题,都应由法律规范来解决,但乡村干部为什么不用法律这个武器呢?这仍是群众观念问题。政策的民主化使群众认为有意见就能提,观念的陈旧化使群众认为有意见就得乡村干部解决,解决不了就上访。基层政府不是“救世主”。许多问题不是干部说了算,而是法律“说”了算。比如发生在我县的一起案例,农民王某,从自己家出来必须经过李某庭院,两家由于出现矛盾,李某在本院挖一大沟不让王某通过,为此,王某便多次上访,李某却寸步不让。乡村干部及时引导王某到法院起诉,法院当即受理并依法判决,限李某三日内将自家院子里的大沟平掉,不准影响王某通行。像此类上访事件,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争吵直至于械斗,或者会引起严重的越级上访事件。司法判决比行政调解和民事调解要有力得多。在信访工作当中,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大大增强。有的群众对宅基地问题上访,他们对《土地法》比干部

  学得还细;有的群众想当村干部,他们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比干部学得还要透。同时,在群众上访过程中,乡村干部逐渐明白了,哪些自己能管,哪些自己管不了;哪些属行政范畴,哪些属司法范畴。以往的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等,群众找干部,现在找法院;以往的计划生育等任务,干部强制性地去做工作,现在可以通过法院来执行。依法处理问题,已逐渐为乡村干部及群众所接受,行政干预也逐渐被法院裁决所代替。一票否决是一把悬在干部头上的利剑信访无小事,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中,稳定工作尤其重要。乡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处在信访工作的第一线,工作更是繁杂。现在许多地方实行信访问题一票否决制,无疑促进了工作,但同时,也使基层单位特别使乡村干部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个别工作也显得被动。“合情合理合法”是处理信访问题的最佳效果。但情理往往是传统的观念,法律则是新时期的准绳,两者常常不能兼顾。在上访群众当中,有些思想比较陈旧,性格比较固执,认为干部处理问题“不公”。乡村干部引导他们通过法律来解决,但法院判决了仍不能阻止他们上访。如有这样一个案例:农民刘某,由于新老宅地基的高低问题而上诉到法院,市中级法院已终审判决其败诉,但他仍不服。他认为虽然合法,但不合情理,只要乡村干部不解决,就要继续上访。这些涉法案件引起的重复上访使乡村干部难以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但又不能不去做工作。混杂着非份思想的上访,加大了信访工作的难度。在上访群众当中,有些人提的是堂而皇之的理由,实质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经济利益或政治目的,把一些个人利益、家族利益混杂其中,达不到目的便上访,利用信访一票否决制度来要挟和威胁基层。对于这些人,乡村干部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他们的要求,基层既不能采取妥协的办法,以牺牲集体利益和干部利益来保稳定,又不能采取强硬的办法来激化矛盾,造成严重的上访事件,致使工作比较被动。信访工作是知民情、达民意、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在处理信访问题的实践中,加快了乡村职能的转变过程,增强了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公仆观念,提高了乡村干部的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新问题出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必定会促进乡村政权及干部的工作不断向政治体制改革轨道上迈进。


猜你喜欢